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

参考:脾不统血 , 肾气不固 , 心脾两虚

“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关论述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神经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其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据卵巢有无排卵而分为有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两种。有排卵性功血多见于流产分娩后的生育期妇女,无排卵性功血常见青春期少女或更年期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如先有数月停经,然后大量出血)、经期延长(流血往往2~3周或更长时间不止)、血量增多,或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常伴有贫血。亦有月经频发,量多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肾虚脾虚血热血瘀,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而使其非时妄行。治疗既要重视止血之先,又要调养血止之后,切不可血止则盲目乐观,放弃治疗与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
病人要解除思想顾虑,正确看待本病,避免情绪紧张、焦躁和不良刺激,因为急火内攻更会使血流妄行,病情加重;出血期间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切勿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严禁房事,注意外阴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并使用干净的卫生纸垫或卫生纸,不宜坐浴;居住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冬天要温暖,夏天要防潮;急性大量出血时,应尽快去医院治疗。
(二)饮食调养法
长期或大量出血,易造成贫血,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牛、鸡肉及动物肝类,菠菜芹菜,油菜,桃,李,杏,红枣,桔子,橙子等。属热证者,还可选食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等;属血淤者,可适当配用酒及食醋等;血热者忌吃辛辣、葱、姜、蒜、芥末、茴香花椒等动火食物;虚寒者忌吃生冷果瓜及寒凉之品。此外,还可适当食用食疗方
(1)豆腐2块,米醋100克,煮熟,饭前服食;或将木耳炒香,加适量水煮汤,白糖调服。适用于血热型崩漏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色鲜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黄芪30克,核桃肉2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服食。或用牛肉25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加水煮熟,调味后吃肉喝汤。适用于脾肾虚崩漏(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质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腰酸腿软,纳差,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而细)。
(3)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鸡蛋2个,加适量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或将鲤鱼500克,开膛去杂物,洗净,切成鱼片,放入锅内,加入黄酒煮熟吃;鱼骨烤干研成细末,晨起用黄酒冲服。适用于血淤型崩漏(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脉弦涩)。
(三)药物调养法
1.单方验方
(1)槐花18克,焙焦研成细末,用黄酒送服。
(2)红鸡冠花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3)美人蕉花9克,晒干研成细末,黄酒送服。每日两次。
(4)贯众3克,炒后研成细末,醋调服,每日3次。
(5)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6)丝瓜络炭15克,棕榈炭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7)崩漏出现虚脱时,可用人参12克,浓煎取汁,一次服完。或用人参12克,熟附片10克,浓煎汁,一次灌服。
2.中成药方
(1)云南白药,每次0.3~0.5克,每日2~3次,温水送服。
(2)固经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3)宫泰冲剂,每次2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
(4)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开水化服。
(5)崩漏出现虚脱时,可用参三七粉3克,温水一次吞服,每日2次。或宫血宁,每次1~2粒,每日3次。
(四)针灸调养法
(1)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出血量的作用。
(2)体针关元三阴交隐白穴,崩漏初起,量多色暗者,加刺血海水泉;伴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者,加刺太冲太溪漏下日久,神疲乏力者,灸脾俞足三里;失血过多,汗出肢冷或昏厥者,重灸百会气海
(3)耳针:子宫穴、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留针15~20分钟。
(4)耳穴压丸法:取子宫穴、内分泌、卵巢穴、肾穴、肾上腺及神门穴。每日取穴4个,用针柄测得所选耳穴的敏感点,并稍加压,使之留下压痕,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5×0.5厘米的胶布上,敷于所选穴位上,边敷边按摩,直至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每日按压3~5次,两耳交替按压。
(5)灸法:取精盐适量,填满脐孔,放上姜片,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稍感灼痛即压灭,再换1壮(即一个艾炷)。每次灸6~8壮,每日或隔日灸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
(1)仰卧,自行用指腹揉按气海穴数次。
(2)坐起,用拇指按揉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3)腑卧,由家人用双手拇指捏按患者背部的肾俞穴1分钟,以有沉胀感为宜。
(4)俯卧,由家人用双手按压患者命门穴至有沉胀感,并向小腹传导,然后双手顺势下移至八髎穴处,以中等力度揉按2分钟。
(六)药熨调养法
川芎15克,当归30克,炒延胡索、炒五灵脂小茴香肉苁蓉白芍白术白芷苍术乌药陈皮半夏各9克,柴胡6克,黄连、炒吴茱萸各3克,共研粗末,瓶贮备用。取适量药末用黄酒炒热,放于布袋,热熨脐孔及四周,熨后将药末敷于脐孔,外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

西医病名,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亦多用。指因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周期无规律、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但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属中医崩漏范畴。临床常根据月经周期变化,按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的不同阶段,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如黄体功能不足者,多伴有脾肾阳虚症状,重在补肾健脾固冲。对经血淋漓不断,日久不止,子宫内膜剥脱不全,再生缓慢者,可用化瘀生新法治疗。参见崩漏月经不调各条。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根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一、临床类型与特征
(一)无排卵型功血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节及制约。任何内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节,均可导致功血
青春期功血是以性腺轴的功能与调节不完善为主要原因。由于下丘脑周期中枢延迟成熟,仅有下丘脑持续中枢发挥作用,其结果使垂体分泌fsh多于lh,fsh的分泌使卵泡发育,发育中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但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刺激缺乏反应,使月经中期无lh高峰出现,故无排卵发生。长期大量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血。尤其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因其他因素影响下,更易引起功血发生。更年期功血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反馈作用消失,垂体分泌fsh及lh增高,缺乏lh中期高峰,不能排卵,子宫内膜发生增生过长而引起无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形成,体内亦无孕酮分泌。雌激素水平随着卵泡的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雌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内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血,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雌激素刺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口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孕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
(二)排卵型功血
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二、鉴别诊断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一)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高血压肝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二)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对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如发生子宫出血,应首先考虑异常妊娠,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如继发于产后或流产后,需考虑胎盘残留、胎盘息肉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癌等。
(三)生殖器肿瘤 常见的子宫器质性疾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癌;如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有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等也可导致子宫出血。
(四)生殖器炎症 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再生受到阻碍,造成出血量多而持久;流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等亦常有出血,需与功血鉴别。
(五)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
三、治疗
(一)无排卵型功血
由于失血,患者体质多较差伴贫血,故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失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对青春期妇女以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为主,促使卵巢功能的恢复及排卵。对更年期妇女主要是在止血后,设法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出血过多过频,使能顺利渡过此期而进入绝经期。
若出血严重、年龄较大的妇女,应立即刮宫将异常的内膜刮除,多能迅速止血,继之以激素等治疗,刮除物需作病检。青春期功血未婚妇女需作刮宫时应慎重,尽可能保守治疗。
另外可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仙鹤草素、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环酸及凝血质等。
血止后患者情况仍虚弱、头晕贫血严重者,可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滋补心、脾。同时口服铁剂,以提高体质,增加血色素,必要时输血。
1.青春期功血的治疗
止血
目前已广泛使用性激素止血。通过性激素作用,使内膜生长修复或使其全部脱落后修复而止血。出血时间较长、量较多者,用药时间应延长,一般需20天左右,效果可更好。停药后数日内,可出现少量撤药性出血,应于用药前对患者说明,以后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联合用药等方法以调整月经周期。
①孕激素止血 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完全脱落,其止血作用发生在撤药性出血之后。
对出血时间不长、失血不多者,可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连用3~5天,也可试服人工合成的炔诺酮(妇康片)5~10mg、甲地孕酮(妇宁片)8~12mg或安宫黄体酮10~16mg,连服5天,多能止血。停药后3~5天内膜脱落,形成少量撤药性出血,5~7天可净。
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者,需加大剂量及延长服药时间,从血止或基本上止血后算起,应继续服药20天。可在4~6小时口服以下药物: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用药4~6次后,流血应明显减少,并在48~72小时内止血。血止后应渐减量,可每3天约减原用量的1/3,至直维持量,即炔诺酮每天约2.5mg、甲地孕酮4mg或安宫黄体酮4~6mg,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左右。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同时服用已烯雌酚0.25~0.5mg,每晚一次。
如果大剂量孕激素在48~72小时内不能止血,应考虑可能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影响孕激素发挥作用,可试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4mg,每日2次,待血止后渐减量到每日口服已烯雌酚约0.5mg,最后与孕激素同时停药。如仍不能止血,应做诊刮并送病检,以达到迅速止血及除外其他病变的目的。
②雌激素治疗 可用于出血时间较长、量少和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者,补充后以促使内膜修复,达到止血目的。由于剂量较大,对下丘脑及垂体均有抑制作用,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剂量亦需按出血量多少决定,一般用已烯雌酚1~2mg,每日服2~3次,有效者于2~5内止血,血止或明显减少后,每3天约减原量的1/3。当减至每天0.5mg时,可继续服用8天后停药。在停药前5天,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天,停药后产生撤药性出血,以后再按调整周期方法处理。口服上述大剂量已烯雌酚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b1,以减少呕吐等反应,有时因严重反应不能口服时,可改用针剂注射,如苯甲酸雌二醇2~3mg肌注,以后逐渐减量,然后以口服已烯雌酚1mg维持,至血止后15~20天,停药前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停药后撤药性出血,再行调整周期治疗。
③雌激素、孕激素合剂止血 可用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每天4次,每次1片,常能在2天内止血。血止后,将剂量逐渐减至每天1片,总疗程共20~22天,停药后2~3天产生撤药性出血。
⑵调整月经周期(详见闭经章节)
2.更年期功血的治疗
止血原理同青春期患者。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后脱落止血。出血不多者,每日用黄体酮10~20mg,多能在2~3天内止血。出血时间长,失血多,应延长治疗时间,可口服较大量人工合成孕激素,止血后逐渐减量,方法同前述。
另可用雄激素治疗。雄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情况好转;可产生负反馈而抑制下丘脑功能,使esh、lh分泌减少,从而使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增强子宫肌肉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减轻盆腔充血,减少出血量。此外还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但雄激素一般不能单独用以止血,可和雌激素或孕激素联合应用,以弥补单一用药的缺陷及增强疗效,有时还可减少撤药性出血。用法是月经血量多时,可每日肌注丙酸睾丸酮25~50mg,连用3天。
亦有人对某些患者单独连续使用睾酮以抑制卵巢功能使之进入绝经期。用法为:舌下含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或口服10mg,每日一次,连服20天,停10天再继续同法治疗,可连用3~6个月。此法较简便,无撤药性出血,但有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或肝功损害者慎用。雄激素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产生副作用,如毛发增多、痤疮、声音嘶哑等。
若治疗多时无效或长期治疗及观察有困难者,或≥55岁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二)排卵型功血 一般排卵型功血患者,往往不致有严重出血而影响身体健康。
1.黄体功能不全 小剂量雄激素有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作用。可于周期第5天开始,每晚口服已烯雌酚0.125~0.25mg,连服20天,另用孕激素补充体内之不足,在月经周期第20天起,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7天。
除用孕激素外,还可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目的是要促进黄体发育,增进黄体分泌功能。可在月经周期15~17天(即排卵日)开始,或在基础体温上升后2~3日起,每日或隔日肌注hcg500~1000iu,共5次。
治疗过程中,可加服维生素c、e,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一定效果。
2.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刮宫止血有一定效果,以后在每个周期的第21~2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次,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第18天开始,连服10天。这样可使子宫内膜完全剥脱。或试服避孕药抑制排卵3个周期,停药后观察疗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激素改变引起的异常出血,而不是由损伤、炎症、妊娠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大多数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其中20%发生在青春期,50%以上发生在45岁以上的妇女。大多数子宫异常出血可能都是功能性子宫出血,但只有在排除其他所有引起出血的器质性疾病之后诊断才能成立。
【病因和症状】
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下过度增生,随后,发生内膜不完全、不规则脱落,引起出血。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黄体生成激素分泌过量,卵巢产生的雄激素增多,一部分转换为雌激素。如果没有排卵,雌激素没有足够的孕激素支持,影响下降,引起子宫异常出血。
阴道出血常常不规则,时间拖延,量增多。应做血液检查,了解失血的程度。
【诊断和治疗】
在排除其他出血原因后,可以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但35岁及35岁以上的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体重过重而又没有生过孩子的妇女,在开始用药前都应该做子宫内膜活检。因为,在这类情况下,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高。
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子宫内膜的情况和她对生育的要求来安排。
子宫内膜增生,如发现有异常细胞(特别是3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生育要求的)时,通常选择手术切除子宫,因为异常细胞可能是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细胞正常,出血很多时,可用大剂量的雄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或单用雌激素注射止血,随后给予口服孕激素。出血一般在12~24小时内停止。以后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周期给药,至少3个月。出血较少者,可以只用口服避孕药周期给药。
对不宜用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的患者,可单用孕激素口服,每月10~14天。
如果激素治疗无效,常常需要做刮宫术刮除子宫内膜来治疗。如果患者希望怀孕,可口服克罗米芬,诱导排卵。

吴××,女,43岁。新华社工作人员。
【病史】自1971年,因失眠低血压时而昏倒,当时未予重视。1975年以后,发病频繁;尤其是经量多、间隔短,长期大量失血,不能坚持工作。先后经北京数家医院均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曾转外地医院,诊断如前,经治疗无效。1978年6月12日来诊,按太阴少阴同病论治。前后治疗四个月,诸证痊愈,恢复工作。
【初诊】行经不定期,停后数日复至,淋漓不断,色暗淡,夹乌黑淤块甚多。头痛浮肿.纳呆、踡卧,失寐惊悸,气短神疲,肢软腹冷,恶寒身痛。面色苍白,形容憔悴。舌质淡,苔白滑,根部微腻。脉沉而微细。乃太阴阴证崩漏。法宜温经散寒,复阳守中,以甘草干姜汤主之。
处方
炮姜30克 炙甘草30克 三剂
【辨证】患者面色苍白,少腹冷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皆足太阴脾亏损之证。脾主中气,统摄血液。脾气既亏,则血溢下流。且脾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则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故本例崩漏,首责太阴虚寒,不能摄血归经
崩漏失血,与足少阴肾关系尤为密切。因少阴肾为冲任之本,专司封藏封藏不固,则冲任失守。患者恶寒踏卧,四肢清冷,脉沉微细,皆命门火衰阴寒内盛之象。肾阳虚损固摄无权,故月事不定而下,持续不断。阳气不振,不能温化血液,故下血暗淡,淤块甚多。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并湿寒阻滞,故腰背骨节酸痛。肾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髓海不足,故头昏目眩。同时病入少阴,损及手少阴心,故心悸怔忡,气短神疲,睡卧不安。加以漏下失治,失血耗血过多,妇女本以血为本,长此以往,终于病卧难支。此病关键在于心肾阳衰,阴寒内盛,脾肾虚寒,中阳不振。法宜扶阳祛,引血归经,从崩漏根本入手,投以甘草干姜汤施治。
【二诊】服药后胃口略开,仍恶寒身痛。继以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表里兼治。
处方
炮姜30克 炙甘草30克 麻黄9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3克
上方随证加减,附片加至每剂120克,炮姜120克,共服二十五剂。
[方义]甘草干姜汤,《伤寒论》原治太阳病阴阳两虚变证,《金匮要略》以主肺痿之属于虚寒者;后贤借治失血,引血归经。干姜辛温,辛与甘和,则从阳化;干姜炮黑,其味即苦,苦与甘和,则从阴化。今取其甘以化热,守中而复阳,阳升则能统血;取其苦甘以化,则阴血得养。
直指方》说:“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源,无以收约其血。”故本例选用此方。今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因有寒中少阴之象,而复连太阳之邪。以附子细辛,专温少阴之经;麻黄附子之助阳托里,俾外邪之深入者可出,而阳气亦不致随汗而越。再与甘草干姜汤合而用之,更有相得益彰之妙。
【三诊】全身浮肿渐消,畏寒踡卧、头痛身痛均好转。崩漏止,月事趋于正常,淤块显著减少。舌质转红,仍偏淡,苔白滑,根腻渐退。病已明显好转,阳气渐复,阳升则长;但仍有脾湿肾寒之象。法宜扶阳和,补中益气。以甘草干姜汤理中汤加味主之,随证增减,共服四十余剂。
处方
附片60克(久煎) 干姜15克 炙甘草30克 党参30克 炒白术24克 茯苓20克 炮姜30克 血余炭30克 上肉桂10克(冲服) 鹿角胶6克 (烊化)
至1978年10月中旬,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已正常,诸证悉愈,恢复全日工作。春节前后,因任务急迫,每日坚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自觉精力旺盛。
1979年3月临出国体检时,均属正常。
【按语】“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患者长期漏下,大量失血,已虚衰难支。必须从病根入手,方能奏效。李东垣云:“凡下血证,无不由于脾胃之首先亏损,不能摄血归源”。
张景岳云:“凡见血脱等证,必当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发生之气……则阳升阴长,而血自归经矣”。结合患者舌象脉证,其长期漏下失血,首“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为此,始终以温脾为主,连用甘草干姜汤,守中而复阳,以摄血而生血。
再者,三阴证虽无合病并病之名;但临床所见,三阴经证亦多交叉出现。本例患者即由脾胃虚寒性之太阴证未愈,进而发展为全身虚寒性之少阴证肾阳虚衰封藏无权,导致冲任不固崩漏下血不止。为此,复以太阴少阴同病辨证论治
又患者少阴里寒,并外连太阳之证;阴阳两经,表里皆病。里寒宜温,表实当解;而三阴表法,又与三阳不同。“三阴必以温经之药为表,而少阴尤为紧关”。故以散邪温经之剂主之,并重用附子至120克 。
金匮要略》曾载:一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似有表证。而其少腹恶寒之状,如扇风之侵袭。所以然者,因其人阳虚子藏开.寒邪侵入。故仲景以“附子汤”温子藏而驱寒。但可惜此方早已失传,现存经文亦不纯,必有残缺。李彣注:按子藏即子宫
尤怡曰:附子汤未见,然温里散寒之意概可推矣(《订正仲景全书》)。关于本例漏下诊治,一再重用附子者,亦即仿效仲景佚方之意。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指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所致月经紊乱和出血过多。可分为两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和有排卵型月经失调。无排卵型功血常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出现,前者系性腺内分泌激素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善引起,后者则由卵巢功能衰退所致。
本病主要表现是月经异常、紊乱或过多(常引起贫血)而检查并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精神过度紧张、环境与气候骤变及一些全身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和一些代谢性疾病)也可引起功血
治疗与自我保健措施:
1.认识本病以性激素治疗为主,其他止血药只能起辅助作用。性激素药物雌激素类、孕酮类和雄激素类都可用。性激素治疗遵循先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的程序止血以开始大剂量、控制出血后药量递减、维持量到下次月经应来潮时的原则。
2.无排卵型功血中的青春期病人,除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外,还得配上促排卵治疗,因为只有正常排卵才能保证周期正常和经血不过多。促排卵包括人工月经周期中用小剂量的雌、孕激素和促排卵常用药氯菧酚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
3.已婚妇女大量出血用药物难以止住时,刮宫术是常用方法,一可以止血,二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功血类型或其他子宫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妊娠疾病和癌肿)。
4.雄激素疗法在青春期功血慎用,在中年妇女不宜大量长期应用以防男性化。
5.疑功能性子宫出血时应认真就医明确诊断,以免误诊和延误生殖器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治疗。
6.功血病人应特别注意补充营养、纠正贫血

王某,女,40岁
于1985年7月5日初诊
月经紊乱已年余,周期在20~70天不等,经期延长,量时多时步。10天前月经来潮,势如泉涌,用止血药以及云南白药、人参归脾丸治疗无效。刻下面色眦白,动则心慌气短,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步腹作痛,下血不止,有血块,舌红起刺,苔黄且干,脉弦滑细数,血色素4,5g/dl。证属素体阳盛伏热于里,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治拟宣畅三焦气机,清泻血分郁热。
方药:荆芥炭10克小蓟10克,蝉表6克,僖蚕10克,片姜黄6克,川楝子6克,炒槐花10克,苎麻根10克,茅芦根各10克,太黄i克。
服药2剂,血量明显减少,4剂血止,改用养血育,活血凉血方法。
药用:蝉衣6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早莲草10克,赤芍10克,女贞于10克,炒枳壳6克,生地10克,僵蚕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克。
服药2周,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转佳,血色素12g/dl.月经适来,量色正常。又以前法进退,观察治疗2个月,追访半年,月经一直正常。
【按】: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其治当有虚实主次之分。患者面色皓白,动则心慌气短,血色素只有4.5g/dl。此乃血虚之征;而又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等症,应为血分郁热之象。血虚当补,血热当清,应以何为主?老师治病非常强调详诊细参,脉、舌、色、症综合分析,并以舌与脉更为见长,常谓:“虚实之辨,馓细在舌脉”。此患者舌红起刺,脉滑弦细数,足以说明下血不止的根本原因是血分郁热,气机不畅所为。因此先用清泻血分郁热、宣畅三焦气机之法,服药2剂,血量减少,4剂血止,再改用养血育凉血活血治其本而疗效满意。但值得注意的是饮食当慎,如辛辣油腻之品当忌之;另外慎用温燥走窜之品,以防耗血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