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
参考:多发性硬化 , 水轮阴虚 , 水轮气虚 , 水轮气虚血瘀 , 水轮气虚血少 , 水轮实热 , 原发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 视盘水肿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视神经萎缩
“青盲” 相关论述
青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盲无所见的眼病。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载,但以《证治准绳·七窍门》为详,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本病可从青风内障、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多种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
[病因病机]
一、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温养,神光渐失。
二、肝肾两亏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得荣目,致目窍萎闭,神光遂没。
三、心荣亏虚,目窍失养,神光衰竭。
四、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玄府郁闭,致神光不得发越。
此外,头眼部外伤,或肿瘤压迫,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亦可导致青盲。
[临床表现]
患眼外观如常,视力渐降,终至失明。
检视眼底,可见如下视神经萎缩的表现:(1)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清楚,血管正常或变细,筛板明显可见。(2)视神经乳头灰白或蜡黄,边界不清,血管变细,筛板不显;或视神经乳头灰白,生理凹陷深大如杯状,血管偏鼻侧边缘呈屈膝状。
[诊断依据]
一、眼外观正常,视力逐渐下降,终至失明。
二、视乳头色泽变淡或蜡黄,或苍白,血管变细。
三、视野有异常改变。
四、视觉电生理检查或头颅ct扫描有助诊断。
[辨证论治]
本病按全身脉症分析归纳,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营亏损,脾肾阳虚;实证多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等。此外,热病伤阴,脾虚湿滞,气虚血瘀之类虚实错杂证亦不少见。一般治疗以针对病因为主,并适当配用通络开窍药物,以启闭郁之玄府,发灵明之神光,至于由头眼部外伤、肿瘤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首先是病因治疗。
一、内治
(一)肝肾不足
[主证]眼无外症,视力渐降,甚至失明。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之改变。全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分析]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致肝肾两亏,精血虚少,目失滋荣,故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熄灭而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改变。全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补益肝肾,开窍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前方滋养肝肾之阴,补益精血,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少者;后方以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枸杞、熟地、当归为主药,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之力较前方强,且有川椒温阳,其性偏温。临证选方,应该有所区别。本证选此二方,取其补虚治本。若加牛膝、麝香之类通络开窍,则有标本兼治之功。
(二)心营亏虚
[主证]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心主血,目为血所养;心藏神,运光于目而能视。今久病过劳或失血过多,心营亏虚,以致目窍失养而萎闭,神光衰竭而失明。面白、头晕、健忘、心悸失眠、舌淡、脉细等,皆血虚失荣所致。
[治法]养心补血,宁神开窍。
[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前方重在益气补血,养血宁神,适用于血虚气弱者;后方长于滋阴补血,养心宁神,适用于阴血亏虚者;如热病后阴血亏耗,视力渐降者,即宜此方加减。二方用于本证,均宜选加牛膝、川芎、麝香、石菖蒲之类药物,以增通络开窍的作用。
(三)脾肾阳虚
[主证]眼症同前,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久病虚赢,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荣头目及温煦肢体。目失温养,玄府渐闭,阳虚火衰,神光遂没,故目无所见。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因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食少便溏,舌苔白滑。
[治法]补脾益肾,温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原方重在补脾益气升阳,加附子、肉桂、补骨脂、熟地以温;补肾阳,人川芎配肉桂、当归、熟地,则有养血活血、通脉利窍的作用,故诸药合用能奏补脾益肾,温阳通窍之功。
(四)肝气郁结
[主证]目视不明,眼底有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郁怒伤肝,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以致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和,经脉不利,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细数。
[治法]清热疏肝,行气活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原方清热疏肝,理脾和营,若加香附、郁金、川芎,则可增强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郁热不重者,方中酌减丹皮、栀子。
(五)气血瘀滞
[主证]外眼无异常,视物昏昧,或头眼部外伤后,视力渐丧。眼底有视神经萎缩的病变,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全身或见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
[证候分析]由邪气或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目失所荣,神光泯灭,终至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日久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血瘀于上,经脉不畅,髓海不充,故头晕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等皆为瘀血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原方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力较强。病久正虚,不胜攻逐者,可去方中牛膝、枳壳、桔梗,酌加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益气扶正,取其攻补兼施。
二、针灸疗法
(一)体针
常用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针灸并用。
(二)穴位注射
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选1穴,远端配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左右,每日或间日1次,一般5一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日。
(三)头针
取视区(详见总论第六章),每日或间日针1次,10—1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天。
[预后]
古代文献指出,本病“不易治”,根据现代临床观察,早期治疗,或可恢复一些视力。待病至晚期,则治难奏效。
[文献摘要]
一、《世医得效方·眼科》:“小儿青盲,胎中受风,五脏不和,呕吐黄汁,两眼一同,视物不明,无治法”。
二、《古今医统·眼科》“青盲”:“此证因酒色太过,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常人。只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
[现代研究]
一、陆南山著《眼科临证录·视神经病》“视神经萎缩”小结:
(一)病程均属后期,视神经已呈器质性的损害——萎缩。根据中医理论应作精气夺则虚,所以着眼于虚字。
(二)视神经乳头色泽均呈苍白,不复有健康时的红润。因此在中医的辨证中认为是营血不足以上达于目。
(三)眼底视网膜的血管随病程的长短而相应地变细。从中医理论来看,认为是血虚不能养目,因目得血而能视,今血管变细,血的供应营养既少,则视力势难恢复。
根据以上的共同点,基本用药就以滋补肝肾为主,如熟地、党参、淮山药、归身、杞子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用当归身,根据过去临床实践的经验,当归身是补血的主要药。处方中用当归身对于视神经萎缩症的疗效亦比较明显。
二、韦玉英《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摘要):治疗70例,136只眼,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者78眼,占57.35%,临床有效率为92.65%,半数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随访,远期疗效巩固(北京中医1986;4:17)。
三、郑建中等《针刺和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摘要):以针刺和头针治疗各类视神经萎缩250例,396只眼。针刺穴位:主穴为健明、球后、睛明等;配穴为肾俞、合谷、翳明、阳白等,每日选主穴l一2个,配穴1个,针刺深度1—1.5寸。头针:枕骨粗隆水平线上,前后正中线上各旁开1厘米,向上垂直引一直线约4厘米,以26号毫针刺入皮下,两针分别接电脉冲刺激器的正负极,通电频率240次/分。结果:显效95只眼,进步146只眼,无效155只眼,有效率60.9%(中西医结合眼科1983;3:4)。
病源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日沐深师疗青盲方。
猪胆一枚一味微火煎之,可丸如黍米,内眼中食顷良。
又黄牛肝散,疗青盲积年方。
黄牛肝(一具) 土瓜根(三两) 羚羊角(屑三升) 蕤仁(三两) 细辛(六两) 车前子(一升)
上六味药,合肝于瓶中,春夏之月封之十五日,冬月封之二十日,出曝干,捣下筛,酒服方寸匕。忌肉鱼五辛生菜等。
又疗肝脏,病眼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补肝散方。
干姜(六分) 甘遂(三分) 桂心 茯苓附子(炮) 黄连甘草(炙) 当归干漆(熬) 贝齿(烧) 猪苓白术(各五分) 干地黄(八分) 丹参(六分) 防风(七分) 黄 (六分)
上十六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又疗肝气之少,眼视kt kt ,面目青,眼中眵泪,不见光明,调肝散方。
细辛柏实(各二两) 蕤仁甘草(炙各一两) 羊肝(一具去脂膜炙干)
上五味捣为散,以酒服方寸匕甚良。忌同前。
又疗眼盲脑痛方。
鲤鱼脑并胆等分,调以注目 ,日三良。(肘后疗雀目)必效蔓荆子散,主青盲瞳子不坏者,治十得九方。
蔓荆子(六升)蒸之,看气遍合甑下,以釜中热汤淋之,即曝干,如是三度讫,捣筛,清酒服二方寸匕,渐至加三匕,阴雨日勿合,散坏,百日克愈神效。甚良。
论曰龙木论称内障有变青盲者,初患之时,昏暗不痛不痒,亦无翳膜,至于失明,与不患者相似,是知青盲之状,外无异证,瞳子分明而不见物,由肝肾气虚精血衰弱,不能
上荣,故目盲而无所见也,经曰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白黑,养生方乃以塞故井水渎,令人目盲,岂其本哉。
治青盲障翳积热,但瞳仁未损,即无不治,还睛散方
人参细辛(去苗叶) 决明子(炒) 车前子防风(去叉) 芎 丹参升麻复盆子地肤子黄连(去须) 远志(去心) 茺蔚子 桂(去粗皮) 蒺藜子(炒)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槐实麦门冬(去心焙) 柏子仁白芷蜀漆白茯苓(去黑皮)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 木通(锉) 黄芩(去黑心) 五味子附子(炮裂去皮脐) 菥 子 枸杞子禹余粮( 醋淬各一两)
上三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白米饮调下、日再,渐加至三钱匕。
治一切眼昏障翳,将至青盲,不问新久,皆可治,抵圣丸方
家菊花(去梗蒂取蕊焙四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切如指面大一两) 蒺藜子(炒去角二两)肉苁蓉(净洗酒浸一宿切焙) 大黄(锉纸裹煨各一两)
上五味,以无灰酒二升半,同拌和,入银石器内盛贮盖了,于饭甑中蒸,自早及晡,取出焙干,捣罗为末,如有浸药剩酒,煮黄粟米为糊,丸如梧桐子大,如酒少即添酒为糊,日午夜卧,浓煎槐枝汤,下三十丸。
治内外障青盲雀目,眼生黑花白翳,十年以上不见光明者,一月有效,羊肝丸方
羯羊肝(一具切薄片文武火炙为末) 蕤仁(一两) 锦文斑鸠(一只去头足肠胃取肉炙为末) 黄连(去须) 细辛(去苗叶) 防风(去叉) 瞿麦子 桂(去粗皮) 蒺藜子(炒去角)甘菊花牡蛎(烧为末各五两) 蔓荆子(二升蒸五七遍) 羌活(去芦头三两) 白茯苓(去黑皮四两) 决明子(炒三两)
上一十五味,捣罗十二味为末,入羊肝斑鸠牡蛎末,乳钵内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茶清下。
治青盲不见物,或有痰热生翳,如蝇翅复睛上,决明散方
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蛇蜕(炙) 细辛(去苗叶) 井泉石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七味,用木杵臼,捣罗为散,次用 猪肝一具,去胆膜,净洗沥干,以竹刀子随肝直切作缝,用药末一两渗入,线缚了,入生绢袋内,再缚定,沙锅内米泔煮,更入青竹叶一握,枸杞根一握,黑豆三协议煮,肝熟为度,取出候冷,食后用竹刀子,逐片切食之,用元煮汁送下,患久者,三两具见效,直须洁净,不可犯铁器。
治眼见黑花飞蝇,涩痛昏暗,渐变青盲,蕤仁丸方
蕤仁(去皮) 地肤子石决明(净洗别捣罗) 人参细辛(去苗叶) 地骨皮(去土) 白茯苓(去黑皮) 白术(各二两) 楮实(三两) 石胆(研如粉半两) 空青(别研如粉)防风(去叉各一两半) 熟干地黄(焙三分) 鲤鱼胆(五枚) 青羊胆(一枚)
上一十五味,除胆及研药外,细锉焙,捣罗为末,入研药拌匀,胆汁和,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再。
治眼青盲,并无赤痛,但不见物,补肾,还睛丸方
山芋巴戟天(去心) 菟丝子(酒浸别捣末) 人参 陈面(微炒黄) 杜仲(去粗皮酥炙令烟绝) 熟干地黄(焙) 桑上寄生续断(各一两)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山茱萸独活(去苗各三分) 肉苁蓉(汤浸洗焙一两半)
上一十三味,除面外,捣罗为末,入面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目昏暗眩转倒仆,或三两日却明,发动无定,久成青盲,天雄散方
天雄(炮裂去皮脐) 山茱萸 芎 人参白术远志(去心) 独活(去芦头) 桂(去粗皮) 葛根(锉) 茯神(去木) 莽草(各半两) 防风(去叉三分) 山芋(三两)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甘菊花酒调下,食后再服,日三,渐加至二钱匕。
治头旋眼暗,欲成青盲,羚羊角汤方
羚羊角(镑二两) 羌活(去芦头) 黄芩(去黑心) 防风(去叉) 玄参(各一两半) 车前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日二。
治肝脏热冲目赤,瞻视漠漠,积年青盲不见物,泽泻汤方
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 决明子(微炒) 大黄(锉炒)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 枳实(去瓤麸炒) 芍药(各一两) 栀子仁 人参赤茯苓(去黑皮) 黄柏(去粗皮) 细辛(去苗叶) 白术(各半两) 柴胡(去苗四两) 桑根白皮(锉炙二两) 青葙子(一两)
上一十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一盏,去滓入芒硝半钱匕,放温食后临卧服,日再。
治眼昏暗,将成青盲,茯神汤方
茯神(去木) 山芋远志(去心) 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 地骨皮蔓荆实青葙子羚羊角(镑)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甘菊花(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日再。
治肝肾虚,风冲目赤,视物昏暗,渐成青盲,升麻汤方
升麻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白杨树皮柴胡(去苗) 栀子仁 黄连(去须各一两)犀角(镑一两半) 决明子(炒) 甘草(炙各半两) 黄芩(去黑心二两) 地骨皮(三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日再治眼欲变青盲,百合汤方
真珠末(三分) 胡黄连(三分) 石决明(三两捣碎细研水飞过) 地肤子(一两) 琥珀(三分) 天灵盖(三分烧灰) 母猪肝(半两切炙干)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温水调下,临卧再服、日二。
治眼青盲,积年不瘥,宜服牛肝散方
黄牛肝(一具细切曝干) 土瓜根(三两) 羚羊角屑(二两) 蕤仁(一两汤浸去赤皮) 细辛(一两) 车前子(二两)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治肝虚寒,目青盲,视物多不明,渐生障翳,防风补煎方
防风(去苗) 白藓皮 陈橘皮(去白) 芎 甘草(炙) 独活(去芦头) 前胡(去芦头)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大枣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放温服。
治肝虚寒,茫茫不见物,点眼真珠煎方
真珠(细研一分) 鲤鱼胆(二枚) 白蜜(二两)
上三味合和铜器中,微火煎取一半,新绵滤过,瓷瓶中盛,每以铜箸点如黍米,着目,即泪出,频点取瘥。
治青盲及内外障,或因幼小泪出,或因久视伤明,或因热病瘥后,两目俱赤,或因打损,即有 肉复睛,或吃石药热发,两目作疮,或伤烟火,两目眇视,或两目畏日,远视不辨青赤,或两 烂疮,填睛丸方
石决明(一枚净洗别捣) 白阳起石(饮上蒸五度研) 磁石(饭上蒸五度研)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栀子花肉苁蓉(去皴皮切焙) 黑石(饭上蒸五度研) 人参生姜(切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苦参白芷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 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 防风(去叉)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二两) 升麻 生干地黄(焙各八两) 龙脑(研一分) 黄连(去须) 麦门冬(去心焙) 槐子(炒) 黄柏(去粗皮) 车前子乳香(研各四两) 蕤仁青葙子(各三两) 乌贼鱼骨(去甲并咸味一两)
上三十味,捣研为末,炼蜜和捣三万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丸,空心米饮下,服讫即食,食后更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食后即加,食前不加,食后仍以牛乳煎汤下,二年勿食五辛热面陈物,一年勿食羊头肝肚驴马兔肉毒鱼。
治青盲内障翳晕,无问冷热风泪等,但瞳子不破者,悉治之,空青决明膏方
空青(研极细一两) 决明子(马蹄者炒) 干姜(炮各一分) 蕤仁黄芩(去黑心各三分)白蜜(好者二升) 细辛(去苗叶) 车前子黄柏(去粗皮) 黄连(去须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研九味为末,和蜜内铜器中,盖头勿令透气,以米五升,安药器于上蒸,饭熟为度,乘热以绵滤去滓,瓷瓶子盛,以铜箸点眼 ,若多年青盲,点二十日见物,每点两日,即用摩顶膏。
治青盲眼,瞳子分明,亦无翳膜,不痛不痒,内障不见物,苍术丸方
苍术(米泔浸) 知母黄芩(去黑心) 玄参甘草人参细辛(去苗叶) 芎 白茯苓(去黑皮) 木香贝母(去心) 石决明(刮洗净) 茺蔚子(各一两)
上一十三味,细锉焙过,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下,临卧再服。
治青盲,乌鸡丸方
上用黄荆嫩头,春初取之,九蒸九曝,取半斤,用乌鸡一只纯黑者,以米饲五日,安净版上,饲以大麻子,又一二日,旋收粪曝干,取半净瓷瓶子内粪熬令香黄,然后和荆头捣成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陈米饮下,加至二十丸,日二服。
治青盲,瞳子不坏者,十得九瘥,蔓荆子散方
上以蔓荆子六升、蒸透,以热汤于甑中淋之,又蒸又淋,三遍止,焙干捣罗为细散,清酒服方寸匕,日二。
治眼忽不见物,如青盲状方。
上令人烂嚼母姜,以舌 眼,六七度即瘥。
治青盲,目无所见,五加皮汤方
五加皮(锉) 玄参桑根白皮(锉)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茯神(去木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入荆沥半合,再煎一两沸,放温食后临卧服。
治内障青盲,风赤翳膜,猪肝膏方
猪肝(一具于净铛中以水一斗同药煮) 稹豆花 槐花地黄花(各一两)
上四味,将后三味,捣罗为末,和肝煮一时辰,上有凝脂作片掠取,于瓷钵中,以火暖之,上有似酥片者,即收入瓷合中,以铜箸点眼。
治青盲槐芽散方
槐芽 胡黄连杨梅青(各一两) 龙脑(研一钱)
上四味,捣罗为散,随左右吹在鼻内,候鼻中有黄水出,数日即瘥。
青盲不似暴盲奇,暴盲来速青盲迟。最怕龙钟神气夺,又嫌清瘦精血脱。与夫脾痿胆不充,青囊妙术医无功。
吁嗟乎!青盲斯人有疾谁知觉,孔子见之未必作。
此症目内外并无翳障,金井不大不小,俨与常人一般,只自不见。初起视斜视短,间有神膏绿与水轮黄色者。
其因有二∶一曰心肾不交。盖心者,神所舍也,宜静而安。肾者精所藏也,宜固而秘。不安不秘,是为不交。不交则精神潜散,精散则销阴而视斜,视斜者,犹下弦之月向晦也。神散则销阳而视短,视短者,犹着花之灯未剔也。精神俱散,阴阳两销,则营卫关格,目淹淹如长夜矣。一曰甲己不合。盖甲为胆,胆乃金相水质,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己为脾,脾为后天黄庭,诸阴之首,万物之母。土木合德,生生不已。甲己不合,乙戊先伤。肝伤则血不和,目不能辨五色,胃伤则五脏失资,不能运精归明于目。且胆寄旺于肝,肝有贼邪,胆汁自坏,故燥上炎而睛绿。脾食气于胃,胃有壮头,则脾亦散气,故中寒、湿热上蒸而睛黄。睛黄、睛绿,甲己真色。真色已现,真元索然。则元府出入之路被邪遏抑,不得发此灵明,目虽有,若无矣。此二因者,究竟皆得于七情六欲,最不能治。有抱元守真,药饵无时无选,或稍痊可。如年形衰迈性气浮燥,治亦无济。
关格者,百病之关键,解见暴盲。元府者,河间谓十二经皆有之,乃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元府热郁,则闭塞不通,五官四末,有时不用。由是言之,青盲即暴盲,经脉即元府,关格即闭塞,悬而似近,异而实同矣。
经脉即元府,说的是。然余更有妙解。盖经系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乃通五官四末之脉,元府则脉中流行,不舍昼夜之气血。譬诸花木,根干,经也,枝叶,脉也,雨露滋荫,有如元府。根干伤,则枝叶萎;枝叶伤,则花果落;一定之理也。又如人放纸鸢扶摇而上,直干霄汉,命脉在此一线。倏而风翮不用,乃线断耳。人与纸鸢两不相妨,此症其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