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

参考:邪热瘀结肌肤

“脓肿” 相关论述

眼眶骨壁的大部与鼻窦紧邻,且多孔道互相构通,故鼻窦炎症易波及眶腔,加之鼻窦手术亦易伤及眶壁,临床上感染先从损伤骨壁或自然孔道达眼眶骨膜,形成眶骨膜炎或脓肿,继而穿透骨膜致眶内病变。眼眶骨壁使眶内容较固定,着炎症致眶内容增加,常致眶内眼球突出并由此产生影响视功能症状。
【诊断】
1.眼眶前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前组鼻窦炎引起。表现睑和结膜水肿,压痛,渐形成坚硬肿块有触痛,眼球移位且运动受限。有全身中毒症状。
2.眼眶后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后组鼻窦炎引起,可有眼眶深部疼痛、眼突、球结膜水肿、视力减退,或有眶尖综合征。
3.眼眶骨膜下脓肿破溃常于眶内侧形成瘘管,或溃入眶内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或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鼻窦x线片常有窦炎、眶骨边缘模糊或吸收改变。
5.鉴别面部丹毒急性泪囊炎和额叶硬脑膜脓肿
【治疗】
1.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炎症期热敷及理疗促进炎症消散。
2.眶骨膜下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若瘘管则取出死骨。
3.清除感染源,有鼻窦炎应根治并建立引流。

鼻源性脑脓肿额窦病变引起最多,其次为蝶、筛和上颌窦。直接感染部位常于额叶及其临近表面,血源性感染多位于枕和顶叶,且为多发性脑脓肿。常因鼻窦炎引流受阻,外伤骨折伴异物存留,手术损伤或感染经眶和沿嗅神经鞘入颅而发病。
【诊断】
1.额叶脑为相对静区,发病症状轻而缓慢呈无症状期。急性者类似化脓性脑膜炎,常很快死亡;慢性期显形症状为:一般脑炎症状、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症状。
2.先发烧,前额头痛,有恶心呕吐,继而神志郁抑,反应迟钝,头痛仍重,约2~3周或更长时出现颅内占位性症状,头痛增剧,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局灶症状主要表现感觉中枢障碍,肌力减弱和精神症状,明显的性格改变,一侧嗅觉丧失,以及后天获得性复杂动作障碍,并有红色盲为特点。
3.腰穿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眼底显示颅压高的视乳头水肿征。
4.鼻窦x线片有额窦或蝶窦混浊病变,ct和mri扫描可显示脑脓肿影象,超声、脑电图、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助于定位诊断。
【治疗】
1.有针对性选用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2.及时去除病灶。
3.降颅压及全身支持疗法。
4.脑脓肿处理:穿刺抽脓注抗生素并注造影剂观察治疗效果,脑脓肿开放引流术或脑脓肿切除术。请神外科共同处理。

番木鳖一个,磨水滴耳内,即愈。

鼻中隔血肿(hematoma of nasal septum )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积血感染即成鼻中隔脓肿(abscess of nasal septum)。
【病因】
(一)鼻部外伤:如头面部打击伤或跌倒时发生鼻骨骨折或鼻中隔骨折脱位。
(二)鼻中隔手术后:术中止血不善或术后因喷嚏而引起。
(三)出血性疾病:如血液病、血友病紫癜病等,也可能发生中隔血肿
(四)鼻中隔血肿没有及时处理、发生感染而成脓肿
【临床表现】
一侧粘骨膜下血肿,呈单侧鼻塞。中隔手术后发生为双侧性鼻塞
【检查】
鼻中隔呈半圆形隆起,粘膜颜色如常或稍红色,触之有弹性,穿刺可抽出血液。血肿可因感染而成鼻中隔脓肿,局部红肿疼痛,鼻尖触痛明显,鼻部穿刺可抽出脓液。形成脓肿后可有寒战发热等全身和局部的急性炎症表现。
【治疗】
鼻中隔血肿可在局麻下于鼻中隔沿鼻底部平行切开粘骨膜,清除血液和血块。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后并发血肿者,应从原切口分开粘骨膜,清除血块再用凡士林纱条填塞两鼻腔,24小时后取出。同时用抗生素以防感染。若已成鼻中隔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并全身应用大量抗生素,预防发生颅内并发症。

乳突尖部气房发育良好时,乳突尖内侧的骨壁一般甚薄。若乳突内蓄脓,可穿破该处骨质脓液循此流入胸锁乳突肌的内面,在耳下颈侧深部形成脓肿,称贝佐尔德脓肿(bezole’s abscess)。
【临床表现】同侧颈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患侧颈部相当于乳突尖至下颌角水平处肿胀,压痛明显,由于脓肿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故波感不明显。经穿刺抽脓,如有脓液,即可确诊。
【治疗】在抗生素控制下,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颈部脓肿切开引流。

【病因和病理】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壁者,叫作脓肿。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等;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或异物存留处。此外,还可从远处感染灶经血流转移而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痛、热的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压之剧痛,有波动感。深部脓肿,局部红肿多不明显,一般无波动感,但局部有疼痛和压痛,并在疼痛区的某一部位可出现凹陷必不肿。患处常有运动障碍。在压痛或水肿明显处,用粗针试行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小而浅表的脓肿,多不引起全身反应;大的或深部脓肿,则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毒素吸收,常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白细胞计灵敏增加。
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病程长,发展慢,局部无红、痛、热等急性炎症表现,故称为寒性脓肿。常继发于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
位于腘窝、腹股沟区的脓肿,应与此处的动脉瘤相鉴别。动脉瘤所形成的肿块有搏动,听诊有杂音,阻断近侧动脉,搏动和杂音即消失。此外,新生儿的脑脊膜膨出,可根据其位于背腰部中线,加压时能缩小,穿刺可抽得脑脊液,以及x线摄片发现有脊柱裂等特点,与脓肿鉴别。
【治疗】脓肿尚未形成时的治疗与相同;如脓肿已有波动或穿刺抽得脓液,即应作切开引流术,以免组织继续破坏,毒素吸收,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切开大型脓肿时,要慎防发生休克,必要时补液、输血。

髂窝脓肿是髂窝淋巴结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感染,脓液向后穿破髂腰筋膜所致。可由血行感染,下肢损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蓖感染或会阴肛门、髂窝附近的脏器感染经淋巴管引起。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往往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由于解剖关系,多数病人的局部症状最初并不明显,一般仅有腹股沟上方疼痛,以后有行走困难或髋关节屈曲,并在髂窝部出现肿块。检查时,可在腹股沟部扪得长圆形、有压痛而无波动的肿块,髋关节不能伸直,伸髋时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至后期,脓肿可自腹股沟韧带下方穿破,形成脓窦。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必要时可作穿刺,协助诊断。有时需与阑尾脓肿、嵌顿性疝、髋关节炎、急性精索炎急性输卵管炎等相鉴别。阑尾脓肿病史中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较低,无寒战,腹部肿块和压痛的位置较高,且偏向内侧,髋关节一般无屈曲。嵌顿性疝的肿块位置比较偏向腥股的上内方,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急性髋关节炎时,髋关节活动受限,保持在一定位置,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叩击足跟时,髋关节疼痛加剧,x线摄片可发现关节病变。
【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髂窝淋巴结炎,可以防止髂窝脓肿的形成。治疗包括局部热敷、理疗或蜡疗,应用较大量的抗生素。一旦形成脓肿,即应作切开引流术。在局部麻醉或株网膜下腔麻醉下,先进行穿刺。证实脓肿后,在脓肿部作一个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切口,按层分离腹壁组织,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并用手指分开脓腔内的间隔。置卷烟引流2~3根后,用凡士林油纱布填塞脓腔,作压迫止血,2日后取出油纱布和换药。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位于脓腔后壁的髂外动、静脉和肌神经,且勿穿破腹膜,以免脓液进入腹腔。手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和逐步纠正患侧髋关节的屈曲,必要时可作下肢皮肤牵引。

急性腹膜炎局限后,脓液未被吸收,为腹壁、脏器、肠系膜或大网膜及其间的粘连所包围,形成腹腔脓肿。以膈下和盆腔为多见,有时也存在于肠袢间或腹腔其他部位。(图2-38)
[imgz]putongwaikexue038.jpg[alt]腹腔脓肿好发部位[/alt][/img]
图2-38 腹腔脓肿好发部位
[imgz]putongwaikexue039.jpg[alt]膈下间隙解剖示意图[/alt][/img]
图2-39 膈下间隙解剖示意图

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脓肿,由于脓肿周围有较广泛之粘连,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如脓肿穿入肠管或膀胱,则形成内瘘,脓液即随大小便排出。临床上可表现有驰张热,腹张、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可扪及压痛之包块。b超可以测出脓腔之部位和大小。数目。确诊而又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剖腹探查引流术。

一、病因病理
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脏,如果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脓肿。细菌可以下列途径进入肝脏:①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②肝动脉: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骨髓炎,中耳炎等,特别在发生脓毒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脏;③门静脉:已较少见,如痔核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内,即可引起脓肿。④肝外伤:特别是肝的贯通伤或闭合伤后肝内血肿的感染而形成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发性肝脓肿脓腔有时可以很大,多发性肝脓肿的直径则可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数个脓肿也可融合成一个大脓肿
二、临床表现
细菌性肝脓肿多为继发病变,其临床表现受原发疾病的影响,多系在原发病病程中骤起寒战、高热、大汗,肝区或右上腹痛并伴有厌食、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多发性肝脓肿症状最重,单发性者症状较为隐匿。查体有时可见右季肋区呈饱满状态,有时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肋间有压痛及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肝脏常肿大,有明显触痛,严重时,由于肝脏的广泛性损害可出现黄疸腹水。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出现贫血。肝功能试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x线胸部透视:右叶脓肿可见右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时伴有反应性胸膜腔积液。左叶脓肿,x线钡餐检查常有胃小弯受压,推移征象。超声波检查在肝内可显示液平段。肝扫描,ct及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诊断肝脓肿的存在和定位有一定价值。
细菌性肝脓肿的严重并发症是向膈下,腹腔、胸腔穿破以及胆源性肝脓肿引起胆道大出血。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肝左叶的脓肿可见胃被推移的征象。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对直径大于2公分的脓肿可以检出。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在脓肿部位显示一无血管区。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阳性的穿刺结果,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 见表:2-7
表2-7 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
病史继发于胆道感染其他化脓性疾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
病 程病情急骤严重,全身脓毒血症状明显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
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可高达90%。有时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白细胞计数可增加,血液细菌培养阴性
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部分病人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脓肿穿刺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和培养可发现细菌大多为棕褐色脓液,镜检有时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若无混合感染,涂片和培养无细菌
诊断性治疗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无效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好转

2.右膈下脓肿 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后。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等和局部体征常不如肝脓肿严重但右肩部牵涉性痛较著,深吸气时尤重。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气液面出现,右侧横膈升高,膈肌运动受限。
3.肝癌:与脓肿相比,病程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显示压痛。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超声波检查等有助于鉴别。但当肝癌并发高热或癌块坏死合并感染时,可导致误诊。
四、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由于肝脓肿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素。
(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常用的手术途径为:
1.经腹腔切开引流:适用于多数病人,但术中应注意避免脓液污染腹腔,保证引流通畅。
2.经腹膜外切开引流:主要用于右肝叶后侧脓肿,可经右侧第十一肋骨床或切除其小段肋骨,在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肿,行切开引流,但应注意勿损伤胸膜。
手术治疗中应注意:①脓肿已破入胸腔者,应同时引流胸腔;②胆道感染引起的肝脓肿,应同时妥善处理胆道病变和行胆道引流。③血源性肝脓肿,应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灶。
(四)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味消毒饮或紫胡解毒汤(紫胡、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赤芍丹皮白芍甘草)等方剂加减。

腹腔脓肿急性腹膜炎局限化的结果,腹部创伤后发生腹腔内感染比通常外科手术发生率高约20%左右。常见感染的原因为:①腹腔内脏器破裂,污染腹腔;②手术时遗漏伤情,尤其胃后壁,贲门部,胰腺、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固定部位,直肠损伤易漏诊漏治;③腹腔内遗留异物;④污染严重的腹腔未彻底清洗,术毕,腹腔内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
腹腔内脓肿最多见的部位是盆腔,膈下和肠袢间,腹腔内一旦形成脓肿,应积极进行脓腔引流。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一)病因和病理
多数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的感染,如肛隐窝炎,粪便内尖锐异物可损伤肠壁而引起感染,由于间隙内为脂肪疏松组织,一旦感染极易扩散,甚至可延及两侧。少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继发于外伤,炎性病变或药物注射;肛周皮肤内的毛囊,皮脂腺感染,也可形成脓肿,最后也可形成肛瘘
发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肛隐窝炎阶段,感染发生后渗出液积存于隐窝内,加之肛门括约肌因炎症刺激收缩,以致引流不畅,使感染加重。②肛管直肠周围炎阶段,经隐窝深处的肛腺或经淋巴而侵入周围蜂窝组织内,形成肛管直肠周围炎。③脓肿阶段,如炎症继续发展,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皮下的为肛旁皮下脓肿;在肛提肌以下肛旁间隙的,为坐骨直肠脓肿;肛提肌以上直肠两侧,盆腔腹膜以下的为骨盆直肠脓肿,在骶骨直肠后两侧韧带之间的为直肠后窝脓肿(图2-103)。
[imgz]putongwaikexue106.jpg[alt]肛门直肠周围脓肿[/alt][/img]
图2-103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二)临床表现
1.肛门周围脓肿 局部持续性跳痛,排便加重,脓肿表浅全身症状不明显。初起时局部红肿、发硬、压痛、脓肿形成则波动明显,如未及时治疗,脓肿可自行从皮肤穿破,形成外瘘或向肛窦引流,形成内瘘。
2.坐骨直肠脓肿 较常见。脓肿较大,较深,症状较重,全身可发热,畏寒,局部呈持续性胀痛而逐渐加重为跳痛,排便可加重,有时出现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症。检查肛周,病初无明显体征,以后出现红肿、压痛,直肠指检可扪及柔软有波动、有压痛的肿块,穿刺可抽出脓液。
3.骨盆直肠脓肿 位置较深,全身症状更明显而局部症状轻,造成诊断上困难。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等,局部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排尿不适等。检查肛周区无异常发现,指检在直肠侧壁外有隆起肿块或波动感,依靠穿刺抽脓确诊。
4.其它:如直肠后窝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等,由于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显,诊断较困难。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症状以及局部坠胀,常有便意等,脓肿大者,可扪及压痛性包块。
(三)治疗
脓肿一旦确诊,多需手术切开引流。如感染未形成脓肿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①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情选用1~2种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②热水坐浴;③局部理疗;④口服缓泻剂以减轻病人排便时疼痛。
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因脓肿部位不同而各异。表浅者局麻下进行,以波动明显部位为中心,作肛门周围放射形切口,要足够大,以保证引流通畅。坐骨直肠脓肿部位较深,范围亦大,应鞍麻下切开引流,切口应距肛缘3~5厘米,呈弧形,略偏后,切口大,术者手指能进入脓腔,保证引流通畅。骨盆直肠脓肿,由于肛提肌间隔,脓腔要在穿刺引导下引流,穿过肛提肌的切口也必须够大,其它一些脓肿均可经直肠切开引流,较低位的可在直视下进行,较高的需通过肛镜进行。

(一)概述
适宜病程较长,多次切开排脓仍未治愈者。由于脓肿形成后,扁桃体被膜与扁桃体窝之间已被脓液所分离,故手术剥离较容易。其手术切除扁桃体后,既达到彻底排脓目的,又杜绝再发机会。
(二)激光术前准备
术前用he-ne激光照射(散焦),功率15~30mw,1天1次,一次15~20分钟,连续7天。对全身症状明显者,全身给足抗菌素及多簇维生素治疗。术前给予镇静药。
患者取坐位,头向后稍仰。按常规扁桃体手术准备。麻醉按常规局部注射麻醉。
启动nd:yag激光,水循环3~5分钟,再启动高压触发电源。光纤末端削去保护层2mm,外套一硬性金属外管(自制),光纤与外套管不能松动。激光输出功率30~40w。
(三)激光手术
病人麻醉准备好,术者面对病人,头戴额镜。扁桃摘除术专用压舌板,助手或护理人员可协助持稳压舌板。术者用激光沿扁桃体窝面切开,切面以靠近扁桃体内面为主。术中注意勿损伤扁桃体窝组织,有脓液流出时吸出。量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少量脓液可嘱病人吐出,或用干棉球吸出。排尽脓液,最佳暴露病灶以便彻底手术。激光手术切除扁桃体时出血极少。扁桃体切除应注意保护舌腭弓及咽腭弓,做到稳、准、快。切下扁桃体后,调整激光低输出(常用功率10w)处理扁桃体窝面。术毕创面涂以龙胆紫液。
(四)术后处理
激光术后病人给予抗菌药治疗及支持疗法,每日可用he-ne激光照射患处。术后疼痛一般较轻,可给予止痛片治疗。
术后护理,病人术后因创面有短期轻微渗出,每天定时检查创面及清除口腔手术部位分泌物。禁食生硬、刺激性食物。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疼痛较著者可给冰凉饮料。既可解除疼痛,又可吸收营养成分。
术后观察:病人术后疼痛较轻。术后2周痊愈,术中或术后出血极少。

脓肿是脑内局部脓液积聚
脓肿不常见。可由头部其他部位感染直接扩散而来,如耳源性、鼻源性、牙源性或血源性;也可由穿通性颅脑外伤所引起;还可由身体其他部位感染通过血循环进入脑内。
【症状】
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脓肿发生的部位。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嗜睡抽搐、性格改变等及其他脑功能损害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存在几天或几周。最初有发热寒战,但这些症状在身体产生抵抗力后消失。
【诊断】
ct或mri检查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但颅内肿瘤或脑卒中等可能出现与脓相似的影像。可能需要另外的检查方法来排除脑肿瘤、脑卒中,并查明引起脓肿的病原体。必要时可做脓肿穿刺活检。
【治疗】
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疗,脑脓肿常常是致死的。常选用青霉素、灭滴灵、新青霉素Ⅲ、头孢菌素如头孢唑肟钠,疗程4~6周,应在用药每两周后复查ct。若抗生素不能控制可手术引流脓肿。偶尔脑脓肿引起颅内高压或脑水肿,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可能引起永久性脑损害,应积极治疗。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和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硬膜下脓肿是脓液聚集在脑与脑周围组织之间(硬膜下),而不是在脑实质内。
硬膜下脓肿通常是鼻旁窦感染并发症,但也可由耳源性感染引起,或头脑外伤、手术、肺部感染所致。导致脑脓肿的病原菌均可导致硬膜下脓肿,两者治疗方法也相似。
临床表现有头痛嗜睡抽搐其他脑部受损体征。症状可在几天内逐渐发展,若不治疗可迅速发展,患者出现意识完全丧失甚至死亡。ct和mri可确诊硬膜下脓肿,但腰穿则没有诊断价值,并且可能引起危险。小孩可通过前囟穿刺抽取脓液,降低压力和明确诊断。

根尖周脓肿常常是因感染由牙齿传播到周围组织后,脓液聚集所引起。
【病因】
机体在对抗感染时,有大量的白细胞存在。脓液正是这些白细胞和坏死组织的堆积。一般情况下,脓液首先经感染的牙齿先引流到牙龈,使病牙牙根附近的牙龈肿胀。根据病牙所在的位置,随后脓液可以扩散至皮肤、口腔、咽喉或颅内。
【治疗】
可采用外科手术或根管治疗消除感染和引流脓液,治疗脓肿蜂窝织炎。虽然医生给的抗生素有助于消除感染,但是去除感染牙髓和引流脓液是更重要的。

肛门直肠脓肿是由于细菌感染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而引起脓液聚积。
脓肿位于皮下较浅位置时,表现为局部红肿。病人常感明显疼痛,检查时有压痛。通过观察即可在肛门周围皮肤发现脓肿。如在皮肤上未能发现,用戴指套的手指插入肛门检查可发现直肠壁有压痛、肿胀。位于直肠周围较高位置的脓肿,除引起直肠局部症状外,还可引起发热和下腹部疼痛。
【治疗】
除对发热、患有糖尿病或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病人外,抗生素对此脓肿疗效有限。一般来说,采用局麻下切开脓肿引流治疗。偶尔,病人需住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切开引流术。脓液引流后,可能形成一个通向皮肤的异常通道,称为肛门直肠瘘

脓肿是脓液的累积,常常由一种细菌感染引起。
当细菌侵入健康组织时,感染可扩散到一定区域,某些细胞死亡和分解,留下的空间由液体、受染细胞聚集,身体司职防御感染的白细胞移动到此间隙并在吞噬细菌后死亡。死亡的白细胞被移入充满此间隙的奶油样物质即脓液。健康的组织被脓推挤到旁边,组织最终围绕着脓肿长大并形成隔壁,以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如一个脓肿从内面破裂,依据脓肿所在的部位,感染即可向体内扩散,亦可向皮下扩展。
细菌感染可以以多种方式导致脓肿形成。例如,脏的针刺伤可直接将细菌带入皮下。细菌也可从身体其他地方感染扩散而来。还有,不引起损害的人体正常居住菌有时亦会引起脓肿。如感染部位存在污物或异物,或细菌侵入部位血供很差,以及人体免疫系统有损害如发生艾滋病,则会增加脓肿形成的机会。
脓肿能在身体任何部位形成,包括肺(见第42节)、口腔(见第94节)、直肠(见第103节)和肌肉。它们可见于深层或刚好在皮下,特别是面部。
【症状和诊断】
脓肿所在的部位和它是否影响一个器官或一条神经的功能将决定它引起的症状。症状包括疼痛、触痛、发热、肿胀、发红以及可能有全身发热。一个刚好在皮下形成的脓肿常常可见明显隆起。当脓肿破裂时,它形成一个白色的中心正好覆盖在皮肤突出的较薄处。位于深部的脓肿常常要发展到相当大以后才引起症状。不受人注意的深部脓肿易于向全身扩散感染。
医生常易识别皮肤表面和刚好在皮下的脓肿,而常忽视深部脓肿。当一个人有这样的脓肿时,化验血常可发现其白细胞异常地升高。x线、超声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以帮助确定脓肿的大小和部位。因为脓肿肿瘤常引起相同的症状和相似的影像,有时需要医生采集脓液标本外科摘除脓肿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
脓肿常破裂后排除脓液而愈合,不需要特殊治疗。偶然,因机体控制了感染和吸收了破坏的组织,脓肿可缓慢地消失。脓肿亦可留下一个硬块。
可将脓肿穿破和引流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为了更好地引流,医生必须用探针破坏脓肿的壁以达到引流全部的脓液。较大脓肿引流后会留下一个大的空腔(死腔),可以暂时用纱布充填。有时,需暂时插入像细的塑料管等人工引流物协助引流。
脓肿没有专门的供应血流,抗生素的应用通常无效。当脓肿被引流以后,可以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复发。当脓肿已将感染扩散到其他部位时,亦可应用抗生素。对脓肿中细菌的实验室分离鉴定,可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脓肿可以在膈下、腹腔中间、盆腔内、或腹膜后形成。脓肿亦可发生在腹腔任何一个器官中或其周围,如肾脏、脾、胰腺或肝脏,甚至前列腺里面。腹腔脓肿常由创伤、感染或肠道穿孔,或任何一个腹腔器官的感染引起。
膈下脓肿可以由来自阑尾穿孔之类病变的感染液体,随呼吸运动时膈肌活动造成的腹压改变所吸引,向上移动而在膈下形成。主要症状有咳嗽、呼吸时疼痛和一侧肩部疼痛。后者系因肩部和膈肌具有共同的神经支配,大脑在分辨疼痛来源时发生错误判断,因而出现这种放射性疼痛的例子。
中腹部的脓肿可来自阑尾穿孔、大的肠穿孔、炎性大肠疾病或憩室病。在脓肿部位常有腹痛
盆腔脓肿形成的来源与腹腔脓肿相似,但应加上妇科的感染。症状有腹痛,来自肠道激惹引起的腹泻和由膀胱激惹产生的尿频和尿急症状。
腹腔后脓肿腹膜后脓肿)位于覆盖腹腔和腹部器官表面的腹膜后面。其形成原因与腹部其他脓肿的病因一样,如阑尾的炎症(阑尾炎),症状主要为下腰部疼痛,当活动下肢和髋部时加重。
肾脏脓肿由身体感染部位的细菌经血流带到肾脏或尿路感染的细菌到达肾脏并扩散到肾组织中形成。在肾脏表面的脓肿(肾周脓肿)几乎都是由肾内脓肿破裂后引起,感染由此向肾表面包绕的组织中扩散。肾脏脓肿的症状有发热寒战和下背部疼痛,排尿可有尿痛,有时有血尿出现。
脓肿可由经血流扩散来的感染细菌,脾脏外伤或邻近脓肿的感染扩散如膈下脓肿等形成。腹左侧、左背和左肩部可出现疼痛。
胰腺脓肿通常发生急性胰腺炎之后,症状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多出现在胰腺炎恢复1周以后。
脓肿可由细菌或阿米巴(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引起。肠道内的阿米巴通过淋巴管而到达肝脏,细菌则可从胆囊感染、穿通或钝器伤、腹腔感染如邻近的脓肿,或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经血流带来。肝脓肿的症状包括食欲不好、恶心发热腹痛则可有可无。
前列腺脓肿常由尿道感染引起、前列腺的感染(前列腺炎)发展而来。常见于40~60岁间的男人,常见症状有尿痛、尿频或排尿困难。少见的症状为病人感到阴茎根部疼痛,并发现尿中有脓和血。
【诊断和治疗】
几乎所有的腹部脓肿都需要由外科或经皮穿刺引流脓液进行治疗。为确定针刺的部位,医生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扫描帮助定位,实验室对脓液的分析检查可确定病原微生物,以帮助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发生在头颈部的脓肿常见于咽膜后面和颊部的唾液腺(耳旁的腺体)中,亦可发生于大脑中(见第78节)。
发生于喉部后面或旁边的脓肿(咽下颌脓肿)常来自喉部感染,包括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见第214节)。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咽部脓肿(见第259节)。位于咽部旁边的淋巴结内也能发生脓肿咽旁脓肿)(见第214节),此种脓肿较少见,主要来自邻近部位的感染。如牙齿脓肿或涎腺感染。除有发热咽痛外,患者感觉全身不适,张口困难,感染扩散还可引起颈部肿胀,如果脓肿损伤了颈内动脉,将出现血凝块和大量出血。
脓肿亦可在耳旁腺体以外形成,这种脓肿通常由来自口腔的感染扩散所致。这种类型典型的脓肿发生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他们因液体摄入不足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物而致口腔干燥。症状为突然发生的一侧颊部疼痛和肿胀、发热寒战

脓肿偶然可发生肌肉深部。此种脓肿形成于邻近的骨内感染或其他组织感染扩散,或从身体远部位的感染经血流播散而来。
脓性肌炎为肌肉被化脓性细菌感染,常形成脓肿。脓性肌炎在热带人群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中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腿、臀部、上臂和肩周的肌群。出现的症状为伴随局部肿胀、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的痉挛性疼痛,特别是在受累肌群活动时明显。

手部脓肿相当常见,常由外伤引起。在指尖的软垫部分的脓肿,几乎总是由微小的创伤引起,如碎片或针刺伤。在脓肿的表面出现严重的疼痛,局部发热和发红,常伴有臂部邻近的淋巴结肿大。脓肿下面的指骨受染可以引起更剧烈的疼痛。
脓肿可以发生在沿着手指内面的肌腱周围。此种类型的脓肿是在手指的掌侧折缝处的穿刺伤所引起,并能迅速地破坏组织,肌腱的滑行机制受损以致手指无法活动。出现手指发炎、肿胀、整个腱鞘触痛等症状。当手指活动时,出现剧烈的疼痛,脓肿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亦为常有的症状。

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常由链球菌及其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发生脓肿者少,但年轻人较多。
吞咽时有严重疼痛。患者有发热,头常偏向脓肿侧,以减轻疼痛。嚼咬肌痉挛使张口困难。脓肿将扁桃体向前方推挤,软腭充血、肿胀,悬雍垂移向对侧。应静脉给予青霉素。若无脓肿,青霉素常在24~48小时内开始显效。若脓肿已形成且未自行破溃,应切开引流或穿刺抽脓,同时继续口服青霉素。脓肿易复发,所以6周后应行扁桃体切除术。若感染控制得好,亦可在早期切除扁桃体。

乳房感染(乳腺炎)除了产褥期和受伤后外,通常很少发生。偶尔,乳腺癌可能出现与乳房感染相似的症状。
乳房感染常常出现红肿、发热和压痛,可用抗生素治疗。
乳房脓肿是脓液在乳房积聚形成,比较少见。如果乳房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为脓肿。治疗用抗生素和外科手术排脓。

又称肛管周围脓肿,肠内细菌引起肛隐窝(肛管和直肠交界处的凹陷窝组织)发炎,感染沿淋巴侵犯直肠和肛管周围组织,形成脓肿
深部脓肿局部症状不太明显,但发热等全身反应严重。浅部脓肿肛门旁有硬结,红肿和疼痛。在感染早期,保持大便通畅,用0.1%高锰酸钾温热溶液肛门坐浴。或在硬结时作热敷,服用抗菌药物。硬结液化形成脓肿后,切开排脓,每天换药,引流要畅,以防肛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