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 jixingyixianyan )

别名: 心胃痛 , 腹痛 , 脾心痛 , 呕吐 , 脘痛 , 腹满 , 结胸

西医

简介: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病因:
引起胰腺炎的病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疾病、酗酒或暴饮暴食、结缔组织病及某些药物均可引起本病。儿科患者多伴发于流行性腮腺炎,胆道蛔虫引起胰胆管返流所致者也不少见。上述病变可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胰管,激活胰蛋白酶、磷脂酶a、弹性硬蛋白酶等,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发病。
病理:
病理分型:
(1)水肿型:水肿型病理改变轻,表现为胰腺充血、水肿,而无明显出血、坏死现象。
(2)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病变较重,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及血管坏死出血。
体征:
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疼痛较剧烈,可呈持续钝痛、钻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亦可稍偏于左侧或右侧,多向左侧腰背部带状放射。进食后腹痛加重,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一般病例腹痛持续3~5天缓解。出血坏死型腹痛时间较长,病情进展较快,疼痛可弥漫至全腹。
2.恶心呕吐:为常见症状,有时持续恶心并频繁呕吐,甚至可吐出胆汁。出血坏死型伴麻痹肠梗阻时,呕吐可暂缓解,但同时出现明显腹胀
3.发热水肿型常有中度发热,少数可高热,不伴寒战,一般持续3~5天。出血坏死型多持续高热,继发感染时尤为明显,常呈弛张热。
4.休克:见于出血坏死型,可逐渐或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或呈花斑状,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5.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出血坏死型常有明显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可因出现低钙血症而引起手足搐搦
6、体征:水肿型多无明显体征,可有上腹部中等程度压痛,伴腹肌紧张。出血坏死型常出现急性腹膜炎体征,可因肠麻痹而明显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病例腹壁皮肤变为蓝色或棕色。可伴有黄疸及胸膜反应。偶可发生皮下、骨髓、纵隔等处脂肪坏死,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影响诊断:
1、x线腹部平片:严重病例合并肠麻痹时可有阳性发现,此项检查还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
2.腹部b超: 可见胰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增强且不均匀,有一定诊断意义。出血坏死型可见腹腔积液。
实验室诊断:
1.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多采用苏氏法,正常值为60~200单位,超过500单位可确诊本病。尿淀粉酶测定常用温氏法,正常值8~32单位,急性胰腺炎患儿常超过256单位。
2.血清脂肪酶测定:正常值为1.5单位以下,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1.5单位。
3.血糖、胆红素及钙测定:血糖升高较为常见,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有关。10%的病人伴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暂时性,一般在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约25%的病例合并低钙血症,在出血坏死型更常见,如低于1.75mmol/l则提示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多在不洁饮食后短期内发病,除有恶心呕吐腹痛外,常有腹泻肠鸣音亢迸,血、尿淀粉酶正常。
2.急性肠穿孔:多有溃疡病等病史,起病急骤,腹痛剧烈,板状腹。肝浊音界大多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500苏氏单位。
3.肠套叠:发病年龄较小,可有肠炎、过敏性紫癜等诱因,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腹部扪及包块。淀粉酶不升高。结肠充气造影可确诊。
预后:
水肿型预后良好,出血坏死型病死率高达20%-30%。
并发症:
多见于出血坏死型。可发生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也可发生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全身并发症。偶可发生猝死
治疗:
本病治疗以内科保守疗法为主,如并发脓肿、假性囊肿或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应采取手术治疗。
一、内科治疗:
1.抑制胰腺分泌:可采用:①禁食及胃肠减压;②制酸药,可酌情给予抗胆碱能药物等;③乙酰唑胺每日10~3omg/kg,分2~3次口服。
2.解痉镇痛:疼痛严重者可用杜冷丁1mg/kg,加阿托品0.01~0.03mg/kg,肌肉注射。可酌情于4~8小时后重复一次。
3.抑制胰酶活性:可用抑肽酶每日10万~20万单位,分2次静脉滴注。
4.抗生素:出血坏死型合并感染时应及时给予有效抗生素。
5.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禁食期间应给予静脉补充生理需要量,异常丢失量(呕吐、胃肠减压等)应予补充。如出现休克,应及时抢救,特别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外科治疗
部分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外科治疗。手术指征包括:①诊断不清楚,疑有腹腔脏器穿孔;②黄疸迅速加重;③并发脓肿或假性囊肿;④弥漫性腹膜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中西医结合:
1、治疗急性胰腺炎西医常规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及抑肽酶治疗。但抗胆碱能药物能使肠道平滑肌松弛,减少肠蠕动,不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及肠腔内有害物质排泄,甚至加重腹胀成肠麻痹。抑肽酶反复使用常常出现过敏反应,且疗效不确切。配合中医中药能减少以上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目前,通里攻下和疏肝理气的应用受到重视。中医通下药物能增强肠蠕动,改善胃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麻痹和瘀滞状态。理气开郁的药物能减少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度,从而使胰液的分泌减少,有利于胰腺组织康复。同时可促进胆汁分泌,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降低胰腺导管的压力,促进胰腺炎症的缓解和胰腺功能的恢复。
2、目前常用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一方面通过胃管定时注入大承气汤,促进胃肠蠕动,使病人在2-4小时内开始腹泻,迅速解除病人肠麻痹。另一方面,采取补液,纠正酸中毒,胃肠减压等到措施,使病人安全渡过急性期。另外,中药还可以采用保留灌肠,局部外敷,静脉滴注与肌注等方法给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针刺、按摩等综合措施也可以提高疗效。总之,通里攻下药与解痉止痛西药有机配合,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合用,胃肠减压与胃管注入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西医

简介: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急性腹痛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
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按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按其病因又可分胆道性、乙醇性和手术后胰腺炎。
病因:
1.胆道疾病: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其中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炎症等。
2.酗酒和酒精中毒在一些西方国家为主要病因,又称为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
3.其他病因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入胰腺。②多种原因(结石、炎症、蛔虫等)引起的胰管阻塞。③手术和腹部外伤,④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⑤药物损伤(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雌激素、消炎痛、异菸肼、甲氰咪胍等)。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⑦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尿毒症血管病变和肾移植后的血栓性病变等)。⑧胰胆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先天性十二指肠环状胰腺、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非交通性畸形等)。⑨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⑩妊娠精神因素。
发病机理:
胆结石或蛔虫嵌顿在壶腹部,或伴有炎性水肿、痉挛,可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在胆结石排出过程中,oddis括约肌麻痹性弛缓,致使包拾胆汁在内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在胆囊、胆道内有细菌感染时,可产生很多毒性物质,如游离胆汁酸、非结合胆红素、溶血卵磷质及细菌毒素,这些胆汁内的有毒物质或逆流入胰管或经淋巴管进入胰内均可直接损害胰腺,引发急性胰腺炎
酒精可刺激胰液和胰酶的分泌,尤其在饮酒的同时暴饮暴食,更增加了胰液的分泌,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引起胃炎和十二指肠炎,伴发粘膜水肿,十二指肠乳头水肿,oddis括约肌痉挛,致使十二指肠腔内压和胰管内压升高;酒精还可直接作用于胰腺泡细胞,使细胞内脂质含量升高,线粒体肿胀、失去内膜,腺泡和胰小管上皮变性破坏,胰液内蛋白浓度增高,可产生蛋白栓子,引起胰管阻塞;十二指肠腔内压增高时可发生包括胆汁在内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胰管阻塞,内压增高使胰液外流受阻,以上因素均导致胰腺炎发生。另外,饮酒还可使血中甘油三脂升高,胰脂肪酶此时分解甘油三脂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
病理: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出血和坏死,其中出血和坏死一般都并见而不可分,故依其病理变化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型(或称间质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两大类型。
1.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整个胰腺肿胀、水肿,质地结实。胰腺周围组织可有少量脂肪坏死。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间质水肿、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变化不明显,无或仅见少量腺泡坏死。
2.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整个胰腺肿大、变硬,可见胰实质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呈现灰白色或黄色斑块,如出血严重则见胰呈现棕黑色,可伴有新鲜出血;亦可见脓肿形成,或有假性囊肿和瘘管。组织学检查可见脂肪坏死灶,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区域包围,晚期可有异物反应及巨细胞浸润,坏死灶的发展可致整个小叶被破坏;胰腺泡坏死可分凝固性或溶细胞性,前者可见到幻影细胞,后者仅可见到细胞碎屑,无可以辨认的细胞成分,动脉血栓形成可致梗塞,梗塞区早期局限于终未动脉分布区,呈凝固性坏死,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可见小囊肿,内充满红细胞或血细胞已溶解的血液。
病理生理:
本病与胰酶对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有关。胰外分泌液中有很强的消化酶原,在排出受阻时,胰管内高压使小胰管破裂,并使胰液中消化酶原被激活,损伤胰管粘膜屏障,形成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发生剧烈炎性改变。胆汁、血液、脓液、细菌、组织液等均可使胰消化酶原激活。胰弹力酶可破坏胰腺内血管壁弹力纤维,使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及缺血性坏死,造成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当胰腺的水肿、出血、炎性渗出液以及外溢的胰液刺激胰腺包膜以及腹膜组织时,可产生持续而剧烈的疼痛,或伴阵发性加重。疼痛局限于上腹或弥漫全腹,也可向左肩和腰背部放射。体温增高为感染和组织坏死所致。黄疸多为合并的胆管炎或胆石症的表现。胰蛋白酶、组织坏死和毒素等促使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加上失水和心肌抑制因子等作用,早期可以出现休克。大量胰腺渗出物、出血以及外溢的胰液流入腹腔,可以引起严重的腹膜炎急性胰腺炎也常是猝死的一个原因,由于释出的胰激肽损害心肌所致。在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时。血液或活性胰酶透过筋膜和肌层,在腰部两侧皮下形成蓝一棕色斑(gray-turner征),在脐周则形成蓝色改变(cullen征)。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1)急性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左腰背部。压痛明显。可有恶心呕吐发热
(2)白细胞增加。血清或(和)尿淀粉酶增高达正常的一倍以上。有条件者查淀粉酶/肌酐清除率大于5.5。
2.重度急性胰腺炎
(1)出血性胰腺炎的证据(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2)累及心血管系统(休克、持续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
(3)肾功能不全(少尿)。
(4)肺受累(呼吸困难或有罗音)。
(5)代谢紊乱(精神错乱、发热、兴奋性增高或体液潴留)。
(6)持久的肠梗阻和腹壁紧张。胰腺炎严重度与淀粉酶增高程度之间无相关。
二、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1.发病前多有慢性胆系病史,常于饱餐或酒后发病。
2.临床表现
(1)水肿型:突发上腹或左上腹痛,常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
(2)出血坏死型:病情重,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休克腹膜炎胸膜炎麻痹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腰部及脐部皮肤出现瘀斑。少数病例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等。部分患者可并发胰腺假性囊肿。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于发病6~8小时后增加,3~5天内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在发病8~12小时后升高,持续1~2周后恢复正常;胸水、腹水淀粉酶明显增高。淀粉酶、肌酐清除比率成倍增加。血脂肪酶亦可增高。
(2)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可不增高,但血糖增高、血钙降低、高铁血红蛋白阳性。
(3)b超示胰腺普遍增大、光点增多。
诊断依据:
急腹症患者都应考虑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上腹部剧烈持续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轻至中度发热,局部压痛)和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b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即可作出,在诊断急性胰腺后还需注意明确是何类型胰腺炎,如腹痛剧烈难止,并波及全腹,有腹膜刺激症或伴有腹水(腹穿或见血性腹水),低血压以致休克,低血钙明显,有肺、心、肾等某器官或多器官的功能紊乱或衰竭,或见皮肤颜色特殊变化等,可诊断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体征:
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亦有不同:水肿型症状轻,体征少,并一般局限于腹部;出血坏死型症状重,体征多,腹部及全身均可见;胆源性胰腺炎常有黄疸
(一)症状
1.腹痛为本病最主要的首发症状,约见于95%的患者,疼痛多突然发作,常在饱餐和饮酒后发生。疼痛在水肿型多为钝痛,患者常能忍受,而在出血坏死型多为绞痛(常见于胆源性)、钻痛和刀割样痛,患者常不能忍受。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或偏左侧,或向左腰背放射,亦有在中上腹偏右侧者,疼痛部位不同与炎症在胰的头、体、尾不同部位发生有关。少数(约占2%)老年体弱患者腹痛可甚轻微或无腹痛
2.腹胀为本病早期症状之一,轻重不一,多数患者腹胀易被腹痛症状掩盖,不被注意。重型胰腺炎患者(多为出血坏死型)腹胀常较明显,肠道胀气重或有麻痹肠梗阻
3.恶心呕吐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者都可发生恶心呕吐,但后者远比前者为重;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重者呕吐胆汁,甚至血样物。呕吐是机体对腹痛和胰腺炎症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射,也可由肠道胀气、麻痹肠梗阻引起。
4.发热多数为中等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早期发热系组织损伤的产物引起,如继发于胆道感染的胰腺炎,可有高热、寒战。后期发热常固胰腺脓肿其他感染引起。
5.出血呕吐物中有血样物,黑便及潜血试验强阳性,或大便带鲜血,显示患者有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见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胰腺坏死病变可蔓延至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造成瘘管并致消化道出血。出血还与低氧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少数严重患者在晚期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
6.休克一般均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血压可迅速下降至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猝死休克原因主要为:①血液和血浆渗出到腹腔或后腹膜腔,加之大量呕吐而引起血容量降低。②胰舒血管素原被激活,致使血浆中缓激肽生成增多,缓激肽可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压下降。③坏死的胰腺释放心肌抑制因子,使心肌收缩不良,心输出量降低。④胃肠道出血。⑤并发肺栓塞或感染。
(二)体征
1.腹部体征上腹部或偏左侧(有时偏右侧)有明显压痛,水肿型患者多为轻至中度压痛,出血坏死型患者多为重度压痛:局部可有反跳痛,出血坏死型患者压痛和反跳痛多较明显。腹壁紧张,水肿型患者多不明显,出血坏死型者则较明显;当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一般见于出血坏死型),全腹均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抵抗。在肠胀气严重或有麻痹肠梗阻时,腹部稍隆起,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有较多腹水时可见腹壁膨隆,腹水征阳性。
2. 皮肤体征胆源性胰腺炎常见黄疸,多数由伴发的胆总管结石和(或)胆道感染引起,亦可因胰头部水肿压迫胆总管所致。休克患者皮肤苍白、湿冷、呈花斑点状,皮肤特殊变化:grey-turner 征,即左腰、肋腹部出现蓝绿-棕色血斑;cullen征,即脐周皮肤出现蓝色斑;此二种体征仅见于少数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系血液透过腹膜后渗入腹壁所致。
3.其他血钙降低时可见于足搐搦
电诊断: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尤其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可作为常规检查。
影响诊断:
1.b超声波检查对诊断和鉴别水肿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有一定帮助。如水肿型胰腺炎时胰腺均匀性肿大,出血坏死型则组织回波不均匀、减弱,胰腺周围受累组织回波亦有异常。
2.x线检查对了解病情有帮助。如腹平片可看肠胀气和有无腹水脓肿,胸平片可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消化道钡剂造影可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是否肿胀、胃肠粘膜是否水肿、胰腺有无肿大等。
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t)对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全面了解病变情况有较大价值。
4.胆、胰管造影对了解有无胆石病、胆囊炎及胆道炎等很有帮助,但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急性胰腺炎己较明确时多数人不主张作,因可诱发感染和引起致死性出血性胰腺炎。
实验室诊断:
1.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90%以上的患者增高,发病后2~6小时血淀粉酶开始上升,12~24小时升至高峰。
2.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acr) acr测定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的特异性,其计算公式为:acr%=尿淀粉酶×血肌酐×100。正常值一般应小于4%
3.血尿淀粉酶同功酶测定正常人血中以唾液型淀粉酶(s一am)为主,故此项测定有诊断价值。
4.血清脂肪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亦升高,但升高时间比淀粉酶晚,一般在发病后72~96小时达到高峰,且维持时间较长,可持续5~10天,敌对发病后就诊较晚的患者有诊断价值。
5.胰蛋白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升高10~40倍,且胰蛋白酶仅来自胰腺,故具有特异性。
6.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常在黄疸时测定,升高反映有肝胆合并病变存在,尤其在因肿大胰头或胆石症引起阻塞性黄疸时,γgt、alp可显著升高。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穿孔鉴别要点:①有消化性溃疡病史。②腹痛发作更突然、剧烈。③板样腹,肝浊音界消失。④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应注意本病可有血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00somogyiu,如此酶有显著升高,则应考虑合并溃疡穿透至胰引发胰腺炎的可能。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鉴别要点:①疼痛多在右上腹且常牵至右肩。②murphy 征阳性。③x线或b超声检查有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征象,应注意本病亦可有血淀粉酶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500u,如超过应考虑合并急性胰腺炎
3.肠梗阻鉴别要点:①腹痛为阵发性,部位多在脐周围而不是上腹部。②严重便秘、不排气。③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并有气过水声,④x线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
4. 急性胃肠炎鉴别要点:①发病前常有进食不洁食物史,②呕吐腹泻症状明显,吐、泻后腹痛可暂时缓解。③血、尿淀粉酶正常。
5.肠系膜血管栓塞鉴别要点:①多见于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②腹痛为突然发生。③常见便血和血性腹水。④腹腔动脉造影可显示血管阻塞征象。应注意本病亦可有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500u。
6.心肌梗死(疼痛在上腹部时)鉴别要点:①有冠心病史。②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梗死的表现。③血、尿淀粉酶正常。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鉴别要点:①有糖尿病史。②腹痛一般不剧烈持续。③血脂肪酶不升高。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和/或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消失,血和/或尿淀粉酶恢复正常,但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未治疗。
预后:
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其病理变化的类型和程度有关,水肿型预后较好,除极少数重度水肿型胰腺炎外,一般经治疗后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出血坏死型预后差,并发症多,病死率可高达50%~90%,全胰坏死者可达90%以上。对不同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统计尚不一致,有报告手术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43.5%,胆源性胰腺炎次之,酒精性胰腺炎再次之;也有报告其病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酒精性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以上情况说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主要还是取决于病理变化的类型和严重程度。ranson等提出的11个危险因素有助于估计预后,其中5个因素为患者入院时资料,即55岁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超过16×109/l,血糖超过11.12mmol/l(200mg/dl),血清ldh超过350iu/l,血清ast大于250iu/l,其余6个因素为入院后48小时内资料,即血液碱缺失大于4mmol/l,失液量大于6l,血清钙小于2mmol/l(8mg/dl),pao2小于8.0kpa (60mmhg),血细胞压下降超过10%,血尿素氮增加大于1.79mmol/l(5mg/dl)。如具备以上3个因素,则死亡率明显增加,具备5~6个因素其死亡率为40%,具备7个或7个以上因素者死亡率可增加至100%。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为实证热证,如治疗不及时(尤其是重症患者)或不当或误治,可由实转虚、热极生寒,以致虚实夹杂、正虚邪陷、气血耗伤,病及全身各脏腑,甚至出现脏衰、厥脱等危重难治之证。
并发症:
1.胰腺脓肿起病2~3周后,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在胰腺内及其周围形成脓肿,有疼痛、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局部检查有包块和压痛。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持续高热。
2.胰假性囊肿发病后期(约3~4周)由胰液和坏死组织在胰腺本身或其周围包裹而成,囊肿大小不一,小者仅几毫米,无症状和体征,大者可达数十厘米,甚至可占据整个腹腔,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如门脉高压、黄疸肠梗阻、肾盂积水等,囊肿穿破可造成胰源性腹水
3.胰性腹膜炎含有活性胰酶的渗出物进入腹腔,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腹腔内出现渗出性腹水。如继发感染可引起细菌性腹膜炎
4.呼吸功能不全由于重度的腹胀腹痛,患者膈肌运动受限,胰腺渗出液可通过横膈裂孔进入胸腔形成胸水,磷脂酶a和在其作用下生成的溶血卵磷脂对肺泡的损害,游离脂肪酸增加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壁,缓激肽增多引起的血管扩张及其通透性增加,凝血功能异常形成的高凝状态导致肺血管栓塞,肺微循环发生障碍,以上诸因素可致肺顺应性下降、肺不张肺炎肺郁血、肺水肿、肺梗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最终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5.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由于血容量减少、心肌灌注不足和心肌抑制因子的作用,以及并发脓肿败血症时毒素对心肌的损害,患者可发生心肌缺血和损害,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6.急性肾功能衰竭因肾缺血、缺氧引起。与低血容量、休克、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胰酶引起血凝异常、出现高凝状态、产生微循环障碍以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关。
7.胰性脑病因大量活性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进入脑内,损伤脑组织和血管所致。患者可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如幻觉、幻想、抑郁、恐惧谵妄、烦躁不安、言语障碍、定向力下降或缺乏、共济失调、意识模糊、昏迷;可有震颤、反射亢进或消失、偏瘫等。脑电图常有异常。
8.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遭受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严重患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
9.低钙血症机理为:大量钙沉积于脂肪坏死区,被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所致;降钙素的分泌增加;重症胰腺炎可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总钙测定可降低;钙-甲状旁腺素轴失去平衡,后者对低血钙的反应性减弱;钙被转移到脂肪、肌肉和肝组织中。血钙显著降低,在1.75mmol/l(7.5mg/dl)以下,且持续数天不升,此时预后常较差。
治疗:
1.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
(1)低脂流质食物:开始宜少量进食,如无不适可稍许逐渐增加;病情较重、腹痛胀甚者应禁食并可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腹痛等症状缓解后可试进少量低脂流食。
(2)止痛药物:常用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每6~8小时重复1次。
(3)抗胆碱能药物:可用阿托品0.5mg,肌注,可与度冷丁合用。本品可协助度冷了解痉止痛,同时还可减少胰酶的分泌。
(4)补充液体:包括晶体与胶体液,禁食音每日应补充3000~4000ml液体,静脉输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解除后输液量可逐渐减少。
(5)可使用一般剂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滴注。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
(1)同水肿型病情较重者的治疗。
(2)在禁食、胃减压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tpn),以维持热量和水电解质的需要。tpn的应用可使胃肠道完全休息,也减少了胰液的分泌。每日热卡为125.6~251.2kj (30~60kcal)/kg体重
(3)液体补充更应注意多种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离子的平衡。
(4)抑制胰酶分泌和活力的药物①抑肽酶有抑制胰蛋白酶作用,应尽早大剂量应用,常用量为10~20万u/天。一般用1~2周即可。②胰高糖素有抑制胰液分泌作用,应用剂量为每小时10~20μg/kg体重,静脉注射或滴注。③5-氟脲嘧啶可抑制dna和rna合成,减少胰腺分泌,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用量为每日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另外还有降钙素、生长抑素等,以上药物疗效都不肯定。抗胆碱能药物在肠麻痹时禁用。近年又有两种新药用于治疗本病:foy:有很强的抑制胰蛋白酶、激肽、纤溶酶、凝血酶和补体系统的活力,用量为100mgfoy干冻粉剂溶于5ml蒸馏水中,然后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静脉缓慢滴注,勿溢出血管外,可有暂时性血压下降、恶心、皮疹以ast和bun 轻度增高的不良反应。miraclid:有抑制多种胰酶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用量为每日20~25万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5)抗感染要加强,应用较大量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同时要注意霉菌的感染并及时给予抗霉菌治疗。
(6)腹膜灌洗。用以清除腹腔内的大量渗液,其中含有胰蛋白酶及多种有毒物质,减少这些物质的吸收。
(7)维护循环、呼吸和肾脏功能。如休克时补足血容量、应用升压药及酌情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ards时早期切开气管,使用呼气未正压人工呼吸器,短期大剂量激素和大剂量利尿剂的应用,急性肾衰时的少尿期控制液体入量,纠正高血钾、低血钠和酸中毒,进行腹膜透析或血透析等。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要实施有效的监护。
(8)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
对轻症患者一般不用禁食,可进清流食,并按其辨证分型单纯服中药汤剂即可治愈,如患者发烧、白细胞增高应加用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多为出血坏死型)在服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必需并用西医的综合治疗包括各种抢救措施,还可用针灸等减轻症状。服药困难者可鼻饲,胃肠减压的患者从胃管注入中药前应先抽净胃液,对少数呕吐频繁暂时未能缓解者可改用中药灌肠。重症患者呈现热结阳明的麻痹肠梗阻症状时要重用通里攻下药,并酌情实施反复腹腔穿刺抽液或腹腔灌洗等措施,在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时要重用清热解毒药和抑菌消炎的抗生素药物,同时外敷消炎散并重用峻下水药大陷胸汤,服药后如腹泻剧烈出现脱水征象时,可补液纠正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治疗热象基本消退后应重用活血化瘀药。胰腺炎恢复期应注意调理脾胃功能,可服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以善其后。

“急性胰腺炎” 相关论述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病人常觉剧烈的腹痛起始于上腹部,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绞痛,并向左肩,腰背部放散。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有的可在上腹部或左上腹部触及包块。
一般来说,轻型的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血和尿的淀粉酶增高及腹膜炎体征(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重型的胰腺炎则在轻型的上述表现基础上,还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脉搏加快,呼吸加快,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出冷汗,手足冰凉,尿少等。检查白细胞可超过20×10[sb]9[/sb](2万lmm[sb]3[/sb]时应该立即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血钙、出凝血时间、血糖及做胰腺b型超声等。用以区别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肠梗阻冠心病发作等。
重型胰腺炎的病情常可突然恶化,应高度重视,予以监护。

急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只表现为胰腺水肿,重者胰腺出血坏死,病情险重,死亡率高。有资料统计,本病患病者中50岁以上者占40%以上,老年患急性胰腺炎者非常多见,且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是老年病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有50%~70%是由于胆系疾病所致,如肝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等,其次是饮酒、肿瘤、手术后引起,其它如血管疾病、缺血等可以是其原发因素,也可以加重其病情。
1.胆源性胰腺炎。胆石、蛔虫、炎症等均可致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或胆汁中的有毒物质,如细菌及其毒素、游离胆汁酸、非结合胆红素等直接损害胰腺。
2.酒精性胰腺炎。大量饮酒可直接刺激胰液和胰酶的分泌,或引起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水肿,或酒精直接损害胰腺细胞等均可引起本病。
3.其它因素。外伤与手术,如腹部创伤、腹部手术;十二指肠疾病,如溃疡穿入胰腺、壶腹周围憩室、高位十二指肠梗阻;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免疫抑制剂等;内分泌因素,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代谢因素,如高脂血症;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血管性疾病精神因素等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中医把本病归属于“心痛”、“胃痛”、“结胸”等病证范围。脾虚湿盛之体,再感湿热客邪,或过食肥甘厚腻、醇酒辛辣,或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饮食不洁,蛔虫上扰等均可致湿热内阻、气机郁结,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常于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病,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呈钝痛、钻痛或绞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呈带状向背部放射,取前屈位可以暂时缓解;中等程度发热,老年人一般在38.5℃左右,无寒战,但可伴有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呈反射性,开始时较频繁,以后逐惭减少,严重时可呕出胆汁;胆源性胰腺炎多在病后2~3天出现黄疸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两胁可出现瘀斑,或脐周见瘀斑腹痛持续时间较长,渗出液扩散至腹腔则疼痛可弥漫全腹,并发感染则见持续高热不退,严重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此外,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败血症、心与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糖尿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各方面的反应能力较差,故即使症情较重,其症状有时也不显,或不典型。有资料提示,老年急性胰腺炎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症状不典型,故易造成误诊,死亡率较高。因此,对老年腹痛患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胆系及其相关疾病胆系疾病中的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等是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积极防治胆系疾病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此外,一些与本病发病相关的疾病,如十二指肠疾病肿瘤、某些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也必须积极防治。
2.少吃或不吃醇酒厚味之物。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度饮酒,尤其不能酗酒,禁止暴饮暴食,禁食肥甘厚味之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煎食物等。对既往有胰腺炎发病史者必须戒酒。
3.慎用可以引起本病的药物。这类药物国外将其分为三类:(1)肯定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硫唑嘌呤、噻唑类、磺胺、速尿、雌激素、四环素;(2)可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l—天门冬酰胺酶、氯噻酮、皮质类固醇、利尿酸、普鲁卡因酰胺、降糖灵;(3)没有充分资料证明可以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消胆胺、赛庚啶、丙氧吩、消炎痛、乙酰氨基酚、甲氰脒胍。老年人必须慎用这些药物,尤其是第(1)、(2)类,以免引起本病。
4.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心情舒畅则气机调顺,腑气通畅,可预防本病的发病。
5.防治病情继续发展。老年急性胰腺炎宜早诊断、早治疗,对老年腹痛者,必须高度警惕,及早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时机。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轻型或水肿型胰腺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但禁食油腻之物,重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必须禁食,有明显腹胀者可作胃肠短期减压,禁食及减压期间由静脉补充生理所需的水分、电解质和热量。
2.解痉止痛。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每6~8小时重复1次,同时可加用阿托品。
3.抑制胰腺分泌。禁食的同时可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如阿托品肌注,或用5—氟脲嘧啶、甲氰咪胍静滴,或用抑肽酶每次10~20万单位静滴,每日1~2次,连续5天,症状缓解后停用。
4.抗生素的应用。胆源性胰腺炎或合并感染者可常规应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中医辨证论治肝郁气滞,表现为腹部阵痛、胁肋胀满、口苦口干者,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广木香10克、元胡15克、黄连6克、生大黄10克、生甘草5克)以疏肝理气,佐以通腑;阳明热结,表现为腹胀满硬痛、便结尿赤者,可选用清胰汤1号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白芍15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生大黄10~15克、芒硝10克、炙甘草5克)以通腑泻热;蛔虫上扰,表现为腹痛钻心、阵阵发作、并有吐蛔虫者,可选用清胰汤Ⅱ号(清胰Ⅰ号加使君子15克、苦楝根皮15克)以清热杀虫,通里攻下。
6.单方验方。常用的有清胰合剂柴胡12克、黄芩9克、黄连6克、白芍15克、木香9克、元胡9~15克、生大黄9~15克、芒硝9克、郁金12克、炙甘草5克,适用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清胰汤:枳实9克、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木香9克、白芍12克、生甘草9克、炒灵脂9克、生蒲黄9克,水煎服,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清胰汤冲剂: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生山楂15克、枳实12克、生大黄9克、芒硝9克,主治水肿急性胰腺炎
7.针灸治疗。主穴足三里下巨虚,配穴阳陵泉内关呕吐重者加上脘,腹痛重者加中脘,疼痛剧烈时以强刺激,每次留针0.5~1小时,每日2~3次,缓解后每日1次。有良好的镇痛,止呕作用。
8.合并症的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心、脑、肾、肺合并症多,故治疗本病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这些脏器的功能。
9.外科手术治疗。对内科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逐渐恶化、怀疑有溃疡病穿孔或其他脏器坏死、并发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病例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急腹症之一。胰腺的急性炎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曾取得成功。其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肠道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证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如热毒炽盛,内动营血腹皮可见瘀斑;甚者可有壮热烦渴,厥逆抽搐,严重者多可引致虚脱、休克。治宜清热燥湿通里攻下,舒肝理气为主。临症可用复方大柴胡汤化裁;如偏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汤湿热黄疸者应兼用茵陈蒿汤加减;腑气不通,腹胀痞满大便燥实坚者合大承气汤加减;如有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隐胸汤;蛔虫上扰者可加用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驱虫之剂。此外,针灸治疗,饮食禁忌,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均十分重要。对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或更伴有肠麻痹中毒性休克者;或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或巨大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及胆总管扩约肌狭窄、胰腺管梗阻等病,均宜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乃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胰腺水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胰腺发生坏死或出血,可出现休克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也有争论。目前认为中心环节是胰腺消化酶经一系列激活过程,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坏死及出血。正常胰腺能分泌十几种酶,其中以胰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弹性硬蛋白酶等为主。这些酶平时多以无活性的胰酶原颗粒的形式存在于腺泡细胞内,外裹一层磷脂膜与胞浆隔绝。同时,胰腺还以产生胰蛋白酶抑制物质,如α1-抗胰蛋白酶,抗糜烂蛋白酶等,均可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些均可避免胰腺被自身消化。
当胰腺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其自身消化的防卫作用被削弱,加之胰腺细胞受损,释放出溶酶体水解酶,此酶在细胞内与酶原颗粒接触后激活胰酶,首先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形成胰蛋白酶,进一步激活磷脂酶a、弹性硬蛋白酶和胰血管舒缓素。磷脂酶a使卵磷脂变成具有细胞毒性的溶血卵磷脂,引起胰腺坏死;弹性硬蛋白酶可使血管壁弹力纤维溶解,致胰血管受损、破裂、出血与坏死;胰血管舒缓素可使血中激肽原转变为激肽和缓激肽,使血管扩张,并增加血管通透性、液化作用。消化酶与坏死组织液又可通过血循环及淋巴管途径输送到全身,引起全身脏器损害,产生多种并发症和致死原因。
本病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胆道疾病 为我国最常见的病因占50-80%,据统计约三分之二人群中胆总管和胰管共同汇合于乏特氏壶腹,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加之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胰腺炎。此外胆石、胆道感染疾病尚可造成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腺消化酶诱发急性胰腺炎
二、胰管梗塞 因蛔虫、结石、水肿肿瘤或痉挛等原因可使胰管阻塞,胰液排泄受阻,当暴饮暴食胰液分泌过多时,胰腺内压力增高,致使胰泡破裂,胰酶原进入间质,被组织液激活引起本病。
三、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病变 如十二指肠憩室炎、球部溃疡并发炎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常有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引起胰腺炎。
四、酗酒和暴饮暴食 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病因。乙醇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乙醇兴奋迷走神经,使胃泌素,胰泌素和胆囊收缩分泌,这三种激素均促使胰腺外分泌旺盛,由于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压力增高并郁积,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五、手术与损伤 胃、胆道等腹腔手术,腹部钝伤挤压胰实质,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注射造影剂过多或压力过高时,也可引起胰腺炎。
六、其他 高钙血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其原因可能为血清钙升高导致钙在碱性胰液中沉淀形成结石,甲状旁腺激素直接影响胰腺或钙的代谢,可促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药物中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等可使胰液的分泌及粘稠度增加。某些传染性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可伴有胰腺炎。其他尚有遗传因素或原因未明的特发性胰腺炎。
【病理】
按病变不同性质,本病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型。急性水肿型可发展为急性出血坏死型,但最重者可不经水肿阶段,在发病开始即发生出血及坏死。
一、急性水肿型 亦称间质型。此型较多见,占90%以上。病变可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以尾部为多见。胰腺肿大变硬,组织学检查间质中有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可发生轻微的局部脂肪坏死,但无出血。
二、急性出血坏死型 此型少见。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组织坏死以及血管坏死出血是本型的主要特点。肉眼可见胰腺内有灰白色或黄色斑块的脂肪组织坏死病变,出血严重者,则胰腺呈棕黑色并伴有新鲜出血。脂肪坏死可累及肠系膜、大网膜后组织等。组织学检查见胰腺坏死病变呈间隔性小叶周围分布,坏死灶外周有炎性细胞包绕。常见静脉炎、淋巴管炎和血栓形成。此外尚可有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
【临床表现】
由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出血坏死型临床表现比水肿型严重,常伴有休克及多种并发症。
一、症状
(一)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多为突然发作,常于饱餐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疼痛为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呈纯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或左上腹,亦有偏右者,可向腰背部放散,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当有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少数老年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疼痛极轻微。
(二)发热 大部分患者有中度发热急性水肿型的发热在3-5天内可自退;出血坏死型呈高热或持续不退,多表示胰腺或腹腔有继发感染。
(三)恶心呕吐腹胀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剧烈者可吐出胆汁咖啡渣样液,多同时伴有腹胀。出血坏死型伴麻痹肠梗阻腹胀显著。
(四)黄疸 较少见,于发病后第2-3天可出现轻度黄疸,数天后即消退,此系胰头部水肿压迫胆总管引起,亦可因并发胆管结石或感染所致。
(五)休克 仅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逐渐发生或突然出现。休克的原因除呕吐使大量的消化液丧失,或麻痹肠梗阻时大量消化液于肠腔、腹腔及胰腺后间隙造成低血容量外,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血管扩张,大量的渗血、出血可使循环血容量更为不足。此外胰腺还可能分泌一种抑制心肌的多肽亦与休克有关。
二、体征 急性水肿型患者体征较轻,可有腹胀及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压痛往往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出血坏死型患者上腹压痛显著,出现腹膜炎时,压痛可遍及全腹,并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并发肠麻痹时则明显腹胀肠鸣音减少而弱。胰液渗入腹腔或经腹膜后途径进入胸导管时,可出现胸腹水,呈血性或紫褐色,淀粉酶浓度显著增高。严重病例渗出物透过腹膜后途径渗入腹壁,可见胁腹皮肤呈灰紫斑(grey—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 征)。患者如有低血钙,可引起手足抽搐。低血钙的发生是由于脂肪坏死时分解的脂肪酸与钙形成脂肪酸钙所致,此外胰腺炎可使胰高糖素释放,刺激甲状腺分泌降钙素也有关。
三、临床经过 取决于病变程度及并发症的有无。水肿型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可消失,病愈后,胰腺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出血坏死型病情重,常需2-3周症状始消退,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极少数病例起病急骤,突然进入休克猝死
【并发症】
主要发生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一、局部并发症 ①胰腺脓肿一般在起病后2-3周,因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此时患者高热不退,持续腹痛,上腹可扪及包块。②假性囊肿多在病后3-4周形成,系胰腺组织经胰酶消化坏死后液化或脓肿内容物与胰管相通排出所致,多位于胰腺体尾部,囊壁为坏死、肉芽及纤维组织而无上皮覆盖。囊壁破裂或有裂隙。是产生胰源性腹水的主要原因。③门脉高压少数可因胰腺纤维化或假性囊肿挤压脾静脉形成血栓,而出现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等症状。
二、全身并发症 急性出血坏死型除胰组织局部出血、坏死外,还可造成多脏器功能障碍,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肾功衰竭、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败血症肺炎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死亡率极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象 多有白细胞增多,重症患者因血液浓缩红细胞压可达50%以上。
二、淀粉酶测定 血淀 粉酶一般在发病后八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正常血清淀粉酶为40-180苏氏单位。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其他疾病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穿孔肠梗阻等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00单位。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急性水肿型可以明显升高,而出血坏死型可正常或降低。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正常尿淀粉酶为80-300苏氏单位/小时,超过300单位/小时有诊断价值。胰原性胸腹水的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
三、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 急性胰腺炎时肾脏对血清淀粉酶清除率增高而对肌酐清除率无改变。cam/ccr的正常值不超过5%,急性胰腺炎可增高达3倍,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清淀粉酶血症则正常或减低,巨淀粉酶血症则低于正常。但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时也可升高。
cam/ccr%=尿淀粉酶(苏氏)/血淀粉酶(苏氏)×血清肌酐/尿肌酐×100
四、血清脂肪酶测定 此酶较尿淀粉酶升高更晚,常在起病后48-72小时开始增高,可持续1-2周。对就诊较晚的病例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正常值为0.2—0.7单位%,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1.5单位%。
五、血清正铁血白蛋白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胰蛋白酶活力升高,此酶可分解血红蛋白产生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故血中正铁血白蛋白常为阳性。本项检测最早在发病后12小时内即可呈阳性,于4-6天达高峰,曾被用以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但特异性不强,且假阳性多,故仅有参考价值。
六、生化检查及其他 血糖升高,多为暂时性,其发生与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及肾上腺皮质的应激反应有关。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可一过性升高。出血坏死型血钙降低,低于1.75mmol/l提示预后不良,15-20%的病例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如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即动脉血氧分压少于7.98kpa(60mmhg),则需注意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电图检查可见st波的异常改变。
七、x线腹部平片 b超与ct扫描 x线平片检查可观察有无肠麻卑,并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b超检查及ct扫描观察胰腺的大小和形态,并对发现假性囊肿颇有帮助。
【诊断】
病前有饱餐等诱因,并有急性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上腹有压痛、黄疸等体征,血清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及cam/ccr比值增高,则可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若病情急剧恶化,腹痛剧烈,发热不退,淀粉酶持续不降,有休克腹水、低血钙者,可诊断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鉴别诊断】
一、急性胆道疾患 胆道疾患常有绞痛发作史,疼痛多在右上腹,常向右肩、背放散,murphy征阳性,血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但需注意胆道疾病与胰腺炎呈因果关系而并存。
二、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等,可伴有肠鸣音亢进,血、尿淀粉酶正常等。
三、消化性溃疡穿孔 有长期溃疡病史,突然发病,腹痛剧烈可迅速波及全腹,腹肌板样强直,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
四、急性心肌梗塞 可突然发生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但血淀粉酶多不升高,并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以资鉴别。
五、急性肠梗阻 特别是高位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剧烈腹痛呕吐休克现象,但其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早期可伴有高亢的肠鸣音,或大便不通、无虚恭。x线显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且血清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六、其他 需注意与肠系膜血管栓塞,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及糖尿病等相鉴别。
【治疗】
一、内科治疗
(一)抑制胰腺分泌、降低胰管内压、减少胰液外渗。
1.禁食及胃肠减压 食物及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可刺激胰腺分泌,故疼痛明显的患者一般需禁食1-3天,病情重者除延长禁食时间外,还胃肠减压。
2.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 ①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②安胃灵2mg ,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③普鲁本辛15-45mg , 口服或肌注,每日3次。④乙酰唑胺0.25-0.5g,口服,每日2-3次,此药乃碳酸酐酶抑制剂,使碳酸氢钠合成减少,从而减少胰腺水分和碳酸氢钠,可降低胰管压力。
(2)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肠分泌,降低胃酸,间接抑制胰腺分泌。甲氰咪胍0.4g或雷尼替丁0.15g静脉点滴,每日1-2次。
(3)胰蛋白酶抑制剂 仅适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早期。如iniprol2-4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2次。抑肽酶(trasylol)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2次。第一天10-30万单位,以后逐渐减量,连用1-2周,可在午前后各给半量,重病人连用2周。
(二)解痉止痛
1.杜冷丁 50-100mg肌注,为防止oddi括约肌痉挛可与阿托品合用,多用于疼痛剧烈者,必要时可每6-8小时应用一次。
2.硝酸甘油片 0.6mg 舌下含化,有缓解胆管和括约肌痉挛的作用。
3.异丙嗪 25-50mg肌注,可加强镇静剂效果。
4.1%普鲁卡因 30-50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500ml液中,静脉滴注,对顽固腹痛可有显著效果。
(三)抗生素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虽为化学性炎症,但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可防止继发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与氯霉素等。出血坏死型应加大剂量。
(四)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应积极补充体液及电解质(钾、镁、钠、钙离子)以维持有效血循环量。持续胃肠减压时,尚需补足引流的液量,对休克患者可酌情予以输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必要时加用升压药物
(五)其他 有血糖升高者可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酌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300g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葡萄糖液内滴注。并发腹膜炎时多主张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可以彻底清除炎性渗液及坏死组织,使死亡率明显下降。
二、中医中药治疗 可采用清胰汤加减。清胰汤主要成份为:柴胡黄连黄芩木香白芍、大黄粉(后下)、芒硝
三、外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诊断不能肯定,且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者;
(二)伴有胆道梗阻,需要手术解除梗阻者;
(三)并发胰腺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者;
(四)腹膜炎经腹膜透析或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者。
【预后】
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但若病因不去除常可复发,或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坏死胰腺炎有并发症者,预后险恶,死亡率可达60-70%以上。
【预防】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烟及避免暴饮暴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约2:1)。其发病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急性出血坏死型约占2.4~12%,其病死率很高,达30~50%。本病误诊率高达60~90%。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受胰腺酶的自身消化而致的炎症。
一、主因
最常见的胆石症,胆道蛔虫,手术后遗症和外伤,高血脂症,病毒感染以及暴饮暴食,酗酒和中毒均可致病。临床上分水肿型和坏死型,后者发病急剧,死亡率高得惊人。
二、判断
轻型者体征较轻。重者上腹部膨起,剧痛,并向腰、脊、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有时脐周或腹部皮肤出现青紫斑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休克
三、急救
急救原则是禁饮食,解痉镇痛。
1.安静卧床,禁饮食,减少对胰腺的刺激。症状缓解后可饮淀粉粥,禁食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一般禁食7~15天。
2.有条件时,可用25%葡萄糖50~1000ml静脉点注。
3.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以解痉镇痛。
4.对症疗法,症状不见好转时,速送医院诊治。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急性胰腺炎急腹症中相当常见,按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前者既往无发作史,后者为反复发作者,包括以前仅有一次发作者。按病理可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水肿;另一类型为严重的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也有称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两种病理类型在理论上可以由前者演变恶化为后者,但临床上往往看到水肿型起病轻,发展慢,过程比较平稳,而并不发展为险恶的出血坏死型,临床上且以水肿型为多见。出血坏死型病情凶险,常为暴发性,症状体征均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死亡率为20%~40%,我国近年报道为21%~38%。
致病原因,国外强调与长期饮酒有关,我国和胆道疾病尤其和胆石症关系密切。其他因素很多,一般外科参考书均有叙述。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亦有几种说法,比较普遍被接受的解释为:胰管因功能或器质性的原因而引起梗阻。在这种情况下,又因食物、药物等原因刺激十二指肠,产生大量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使胰液大量分泌,使胰管内压力急剧上升,胰酶逆行进入胰腺间质,遂触发急性胰腺炎。anderson mc等于1967年提出的机制,迄今仍被主要外科参考书引用(图34-1)。
[imgz]jizhenyixue085.jpg[alt]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alt][/img]
图34-1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痛 起病往往急骤。位于上腹部以剑突下为中心,可偏右或偏左,有时为整个上腹部疼痛。持续性,可同时伴背痛。因胆道疾病原发而致的急性胰腺炎腹痛可起自右上腹,有的放射到肩部,疼痛通常均较剧烈。
(二)胃肠道症状 往往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感等,发展到一定时候,均有腹胀,有的病例上腹胀闷难受的感觉甚至较疼痛更突出。
(三)体格检查 常可发现上腹部肌紧张及压痛和反跳痛,左右常不等。合并胆道疾病者,右季肋下胆囊区亦常有压痛。严重的出血坏死性病例可见到侧腰部皮下瘀血(grey turnes征)和脐周皮下出血(cullen征),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征兆。
(四)发热 体温升高但开始很少高烧。脉速常达100次/min以上;严重的病例可达150次/min。心率不齐、血压下降、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在严重病例亦不少见。
(五)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升高,中性多形核升高几乎每例均有,只说明有炎症存在。有诊断意义的检查为:
1.血清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somogyi法)有诊断意义。尿淀粉酶亦有诊断价值,尿中淀粉酶在胰腺炎病例可持续3~6天,超过124u winslow单位有诊断意义。由于在溃疡病穿孔、胆石症、绞窄性肠梗阻等情况下亦常有血清淀粉酶升高,惟后者升高程度不如胰腺炎高,且有其他诊断依据,但如测定淀粉酶和肌酐肾清除率比值,对诊断更有意义。比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尿淀粉酶×血肌酐×100=比值%
血淀粉酶尿肌酐

当比值超过6%时提示为急性胰腺炎
2.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升高超过1.5u(comfort法),有诊断意义,不少医师认为比血清淀粉酶更可靠。但本法需24h出报告,不能符合临床急症要求;湖南医学院近来报告应用shihabi改良快速比浊法,认为比淀粉酶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间也大为缩短。
3.血钙 血钙降低系胰腺炎引起腹内脂肪坏死皂化与钙结合所致,降低的程度和胰腺炎的严重性有关,如血钙低于7mg%,示预后不良。血糖升高在胰腺炎病人也较常见,重要性不如血钙降低。
4.腹腔穿刺液中淀粉酶的检查 在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常出现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用细针于侧腹部穿刺可得到血性渗液,测淀粉酶常很高,有助于诊断。
5.血气分析 急性胰腺炎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临床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以前,血氧分压实际早已下降,及早发现可有助于改善缺氧,间接有助于预后。
6.影象诊断 实时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胰腺肿大,界限模糊,但也可正常或变小,和胰腺炎的病理改变和病期有关。对发现钙化和假性囊肿、腹腔内脓肿尤有价值。ct检查亦有助于诊断,如发现胰腺肿大,呈峰窝状等。但在急性胰腺炎并非必需,也不如b超方便经济。
7.x线腹、胸片 为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常规检查项目。腹部平片可见前哨肠襻即空肠襻局限性扩张胀气和横结肠胀气扩张,系胰腺炎渗出致附近肠襻麻痹的表现。稍后可以有广泛小肠胀气,与渗出物刺激内脏神经有关。胸片往往可发现左膈上积液,肺野模糊,为胰腺炎所致肺间质水肿,ards的早期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根据病史、体征、血清淀粉酶、b超、x线片所见,一般诊断并不困难。腹腔穿刺常有帮助。腹腔穿刺液的结果,可以鉴别十二指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表34-1),但应和其他临床所见结合再鉴别。
表34-1 腹腔穿刺液的鉴别
急性胰腺炎(出血性)十二指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
颜 色血 性胆汁黄色血 性
细菌(涂片法)无 菌常 有 菌可以无菌,晚期有菌
臭  味无 味略 臭晚期有息味
淀粉 酶很高(血中往往亦很高)可以略高(血中不高)略高于正常(血中不高)
白细 胞少量到中等极多少量到中等
腹水较多,易抽出混浊而较少一般较少

(2)急性胰腺炎和易混淆的一些急腹症的鉴别诊断见表34-2。
四、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
水肿型胰腺炎过程平稳,病程亦短,并发症亦较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不然,不仅变化多,甚至危象丛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很高,其严重性也日益为临床医师所认识。主要累及的器官按发病的先后和频变叙述如下。
(一)肺功能衰竭 据统计约80%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发生ards,但有程度的不同。ards的发生和循环、休克无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胰腺坏死。胰腺破坏而释出的磷脂酶a(phospholipase a)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肺泡内渗出和肺不张;胰腺炎渗出引起脂肪坏死,释出甘油酸酯类和它的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等,造成肺泡损害。此外,血管舒缓素原(kallikreinogen)、胰蛋白酶原被激活,产生缓激肽及微血管增渗酶,可对全身和肺循环产生影响,也可造成肺脏的直接损害。约20%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死于呼吸衰竭
表34-2 与急性胰腺炎易混淆的一些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疾病急腹症临床表现x线b超声检查其他
急性胰腺炎腹痛,影响到双侧,有时单侧,有时有腰背痛胃,横结肠及限局性空肠胀气胰腺增大合并胆道疾病时有胆道的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上腹痛,往往蔓延到右下腹,肌紧张突出常有气腹有气腹不需b超检查常有溃疡
坏死性肠炎脐周开始,往往全腹痛,反跳痛比压痛显著,有血便时易确诊弥漫性肠胀气往往无特殊所见血清淀粉酶不升高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上腹及脐周痛,有栓子的来源急诊肠系膜动脉造影可确诊 血清淀粉酶不升高
化脓性胆管炎剑突下痛,黄疸发生早,有时有右季肋下痛,放射到肩部。右季肋下压痛,肌紧张不很显著常无特殊发现胆管可见扩大,常可发现有结石等 
心肌梗死(非急腹症有时在剑突下疼痛,放射到左肩及左上肢,腹部体征轻或无常无发现 心电图可以帮助诊断

(二)肾功能衰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而出现过休克的病人都会发生肾衰,有些即使临床上血压下降未达休克的程度亦有相当多病例发生肾衰,因为休克不是仅以血压下降来断定的。胰腺出血坏死,大量渗出,体液丢失以腹腔、腹膜后的结果,血容量锐减、血压下降、肾滤过压降低以及肾脏缺血,临床出现少尿。实际上常有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有时开始时肾衰并不严重,但如病程拖长,并发症迭出,感染发展等,肾功能可以恶化,临床发展为无尿,病人最终死于肾衰。
(三)肝脏、心脏受损 最常见的肝脏损害为肝功能不正常,如sgot、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质升高等。后者还常因有梗阻的因素,但几乎都有肝细胞受损害。血糖升高部分原因也和肝功能损害有关。心率快、心律失常、心排出量降低等常是心肌损害的的表现。病人有肺水肿、ards、肺动脉高压等也加重了左心的负担,这些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并不少见。
(四)其他并发症
1.静脉血栓形成 首先发生在坏死胰腺组织附近的静脉如脾静脉、肠系膜静脉等,严重的可引起结肠坏死。这和胰酶渗出直接侵犯静脉有关,也和胰腺坏死分解产生的酶可促使静脉内血栓形成有关,包括周围静脉在内。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即dic。胰酶分解胰腺组织产生的促凝物质,休克、微循环障碍、肝功能障碍等因素,均可促使发展为dic
3.其他 如胰腺脓肿、胰腺假囊肿、胃和十二指肠腐蚀穿孔,附近血管受侵蚀破裂后反覆大出血等均有报道,成为病人最终死亡的原因。
五、治疗
(一)支持疗法的抑制胰腺外分泌
1.水肿型胰腺炎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尿量等。对于出血坏死型,一般输液常难维持血容量,多需输血浆或蛋白溶液,待稍稳定后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因这类病人病程长、消耗重,需一开始就要有力的支持治疗,输血只是时间问题。抗生素的选用是必要的,一般采用两种以上联合治疗,常用者如青霉素和庆大霉素。
2.抑制胰液外分泌及抑制胰酶的活性,除禁食以避免食物刺激外,早期可用抑肽酶(trasylol)。理论上本药为强有力的抗胰蛋白酶和抗微血管增渗酶的药物,但如出血坏死已经形成,其作用就很有限。一般应用剂量首8h可静滴8万~12万u,以后每8h8万u,连续48h。应用时要注意过敏反应。
3.5-氟脲嘧啶有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的作用,在适当的病例可以选用。近来的报道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有效,有的认为无效,多数报告均缺乏严格的对照。据最近的实验研究,5-氟脲嘧啶在相当高的浓度时确有作用,但通常静脉给药方法不易达到此浓度或者患者不能耐受。如果能给动脉局部灌注,其效果可能要好些。给药途径可试行股动脉插管到腹腔动脉,经肝总动脉或更好是胃十二指动脉给药。但多数情况下不具备此条件。周围静脉给药以短时间内给完比均匀持续小量为好,每日可以两次,每次0.5g。
其他如胰高血糖素也有过报道,但此药国内不易获得,也并非必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在早期适应证较强,在减轻水肿、减轻中毒症状,改善微循环和使溶酶体(lysosome)稳定等作用。对ards也有些好处,在抗休克阶段用之似有益而少弊。但到后期,尤其感染已经产生、血糖很高的情况下使用,则恐有害而无益。使用剂量以较大剂量、短期应用为原则。
(二)恢复血容量 除了输液,补充电解质外,应输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使尽快恢复血容量,某些情况下可输全血。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由于渗出量很大,第1日需800~1000ml血浆者相当普通。输液的指标要使尿量达到50ml/h,此数值也仅为参考,因常有肾功能受损,尿比重降低。一般最好监测中心静脉压,使之保持在0.98kpa(10cmh[xb]2[/xb]o)左右;对有休克倾向或已发生休克者,最好作血液动力学的监测;有条件单位应放swan-ganz漂浮导管,对于输液的指导,出现ards、急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的监测十分有用。通过导管可测右房压、肺动脉压、脉动脉楔压、心输出量,并可分别从右心房及肺动脉取血行血气分析,通气所得数据,结合心率、血压等可以分别算出心脏指数、心搏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以指导治疗。
(三)发生ards 使用呼吸器的指征,需根据临床总的情况而加之考虑。止痛药物的应用可给杜冷丁,有止痛镇静作用。忌用使oddi括约肌痉挛的药物。抗生素的应用多倾向于选用针对腹腔内坏死胰腺和肺部感染。国外多选用头孢菌素属,要根据病情调节剂量和改换种类,剂量可用常规剂量。也有报告用氨基苄青霉素者。由于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出血坏死者的预后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很难判断何种抗生素是起了关键作用,但总的倾向还是应给抗生素。
(四)中药治疗 水肿型或者不很严重的出血性胰腺炎可给中药,以清胰汤为主,基本方为:柴胡10g,白芍15g,郁金10g,木香15g,延胡索10g,生大黄10g(后下)。如合并胆囊炎黄芩银花连翘、菌陈、栀子木通等,剂量均各在15g左右。每日可以服两贴。
(五)其他辅助治疗 补钙,尤其表现有低血钙时可补葡萄糖酸钙,静脉给予。其他如h[xb]2[/xb]阻滞剂甲氰咪胍,300mg,每日4次静脉滴入。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胰腺的刺激。如有呋喃硝胺(ranitidine)更佳,其作用比甲氰咪胍大5倍而副作用小。
此外还有作内脏神经封闭以减轻腹膜后的刺激等,如病人情况许可均可应用。
(六)外科治疗
1.外科治疗适应证 可归纳为①病情进展,临床诊断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②诊断虽不确定而临床病情发展很快;③合并胆道梗阻,或胆总管结石;④来院时已较晚,已有并发症如脓肿等;⑤各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中毒症状明显而病灶部位坏死组织仍在起作用者。以上仅为参考,其他如内出血、肠坏死穿孔、严重腹膜炎等均为手术的指征。
2.手术方法 多数外科医师均认为过去采用的切开胰包膜及引流小网膜囊和腹腔是不够的。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
(1)如出血坏死不严重,坏死没有明显界限,则除切开包膜外,可作腹腔灌洗引流术。
(2)不规则坏死胰腺切除是将坏死部分切除,出血创面用填塞法止血,腹壁伤口开放。可以采用将胃大弯缝于横切口上部腹膜,横结肠缝于横切口下部腹膜,利用大网膜和腹膜缝合,开放小网膜囊,填塞盐水(可加抗生素)纱布以后便于更换填塞敷料。也可用尼龙加链缝于横切口上、下,可开、可关,便于引流、冲洗和观察小网膜囊底部胰腺炎的情况。
(3)规则性切除是在病变局限于体尾冲,作体尾部切除,或者规则性与不规则相结合。
不论何种方式,充分的引流是原则,坏死组织消除是否彻底和经验、技术有关,也和胰腺炎继续发展的结果有关,故有的需几次手术清除。
(4)发生小网膜囊内脓肿膈下脓肿,均应手术引流;有胆道梗阻者应解除梗阻。
空肠造瘘为不少外科医师所推荐,可以用作胃肠内营养,对维持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高消耗有用,早期可用全胃肠外营养,有了空肠造瘘,适当时机即可过渡。
六、预后的预测
目前国际上仍公认ranson所提出的判断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因素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入院时 ①年龄大于55岁;②血糖高于11.1mmol/l(200mg/ml);③白细胞计数高于16×10[sb]9[/sb]/l;④乳酸脱氢酶大于700iu;⑤血清gpt高于250u(sigma-frankel单位)。
(二)第1个48h ①血球压下降大于10%;②血清钙低于2mmol/l;③乳酸酶缺乏大于4meq/l;④血中尿素氮升高1.79mmol/l以上;⑤组织间液体滞留大于6l;⑥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
如果有3个以上因素存在则认为预后不好。
不少医师认为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并不相等,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其意义也不尽相同,另外有些因素应考虑在内,如消化道广泛弥漫性出血,胃肠减压持续出现咖啡样液体,48h不见减少,病人的神志意识状态,以及腹腔和肺部的继发感染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在治疗上不能因为判断结果不好有所放松,而更应千方百计抢救。由于医务人员的努力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不少病人还是得救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近年来也有所下降。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急性炎症,其病情可轻可重,甚至能威胁生命。
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进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和抑制因子,后者使前者处于无活性状态。在胰液排泌进入十二指肠的途中,胰酶被激活。胰管若发生堵塞(如胆结石嵌顿于奥迪括约肌处)则使胰液的排出停止。通常,这种堵塞是暂时的,仅引起较轻的损伤,如果这种堵塞持续下去,可远远超过抑制因子的作用而激活胰腺内聚积的酶,此激活的酶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的细胞,引起严重的炎症。
胰腺损伤使酶渗出,并进入血流或腹膜腔,引起腹腔内的激惹和炎症(腹膜炎)或其他器官的炎症。胰腺产生激素,尤其是产生胰岛素的部分通常不受损伤或影响。
大约80%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例是由胆结石和酗酒引起。由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中,女性是男性的1.5倍;由酗酒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中,男性是女性的6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可以嵌于奥迪括约肌而堵塞胰管的开口,但大多数胆结石通过此进入肠道。每日饮酒120ml以上并持续几年,可以造成胰腺内小管阻塞,最终引起急性胰腺炎。饮酒或暴饮暴食可加重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胆石症
·酗酒
·药物,如速尿和硫唑嘌呤
·流行性腮腺炎
·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中甘油三酯增高
·手术或内镜检查对胰腺的损伤
·胰腺的钝伤或穿通性损伤
·胰腺癌
·胰腺供血减少,如严重低血压
·遗传性胰腺炎
【症状】
几乎每一个急性胰腺炎病人都会在上中腹部,即胸骨下面出现剧烈的腹痛,并穿透到背部。仅极少数情况下,腹痛可首先发生于下腹部,突然发生,在数分钟内发展到最剧烈程度,疼痛持续而剧烈,有穿透性疼痛的性质,并持续数天。即使用大剂量麻醉剂注射,通常也不能完全缓解。咳嗽、活动和深呼吸都可使疼痛加剧;直立或前倾体位可使腹痛有些缓解。大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有些病人则仅有严重的干呕
一些病人,尤其是酗酒引起者,可能除中度腹痛外无其他症状。还有一些病人感到很难受,呈重病容,出汗,脉搏快(每分钟100~140次)而弱,呼吸急促。肺部炎症可能是呼吸加快的原因。
疾病初起时,体温可正常,但几小时后体温升高到38℃~38.5℃。血压可高可低,但在病人站立体位时,常有血压下降,并出现头晕。病情加重时,病人对其周围事物的注意力越来越淡漠,有的几乎意识丧失。偶尔,病人的白眼仁(巩膜)变为黄色(黄疸)。
1/5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生上腹部膨隆,可能是因为胃的运动和肠内容物停滞(称为胃肠麻痹)所致,或发炎肿大的胰腺将胃向前推移所致。液体也可能聚积于腹腔内(腹水)。
在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血压可能下降,甚至引起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致命性的疾病
【诊断】
有特征性的腹痛常使医生考虑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特别是当病人有胆结石病史或饮酒史。检查时,医生常能发现病人腹肌紧张。听诊腹部时,可以发现肠鸣音减弱。
一项单独的血液化验检查不能对急性胰腺炎作出诊断,但一些检查能证实本病。胰腺产生的两种酶,即胰淀粉酶和脂肪酶在血液中的浓度常常在起病的第1天就开始升高,在第3~第7天恢复正常。但有时候,因为以前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已使大量胰腺组织破坏而余下很少的细胞能产生这些酶,则血液中酶的水平不会增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常因胰腺或腹腔内出血而使其血红细胞数下降。
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肠袢,偶尔发现一个或多个胆结石。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囊内和有时位于胆总管内的胆结石,也可以探查到肿胀的胰腺。
计算机体层摄影(ct)探查胰腺大小的改变特别有用,重症病人和有并发症如血压特别低的病人应作该检查。因为ct检查的影像很清楚,它能帮助医生作出准确的诊断。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ct检查有助于判断预后。如检查结果显示胰腺仅有轻度肿胀,则预后良好,若显示胰腺大面积坏死,则预后不好。
通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能显示胆总管和胰管结构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只有在怀疑胰腺炎的原因是胆总管结石时才做。检查时,医生将内镜经病人口腔插入十二指肠,到达奥迪括约肌,然后注入造影剂,即可在x线下观察,若发现结石,则可用内镜将结石取出。
【治疗】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都需要住院治疗。因为进食和饮水会刺激胰腺产生更多的酶,因此即使是轻度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也必须禁食任何食物和饮料,而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和营养。经鼻插入胃管来抽吸胃液和气体,尤其对持续恶心呕吐的病人更有必要。
通常,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会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视其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还常常记录尿量,抽血检查各种指标,包括红细胞压、血糖水平、电解质、白细胞计数和酶的浓度变化等。
病人要禁饮禁食2周,有时甚至达6周,靠静脉输液提供营养。经鼻插入的胃管持续抽吸,使胃内保持空虚状态。还常常经胃管给予抗酸剂以防止溃疡发生
通过静脉输液维持病人的血容量,并严密监视其心脏功能。面罩或鼻管吸氧能增加血氧水平。若供氧仍不足,可使用呼吸机帮助呼吸。常常需要用药物来减轻剧烈疼痛。
偶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初几天,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例如,手术可以治疗由外伤引起的胰腺炎,或者经手术探查可明确诊断。有时,在发病1周以后病情恶化,仍需要手术来清除感染灶和坏死的无功能的胰腺组织。
发炎的胰腺再发生感染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发病1周以后。有时医生发现病人在其他症状开始缓解后,全身情况仍恶化、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怀疑病人发生了感染。血培养和ct扫描可作出诊断。用一细针经皮穿刺可抽取胰腺感染物标本用于检查。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和外科手术治疗。
有时,胰腺内可形成假性囊肿,其内充满了胰酶、液体和组织碎片,扩张得像一个气球。如果假性囊肿长大并引起疼痛或其他症状,则需要作减压治疗。如果假性囊肿迅速长大、感染、出血或将要破裂,则需进行紧急减压治疗。根据假性囊肿的部位,可采用经皮肤针刺抽吸几周或外科手术治疗来减压。
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结石引起,其治疗取决于疾病的严重性。如果胰腺炎是轻度的,可在症状缓解之后再切除胆囊。如果胆结石引起了重症胰腺炎则需作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切除胆囊和清理胆总管。对伴有其他疾病的老年人,常首选内镜治疗,但如果内镜治疗失败,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是胰酶自身消化胰腺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本病多系胆道疾病引起。此外,暴饮暴食、酗酒、高脂血症、感染和药物等也可诱发。主要是由于胆汁和十二指肠液激活各种胰腺酶原,引起胰腺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胰腺自身消化过程。
临床表现有腹痛,大多在上腹中部,常于饱餐或饮酒后发病,多剧烈而持续,少数呈带状并向腰背部放射,仰卧时加重;90%以上有恶心,剧烈呕吐;一般有中等度发热;少数病人有黄疸;出血坏死型可发生休克,甚至很快引起死亡;少数病人可出现幻觉、平衡失调等胰性脑病症状。少数病人可并发脐周或侧腹部皮下出血、麻痹肠梗阻胸腔积液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等。
血清淀粉酶于起病后8小时开始上升,尿淀粉酶在血淀粉酶升高2小时后尿中排泄即增加。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48~72小时以后开始上升。血钙在坏死性胰腺炎时可以减低,如低于7毫克/100毫升,预后不良。腹部平片可见小肠气及肠麻痹征象。b超可见胰腺肿大,白细胞大多增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本病需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道疾患、急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和心肌梗塞等鉴别。
由于胰腺炎的发病大多与暴饮暴食、酗酒、胆石症高脂血症、感染、肠和胆道寄生虫等有关,因此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治原发病十分重要。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予禁食。禁食时间长短取决于病情,轻者数天,较严重者需长达数周。在此期间,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应适当的热量(主要由静脉滴注葡萄糖提供)、氨基酸、维生素b、c等,尤其对较长期禁食的严重病人。病情好转后,即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血、尿淀粉酶达到正常时,可考虑开始少量多次(每2~3小时1次)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果汁、稀麦糊、藕粉豆浆、脱脂牛乳银耳羹等。如能耐受,可进半流质,如粥、豆腐、煮土豆、菜泥、煮熟蛋白,以及少量鱼肉、河虾、禽肉、瘦肉等,并逐步加量。恢复期仍宜适当限制脂肪量,开始每天20~30克,渐增至50克。应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