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
( yaowuxingpiyan )
别名: 中药毒 , 药毒 , 膏药风 , 药疹
中医
简介: |
以皮肤斑疹、水疱、瘙痒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
病因: |
药毒是因内用或外敷药物所致。 |
病机: |
本病总因禀赋不耐,毒邪内侵所致。或因风热之邪侵袭腠理;或因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或是外邪郁久化火,血热妄行,溢于肌表;或是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伤皮肤,内攻脏腑;久而导致耗伤阳液,气无所生,形成气阴两伤,脾胃虚弱之证。 |
诊断: |
因禀赋不耐,食入禁忌,蕴热中毒,伏于血分,血热妄行,溢于肌表则见红斑泛布,疹色鲜红;脾虚不运,蕴湿化热感毒,湿热毒邪发于肌肤则糜烂,渗出;热入营血,气血两燔则见高热不退,甚则神志不清,见紫斑,血疱;病久反复发作,热入阴血,气阴两伤则见低热缠绵不退,皮疹呈暗红色色斑及大片剥脱,预后不良。总之,辨证属风热,湿热、血热、火毒及气阴两伤所致。 1.风热 证候:主要皮疹为丘疹、红斑、风团。来势快,多在上半身,分布疏散或密集。发热作痒,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寒,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的药疹初起阶段,以皮疹为丘疹红斑、风团、来势快,多发于上半身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腠理,营血失和则见风团、丘疹、红斑等。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来势快,皮损多在上半身。正邪相争则寒发热,风热壅肺,肺失宣降则头痛鼻塞,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之象。 2.湿热 证候:皮肤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流液,多集中在下半身,或伴有胸闷,纳呆,大便干结或溏薄,小溲短少,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于湿疹皮炎样型药疹。以皮肤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流液,多集半在下产身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故见皮肤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流液;湿性重浊浊粘腻,多趋于下,故皮疹多集中于下半身;湿阻中焦故感胸闷,纳呆等。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为湿热之征。 3.血热 证候:皮肤或粘膜发红斑,颜色鲜红,甚有血疱、水疱,口腔、阴部粘膜糜烂,或伴有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固定型药疹,以皮肤粘膜起鲜红色斑块,甚有血块、水疱为主要的辩证要点。②病机:热邪伏于血分,郁久化火,血热妄行,溢于肌表则见红斑,血疱水疱.毒热之邪灼伤津则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脉弦细数皆为血热之征。证候:皮损全身泛发,侵犯粘膜,肿胀潮红,或有大疱、血疱,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或有内脏损害,如寒战,高热,烦渴,甚至神昏谵语,尿血,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洪数。辨析:①辨证:本型多见于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进行性加剧时。以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或有大疱、血疱,伴有全身症状或有内脏损害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火毒炽盛,翻灼营血,外伤肌肤则见全身皮肤潮红肿胀,起大疱、血疱、内攻脏腑则见严重的全身症状或内脏损害。舌质红绛、脉弦滑洪数为火毒之象。 5.气阴两伤 证候:严重药疹后期大片脱屑,粘膜剥脱,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口干唇燥欲饮,舌红苔剥, 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病久耗伤阴液,气无所生,致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故见大片脱屑,粘膜剥脱,神疲乏力,纳呆等症。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伤之症。②病机:气阴两伤。 |
类证: |
1.湿疮(疡):无用药史,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为多形性,瘙痒无度,渗液明显。 2.烂喉丹痧:无眼药史,发病骤然,高热头痛,咽痛,全身症状明显。皮损呈弥漫的针头大小点状红色丘疹,于肘窝、腋窝、腹股沟处可见排列成瘀点状线条,初期舌乳头红肿肥大,可见杨梅舌,口周苍白。 3.麻疹:有麻疹接触史,开始有发热、流涕、目赤怕光、流涕等症,初期口腔粘膜可见蓝白色或紫白小点,周围有红晕,约经2~5天皮疹发全。 |
治疗: |
一、辨证选方 1.风热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30g,连翘10g,栀子10g,桑叶30g,黄芩15g,牛蒡子15g,荆芥15g,薄荷10g,蒲公英3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湿热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方药:清热除湿汤加减。龙胆草10g,白茅根30g,大青叶30g,生地30g,紫草10g,银花30g,黄芩10g,茵陈10g,蒲公英30g,六一散30g,车前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5g,紫草15g,生槐花15g,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土大黄10g,车前草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火毒 治法:清营解毒,养阴泄热。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1g,生地炭15g,双花炭15g,天花粉15g,莲子心10g,白茅根30g,生栀子10g,紫草15g,地丁10g,黄连10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气阴两伤 治法:养阴益气,清热凉血。 方药:解毒养阴汤加减。西洋参6g,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0~15g,元参10~15g,干生地10~15g,黄芪10g,丹皮10g,赤芍10g,地骨皮10g,花粉10~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小范围可用三黄洗剂外搽;皮损广泛者可用青黛散干扑;结痂、干燥者用青黛膏外涂。 2.剥脱性皮炎型,在湿润期,全身用青黛散麻油调涂,每日2~3次,宜经常用麻油湿润,落屑期用麻油或清凉油乳剂少许保护皮肤,如凝成厚痂,需用棉花蘸麻油如磨墨状轻轻柔揩。 |
针灸: |
体针疗法:内关、曲池、血海、足三里为主穴,配合谷、尺泽、三阴交、委中。手法,内关用补法;三阴交、足三里先泻后补;其余均用泻法。 |
西医
简介: |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同时伴有多个系统损害。 |
病因: |
引起本病的药物一般以应用最广而抗原性最强的化学药物为最多。常见者如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等。近年来中草药引起本病的报告亦日渐增多。 |
发病机理: |
本病的发生机理是多方面的,有变态反应,中毒反应,光感作用,或菌群失调及酶系统紊乱或竞争现象等。其中变态反应是产生药物性皮炎的主要因素。药物性皮炎的疹型繁多,各种类型的药疹并不完全属于同一类型的变态反应。 |
诊断标准: |
药疹诊断标准: 发病前有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形态较复杂,为多型性皮疹,除固定性药疹外,多呈全身泛发,且对称分布。严重者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粘膜及内脏亦能受累。 1.固定性药疹 (1)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或四肢。 (2)发疹特点具有固定性,即每次都在同一部位发生,有时逐次增多或扩大。 (3)皮损为水肿性红斑,中央可起大疱,愈后有褐紫色色素沉着。 (4)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型) (1)发病急剧,病情重。 (2)全身症状严重,体温常达40℃左右,粘膜及内脏均可受累。 (3)皮疹始为红斑,迅速增多扩延至全身,并发生大疱,疱壁松弛起皱,似烫伤样损害。尼氏征阳性。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本病常由红斑型、多形红斑型药疹处理不及时演变而来。 (2)全身症状重,常伴有高热及内脏损害。 (3)潜伏期较长,如为初次用药,多在20天以上。 (4)皮疹为全身发红,反复大片脱屑、肿胀、渗出、结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毛发、指甲都可脱落。 (5)病程长。 4.播散性红斑丘疹型药疹 (1)是最常见的药疹表现型,对称性泛发于全身皮肤。 (2)小红斑和红丘疹遍布于全身,有时融合,甚至有少数出血斑;有时合并粘膜疹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3)停用可疑药物后数日至1周,皮疹消退。 5.紫癜型药疹 (1)药物引起真皮小血管炎而发生紫癜。 (2)全身特别在下肢发生多数伴有出血的小丘疹,重者发热,合并关节痛。 |
诊断依据: |
一、临床诊断 1.发病前有用药史,原因除去,易于治愈。 2.有一定潜伏期,长短不定,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可在用药后瞬间或在数分钟发病。 3.发病突然,自觉皮肤发痒、灼热。重者常伴发全身症状如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等。 4.皮疹类型复杂,可呈现红斑、丘疹、结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痤疮样、猩红热样紫癜、小疱、大疱等,严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 5.皮损大都对称,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6.部分严重病例可有粘膜损害。常伴有内脏及组织反应,如肝、肾、心脏等损害,关节炎及造血系统障碍,严重者尚有出血性脑炎,亦可累及指甲、毛发。 |
发病: |
大多急性经过,一般在原因除去后约1~3月即可治愈,轻者2~3日内即可基本治愈。 |
体征: |
临床表现与分型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1.固定型药疹:指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的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皮损多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型水肿性红斑,边缘清楚,有灼热感。有的红斑中心有水疱,停药后于1周左右消退,留色素沉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处又出现同样的皮疹,或面积稍大,中央紫红,边缘潮红的皮疹,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损。多见于口、唇、龟头、冠状沟、包皮和阴囊等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可发生。皮损广泛的病人,可伴发热、畏寒等。 2.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多伴有腹痛、胸闷、气憋等症状。部分病例可伴发血管性水肿。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二者症状和发展比较相似、较常见。发病多突然,常伴畏寒、发热等症状。麻疹样红斑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针帽至米粒大的斑丘疹或丘疹。对称性分布,以躯干为多,严重者可伴发紫癜。猩红热样红斑,初为小片红斑,先从面颈开始,迅速扩大融合向躯干及四肢发展,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熠处,更为明显。皮损重者于24小时,轻者于3~5日遍布全身,重者面部可有肿胀,瘙痒较重。停药后轻者1周,重者2~3周发生糠秕样,或大小片鳞屑。一般不累及内脏。 4.多形红斑型药疹:轻者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色斑疹,边缘色较淡、中心色较深,并可发生水疱,一般境界清楚,多分布于四肢躯干,口腔及口唇周围有痒痛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肛门及外生殖器发生水疱,大疱及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疹。发病较急,皮损初红色或带紫色的斑疹,很快增多扩大,融合成铁灰或灰褐色大片损害,其上可发生水疱及大疱。躯干、四肢受压和摩擦的部位可发生手掌或更大的水疱,破后呈糜烂面。皮肤红肿及外观正常处尼氏征阳性。重者面部、躯干、四肢大部分皮肤都可受累,口腔粘膜也可起大疱糜烂。眼角膜、结合膜也可累及,甚至发生角膜穿孔。严重病人的气管,食道粘膜均可糜烂脱落。肝、肾、心、脑等均可同时累及。病人常有畏寒、高热、全身不适,电解质紊乱症状。 6.紫癜型药疹: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常在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有时伴风团或中心起水疱。 7.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严重型药疹。首次用药潜伏期常在20日以上。可突然发生,常有高热。皮损初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继之,迅速融合成片,呈弥漫性红肿,以面部及手足为重。部分病人的皱褶部位可出现水疱糜烂,渗液及结痂,有痒感及灼热感。2~3周左右全身开始脱屑,手足部脱屑如手套或袜状,躯干部可呈落叶状,可持续1月或更久。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口唇和口腔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结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 水肿、分泌物增多、畏光。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常伴有肝、肾损害(肝肿大或有黄疸及蛋白尿)、支气管肺炎及严重的皮肤化脓感染,甚至败血症。少数病人可发生脱水,衰竭及昏迷。多数病人白细胞显著增高。有些病人的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 7.湿疹型药疹:大都是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油膏而引起接触性皮炎,由于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如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就可发生湿疹样皮疹。 |
鉴别诊断: |
1.药物性皮炎由于疹型多样,易与多种皮肤病相混,如荨麻疹、湿疹、多形红斑、紫癜等。但一般皮肤病发病前无用药史,鉴别要点除按照上述药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外,再参照应鉴别各病的临床特点,一般鉴别不难。 2.麻疹样红斑型应与麻疹鉴别:麻疹先有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发热等,2~3日后颊粘膜上可见科波力克氏斑,一般情况较差。 3.猩红热样红斑型应与猩红热鉴别:猩红热先有发冷,高热,头痛,咽部红肿疼痛,表面有渗出物,颈淋巴结肿大,杨梅舌,口周有苍白圈等。 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 (1)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湿疹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2链霉素可引起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固定型药疹,斑丘疹或结节性红斑等。 (3)磺胺类药物可引起固定型药疹,麻疹或猩红热型药疹,紫癜型及荨麻疹型药疹,血管性水肿,结节性红斑,光感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及大疱性表皮松解等。 (4)阿期匹林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固定型药疹,紫癜等。 (5)痢特灵可引起荨麻疹,上眼睑红肿,有的损害呈多环形,中间皮肤呈紫绀色。 (6)保泰松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麻痒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重症多形性红斑,紫癜,血管炎,光感性皮炎等。 (7)颠茄及阿托品可起猩红热样红斑及紫癜。 (8)巴比妥类可引起荨麻疹,麻疹样、猩红热样、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固定型药疹,紫癜或湿疹皮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9)皮促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引起荨麻疹及紫癜。皮促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10)氨茶碱可引起红斑及固定型药疹。 (11)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可引起肛门瘙痒,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12)氯奎可引起瘙痒症,苔藓样皮炎,固定型药疹。 (13)非那西汀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固定型药疹及多形性红斑样皮疹。 (14)普鲁卡因可引起瘙痒症,荨麻疹,多形性红斑。 (15)已烯雌酚可引起紫癜,血管性水肿,固定型药疹,剥脱性皮炎。 (16)疫苗可引起多形性红斑,血管性水肿或荨麻疹。 (17)白喉及破伤风等抗毒素或其他血清可引起荨麻疹,麻疹样、猩红热样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偶可引起紫癜及血管性水肿。 (18)溴剂,可引起增殖性药疹。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皮疹消退,可留有色素沉着,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消失。 好转:皮疹减轻,停止发展,全身和局部自觉症状好转。 |
治疗: |
一、全身治疗 (一)轻型药疹的治疗 1.抗组织胺剂:如扑尔敏4~8mg,1~3次/日。苯海拉明25mg,1~3次/日。安其敏25~50mg,1~3次/日。安他乐25~50mg,1~3次/日。赛庚定2~4mg,1~3次/日。异丙嗪12.5~25mg,1~3次/日。息斯敏10mg,1次/日。上述药物可单用亦可二种合用。 2.维生素类:维生素c200mg、b120mg、e0.2g,3次/日等均可考虑早期使用。 3.钙制剂:如10%葡萄糖酸钙,每次10ml,以等量的葡萄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或5%溴化钙,每次10~20ml,静注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4.硫代硫酸钠: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5.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每次5~1omg,每日3次。地塞米松0.75~3.omg,3次/日,口服。 (二)重型药疹的治疗 包括全身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重症多形性红斑等。 1.皮质类固醇激素:应早期足量使用。一般开始每日可给氢化考的松300~400mg或更大剂量,维生素c3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中静脉滴注,至病情缓解稳定后,改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注意勿过早减量。 2.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与致敏药无关的抗生素。 3.抗真菌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及抗生素时,应注意真菌感染。可给予里素劳片服,每次1omg,每日1次。若病情变化,可停止应用。 4.注意电解质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补充氯化钾等,10%氯化钾,0.25~3g/次或视病情而定,静脉滴注。尿少时慎用;无尿时忌用;静滴时应稀释后方可使用,浓度不超过0.3%。 5.支持疗法:若伴有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应给于高能量流食或半流饮食,维生素类,保肝药及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10一20mg,辅酶a50单位,维生素bftloomg,肌苷200mg,胰岛素4一8单位,10%葡萄糖溶液500ml)治疗。 6.对有造血系统反应的严重病人,必要时可输血或血浆。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①应立即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一1mg。严重病例可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 内静注。心跳骤停时,可在左心室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1ml,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②当收缩期血压低于sommhg,须给升压药。可用盐酸多巴胺,20mg一40mg/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00一500m1稀释后,以每分钟20滴之速度滴人,但最快每分钟不超快0.5mg。③可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oomg或地塞米松10一20mg加入25%葡萄糖20一40ml中静脉推注。①可肌注抗组织胺制剂,如非那根注射液25一50mgo 二、局部治疗 1.对皮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无渗液的皮损,依病情给予粉剂或洗剂。对红肿有渗出的皮损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剥脱面,以千燥暴露为宜,扑以消毒粉剂。较小的糜烂面可用含抗菌药物的袖纱布或凡士林纱布敷贴。 2.如眼部受累时,将结膜洗净后,滴醋酸氢化可的松眼药水和外用4%硼酸眼膏,每3~4小时交替应用。 |
中西医结合: |
对口腔糜烂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后外涂锡类散,每日数次。疼痛不能进食者可用0.5%~1%普鲁卡因液含漱(磺胺、普鲁卡因过敏者禁用)。 |
“药物性皮炎” 相关论述
药物性皮炎可简称为药疹,系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或别的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伴有内脏损害,甚至死亡。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如同“水能载舟,也可覆舟”一样,药物既可治病救人,也能致病害人。据一些单位统计,药疹发病率约占门疹初疹患者的0.5~2.3%,随着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和医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该病发病率无疑将会增加。为此,医务工作者须要掌握药疹的有关知识,以尽量减少本病的发生。
【病因与发病机理】
药物是药疹发生的外因,这是不言而喻。药物这个外因中有药物中的杂质、剂量、种类、用药途径、聚积作用及抗原性等诸多因素与药疹发生有一定关系,但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药物的抗原性是引起药疹最重要的原因。众所周知,药物大多数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只能算是半抗原,它必须与机体内蛋白质结合后变成全抗原,这时药物才具有抗原性。临床上使用抗原性越强的药物,其产生药疹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抗生素剂、解热镇痛药类、安眠镇静剂、磺胺药制品等四大类,是引发药物性皮炎最常见的药物,约占所有药疹的半数以上,当然还有抗癫痫药、吩噻嗪类等药品所引起的药疹、也甚引人瞩目。在这里必须指出,昔日认为药疹主要是西药引起的。但最近几年观察,随着中草药剂型创新改革和临床广泛应用,由中草药引发的药疹之报告也屡见不鲜,故应引为警惕。更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药疹的原因,有时较隐蔽而容易被疏忽,这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某些有药物作用的食物或饮料中所含色素或香料,它们的本质也具有药物之作用。因此,亦能引起过敏反应;第二,药物有时以意想不到方式进入机体,例如饮食注射过青霉素奶牛的乳,吃含有防腐剂或抗菌制品的食物,这时药物可不知不觉地进入人体;第三,交叉过敏,即对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也引起过敏反应,象对普鲁卡因过敏的人,服用磺胺药后也可以引起药疹,因上述二种药物化学结构式很相似,以上情况,往往可导致误诊,故应予足够重视。
另外,药疹的发生尚有一个更为主要之原因,那就是人的因素,即人所共知的内因,换名话说,唯有人(具有过敏体质)对该药物产生了敏感性,否则也不会引起药疹,这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缘故。因此,服药的人虽多,但发生药疹的毕竟是少数。
本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尚有不少总是有待今后研究阐明。但皮肤病学才倾向认为,大多数的药疹仍是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其主要根据如下:
一、药疹发生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者须经4~20日的潜伏期,倘若致敏状态已形成后,则多数在十分钟至24小时内,即可发病。
二、药疹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及其药理作用无关。已发生过药疹的人,即使应用该致敏药的很小剂量,仍然可再次发病。
三、某些病例可用致敏药进行脱敏。
四、痊愈后的患者,若应用与原致敏药物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亦可引发药疹,这就是前面已叙述过的交叉过敏;还有另一种情况,当病人处于敏感状态增高时,尚可对一些在化学结构式毫不相关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这便是所谓的多价过敏或多原过敏。
五、本病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类药等抗过敏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某些药疹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药物毒性作用或光敏感作用有关。前者象药物性剥脱性皮炎,一般认为该病是药物剂量使用过大或服用时间太久所致的毒性反应;后者如内服磺胺药后,一旦暴露于阳光下,就可能发生皮炎。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必有用药史,不少病人可以询问得知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药疹症之临床多种多样,除少数为局限性外,常为全身泛发性对称分布。皮损本身无特异性,可呈经斑、紫斑、丘疹、风团、水疱、糜烂、结痂、鳞屑等。同一种药物在不同人身上,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皮疹;反之,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发生相同皮肤损害。自觉病损处有程度不一瘙痒感。不少药疹患者还有发热、浑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病性重笃的药疹,可累及肝肾等脏器。兹将临床上较常见的药疹类型介绍如下。
一、固定性药疹
此型药疹颇具特色,皮损发生具有固定性,在患者初次发疹后,每次服药再致病时,往往于原处复发皮疹,且常见逐次扩大和增多的倾向。固定性药疹是最多见的一种药疹,约占全部药疹的50%。以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9:1。一般认为由第Ⅵ型反应引起的。多由磺胺制剂、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所招引。抗生素除四环素外,通常不引发本型药疹。该病皮损多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阴茎等部位,数目不定,一般不对称。皮疹为红肿斑、大水疱及色素沉着斑,园形或椭园形,境界分明。患处有灼热和瘙痒感,但缺乏全身症状,也不波及脏器。
二、麻疹或猩红热型药疹
本型药疹也较为常见,可能与Ⅵ型变态反应有关。一般发病急骤,损害常累及躯干部或面颈部迅速向躯干和四肢扩展。皮疹呈弥漫性鲜红色斑疹或米粒大至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其形态极似麻疹或猩红热样外观,但皮损较多,色泽更鲜红、瘙痒更剧烈。与此同时,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但比传染病的麻疹或猩红热之症状轻些。内脏一般不受累。半数以上病人,在去除病因(致敏药物)2周后,皮疹损害有望完全消退。该型药疹一般预后尚好,但也有个别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停用致敏药物而导致药物而导致演变成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三、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该型药疹在各型药疹中病情较为严重,在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之前,预后不佳、易致死亡。本病可能是Ⅵ型变态反应所致,也有认为是药物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据国内文献报告引起这一型药疹的药物有鲁米那、胂剂、青霉素、磺胺药、砜类药品、链霉素、山道年、氨硫脲、复方阿斯匹林、异烟肼、大伦丁等,其中以鲁米那为最常见。该型药疹潜伏期较长、多在20日以上。皮损呈全身红斑、肿胀、尤其面部水肿更显著,常伴渗液和结痂。继之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表皮剥脱期,全身可见大量脱屑,于手脚部位常呈手套袜套状大片鳞屑剥脱。重者指甲、头发均可脱落。多数患者伴有高热、畏寒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部分的病人因肝、肾、造血器官受侵犯而引起全身衰竭、最终可能并发肺炎,继发败血症或心力衰竭而致死亡。病程颇长,可持续一个月以上,甚至达到2-3个月。
四、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又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系所有药疹中最严惩的一型。本病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症性重笃,予后多不良,死亡率甚高。致病药物多为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制剂,笨巴比妥以及青霉素等。本型药疹临床表现以发病急剧、病情险恶、病程短暂为特征。皮疹初起为红斑,可迅速扩展,常在4天之内遍及全身,皮疹中还常见有水疱或大水疱。并很快转变成广泛性松弛性表皮松解,其状如烫伤样,触痛较明显。病变处往往可查见表皮呈多数相互平行的长条皱纹。患部易擦破而形成大片表皮剥露,即尼氏(nikolsky)征阳性。眼、口腔、食道粘膜也常受累。胃肠、肝、肾、心、脑等脏器均可同时被侵犯。病人体温可高达40℃左右。如无并发症,患者可在3-4周内痊愈,病程通常不逾一个月。
五、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型药疹
这一型药疹可由第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所引起,是过敏性疾患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引起本病的药物很多,其中以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类药、器官浸剂、水扬酸类药等最易引起。皮疹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多泛发全身和对称分布。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的荨麻疹与普通的荨麻疹往往无法区别。但常因前者发病急剧、皮损广泛、颜色鲜红、瘙痒强烈、皮疹损害消退所用时间较长而提示我们给予注意。
倘若风团损害发生于皮下组织疏松的阴部、眼睑、口唇等部位时,可使病变处局部水肿著明,病情进展较快,以致眼不能睁、口难开、阴部高度肿胀、自觉灼痒、此即谓之血管性水肿。当这种皮损发生在喉头处,可因声门水肿窒息而危及生命,应引起注意。
六、紫癫型药疹
此型药疹在临床上又可分血小板减少和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型;前者乃由药物的作用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紫癜;后者系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紫癜。两型临床表现皆经紫癜为主,间也可见红斑或其它皮疹,个别患者尚呈现血疱。病情轻者仅皮肤受累,重者则有风湿性紫癜,腹性紫癜等。引起本型药疹的最常见致病药物是水扬酸类衍化物及安乃近。其次为巴比妥类药物、链霉素及磺胺药等。
【诊断与鉴别】
根据有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发病急、皮疹全身泛发、分布对称、瘙痒较剧、停药后病性好转等一般可做出诊断。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药疹,为了掌握病人致敏药物,必要时可施行过敏试验,常用有如下几种:
一、皮肤划痕试验:于前臂屈侧表面,按常规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在该处划数条痕,以不出血为度,然后将被试验物轻搽其上。阳性反应者多在10-30分钟内出现风团样反应。这时可将被试药物用水洗拭去。鉴于绝大多数药物属于半抗原,须与机体内载体蛋白结合后方具有抗原性,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药疹。本试验可靠性较差。但要注意有皮肤划痕症者不作此试验。
二、皮内试验:试验部位通常选择前臂屈侧皮面,于近手掌处先作一对照注射,然后向上5公分左右处做药物皮试。阳性者可于5-30分钟内出现风团样反应,且周围绕以红晕。严重反应,尚可出现水疱或坏死,高度敏感者可诱发过敏性休克。本试验较可靠,应用也较广,但具有一定危险性,有人主张对容易引起严重反应的药物,最好先作皮肤划痕试验,若为阴性再作本试验。但阴性者也不能排除诊断、其理同皮肤划痕试验。
三、结膜囊试验:将被试药物配成一定深度,滴少许于结膜囊内。阳性者可于15-30分钟内结合膜出现肿胀及充血反应。
四、放射免疫测定-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该试验即用同位素标记lge抗体,测定药物过敏病人血中lge抗体的定量法。由于本试验所需的抗原物质尚未解决好,故还不能普遍推广应用。
五、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试验法:即在体处镜下观察抗原与抗体反应时,嗜碱性白细胞颗粒有溶解脱失现象。试验可分直接和间接法,前者即用患者的嗜碱性白细胞与致敏药物作用使嗜碱性白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后者系取兔嗜碱性白细胞同病人血青加致敏药物的作用可间接观察兔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现象。本试验优点较安全,无任何危险性。
总而言之,前三种方法不一定可靠,而且还具有一定危险性,特别是第二种方法。故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宜提倡。后面介绍二种试验是在体外进行,还是可以创造条件进行应用。仅能作为第Ⅰ型药物变态反应的检法。如临床上遇到必要时,还是可以创造条件进行应用。
药物性皮炎临床表现较复杂,可模仿许多疾病的发疹、故药疹必须与相关的发疹疾病鉴别。
一、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无用药史,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皮疹色泽不如药疹鲜艳,自觉不痒或轻痒,传染病还有各自固有体征,如猩红热有杨梅舌及口周围苍白圈,皮肤转白试验阳性。麻诊颊粘膜可查见科氏斑。
二、非药致敏的荨麻疹、多形红斑等;无服药史,病情较缓和、疹色较不鲜艳,皮损广泛分布稍差,主观痒亦较轻。
【治疗】
一、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一旦发现全身泛发性皮疹,首先要考虑药疹,这时可根据用药与发疹时间关系,药物抗原性强弱及其所发疹型体面向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立即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然后再进一观察是否为药疹。
二、加快体内致病药物排泄:可让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输液。
三、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如内服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多作为常规用药,还可使用维生素c或钙剂静注。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重症患者,应早给予,可用氢化考的松200-300mg 、维生素c1000mg, 加入于5-10%葡萄糖液1000ml 中静滴,每日一次。俟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减少用量,并可改换强的松内服。
(三)对症处理
1.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口腔、食道粘膜严重受累时,可行肠外营养,如给予能量合剂等。必要时尚可考虑少量输血。
3.水肿严重者,可投与利尿剂。
4.并发感染者须用抗生素。
5.肝、造血系统受累者,可酌情给予保肝、输血或血浆等相应处置。
四、外用疗法;对症处理。
【预防】
一、治疗前应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二、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以防滥用药物。
三、用药宜简单,这样可减少药疹发病率。
四、注意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慎用或禁用与原致敏药物化学结构式近似的药物。
五、对确诊为药疹者,应嘱附病人牢记致敏药的药名,好登记填写在卡片上发给患者。与此同时,还须向病交代,每次因病就医时,应对医生声明,自己对何种药物过敏。
六、做药物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试,应准备好救急药品,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