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丸
( lurongwan )
别名:补益鹿茸丸,石斛丸,内补鹿茸丸,生料鹿茸丸,鹿角胶丸,断红丸,人参鹿茸丸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三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杨氏家藏方》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圣济总录》
主治: | 男子肾脏虚损,腰脚弱,气不足,体烦倦,面色黑,小便数。 |
---|---|
处方: | 鹿茸1对(酒浸,去毛,炙),肉苁蓉(酒浸1宿,去皴皮,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五味子1两,巴戟天1两,葫芦巴1两,山芋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熟干地黄(焙)1两,桂(去皮)1两,桑螵蛸(炙)1两,楮实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红豆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没药1两,沉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蒺藜(炒,去角)1两。 |
制备方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温酒送下,空心、午前、临卧各1服。 |
鹿茸丸《医方类聚》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史载之方》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普济方》
鹿茸丸《扁鹊心书·神方》
鹿茸丸《袖珍》
鹿茸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鹿茸丸《济生》
鹿茸丸《魏氏家藏方》
鹿茸丸《妇人良方》
主治: | 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不能固。 |
---|---|
处方: | 鹿茸(燎去毛,酥炙)1两,赤石脂1两,禹余粮(制)1两,艾叶半两,柏叶半两,附子(炮)半两,熟地黄(洗,焙)2两,当归2两,续断2两。 |
制备方法: |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生料鹿茸丸(《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
各家论述: | 《医略六书》:附子补真火以扶阳,鹿茸补督脉以壮阳,盖阳回气壮则冲任自固;而又以赤石脂涩血固下,禹余粮涩气固经,俾气血完固,则血不妄行;熟地补阴滋血脉;当归养血归经脉;续断续绝扶虚羸;艾叶温经暖子宫;侧柏灰以止血定崩下也。蜜以丸之,饮以下之,使阳气内充,则风冷外解,而经脉完固,何有崩下不止之患哉? |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冯氏锦囊·杂症》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普济方》
主治: | 肾脏虚,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及膀胱气痛。 |
---|---|
处方: | 鹿茸(酒浸,炙去毛)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石斛(去根)1两,木香1两,白术(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续断1两,茴香子(炒)1两,当归(切,焙)1两,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熟干地黄(焙)1两,桂(去粗皮)1两,荜澄茄1两,泽泻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五味子1两,赤石脂(研)半两,龙骨(研)半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两。 |
制备方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
鹿茸丸《鸡峰》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医方类聚》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济总录》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博济》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圣惠》
鹿茸丸《千金》
鹿茸丸《圣惠》
主治: | 补虚损,益下元,暖水脏,调三焦,和腰脚。主风冷气。 |
---|---|
处方: | 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腽肭脐1两(酒洗,微炙),巴戟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汉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石斛1两(去根,锉),泽泻1两,远志1两(去皮),山茱萸1两,续断1两,天麻1两,五味子1两,酸枣仁1两(微炒),茴香子1两(微炒),柏子仁1两,桂心3分,白茯苓3分,蛇床子3分,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罗为末),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芎?半两,当归半两,萆薢半两(锉),牛膝1两半(去苗)。 |
制备方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