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
( fengshixingxinzangbing )
别名: 心痹 , 心悸 , 怔忡 , 水肿 , 风心病
西医
简介: |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热后所遗留下的心脏病变,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累及二尖瓣,约占病人的50%~60%,其次为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损害、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常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病变同时发生,风湿性肺动脉瓣病变则极少见。 |
病因: |
社会、经济条件差及居住环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风湿热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链球菌膜抗原能使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致 敏,对人心脏细胞产生毒性,使心脏细胞病变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造成风湿性心脏炎。 |
地区: |
中国 |
人群: |
风心病为我国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发病年龄一般在20~40岁的青壮年为多见。 |
发病机理: |
风湿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曾提出感染学说、链球菌毒素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一免疫学假说。目前一般认为与甲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反覆感染有关,以毒性-免疫学假说最为盛行。 |
病理: |
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病理变化,主要是机体的自身抗体和补体的复合物在心肌细胞膜及间质中血管壁上沉积,引起间质中结缔组织及其周围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形成风湿小体。后期有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纤维疤痕。 |
病理生理: |
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后,瓣膜相互粘连、增厚、变硬,使瓣膜不能完全开放,以致瓣 膜口径缩小,阻碍血流前进,称为瓣膜狭窄。若瓣膜增厚、缩短、畸形,或同时有乳头肌、腱 索的缩短,使瓣膜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血流返流,则称为瓣膜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产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在早期,心脏通过代偿尚可维持其功能状态,如代偿失调,则出现心力衰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从瓣膜损伤到形成狭窄约有两年左右,按照病变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隔膜型 轻者仅在瓣膜交界处有粘连,使瓣膜口缩小,瓣膜无增厚,活动尚好;重者 除粘连使瓣口缩小外,瓣膜本身增厚,其活动可受到一定的限制。2.漏斗型 瓣膜明显增厚和纤维化,腱索、乳头肌显著粘连和缩短,整个瓣膜形成漏斗状,瓣膜活动受到明显限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 关闭不全: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使瓣叶变硬、缩短、变形,或腱索粘连、融合、变粗等所致,病久者可加重关闭不全。 |
诊断标准: |
见具体病症。 |
诊断依据: |
根据各自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特殊检查可明确诊断。 |
症状: |
1.心脏炎 单独发生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也可同时出现。 心肌炎:有心悸、胸闷等。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劳、汗出、纳食减少等。 心内膜炎:可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 心包炎:为全心炎及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胸痛为唯一症状。 2.二尖瓣狭窄 代偿期:病人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 左心房衰竭期: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咳嗽、咯血,及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右心衰竭期:体循环静脉瘀血、肝脾肿大和压痛,皮下及下肢水肿和腹水。肺硬化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3.二尖瓣关闭不全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症状较重,可有疲倦、乏力和心悸,或因肺充血而发生劳累后呼吸困难,后期也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和头部搏动感,心尖区不适,晚期产生左心功能不全和肺瘀血的症状,如劳累后气急或呼吸困难,少数病人可有心绞痛和昏厥,最后发生右心衰竭。 5.主动脉瓣狭窄 轻度者可无症状,狭窄程度加重时,最早自觉症状是疲乏,活动后呼吸困难,主要是眩晕或昏厥,心绞痛和左心衰竭。容易发生猝死。 6.三尖瓣关闭不全 以右心室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7. 三尖瓣狭窄 有疲倦、呼吸困难等右房压力增高以至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
体征: |
1.二尖瓣狭窄 两颧紫红色,口唇轻度紫绀。中度以上狭窄者,叩诊时心浊音界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向左扩大,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可听到局限、低调、隆隆样的舒张中、晚期杂音。隔膜型瓣膜口病变时,可在心尖区的内上方听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区可见局限性、抬举性搏动。心尖部可听到一响亮的性质粗糙、音调高、时限较长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向左腋下传导。心尖区常有第三心音出现。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显著,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在第3~4肋间可听到音调高、响度递减的吹风样舒张早期杂音,常向心尖区传导。此外,显著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产生下述外周血管征: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水冲脉、毛 细血管搏动征和动脉枪击音。 4.主动脉狭窄 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听到一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向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传导,有时可触到收缩期震颤。心功能不全时,可听到第四心音。由于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收缩压降低,以致脉压变小,脉搏呈迟滞型,心率常缓慢。 5.三尖瓣关闭不全 右心扩大,胸骨左缘第3~5肋间有高调的全收缩期杂音,颈部静 脉显示收缩期搏动,肝脏肿大,晚期可有腹水。 6.三尖瓣狭窄 右心房扩大,胸骨左缘第3~5肋间有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期到后期杂音,深吸气时增强,可伴舒张期震颤。可有肝肿大、腹水和水肿。 |
电诊断: |
一、心电图检查:1、急性心脏炎:心电图约25%的病人有p一r间期延长成i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和t波改变以及q一t间期延长;早搏;房颤 2、二尖瓣狭窄: 轻度可正常,典型改变为p波增宽且有切迹,或右胸导联出现增大的双向p波,并可有右心室肥大表现,晚期常合并房颤。 3、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电图检查,左心室肥大或合并劳损。超声心动图检查,见舒张期前叶ef斜率增大,主动脉瓣关闭减慢,左心室扩大,室间隔活动过度。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或肺循环阻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心排血量降低。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左心肥大劳损。超声心动图检查,见主动脉瓣开放及关闭速度均增加,舒张期双波相距大于 1mm,舒张期二尖瓣前叶有细颤波。逆行性主动脉造影可见造影剂返流入左心室,据返流程 度,可估计关闭不全的程序。 5.主动脉狭窄 : x线检查,左心室扩大,偶尔可见主动脉瓣钙化。6.三尖瓣关闭不全: x线检查见右心房和上腔静脉在收缩期明显搏动,右心房极度增大。7.三尖瓣狭窄 : x线检查示右心房极度增大而肺动脉无明显扩大。 |
影响诊断: |
1、急性心脏炎:x线、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普遍增大。2、二尖瓣狭窄: x线检查可发现左心房增大,严重者心房压迫食管向后移位,在后前位显示右缘心影呈重影,右心室增大,长期肺淤血病人,由于含铁血黄素增加肺野可出现点状阴影。 超声心动图检查,m超声见舒张期充盈速度下降,ef斜率下降,双峰形不明显,二尖瓣前叶、后叶在舒张期呈从属于前叶的同向运动。多普勒超声示缓慢而渐减的血流通过二尖瓣。3、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检查,左心室扩大,肺动脉段突出,钡餐检查示右前斜位可见食管因左心房扩张而向后向右移位,左心室造影可见有二尖瓣返流。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x线检查示左心室扩大,心影呈靴形。5.主动脉狭窄:心电图检查示左心肥厚及劳损。超声心动图检查,见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减少,回声增厚,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肥 厚,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于收缩期呈向心性穹形运动。右心导管检查,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听到一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6.三尖瓣关闭不全:查见右心房压较右心室压力高。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增大,室间隔呈从属于右 心室的运动即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多普勒超声可示右心房收缩期的返流血流。7.三尖瓣狭窄: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三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平斜型下降,ef斜率减小。心导管检查示右心房压力增高。 |
鉴别诊断: |
1.二尖瓣狭窄 应与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左房粘液瘤、功能性二尖瓣狭窄相鉴别。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应与先心病、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鉴别。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应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马凡综合征、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夹层动脉瘤等鉴别。 4.主动脉狭窄 主要与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上狭窄相鉴别。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多见于原有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人,有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 瘀斑、杵状指或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 6. 病毒性心肌炎 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其原发感染的全身表现和心肌损害而出现的体征与心电图变化与风湿性心脏表现相似,而病毒性心肌炎的全身表现一般较轻,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沉不快,c反应蛋白多呈阴性,无心脏杂音。 |
疗效评定标准: |
见具体病症。 |
预后: |
1.疾病初起,如积极治疗,病情尚可控制,愈后较好,如病人体质较弱,或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疾病可进一步发展,损及关节及心脏,或疾病迁延,反复发作。 2.慢性风心病病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者,预后较好,其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若临床上无任何症状,可在20~30年内仍具有日常工作能力,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于30~40岁死于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主动脉瓣病变者,预后较为严重,平均生存率为38%和20%。。如出现心绞痛、晕厥或心力衰竭,往往于3年内死亡。青年病人发生心绞痛常有猝死的危险性。 |
并发症: |
风心病主要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急性肺水肿、肺部感染等。 |
治疗: |
1.急性期治疗 (1)抗生素:消除链球菌的潜藏感染,用青霉素80万~160万u/每日,肌肉注射,持续时间为10~14天。最好在风湿热第二年春季预防性治疗,肌肉注射同样剂量青霉素一周,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感染除外),最少肌肉注射青霉素3~5天。 (2)抗风湿治疗: ①水杨酸制剂:单纯关节炎时,可选用此药。本类药有消炎、退热、止痛作用。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小儿100~150mg/kg,成人4~6g/日,分3~4次口服。控制症状或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后,减少1/3用量,直到风湿活动停止2周后。对心功能不全、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禁用水杨酸钠。 ②皮质激素:本类药为免疫抑制剂,能降低组织反应性,控制炎症,但不能减少瓣膜病的发生。有心脏炎及高热或心功能不全时使用。常用的有地塞米松5~10mg,每天2~4次,氢化可的松200~400mg/日。直至风湿活动消失2~3周后方可减量或停用。 ③其它非激素类抗炎剂:常用的有消炎痛、风湿灵等,对发热、关节痛有效,水杨酸制剂不能耐受时亦可使用。 2.缓解期治疗 慢性瓣膜病根治在于外科手术,在整个病变过程中,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及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是内科治疗的关键。心功能不全及房颤的治疗是慢性期治疗的两个主要问题。 (1)心功能不全:对于慢性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的病人,若有轻度心功能不全,一般主张应用低钠饮食和利尿剂。洋地黄的应用应慎重,症状轻者,可不用,症状较严重者,可以应用,但剂量应小,防止中毒。在活动性心肌炎时,洋地黄应用更应小心,其心力衰竭往往由于急性心肌炎引起,应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近来有人主张,对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又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加用血管扩张剂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2)房颤:阵发性房颤首先应用洋地黄制剂治疗。对于新出现的房颤,未经复律治疗者,电复律为首选。如电复律后迅速回复为房颤者,则无必要多次反复电复律。慢性房颤病人除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外,合并应用β受体阻滞剂。 3.手术治疗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符合外科指征者,考虑手术治疗。二尖瓣分离术及人造瓣膜替换术、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及瓣膜修复术等,据病变程度及性质不同,各有其适应证。 |
中西医结合: |
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时,应及时控制感染,抗风湿治疗,可配合中药以清热解毒、伴有气阴虚之象时,加用益气养阴中药。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阶段,据病情如符合手术指征,应外科手术治疗,出现心衰及房颤时,在洋地黄应用基础上,加用中药以活血、利水。 |
“风湿性心脏病” 相关论述
心痹,指风湿性心脏病,本病虽与关节痛密切相关,然心痹实源于咽,因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受咽部毒热干扰所致。故先兆症的标虽在周身关节,本却在咽……
一、概述
心痹,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占我国所有心脏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少年,与风湿热有密切关系,主要为心脏瓣膜受损害,尤以二尖瓣损害为显着,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扁桃体炎有关。病变的心脏瓣膜由于粘连、脱落,造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肌受损,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极大。
心痹属痹症范畴,和外邪感染,尤其是风、寒、湿邪客入有密切关系。《内经》认为由脉痹发展而来,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并记述了心痹的具体症状:“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上气则恐”。
心痹,无论风湿为患或湿热客入,根本问题为湿,与脾失转输,湿热不化有关,故病位虽在心,病源实在脾。因此健脾除湿是治本病的一大要义,无论在病初,或是后期心水肿证阶段,健脾、温脾对本病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故咽部毒热最易影响于心,尤其湿热型心痹与咽关系最大。此外,心脉通于肺,心肾相交,故心痹晚期最易累及肺肾,出现喘咳、水肿,加重了心的损害,从而形成病理恶性循环。
二、风心病先光潜证
(一)湿热型先兆潜证
该型心痹与感受湿热的关系最大,咽常作痛,扁桃体呈Ⅰ°~Ⅱ°度肿大,经常患风热型感冒,加之,患者长期居处潮湿之地,故关节经常不适,偶有心前区隐痛。
阻截治则 清热除湿利咽,方予利咽蠲痹汤活、忍冬藤、连翘、桔梗、射干、白术、茯苓、牛膝、防己、甘草。
该型由于湿热伤阴,阴不敛阳、致心阳浮越,故易发展为心阴亏虚型心痹,证见面暗,颧红如朱,胸闷夜热,手足心热,心悸气促。又当清热育阴蠲痹,方予益心蠲痹汤参、麦冬、桑枝、秦艽、萆薢、忍冬藤、牛膝、独活、姜黄、没药、丹参、甘草。
(二)寒湿型先兆潜证
素体单薄,阳气不足,腠理空虚,或居处阴冷之地,致寒湿之邪客袭入体。可见面色?白,手足常冷,畏寒,天冷即感关节酸痛,动即气促、汗多乏力。进一步发展还易导致心水症。
阻截治则 温阳益心蠲痹,方予桂枝附子汤加味:桂枝、附子、白术、茯苓、防己、丹参、甘草。
三、风心病早期信号
由于心痹的主要病理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行受阻,因此“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如《内经》说:“心痹者,脉不通”(《素问·痹论》)故以瘀象为本病的早期信号,即曾有发热,咽痛、关节痛史,渐出现动则心悸,胸?隐痛。天气变化加重常为本病早期信号。咽峡炎、扁桃体炎数日后,心前区隐痛,偶感心悸,常为隐性心痹的预兆。
四、典型征兆
(1)胸闷隐痛,时感憋气,常有气短现象。
(2)心悸怔忡,动则加剧,天气变化明显,为风心病、心脏损害征兆。
(3)关节作痛,并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周围可能到皮下小节结。
(4)日久失代偿,心衰可出现面白、颧赤、唇紫(二尖瓣面容),疲倦乏力及持续性心悸、怔忡,甚则气喘、咳嗽、水肿。
五、风心病凶兆
(一)心阳暴脱
患者于夜间突然出现端坐呼吸,气喘,憋气、神昏,唇绀,并咯吐血性泡沫痰,为心阳暴脱凶兆。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小循环郁血,引起右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属心肺失代偿险证。
急救原则 回阳固脱通瘀,方予独参汤或参附汤。并配合西医抢救。
(二)水气凌心症
心痹病人,心悸气喘逐渐加重,并伴随下肢浮肿,肝大唇紫,为心病及肾,水气凌心凶讯,现代医学认为,上述症状乃由于二尖瓣损害,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日久失于代偿引起体循环郁血之故。
急救原则 温阳利水,强心益气。方予真武汤加味: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甘草。
(三)心脉瘀阻
患者出现气喘胸闷,胸痛闷乱,心悸怔忡,憋气唇紫,颈脉动甚,舌质紫、脉涩,为心脉闭阻瘀象,应化瘀通络、益心复脉。如栓子脱落引起肺梗塞,则可出现突然气喘、呛咳胸痛、窒息危象。
急救原则 强心益气,化瘀通络,方予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人参、桂枝。
(一)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以二尖瓣病变最多,约占70~80%。其次为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狭窄的发病率以年轻女性较高。
病理:二尖瓣系由二个瓣叶构成,前内为大瓣,后外为小瓣。瓣膜由腱索和乳头肌与心室壁相连。风湿热侵犯心脏时,心内膜、心肌、心包及瓣膜均可受累,但以瓣膜受损最重。早期在瓣膜交界面发生水肿、渗出等炎症病变。接着纤维素沉积,使瓣膜边缘互相粘连融合,逐渐增厚,造成瓣口狭窄。炎症并可侵及瓣膜下的腱索和乳头肌,使其粘连,融合、挛缩、不仅限制了瓣膜的活动,还可将瓣叶向下牵拉造成关闭不全。因此二尖瓣狭窄常伴有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正常二尖瓣口面积为4~5平方厘米。当瓣口面积减至2~2.5平方厘米为轻度狭窄,仅在剧烈活动后才出现症状。瓣口面积在1.1~2.0平方厘米为中度狭窄,体力活动后即可出现症状。瓣口面积在1.0平方厘米以下为重度狭窄,在休息时亦有症状。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左心房压力升高,心排血量减少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由于瓣口狭窄,左心房排血受阻,肺部慢性淤血,肺顺应性降低,临床上出现气促、咳嗽、咯血等症状。多数患者左房压升至2.0~2.7kpa(15~20mmhg)。若左房压升至4.0kpa(30mmhg)以上,即超过血浆渗透压,可发生急性肺水肿。病程长的病例由于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组织增厚,从肺毛细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的液体被淋巴管吸收,不易进入肺泡内形成肺水肿。左房压升高可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可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肺动脉压随之升高。重度二类瓣狭窄的病例,肺动脉收缩压可高达10.7~12.0kpa(80~90mmhg)平均压升高至5.3~6.7kpa(40~50mmhg)。右室排血阻力显著增加,可导致右心衰竭,产生肝肿大、下肢水肿及颈静脉怒张等征象。长期左心房高压及郁血,部分病人可并发心房纤颤及左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栓塞。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急、咯血和咳嗽。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或加重。在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可诱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等症状。
体征:病人可呈现面颊部潮红的二尖瓣面容、唇、指可有轻度周围性紫绀。若有心房纤颤则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心跳和脉搏不一致。有右心衰竭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征象,心尖区可扪到舒张期细震颤,并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尖区第一音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听到开放拍击音,是由于血液流经二尖瓣口时大瓣受到左心房的压力而骤然突向心室面所产生的尖锐短促的声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和分裂。严重二尖瓣狭窄,瓣叶硬化或钙化固定,则舒张期杂音可明显减轻,称之为安静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右心负担加重,肺动脉压升高,引起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若并发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则胸骨左缘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轻度狭窄心电图可正常。左房肥大可出现二尖瓣p液,即p波幅度增大和有切迹。有肺动脉高压者呈现电轴右偏及右心室肥厚。
胸部x线:早期出现左房增大,食管造影在侧位片可见在食管中1/3处因扩大的左房而产生的压迹。后前位片在心影右缘可现左、右心房重叠的双心房影,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隆突。长期肺淤血的病例,肺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沉着,肺野内可见致密的粟粒状阴影。有些病例在肺野下部可见纤细的水平纹理,称为kerlery线,这是由于肺循环高压肺淋巴回流受阻所致。
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可见二尖瓣叶呈同向运动和城墙样改变。二维超声心图可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瓣叶厚度及动度,以及有无二尖瓣返流。
右心导管检查:二尖瓣狭窄通常不需行心导管检查即可确定诊断。但右心导管检查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及反映左房压的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并可计算心排血量及二尖瓣口面积。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二尖瓣狭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左房粘液瘤相鉴别。左房粘液瘤患者常有体循环栓塞史,杂音可随体位改变,肿瘤可突然堵塞二尖瓣孔而产生严重症状。
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征:无明显症状的心功Ⅰ级患者不需手术治疗。心功Ⅱ、Ⅲ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心功Ⅳ级者应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待心功改善后再行手术。伴有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亦应手术。但手术危险性增大。有风湿活动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风湿活动及心内膜炎完全控制后6个月再行手术。
2.手术方法:二尖瓣狭窄的手术有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两类。前者又分闭式及直视分离术两种。
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通常采用左侧第4或第5肋间切口进胸,纵形切开心包,在左心耳基部作一荷包缝线,术者食指经左心耳切口进入左房探查二尖瓣。在左室心尖部无血管区插入二尖瓣扩张器(图5-25),在食指引导下,扩张器通过二尖瓣口,逐次扩张,每次扩张后,应将扩张器闭合后退至左心室,食指探查二尖瓣交界分离情况,有无关闭不全(图5-26)。
[imgz]xiongwaikexue025.jpg[alt]二尖瓣扩张器[/alt][/img]
图5-25 二尖瓣扩张器
[imgz]xiongwaikexue026.jpg[alt]经左室心尖部插入二尖瓣扩张器[/alt][/img]
图5-26 经左室心尖部插入二尖瓣扩张器
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适用于右心耳细小或左房内有血栓者。手术应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经纵劈胸骨正中切口,插入动、静脉管,开始迂回心肺灌注,经房间沟切口,进入左房,显露二尖瓣,切开融合交界,分离粘连及融合的腱索。
二尖瓣替换术:适用瓣膜病变严重,瓣叶钙化、僵硬、腱索粘连挛缩或二尖瓣交界扩张后伴有严重创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病变的二尖瓣,植入人造生物瓣或机械瓣。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属于风湿性,但有部分病人由其他原因引起,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后并发孔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原发性心肌病和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改变为瓣膜增厚,疤痕挛缩,瓣膜面积缩小,使瓣缘不能对拢闭合。腱索粘连挛缩,将瓣叶向下牵拉,加重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当左心室收缩时一部分血流返流入左房、使左房压升高,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在收缩期左房压可高至4.0~5.3kpa(30~40mmhg)。舒张期压力陡然下降至1.3~2.7kpa(10~20mmhg)。由于舒张期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血量较正常增多,可导致左心房或左心室肥大,最后可引起左心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肺血管阻力的增加较为缓慢,可能与左心房压的间歇升高有关,左房血栓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亦较二尖瓣狭窄者为低。
临床表现: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多年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关闭不全者常出现活动后易感疲劳、心悸、气短。一旦发生左心衰竭病情迅速加重。
体征:心尖搏动有力,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向下扩大。心尖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且向腋部传导。心尖区第一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由于流经二尖瓣孔的血容量增加,有时可听到舒张期杂音,称之为流量杂音。
心电图: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电图可正常。较重者可出现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厚和劳损。
胸部x线:肺纹理粗、乱、肺门影增大左房及左室扩大,肺动脉段隆突。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二尖瓣病变情况及关闭不全的程度。
外科治疗:有症状的心功Ⅱ级以上者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二尖瓣成形术及替换术两种。
1.二尖瓣成形术:适用于瓣膜及瓣下病变较轻,瓣膜动度较好,而瓣环有明显扩大者。二尖瓣成形术包括分离交界粘连及腱索粘连,修整瓣叶,以恢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对于瓣环明显扩大者可采用二尖瓣环缝缩术或植入人造二尖瓣环,以纠正因瓣环扩大而引起的关闭不全。
2.二尖瓣替换术:适用于瓣膜病变严重,瓣缘硬化卷缩,腱索粘连,融合,乳头肌肥厚缩短,无法用瓣膜成形术恢复其功能者。
自从1960年starr及harken首先应用笼球瓣成功的替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后,30余年来,人造瓣膜有了迅速发展。人造瓣膜可分为机械瓣及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主要优点为耐久性长,但需终生抗凝,血栓发生率较高,且一旦瓣膜损坏常可导致灾难性后果等缺点。而生物瓣主要优点为不需终生抗凝,血栓发生率低。但有耐久性差、瓣膜衰败率高等缺点。机械瓣种类甚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bjork-shiley侧倾碟瓣及st.jude双叶瓣。常用的生物瓣有猪主动脉瓣及牛心包瓣(图5-27)。
[imgz]xiongwaikexue027.jpg[alt]常用的人造心脏瓣膜[/alt][/img]
图5-27 常用的人造心脏瓣膜
1.2.starr-edcoarde笼球瓣3.生物组织瓣-矫貊瓣
4.bjork-shiley侧倾碟瓣 5.edwarde-duromedics双法瓣
(三)主动脉瓣狭窄
风湿热侵犯主动脉瓣,可引起主动脉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膜钙化造成瓣口狭窄。
病理生理: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为3平方厘米,轻度狭窄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当瓣口面积缩小至1平方厘米时,左心室排血受阻,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导致主动脉瓣的压力阶差增大。正常其压力阶差<0.7kpa(5mmhg)。中度狭窄者为2.7~6.7kpa(20~50mmhg),重度狭窄者可达6.7~20.0kpa(50~150mmhg)。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壁可显著肥厚,心肌氧消耗量增加,而进入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加重了心肌的缺血情况。
临床表现:轻度狭窄者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狭窄者常有疲劳、眩晕、晕厥及心绞痛等症状。有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夜间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5%~15%的病人可发生猝死。体征: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扪及收缩期细震颤,并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且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区第2音减弱。重度狭窄者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变小。
心电图: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厚和劳损,有时伴左束枝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
胸部x线:左心室扩大,心脏左缘向左下延长,升主动脉呈狭窄后扩张,偶可见主动脉瓣钙化阴影。
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叶开放振幅减小,开放速度减慢,瓣膜反射光点增多,左心室壁增厚。
左心导管检查:可测定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并可根据心排出量资料,计算瓣口面积。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可显示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左心室大小及室壁厚度。
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心绞痛、晕厥及左心衰竭等症状时,应及时手术治疗。否则病情发展迅速,多数在3~5年内死亡。手术应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病变瓣膜,植入人造瓣膜。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除风湿热侵犯主动脉瓣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梅毒、细菌性心内膜炎、胸部创伤、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等亦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炎症、增厚、疤痕收缩,使瓣叶不能对拢而造成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在舒张期不仅接受左心房流入的血流,还要容纳从主动脉返流的血液,导致左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肌纤维延长,左心室扩张,肥厚。可逐渐引起左心衰竭。大量主动脉内血液返流,可使舒张压显著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以多年无症状。随之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头颈部有强烈的动脉搏动感、眩晕、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左心衰竭者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等症状。
体征:颈动脉搏动显著,左心搏动强烈并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可听到舒张期泼水样杂音,向心尖区传导。并可出现水冲脉、甲床下毛细血管搏动及股动脉抢击音等周围血管体征。
心电图: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厚及劳损。
胸部x线:左心室明显增大,主动脉结突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增宽。
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关闭及开放速度增快,舒张期有裂隙。因舒张期血液返流入左心室,冲击二尖瓣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二尖瓣大瓣高速颤动。左心室扩大,左室流出道增宽。
选择性升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根部扩张,造影剂回流入左心室,根据其回流量可判断关闭不全程度。
治疗:无明显症状者,可暂缓手术治疗,但若出现眩晕、晕厥、心绞痛及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瓣膜,植入人造瓣膜。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常与一种叫做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因此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的流行及分布相关联。风湿热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在潮湿、寒冷地区发病率较高。风湿热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但以心脏及关节受累最为显著。反复风湿活动最终可导致心脏瓣膜粘连、僵硬和变形,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并逐渐使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严重后果。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医疗保健,按病程阶段归纳为下列几点:
预防 预防及早期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风湿热的初次发病多为5~15岁的青少年,因此青少年是预防保护的重点,首先应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注意居住卫生,保持通风,冷暖适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健康水平。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予积极彻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常有急性发作者(每年2次以上),可在炎症静止期手术摘除扁桃体。
早期治疗 当有不明原因发热,伴有大关节肿痛、胸闷或心慌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若确诊为风湿热则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般需服药2~3月,治愈后应按第一点积极预防再次复发。
治疗心瓣膜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反复多次风湿活动的后果,部分病人可无明显风湿活动史,为隐匿性风湿活动的结果。本病以20~40岁青年为多见,女性稍多于男性,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风湿性心瓣膜病早期可无症状,但几乎都存在心脏杂音。因此,定期常规体检可早期发现本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是否患有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使病人心脏负荷明显加重,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脏发生器质性改变,心脏扩大,病人活动能力越来越差,并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当确诊患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在控制风湿活动后,应根据病情状况及时采取手术换瓣或二尖瓣气囊扩张手术。
郝某某,女,70岁
【初诊】
自述患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时时心悸胸闷,近日加重。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脘腹胀满,暖气不舒,纳食欠佳。一身疲乏,无力以动。诊脉弦滑,至数不匀,三五一止歇,舌暗苔白且腻。证属湿热蕴郁,阻塞气机,肺失治节之权,三焦不畅。先用疏调三焦,宣畅气机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焦三仙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香附10克,炒枳壳6克,七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胀满已宽,胸闷渐减,纳食见增。仍觉烦急梦多,夜不安寐。脉象弦数。舌红苔白略腻。肝胆郁热未清,继用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水煎服。
【三诊】
上药服后夜寐已安,烦急渐减。心悸胸闷均显著好转。脉象弦滑,时一止,舌红苔白。郁热虽得宣泄,络脉尚未和调。继以化瘀和络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水煎服。
【四诊】
诸证渐愈。诊脉已无止歇,舌红苔净。前方继进七剂,以善其后。
【按】:患者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又见心动悸脉结代之脉证。若从俗则必用复脉汤治之。今赵师宣肺以畅气机而复其治节之权,次调肝以泄郁热,而安谋虑之脏,终以化瘀通络,乃治心脉之本。治法井然有序,故能获效于旬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