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

( baihebing )

别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病后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

简介:
以神情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病机:
百合病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等之后,余邪未尽,阴液亏损,气血失调经脉失养,心神惑乱。
类证:
1.神劳:无急性热病其他重病的病史,病情明显受情志因素影响,病势缓慢迁延而病程长。
2.脏躁:女性多见,常见于更年期,以情绪抑郁,悲伤欲哭、紧张、焦虑、多疑等为主要表现,无急性热病其他病史。
3.卑惵:以自卑、恐惧为主症,爱处暗室,或倚门后。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阴虚热证热病之合,低热不退,心中烦扰,诸般不适,难以自宁,口干欲饮,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滋阴清热安神百合地黄汤竹叶石膏汤加减。
2.痰热扰神证:发热,口渴不欲饮,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咳吐黄痰,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化痰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肝阴虚证精神抑郁,情绪不稳,胸胁不适,失眠心烦头晕耳鸣,甚则坐立不安,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数。滋阴安神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加减。

“百合病” 相关论述

古病名,见《金匮要略》。是一种心肺阴虚的病症。临床表现为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欲食又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神志有时不宁,或作自言自语,伴有口苦,尿赤,脉数等内热见症。类似西医神经衰弱癔病,或某些热病后期虚弱症。亦有人认为《金匮要略》用百合地黄滋阴药治疗本病有效,而命名。

病源伤寒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病也。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时,闻饮食臭,或如强健人,而欲卧,复不得眠,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至朝日苦,小便赤黄,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得药则剧而吐利,如有神灵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时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复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各随其证以疗之耳。(并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若得药则剧而吐痢,如有神灵所加也,身体仍和,脉微数,每尿时辄头痛,六十日乃愈,尿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复见者,悉疗之。
又发汗已更发者,百合知母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
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渍百合经一宿,上当白沫,泻却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处,别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之。(短剧千金同)又下之已更发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渍一宿上当白泔出去之) 滑石(三两碎) 代赭(如弹丸一枚碎)
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厢,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短剧同)又吐之已更发者,百合鸡子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鸡子一枚,取中黄纳百合汤中搅,令调温再服之。(千金同)又不吐不下不发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黄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渍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黄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温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盒饭出恶沫。(千金短剧并同)又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以渍百合水洗身法,其后千金方中一味是,后服栝蒌牡蛎散,其次则是。(并出第十七卷中)
短剧凡百合病见于而以阳法攻之,其不得解也,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于阳而以阴法攻之,其阳不得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经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讫食白汤饼。(今 也)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蒌根牡蛎等分为散,饮调方寸匕,日三服。(短剧张仲景方同)又疗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
滑石(三两) 百合根(一两炙)
上二味末之饮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热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随多少熬令色黄,末之饮调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短剧同并出第十卷中)

病名。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治以补虚清热,养血凉血,用百合地黄汤。亦可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百合病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人常默默然,意欲食不能食,意欲卧不能卧,意欲行不能行,或有时闻食臭,或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即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虽似和,其人脉微数,每溺时辄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体症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其症治之。(《活人》云∶此名百合伤寒,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奇疾也。)
百合病发汗后,宜服百合知母汤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上先将百合水洗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又将井水二盏,另煎知母取一盏,去渣,和百合一盏同煎,取一盏半,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后者,宜用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个,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大,一枚,绵裹)
上先将百合水洗净,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另用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渣,后合和同煎,取一升半,分温服
百合病吐后,宜用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上先将百合水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宜百合地黄汤
百合(七个,劈) 生地黄汁(一升)
上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如漆黑。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洗身已,食煮饼,勿以盐豉食之。
百合病渴不瘥者,宜栝蒌牡蛎散
蒌根牡蛎(炒。各等分
上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宜用百合滑石散
百合(一两)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法救之。见阳攻,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也。

百脉一宗,举身皆受病,无经络之状。大抵病后虚劳脏腑不平,变而成此。其病似寒无寒,似热不热,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似寒非寒,似热非热,默默不知所苦,服药即吐,有如见鬼,小便赤,此为百合。但因病中失调,余证在阴则攻阳,反下之;在阳则攻,反汗之,此为逆,各不得解,故成百病。
【和】通用小柴胡汤加百合知母粳米生姜
【清】凉血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洗浴】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用百合一升,水一斗,渍一宿,暖温洗身。

伤寒百合病者,行住坐卧不定,如有鬼神。苏颂曰∶病名百合,而以百合治之,未识其意。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也。

百合病百合,如《论》云太阳病桂枝证,亦病因药而得名也。后人见百脉一宗四字及列证庞杂,似乎百端凑合之病矣,不知一气为病,而一药为治,无取乎歧杂之见也。《本草》言∶百合甘平无毒,主邪气。盖气病,则正气邪气,治其气,而邪气复为正气矣。又云∶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此百合病中所以为主药也。气之为病无二义,非实而不顺,即虚而不足。今一物而兼顺利与补益,则有余之邪气可泄,而不足之正气可充。道一以贯之,君予多乎哉!(魏荔彤

石顽治内翰孟端士尊堂.因久不见其子.兼闻有病.遂虚火上升.自汗不止.心神恍惚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口苦小便难.溺则洒淅头晕.已及一岁.历更诸医.每用一药辄增一病.用白术则窒塞胀满.用橘皮喘息怔忡.用远志则烦扰哄热.用木香则腹热咽干.用黄 则迷闷不食.用枳壳喘咳气乏.用门冬则小便不禁.用肉桂颅胀咳逆.用补骨脂后重燥急.用知、柏则小腹枯瘪.用芩、栀则脐下引急.用香薷耳鸣目眩.时时欲人扶掖而走.用大黄则脐下筑筑.少腹愈觉收引.遂致畏药如蝎.惟日用人参钱许.入粥饮和服.聊藉支撑.交春虚火倍剧.火气一升.则周身大汗.神气 欲脱.惟倦极少寐.则汗不出而神思稍宁.觉后少顷.火气复升.汗亦随至.较之盗汁迥殊.直至仲春.邀石顽诊之.其脉微数.而左尺与左寸倍于他部.气口按之似有似无.诊后款述从前所患.并用药转剧之由.曾遍省吴下诸名医.无一能识其为何病者.石顽曰.此本平时思虑伤脾.脾阴受困而厥阳之火.尽归于心.扰其百脉致病.病名百合.此证惟仲景金匮要略言之甚详.本文原云诸药不能治.所以每服一药辄增一病.惟百合地黄汤为之专药.奈病久中气亏乏逮尽.
复经药误而成坏病.姑先用生脉散百合茯神龙齿以安其神.稍兼萸、连以折其势.数剂稍安.即令勿药以养胃气.但令日用鲜百合煮汤服之.交秋天气下降.火气渐伏.可保无虞.迨后仲秋.端士请假归省.欣然勿药而康.后因劳心思虑.其火复有升动之意.或令服左金丸而安.嗣后稍觉火炎.即服前丸.第苦燥之性.苦先入心.兼之辛臊入肝.久服不无反从火化之虞.平治权衡之要.可不预为顾虑乎.
震按百合病载于金匮.原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钱塘李 臣归重心肺二经.以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也.此言与百合地黄汤恰合.今观孟夫人案.实由思子郁结.病在心肝.大半似百合病形.石顽遂附会之耳.然不用金匮成方.可云老手.若日饮百合汤.何关得失耶.

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疾也。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饮时。如强健人,而卧不能行,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口苦小便赤黄。百合之病,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体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微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
各随其证,以治之耳。

行住坐卧,若有神灵,其人默默然意趣不乐,谓之百合病。用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病也。其状如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得卧,欲出行而不能出行,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诸药不能疗,得药则剧而吐利,行持坐卧,神灵式凭。治法以百合为主,而佐以知母者,为治已经发汗后,更发之法。方用∶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
先用泉水洗渍百合一宿,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次以水二升,煮知母得一升;与百合汁和,复煮取一升半,分二次服。若已经下后,更发者则如前法浸煮百合七枚外,可更以滑石三两、代赭一两,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和百合汁复煮,得一升半,如前法服之。又百合病已经吐后更发者,亦如前法,先浸煮百合七枚,乃以鸡子黄纳汁中,搅匀分再服。又若百合病始,不经发汗、吐、下,其病如初者,可仍如前法,先浸煮百合,次以生地黄汁一升,与百合汁相和,再煮取一升半,温分再服。一服中病可,勿更服,大盒饭出恶沫。

千金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病虚劳大病以后不平复.变成斯疾.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漓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当愈.各随其症以治之.雍曰.孙氏着论.皆见于古书.独此论中分三焦症.古无所见.岂其书亡乎.果分三焦.则各有所在.诸药可治.不应仲景曰诸药不能治.乃时用诸百合汤也.千金百合病余论.则皆见于金匮矣.惟此一论有异.
金匮要略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复不得卧.欲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寒.实无寒.如有热.实无热.口苦小便赤.(千金云.至朝口苦小便赤涩.)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所加者.百合之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候于溺时即觉头痛者.六十日乃愈.溺时头不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若溺时觉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症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症治之.千金.或病一月二十日后见其症者.治之喜误也.雍曰.此论有言不甚明处.今皆以千金论中字足之.又如一月二十日后症方出.则一月二十日之前为治.安得不误.故千金论中治之喜误四字.最为要切.论言其症者.谓溺时三症也.
叔和曰.百合之为病.其状若默默.欲卧复不得卧.或如强健人.欲出行而复不能行.意欲得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至朝口苦小便赤黄.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脉一宗悉病.各随症治之.
金匮又曰.百合病见于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法救之.见阳攻.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千金曰.百合病见在于.而攻其阳.则不得解也.复发其汗.为逆也.见在于阳.而攻其.则阳不得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雍曰.金匮之意.谓见阳当攻.若不攻而发其汗.则为逆.见当攻阳.若不攻阳而复下之.亦为逆.此为易明.千金言见阴攻阳.未解之间.不可复发汗.恐阳再受攻.故为逆.见阳攻.阳未解之间.不可复下之.恐阳再受攻.故为逆.其意难明.
又曰.治百合病.发汗后者.宜百合知母汤外台云.发汗已.更发者.下之已.更发者.吐之已.更发者.
又曰.治百合病.下之后者.宜百合滑石代赭汤
又曰.治百合病.吐之后者.宜百合鸡子汤
又曰.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宜百合地黄汤
又曰.百合病.经月不解.变成渴者.宜百合洗方
又曰.百合病.渴不瘥.宜栝蒌牡蛎散
又曰.百合病.变发热者.宜百合滑石散
千金曰.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宜百合散
雍曰.详金匮言发汗后.下之后.吐之后.皆有百合病也.而千金方言百合病已经发汗之后更发者.百合病已经下之后更发者.百合病已经吐之后更发者.其意谓百合本病.汗下吐之后而更发.非伤寒汗下吐之后.变成百合病也.反似百合病中治劳复之伤.而不见正行汗下吐百合病之药.于义未甚安.恐因数百年间.传录校正.误有增加.非孙氏之本文.故活人书只用金匮本文.不用千金增加更发等字.而庞氏直改其语云.治汗后百合病.治下后百合病.治吐后百合病.尤使人不疑也.
又论曰.仲景以药之百合百合病者.与神农经主治不相当.自古莫能晓其义.是以孙真人言.伤寒杂病.自古有之.前古明贤.多所防御.至于仲景.时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不能钻仰.此亦未能钻仰之一也.古人以孙真人之智犹如此.况乎后之来者.然百合百合治之.智者不能知.则前所谓三焦者.既有所在.又三焦各有主对之药.按图可治.何难之有.不必须百合而后治.雍是以疑非孙氏之言.或因而见三焦之症有如前所言.更不必问是百合百合.皆以三焦药治之可也.然百合之为物.岂因治百合之病而后得名哉.或因是病须百合可治.因名曰百合乎.皆莫能.测知也.然少时见先生言以百合汤治一仆病得愈.是时雍未甚留意.不解仔细看症.虽见其似寒似热.似饥似饱.欲行欲卧.如今百合之症.又自呼其姓名.有终夕不绝者.时至醒时问之.皆去不知.此症殊不可晓.岂所谓如有神灵所加者乎.恐人有如是症者.因笔于此后.此症又与素问所谓解 者相类.

百合者,百脉一宗,举身皆受病,无复所谓经络传次也。大病虚劳之后,脏腑不平,变而成此。其状似寒无寒,似热无热,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口苦便赤,药入即吐利也。其脉微数,每尿则头痛,六十日愈;头痛者,但淅淅然恶寒者,四十日愈;若尿则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鸡子汤百合洗方,可选用之。

此症行止坐卧皆不能安,自朱奉议以为伤寒变证,后之注《金匮》者,或言属气,或言属血,论说纷纭,余窃以为皆未中肯。夫“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乃本乎心神涣散也。心主脉,故心病而脉为之皆病矣。惟其心神涣散,故下文常默默不能食,不能卧,不能行数句,无可奈何之态,皆所以形容百脉悉病之语。未经误治,病情如是者,乃为此病之正,故用百合而加生地黄汁,显为五志之火,消烁心阴,于是以此救之。《经》所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之意也。
此外因误治之变,而随症治之,如《金匮》所立数方,亦不过略举其概,以令人隅反;设未用汗、吐、下三法,而曾或寒、或热、或补、或泻之药以误治者,治法亦宜权变,惟在法古者之引伸触类耳。赵以德《衍义》云∶“病多从心主,或因情欲不随,或因离绝菀结,或忧惶煎迫,致二火郁之所成”,最为切当。惜其有见及此,而未明言心神涣散之故,注中反杂以热毒瘀血等解,殊为白璧之瑕。昔张路玉治孟端士太夫人此病,用生脉散百合茯神龙齿,稍兼黄连而病愈,盖以百合摄神之法而推展之,洵为能读仲景书者矣。第安神之药不一,而专取乎百合者,因其形象心,瓣瓣合抱,取其凝合涣散之心神,由是而百脉皆利矣。尝阅《中吴纪闻》云∶百合蚯蚓所化,张路玉亦曾亲见,于包山土罅中,有变化未全者,大略野生百合,蚓化有之。夫蚯蚓性动而专通经络,及至变而为百合,则由动而静,由散而合,用为主治,即此意耳。且百脉悉病,则病变百出,非经文数症之所能尽;设或症不尽合乎经文,而遇病态类此者,亦宜体会其意而推测之,不可泥定下文数症也。当明欲食不能食等句,乃无可形容之辞,病为神病,而难以形容,医者亦须神会,而非语言文本之所能罄者矣。景岳云∶无形者,神也,变幻倏忽,换回非易,引《经》文“粗守形,上守神”二句,而叹安得有通神明而见无形者,与之共谈斯道哉。旨哉,是言也!向来注者,多以百合为消瘀血,然消瘀血者,乃赤花之山丹,非百合也。苏颂以病名百合,而用百合,不识其义。李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耳。士材能见及此,而未发明此症之机要,殊缺典也。

仲景以百合百合病专方也,诸家注从未有能道其故者。案《本草经百合邪气,利大小便。百合病症状虽变幻不一,要之,小便赤黄一症则有定。仲景于至无定中求其有定者,以立延医之准,此百合病所以必用百合也。百合病重在小便,故于头痛、头淅淅、头眩诸足以卜愈期者,皆于小便时诊之。凡辨疑难症,皆当准此。夫古人至奇之法,实有至常之理。浅人泥于百合补肺之说,因以肺朝百脉为之解,浅也。又百合病者,由于余邪逗留,血气不润所致。如意欲食而或美及欲卧欲行云云,状其无大邪之抑,正气有时得伸也;复不能食至不用闻臭、不能卧、不能行云云,状其气血少润也。如寒如热,肌中不润而滞涩也;无寒无热,余邪不能作势也;口苦,胃液被余邪所吸,不能消净食物也;得药剧吐利,胃液不充,反为药所胜也;脉微数,微为血气少,数为邪气止也;溺时痛见于头者,溺为去液之事,故病液少者,卜之于此,下虚则上实也。此证之于症而合者也。其治法,专以滋润为主,故本方于百合外,加生地汁,津血并润也。汗下吐皆伤液,故随上下之所伤而救之。知母鸡黄皆滋润之品。滑石润下之品。惟赭能逐邪,欲乘其方下而逐之也。变渴,则栝蒌、牡蛎;变发热,则滑石。无非取乎其润。此证之于方而合者也。然后知《本经百合邪气、利大小便云云,皆润之之效也。大抵病至邪留正虚之时,攻则害正,补则碍邪,惟有润之,使正纾邪浮,始可设法逐邪。其逐邪之法,总不出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数语,决不以百合数方了事也。惟至此时,则病之局势已移,不得仍以百合称,故百合病止此耳!读仲景书,如读《春秋左传》,当取他传,续此传后,而后纪事之本末始全。

伤寒病后,失于调理,余邪未尽,阴阳错攻,当汗反下,当下反汗,以致为逆,邪不能解,故为百脉一宗,举皆受病,无复经络传次,所以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似寒无寒,似热无热,默默不知,口苦便赤,药入口即吐利愈剧,如有邪祟,其脉微数,此为百合病,故用百合等汤。若溺时头痛,六十日愈。
溺时头不痛,淅然寒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而头眩者二十日愈。

定庠生金彩眉.其夫人丙戌秋病霍乱卒.渠亦患湿热症.是年定海之霍乱.经余治愈者甚多.及彩眉之遇余也.则在仲冬时矣.盖渠自秋间患湿温之后.失于清解.留邪在络.且丧偶悲郁.再有烟癖.耗伤精血烦躁不寐.目不交睫者匝月.日间坐卧不安.百感交集.欲食而不能食.欲卧而不能卧.饮食或宜或不宜.神识似痴.脉之空大.指下极乱.余曰.此正金匮所云百合病也.再兼痰上冲.遂与百合地黄汤.加清痰降火之药.两剂稍能寐.而神志仍似痴呆.乃专清其痰火.而加宁神定志之品.出入加减.至丁亥春始痊.

劳动工人,重病之后,身体惫极,正元难复。其症状,一如《金匮百合病条文所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而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且多一症状,音哑不能出声。经用百合地黄汤加味主之。四阅月始痊。
患者詹龙臣,高邮人,为某厂之劳动工友,住中山北路建民村。于1954年春季,患生伤寒。其后病虽去,而身体惫极,正元久久难复。即有百合病之后遗症,此即西医所谓续发性神经衰弱症也。经医治疗,均无效果。后经厂医检验,云系钩虫为患,致体弱难复。即用杀钩虫之药及下药与之内服,孰意一下之后,不但体力愈不能支,且立增音哑,不能发声。詹君懊伤不已,深惧死期之将至。
时已至六月,詹之戚杨星候君,介就余诊。余细询病前之经过,更细察现在之症状,全盘与《金匮》中百合病之征象相同。惟多一音哑,为《金匮》所未有。且知为用下钩虫药而有此证。于此时也,不得不慎重考虑矣。盖病久体虚,不能速效。设病者信心不坚,或不能宽假时日,则必至中道更医,功亏一篑,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乃先以精神疗法,坚其信心。次告以必须半年之久,方可完全获效。并将《金匮》原文及诸家注解,以及余之《金匮要略新义》示之,期其必愈,坚其信医之念。
因遵仲景法,为之处方如后。计四易其方,均以仲景百合地黄汤为主,以加味之品为辅。连服两月,较有进步,而喉音渐响。此时已至八月,新百合已下市。因令之再食新百合,每晨、夕各煮一碗,加白糖食之,以代点心。药则每连服三帖,停药二日。如此四阅月,遂完全告痊。
厂中见其病已痊愈,促其早日上工,病者犹有惧心,询之于余。余令其再休养一二月,厂方疑其狡猾,复令就厂医诊之,为之证明,乃为有效。讵厂医检验,仍谓其有钩虫,再度令服杀钩虫及泻下之药,病者勉从之。不料一服之后,泻下四次,而前证复作,全盘如旧,音亦复哑。厂中令改就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诊之,医谓有梅毒之疑,病者力白其无,遂忿而出院。
复求余诊。余觉再度反复,不同前证。在无可奈何中,仍用前精神疗法,使病者去其惧心。再为之处方,依前加减,令其安心服之。迨服之既久,亦即缓缓收效。又凡三易其方,而渐全愈。直至1955年6月,身体及声音乃全复常态。
此病之难治,若不依仲景经方,变而通之,其不濒于危殆者几希矣。盖此病之治,如战争后之破屋残垣焉,主在抚辑流亡,助其缓缓修补及建筑,不在于攻敌。盖此破屋残垣中,已无疾病之大敌也。今将诸方全案,列之于后,以破吾书之例焉。
【初治全案】
詹龙臣 1954年6月6日初诊劳工苦力伤气,加以病后失调,正元难复。消化则影响胃肠,喘息则累及肺脏,久久未愈。其间时轻时重,洵至神经衰弱,心绪不宁,坐卧失序。一如《金匮百合病篇之所述,且经误下失音,此大虚之证也。拟方缓以图之,屏去思虑,知命乐天,乃有可为。
百合四钱 生地黄五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怀山药四钱 云茯苓(朱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红枣十枚陈小麦一两(先煎
二诊:1954年6月27日前进百合地黄汤加味之方,渐有向愈之机。饮食较多,声音微响,面色亦较佳,惟大便干燥,此津液未复之故,不足为虑。拟方再求进步,佐以食疗。俟食复津回而便爽,则诸症可悉去矣。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带皮芪三钱  柏子仁三钱 怀山药三钱  南沙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三诊:1954年7月23日进剂渐见好转,面色较华,步履亦较健,惟声音尚未全复。近日来舌苔稍厚,中夹浊滞,大便仍觉不爽,拟方再求进步。
南沙参三钱 带皮苓三钱 肥知母三钱 怀山药三钱 带皮芪(蜜炙)二钱 火麻仁三钱 土炒白术三钱 大麦冬三钱 杏仁泥三钱
按:此时新百合已上市,即令其日以百合煮烂,加糖食之,早晚各一次,故方中未用蒸百合
四诊:1954年8月7日原为久病神经衰弱,经治之大见进步。惟近数日来,天气炎热,新秋尚有暑热之邪,胸中热痞闷,治当舍本治标。
香薷二钱 制夏二钱 五分槟榔三钱 神曲三钱 藿香三钱 蔻仁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苏梗三钱 花粉三钱  生姜两片 竹叶四十片
按:此方连服三帖,新感邪去。仍接服第三方,至十月初,而病愈音复。
【再治全案】
詹龙臣1955年2月14日初诊客年重笃之百合病,即神经衰弱症,久病不愈。经用百合地黄汤加味方,渐见好转,约四阅月而愈。惟久病体弱,正元尚未十分恢复。近以他医谓有钩虫,用杀虫药及下药,病又反复如初,又变失音。拟方再求合辙,惟一再药误,恐较前为难治耳。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大麦冬三钱 远志肉二钱五分 朱茯苓三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酸枣仁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二诊:1955年2月29日进剂幸渐转平,夜眠亦较佳,饮食亦较多。惟两腿尚觉无力,大便软溏,喉音未复。拟方再求进步。仍宜屏去思虑,事事乐天,则更易见功。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南沙参三钱 远志肉二钱五分 补骨脂三钱  淡玉竹三钱  酸枣仁三钱 朱茯苓三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按:此方连服至四月底,体渐复元,喉音渐响。至五月中旬,音亦完全复旧。

劳动工人,重病之后,身体惫极,正元难复。其症状,一如《金匮百合病条文所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而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且多一症状,音哑不能出声。经用百合地黄汤加味主之。四阅月始痊。
患者詹龙臣,高邮人,为某厂之劳动工友,住中山北路建民村。于1954年春季,患生伤寒。其后病虽去,而身体惫极,正元久久难复。即有百合病之后遗症,此即西医所谓续发性神经衰弱症也。经医治疗,均无效果。后经厂医检验,云系钩虫为患,致体弱难复。即用杀钩虫之药及下药与之内服,孰意一下之后,不但体力愈不能支,且立增音哑,不能发声。詹君懊伤不已,深惧死期之将至。
时已至六月,詹之戚杨星候君,介就余诊。余细询病前之经过,更细察现在之症状,全盘与《金匮》中百合病之征象相同。惟多一音哑,为《金匮》所未有。且知为用下钩虫药而有此证。于此时也,不得不慎重考虑矣。盖病久体虚,不能速效。设病者信心不坚,或不能宽假时日,则必至中道更医,功亏一篑,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也。乃先以精神疗法,坚其信心。次告以必须半年之久,方可完全获效。并将《金匮》原文及诸家注解,以及余之《金匮要略新义》示之,期其必愈,坚其信医之念。
因遵仲景法,为之处方如后。计四易其方,均以仲景百合地黄汤为主,以加味之品为辅。连服两月,较有进步,而喉音渐响。此时已至八月,新百合已下市。因令之再食新百合,每晨、夕各煮一碗,加白糖食之,以代点心。药则每连服三帖,停药二日。如此四阅月,遂完全告痊。
厂中见其病已痊愈,促其早日上工,病者犹有惧心,询之于余。余令其再休养一二月,厂方疑其狡猾,复令就厂医诊之,为之证明,乃为有效。讵厂医检验,仍谓其有钩虫,再度令服杀钩虫及泻下之药,病者勉从之。不料一服之后,泻下四次,而前证复作,全盘如旧,音亦复哑。厂中令改就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诊之,医谓有梅毒之疑,病者力白其无,遂忿而出院。
复求余诊。余觉再度反复,不同前证。在无可奈何中,仍用前精神疗法,使病者去其惧心。再为之处方,依前加减,令其安心服之。迨服之既久,亦即缓缓收效。又凡三易其方,而渐全愈。直至1955年6月,身体及声音乃全复常态。
此病之难治,若不依仲景经方,变而通之,其不濒于危殆者几希矣。盖此病之治,如战争后之破屋残垣焉,主在抚辑流亡,助其缓缓修补及建筑,不在于攻敌。盖此破屋残垣中,已无疾病之大敌也。今将诸方全案,列之于后,以破吾书之例焉。
【初治全案】
詹龙臣 1954年6月6日初诊劳工苦力伤气,加以病后失调,正元难复。消化则影响胃肠,喘息则累及肺脏,久久未愈。其间时轻时重,洵至神经衰弱,心绪不宁,坐卧失序。一如《金匮百合病篇之所述,且经误下失音,此大虚之证也。拟方缓以图之,屏去思虑,知命乐天,乃有可为。
百合四钱 生地黄五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怀山药四钱 云茯苓(朱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红枣十枚陈小麦一两(先煎
二诊:1954年6月27日前进百合地黄汤加味之方,渐有向愈之机。饮食较多,声音微响,面色亦较佳,惟大便干燥,此津液未复之故,不足为虑。拟方再求进步,佐以食疗。俟食复津回而便爽,则诸症可悉去矣。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带皮芪三钱  柏子仁三钱 怀山药三钱  南沙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三诊:1954年7月23日进剂渐见好转,面色较华,步履亦较健,惟声音尚未全复。近日来舌苔稍厚,中夹浊滞,大便仍觉不爽,拟方再求进步。
南沙参三钱 带皮苓三钱 肥知母三钱 怀山药三钱 带皮芪(蜜炙)二钱 火麻仁三钱 土炒白术三钱 大麦冬三钱 杏仁泥三钱
按:此时新百合已上市,即令其日以百合煮烂,加糖食之,早晚各一次,故方中未用蒸百合
四诊:1954年8月7日原为久病神经衰弱,经治之大见进步。惟近数日来,天气炎热,新秋尚有暑热之邪,胸中热痞闷,治当舍本治标。
香薷二钱 制夏二钱 五分槟榔三钱 神曲三钱 藿香三钱 蔻仁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苏梗三钱 花粉三钱  生姜两片 竹叶四十片
按:此方连服三帖,新感邪去。仍接服第三方,至十月初,而病愈音复。
【再治全案】
詹龙臣1955年2月14日初诊客年重笃之百合病,即神经衰弱症,久病不愈。经用百合地黄汤加味方,渐见好转,约四阅月而愈。惟久病体弱,正元尚未十分恢复。近以他医谓有钩虫,用杀虫药及下药,病又反复如初,又变失音。拟方再求合辙,惟一再药误,恐较前为难治耳。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大麦冬三钱 远志肉二钱五分 朱茯苓三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酸枣仁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二诊:1955年2月29日进剂幸渐转平,夜眠亦较佳,饮食亦较多。惟两腿尚觉无力,大便软溏,喉音未复。拟方再求进步。仍宜屏去思虑,事事乐天,则更易见功。
百合四钱 生地黄四钱 南沙参三钱 远志肉二钱五分 补骨脂三钱  淡玉竹三钱  酸枣仁三钱 朱茯苓三钱 带皮芪(蜜炙)三钱 陈小麦一两(先煎
按:此方连服至四月底,体渐复元,喉音渐响。至五月中旬,音亦完全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