厌食症

( yanshizheng )

别名: 厌食

中医

简介:
临床上以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特点。本病为一独立病证,非指其他急慢性疾病出现的食欲不振症状。
病因:
小儿厌食的发病原因很多,但在诸多病因中,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机:
本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胃,一般属脾胃轻症。发病机理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临床证候有虚实之分,但虚、实之象均不过重。
诊断:
小儿厌食的辨证,应首辨虚实。偏于实者,常因湿阻、食滞为患。偏于虚者,多由素体虚弱或久病而成。临床辨证时,除根据临床证候分析外,舌象亦可为辨证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尚应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相区别,尤其需与滞、疳证疰夏等类证作出辨别。
1.脾胃不和
主证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迫食后恶心呕吐,脘腹作胀,舌苔薄腻,脉尚有力。
分析:本证为小儿脾胃素弱或病后脾气未复,运化失健所致。脾气通于口,脾不和则口不知味,故厌食、拒食。脾运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故见面色少华。
2.脾胃气虚
主证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精神稍差,肌肉松软,或形体消瘦,大便多不成形,或夹不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分析:本证多为素体脾虚,或厌食日久不愈,后天生化乏源所致。脾虚失运,故见厌食拒食。气血津液生化无源,肌肤不得濡养,故见面色萎黄肌肉松软,消瘦。
3.脾胃阴虚
主证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口干,食少饮多,甚则每食必饮,烦热不安,便干,舌质红,苔净或花剥,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为素体分不足或热病耗伤阴津所致。胃阴不足,失于濡润,故见厌食、便干。津不上承,故口干多饮。胃不游溢精气,脾气无以散精,故见面黄体瘦。阴虚则生内热,故见烦热不安。
4.肝旺脾虚
主证厌食或拒食,性躁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脉细弦。
分析:本证多为小儿所求不得,令肝气郁结所致。肝失疏泄,肝木乘脾,而见食欲不振,便溏溲少。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故见情躁易怒,好动多啼。
治疗:
本病以调脾助运为基本治疗原则。健脾不在补脾,而贵在运脾。用药要补而不滞,益而不碍,健中有消,勿施滋腻。俾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同时,必须配合饮食调理,食疗与药疗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辨证选方
1.脾胃不和
治法:调和脾胃,扶助运化。
方药:曲麦枳术丸加减。白术神曲、麦曲、陈皮鸡内金各10g,枳实苍术各6g,甘草3g。腹胀嗳气莱菔子木香暑令湿困,脘痞呕恶加藿香佩兰、蔻仁。
2.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和中。
方治: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各10g,扁豆陈皮桔梗各6g,砂仁3g。舌苔腻者易白术为苍术大便稀溏加煨姜肉豆蔻;饮食不化加焦山楂神曲
3.脾胃阴虚
治法:养胃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乌梅北沙参各10g,玉竹白芍各6g,甘草3g。饮食不化加麦芽谷芽;口渴引饮加芦根天花粉;大便秘结加郁李仁火麻仁烦热不安加胡黄连丹皮
4.肝旺脾虚
治法:抑肝扶脾助运。
方药:枳术丸加减。焦白术、钩藤茯苓各10g,枳壳荷叶边、香附各6g,山楂神曲各15g。气逆上行加代赭石;性情急躁加莲子心
二、专方验方
1.运脾合剂苍术、焦山楂陈皮鸡内金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厌食属脾运失健者。
2.开胃消食饮:神曲、炒麦芽、焦山馇各15g,槟榔9g,陈皮6g,木香6g,炙甘草4.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小儿厌食脾虚不运者。
3.马氏厌食方:明党参9g,乌梅肉5g,生甘草3g,白茯苓6g,炒白术6g,怀山药9g,橘皮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厌食属脾阴不足脾气虚弱者。
4.三甲散:炙鳖甲、炙龟板、炙穿山甲鸡内金、炒槟榔各30g,砂仁12g,番泻叶3g。共研细粉,2岁每服2g,3岁每服2.5g,每增1岁递增0.5g,1日2次,开水冲服。治疗小儿天食属食滞者。
5.健消散:焦白术、茯苓各4.5g,枳壳砂仁各1.5g。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分3次服。治疗小儿天食属虚中夹实者。
6.悦脾汤:藿香10g,苏梗6g,竹茹10g,佛手10g,花粉10g,砂仁1.5g,荷叶10g,焦楂3g,神曲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小儿厌食偏食。
中药:
1.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气阴两虚型。3岁以内每服5~10ml,3~6岁每服10~20ml,日服2次。
2.小儿消积丸: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3.小儿喜食片: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4.健脾糕片: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用于厌食脾胃虚弱者。嚼服,1~3岁每服6~8片,3~6岁每服8~12片,日服2次。
5.大山楂冲剂: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之食欲不振。1~3岁每服3g,3~6岁每服6g,6~9岁每服9g,日服2~3次。
6.健儿散: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导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脾虚津亏者。3~6岁每服2~3g,6~9岁每服3~5g,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
针灸:
1.体针:取足三里梁门穴。中等刺激,施以补法,并加灸,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耳针:取脾、胃、小肠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4次,双耳交替,每隔1~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3.刺四缝:取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放出白色粘液,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4.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00μg加注射用水1ml,将药液分别注于双侧足三里穴。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推拿:
清补脾土、清大肠、揉板门、掐四横纹摩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揉擦肩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厌食属饮食滞型;补脾土、揉四横纹、揉板门、清肝经、补肾经、揉二人上马、运内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捏脊、揉擦肩井,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厌食脾胃虚弱型。

西医

简介:
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丧失。本症是儿科较常见的症状。临床特征是对所有食物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长期厌食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体力衰弱及神经精神异常。
病因:
引起本症的病因很多,包括饮食习惯不良、精神行为异常、胃肠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以及药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小儿厌食症的主要原因,吃饭不规律或零食过多也常影响食欲。消化道疾病溃疡病慢性腹泻肝炎等以及结核病、慢性感染、尿毒症、肾小管酸中毒疾病均可引起厌食症。引起本症的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磺胺药等,维生素a、d中毒也可表现为厌食。某些营养缺乏症,如锌缺乏症,也以厌食为主要表现。
发病机理:
各种病因可直接影响消化系统,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调节而引起厌食
病史:
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各种慢性疾病史。
体征:
1.食欲低下,甚至不思饮食。
2.伴随表现: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生长发育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
3.原发病表现:视引起厌食症的病因不同,可伴有相应表现。如消化道疾病常出现腹痛腹泻,黑便,呕吐;结核病常出现低热、盗汗锌缺乏症可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及免疫力低下;维生素a、d中毒伴有惊厥或颅压增高;神经性厌食常有明显诱因,女孩常伴有闭经及体重减轻,或有低血压、心率慢及便秘等症状。
实验室诊断:
根据引起本症的可能原因,选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胃肠道x线检查、微量元素测定、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胸片等。
预后:
本病多数病情不重,预后良好。少数患儿病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于厌食症患儿首先应明确厌食病因,治疗原发病极为重要。例如积极控制慢性感染、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素等。如系锌缺乏症,可补充锌剂,具体方法参考“锌缺乏症”节。
二、一般治疗
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对患儿的不良刺激,使其心情舒畅,有助于厌食症的恢复。
三、药物治疗
1.助消化药:可给予多酶片每次1~2片,每日3次,或胃液素每次5~10ml,每日3次。
2.对症治疗:如严重厌食,出现明显消耗症状或酸中毒,可给予静脉补液;有继发感染者给予相应治疗;如长期厌食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感染,可给予少量输新鲜血,或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中西医结合: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这些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关于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许多学者在总结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有人观察到,推拿捏脊疗法能够增强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还有人观察到,一些健脾中药不仅增加小肠的吸收能力,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西医对小儿厌食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补充消化酶及锌等微量元素治疗,疗效不确切。

“厌食症” 相关论述

【概述】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和小儿喂养不当,偏食或饮食不洁有关,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手穴治法】
(一)推拿疗法
选穴:脾经内八卦板门
操作:①推补脾土:医者左手握住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沿患儿左拇指桡侧面,以指尖向指根推200次。②逆运内八卦:将患儿左手掌固定,以患儿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逆时针方向作运法100次。③揉板门:揉约30次。每日1次,6天1个疗程。
资料:据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宋坤杰等报道,用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162例,经2个疗程治愈106例,占65.4%;好转61例,占31.4%;无效5例,占3.08%;总有效率为96.92%。除按上述推拿手法操作外,并配合摩腹捏脊疗法。过食生冷瓜果者加推三关100次;兼有呕吐者加推天柱穴;兼有腹泻者加推大肠150次;属脾胃阴虚者加补肾水2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兼见食积发热者加清天河水。一般以六天为1疗程。
(二)针刺疗法
选穴:四缝
操作:用28号毫针(短),常规消毒后,直刺,刺破皮肤,挤出黄色粘液。然后用干棉球擦拭干净。观察疗效,不愈,隔几日再针。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降低,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体内缺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急慢性疾病的影响等,均可导致厌食发生。临床主要症状为食欲减低,不思饮食,腹胀面色萎黄,精神不振,便溏或大便不成形,舌淡苔黄,脉软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娇嫩,胃肠消化功能不全,若受冷暖刺激、饥饱失调或贪吃生冷,就会损伤脾胃,引起小儿胃口不好,饮食不下。本症中医称之为“纳呆”、“恶食”。病久不愈可转为“疳积”。
(一)起居调养法
厌食的产生大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关,因此应纠正不良习惯,不能偏食、挑食,饭前禁止零食和水果,以免影响食欲。孩子进食时,家长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可过分勉强,更不能因孩子不愿进食而打骂或恐吓,避免造成心理创伤而加剧厌食症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鸡内金粉,每日2次,每次1.5克,吞服。
(2)生黄芪6克,白术6克,茯苓6克,木瓜6克,石斛5克,谷芽5克,神曲3克,冰糖8克,水煎服,7剂为1疗程。
(3)生谷芽15克,荷叶6克,香橼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水煎内服。
(4)生姜250克,党参250克,山药250克,蜂蜜300克。生姜取汁,党参山药研末,搅匀后慢慢熬成膏。每次服5克,每日3次,连服数日。
2.中成药方
(1)香砂养胃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2)枳术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3)人参健脾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三)针灸调养法
(1)毫针速刺中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也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
(2)耳穴压法:取脾、胃、大肠、内分泌、胰、交感穴,采用贴压王不留行籽法。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四)推拿调养法
主要采用捏脊方法,捏3~5遍,每捏3下将脊背的皮提1下。亦可辅以揉按足三里内关中脘诸穴。
(五)饮食调养法
厌食症的小儿食欲很差,可在饭前服山楂片或山楂酱以开胃,同时注意避免吃油腻、坚硬、过甜、过冷的食物和饮料,合理安排饮食。并可配合下列食疗方法:
(1)大枣肉250克,生姜50克,生内金60克,白术120克,桂皮9克,白糖适量。将上药焙干,研末和匀,加糖和面粉做成小饼,烘熟。每次服2~3个,空腹作点心食。
(2)鲫鱼100克,薏米15克,羊肉50~100克。鲫鱼去鳞及内脏羊肉切片,与薏米同煮汤后调味食。隔日1次。
(3)大枣10~20枚,鲜橘皮15克。将大枣炒焦,与橘皮加沸水冲泡,饭前代茶饮。每日1次。
(4)山楂50克,炒麦芽50克,大米100克,红糖15克。先煎山楂,再入麦芽大米红糖煮粥,每日服2次。
(六)敷脐调养法
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接受其他疗法的患儿,可采用药物敷贴肪部的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选方如下:
炙黄芪鸡内金、焦白术、五谷虫各6克,炒山药10克。研末,调成糊状,敷贴于脐部,以胶布固定。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

本病特征是出现体像障碍,极度害怕发胖,拒绝维持正常最低体重,在女性则伴有月经停止。
约95%的患者为女性,常起病于青少年时期,偶见于青少年早期,在成年期发病则很少见。本病主要在中上经济社会阶层人群发病。在西方社会,本病的患病率可能正在增加。
本病可以是轻微而持续时间短暂或程度严重而病程漫长。据报道其死亡率约为10%~20%,但是,由于轻微病例没有得到诊断,其实际患病率和死亡率并不清楚。
本病的病因不清,但社会因素似乎很重要。在西方社会普遍存在渴望身体苗条的心理,肥胖被认为不健康,缺乏吸引力而不受欢迎,即使在青少年以前的儿童期就接受了这种观点。约2/3的青少年女孩注意摄食营养或采取其他措施控制体重,但只有其中一部分逐渐发展为厌食症
【症状】
很多后来罹患本病的女性多数是谨小慎微和自我控制力强。她们常常在生活中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同已有厌食症的患者一样,可能罹患本病最初的表现是逐渐开始过多地注意摄食营养和担心体重,即使其身体已经很单薄。一旦身体变得比原来更瘦,她们更认为自己对体重的担心和控制进食是有必要的。虽然已经非常消瘦,但仍坚信自己肥胖,否认自己有毛病,拒绝接受治疗。该类病人通常不会主动去看医生,除非家人把其送到医院。
厌食意味着"缺乏食欲",但本病患者事实上是饥饿的,对食物有自己独特看法。他们研究食物的营养和热量,贮存、隐藏和故意浪费食物;他们往往搜集食谱,可以为别人准备精美的佳肴。
有50%的患者出现暴食行为,暴食之后进行自我催吐或服用泻剂和利尿剂;另30%的患者仅仅是严格控制进食量。大多数患者同时要进行大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女性患者有时在体重减轻之前就已出现停经,男女患者均可以有性欲缺乏。典型特征还有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体温降低,由于体液聚集而导致的组织浮肿水肿),以及毛发细软或长出过多的体毛等。身体变得非常消瘦的患者一般均积极活动,甚至进行强度大的锻炼运动。他们一般没有营养缺乏的症状,令人惊讶的是亦很少合并有感染。抑郁在本病中比较常见,罹患本症的人往往有撒谎现象,如诉说自己吃了很多食物,藏匿他们的呕吐物,隐瞒他们奇特进食习惯。
由于厌食可以导致体内激素代谢异常,包括雌激素和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下降,皮质类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则体内几乎每一个器官均可经受到影响。心脏功能紊乱和体液及电解质(钠、钾、氯)代谢异常最具有危险性。心脏功能减弱,泵出的血流量就会下降,患者可以出现脱水,并易发生晕厥。血液可以变成酸性(代谢性酸中毒),血钾浓度下降,而呕吐和服用泻剂及利尿剂则又能使这种状况恶化。由于易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出现猝死
【诊断和治疗】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严重的体重减轻和精神症状。典型的厌食症患者是青少年女性,其体重已下降15%以上,患者担心发胖,月经停止,否认有病,其他方面大多未见异常。
本病的治疗往往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恢复正常的体重,其次是心理治疗,往往还要合并药物治疗。
体重下降得很快或很严重时,例如超过标准体重的25%,则恢复体重是首要的处理措施,因为体重明显降低会对生命构成威胁,本病的最初治疗一般均在医院进行,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坚定而温和地鼓励患者进食。在少数情况下,要对患者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或通过鼻腔插入胃管给予食物。
在患者的营养状况已经改善,体重接近正常时,由治疗进食障碍的专家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极为重要。专科治疗包括个体、团体和家庭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如果抑郁症的诊断成立,则需给予抗抑郁药治疗(见第84节)。治疗的重点是给患者建立一个平静的、亲切的和稳定的环境,同时鼓励患者摄入适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