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 Jú Gěnɡ )

别名: 卢如 , 荠苨 , 苦梗 , 苦桔梗 , 大药 , 包袱花 , 铃当花 , 道拉基 , 符蔰 , 白药 , 利如 , 梗草 , 卢茹 , 房图 , 荠世纪 , 苦菜根

桔梗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肿痛。"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性味:
苦辛,平。
①《本经》:"辛,微温。"
②《别录》:"苦,有小毒。"
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
②《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
各家论述:
①《纲目》:"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紫菀肺痿阿胶胸膈不利枳壳,心胸痞满枳实目赤栀子大黄面肿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鼠粘子大黄不得眠栀子。"
②《本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者,盖指邪解则脏腑肠胃自和,和则血气自生也。除寒热风痹、温中、疗喉咽痛、下蛊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权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热气促者,升散热邪之故也。日华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痈排脓;洁古用以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者,入肺开发和解之功也。"
③《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④《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胸痹中焦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⑤《本草求真》:"桔梗,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因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窍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
⑥《药征》:"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也。是乃甘草者,缓其毒之急迫也,而浊唾吐脓,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观之,肿痛急迫则桔梗汤,浊唾吐脓多则排脓汤。"
⑦《重庆堂随笔》:"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下焦无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于下焦者,尤为禁剂。昔人舟楫之说,最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之。不但阴虚内伤禁药,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毒性:
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毫克/公斤。
用药禁忌:
阴虚久嗽、气逆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伤寒。"
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④《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煎剂1克/公斤后,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显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另有报道认为其作用强于远志而次于美远志,而用酚红排泄测定法时,其作用比远志弱。对麻醉猫,也有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的作用。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甙所引起,小剂量时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按照溶血作用强弱的比较,认为野生桔梗比栽培的作用强,未剥皮的比剥皮的作用强得多,紫花的比白花的作用稍大,生长2年的作用最强,1年的次之,3年的作用最小。与远志相比,桔梗的溶血作用较弱。
其他作用
家兔内服桔梗的水或酒精提取物均可使血糖下降,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家兔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作用更加显著,肝糖原的降低在用药后亦可恢复。桔梗皂甙能降低大鼠肝内胆甾醇含量及增加类甾醇和没食子酸的分泌,因而对胆甾醇代谢有影响。体外试验水浸剂对絮状表皮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根含皂甙,已知其成分有远志酸,桔梗皂甙元及葡萄糖。又含菠菜甾醇、α-菠菜甾莳-β-d-葡萄糖甙、Δ7-豆甾烯醇、白桦脂醇,并含菊糖、桔梗聚糖。又从桔梗得到三个三萜烯类物质:桔梗酸a、b、及c。
花含飞燕草素-3二-咖啡酰芦丁糖-5-葡萄糖甙。
附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⑾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⒀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⒁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打伤瘀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⒄中蛊下血下血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⒅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已来,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②《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性状:
干燥根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时分歧稍弯曲,顶端具根茎(芦头),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茎痕(芦碗)。全长6~3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白色或淡棕色,皱缩,上部有横纹,通体有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至类棕色,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着,淡棕色,木部类白色,中央无髓。气无,味微甘而后苦。以条粗均匀,坚实、洁白、味苦者佳。条不均匀,折断中空,色灰白者质次。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
桔梗,又名:包袱花四叶菜、沙油菜、山铃铛花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肉质,圆柱形,或有分枝。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叶近于无柄,生于茎中、下部的叶对生或3~4片轮生,茎上部的叶有时为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钟状,蓝紫色,径3~5厘米,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丝短,基部扩大,花药围绕花柱四周;子房半下位,5室,柱头5裂,反卷,被白柔毛。朔果倒卵形,熟时顶部5瓣裂。种子卵形,有3棱。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春、秋两季采收,而以秋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佳。挖取后去净苗叶,洗净泥土,即浸水中,刮去外皮,晒干。如遇阴雨应即烘干。
出处:
本经

桔梗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用法用量:
3~9g。
性味:
苦、辛,平。
归经:
肺经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斜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淡黄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淡褐色;木部宽,有较多裂隙。质脆,易析断。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皮层窄,常见裂隙。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2)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3)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桔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桔梗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归经:
归肺;胃经
各家论述:
1.《纲目》: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紫菀肺痿阿胶胸膈不利枳壳,心胸痞满枳实目赤栀子大黄面肿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鼠粘子大黄不得眠栀子
2.《本草经疏》:桔梗,观其所主诸病,应是辛苦甘平,微温无毒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肠鸣幽幽,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其主惊恐悸气者,心脾气血不足,则现此证,诸补心药中,借其升上之力,以为舟楫胜载之用,此佐使之职也。《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者,盖指邪解则脏腑肠胃自和,和则血气自生也。除寒热风痹、温中、疗喉咽痛、下蛊毒者,皆散邪解毒通利之功也、消谷者,以其升载阳气,使居中焦而不下陷,则脾中阳气长浮,而谷食自消矣。甄权用以治下痢,及去肺热气促者,升散热邪之故也。日华子用以除邪辟瘟,肺痈排脓;洁古用以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者,入肺开发和解之功也。
3.《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4.《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胸痹中焦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
5.《本草求真》:桔梗,按书既载能引诸药上行,又载能以下气,其义何居? 盖缘人之脏腑胸膈,本贵通利,一有寒邪阻塞,则气血不通,其在于肺,则或为不利,而见痰壅喘促鼻塞;其在阳明,则或风热相搏,而见齿痛;其在少阴,则困寒闭火郁,而见目赤喉痹咽痛;久而火郁于肺,则见口疮肺痈干咳火郁上焦,则见胸膈刺痛;肺火移郁大肠,则见下痢腹痛,腹满肠鸣。总皆寒郁于肺,闭其窍道,则清不得上行,浊因不得下降耳。桔梗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
6.《药征》:桔梗,主治浊唾肿脓也,旁治咽喉痛。仲景曰: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也。是乃甘草者,缓其毒之急迫也,而浊唾吐脓,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观之,肿痛急迫则桔梗汤,浊唾吐脓多则排脓汤
7.《重庆堂随笔》: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下焦无病者,固可用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于下焦者,尤为禁剂。昔人舟揖之说,最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之。不但阴虚内伤禁药,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8.《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9.《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10.《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癎。
11.《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被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喉痹
12.《本草衍义》:治肺痈
13.《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14. 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
15.《纲目》:主口舌生疮,赤肿痛。
16.《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毒性:
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
小鼠灌胃桔梗煎剂的半数致死量为24g/kg,兔灌胃本品煎剂40/kg,于24小时内5兔全部死亡,剂量为20/kg时,则全部存活,桔梗皂甙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其溶血指数与来源产地和生长年限、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而异,从1:100 到 1 :1000 不等,韧皮部的溶血作用为本质部的 4.4-6.5倍,不去皮的桔梗溶血作用略大于去皮桔梗。因此桔梗不可注射给药。小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粗桔梗皂甙灌胃小鼠和大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20mg/kg和人于800mg/kg,皮下注射分别为22.3mg/kg和14.1mg/kg。灌胃大剂量桔梗皂甙,可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可引起恶心呕吐
用药禁忌:
阴虚久嗽、气逆咳血者忌服。
1. 宋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2.《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药理作用:
1.祛痰与镇咳作用:麻醉犬口服本品煎剂1g/kg,能显着增加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其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对麻醉猫亦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有报道桔梗皂甙的祛痰作用强于远志,次于美远志(poygala senegal.)。而小鼠酚红法试验结果则弱于远志桔梗所含皂甙口服时对咽喉粘膜及胃粘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粗制桔梗皂甙有镇咳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和镇咳半数有效量为6.4mg/kg。
2.降血糖作用:兔灌胃桔梗水或醇提取物200mg/kg可使血糖下降,水提取物的降血糖曲线与灌胃 25-50mg/kg甲磺丁脲相似。水和醇提取物500mg/kg连续4天灌胃,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亦有降血糖作用,降低的肝糖原在用药后也见恢复,且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醇提取物的作用较水提取物强。
3.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作用:粗制桔梗皂甙在低于1/5半数致死量的剂量时有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100mg/kg剂量时,几乎能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液分泌。大鼠十二指肠注入25mg/kg粗制桔梗皂甙,可防止消化性溃疡形成,其作用与皮下注射l0mg/kg阿托品相当,但100mg/kg 灌胃 对应激性溃疡形成的预防作用比皮下注射阿托品10mg/kg弱两倍,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模型,粗制桔梗皂甙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且每日25mg/kg组的疗效比甘草提取物fm100每日200mg/kg组为高。
4.抗炎作用:粗桔梗皂甙有抗炎作用,灌服1/10-1/5半数致死量 的剂量对大鼠后肢角叉菜胶性脚肿与醋酸性肿胀均有抗炎效果。灌胃小于1/10半数致死量 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效。此种制剂还能降低过敏反应,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腹腔注射桔梗皂甙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与腹腔渗出,灌胃同一皂甙可产生抑制。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5.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以粗制桔梗皂甙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对离体豚鼠心耳,高浓度时呈负性肌力作用。麻醉犬动脉注入200-800mg/kg粗桔梗皂甙,能降低冠状动脉和尼肢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其强度可与罂粟碱相比。当4mg/kg静脉注射 时也可增加冠状动脉和后肢血流量,并伴有暂时性低血压。据认为这种血管扩张是对外周血管的直接作用。
6.其它作用:粗桔梗皂甙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电击和戊四氮惊厥无保护作用。桔梗皂甙可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固醇和胆酸的排泄,还有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与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大鼠灌胃桔梗2g/kg,对双侧颈静脉结扎造成的充血性水肿有抑制和利尿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煎剂1:10对絮状表皮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桦木醇400mg/kg时对大鼠瓦克z56肌注肿瘤系统(swa16)有边缘抗肿瘤活性。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皂甙,迄今已分得18种三萜皂甙,它们是;桔梗皂甙(platycodin)a、c、d[1]、d2、d3,去芹菜糖基桔梗皂甙(deapioplatycodin)d、d3、,2-o-=乙酰基桔梗皂甙(2-o-acetylplatycodin)d2,3-o-乙酰基桔梗皂甙(3-o-acetylplaty-codin)d2,远志皂甙(polyglalacin)d、d2,2-o-乙酰基远志皂甙(2-o-acetylpolygalacin)d、d2,3-o-乙酰基远志皂甙(3-o-acetylpolygalacin)d、d2,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 platyconate-a),2-o-甲基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2-o-methyplatyconate-a),桔梗甙酸-a内酯(platyconic acid-a lactone)[2],其中主成分是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a又叫做2-o-乙酰基桔梗皂甙d,桔梗皂甙c又叫做3-o-乙酰基桔梗皂甙d。多种混合皂甙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甙元有:桔梗皂甙元(platycodigenin)[3],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4],以及少量的桔梗酸(platycodigenin)[3],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4],以及少量的桔梗酸(platycogenic acid)a、b、c[5];如混合皂甙进行部分水解,则得到8种次皂甙(pros-aponin),它们在分离过程中是以甲酯形或分得的:3-o-β-d-吡喃葡萄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 3-o-β-d-glucpyranosyl polygala-cate,3-o-β-昆布二糖基远志酸甲酯(methyl 3-o-β-laminaribiosyl polygalacate),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皂甙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3-o-β-龙胆二糖基桔梗皂甙元甲酯(3-o-β-gluctinobiosyl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内酯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n a lactone methyl ester),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二甲酯(di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2-o-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 二甲酯(dimethyl 2-o-methyl-3-o-methyl-3-o-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6].根还含白桦脂醇(betulin),α-菠菜菜甾醇(α-spinasterol),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β-d-gluco-side)[2]。
附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1.《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巳来,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2.《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鉴别:
理化鉴别 粉末或切片遇α-萘酚浓醇试液显紫堇色。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分枝,长6-20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玟痕及支根痕,有时可见未刮净的黄棕色或灰棕色栓皮;上端根茎(芦头)长0.5-4cm,直径约1cm,具半月形的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略不平坦,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白色、质充实、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木枪细胞偶含草酸钙小方晶。皮层窗。韧皮部宽广,外侧有时有裂隙;外侧韧皮射线渐弯曲;筛管群与乳管群伴生,作径向散列,乳管壁略厚,内含黄棕色颗粒状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施射状排列;木射线较宽。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粉末特征:米黄色。①菊糖众多,用冷水合氯醛液装置,薄壁细胞中的菊糖团块呈扇形。②乳汁管为有节联结乳汁管,直径14-25μm,内含浅黄色油滴及颗粒状物。③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6-72μm。④木薄壁细胞纵面观长方形,末端壁微波状弯曲。未去净外皮的可见木栓细胞,淡棕色,有的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带,半服半阳的砂质壤土中,以富含磷钾肥的中性夹沙土生长较好,种子寿命为1年,在低温下贮藏,能延长种子寿命。0-4℃干贮种子18个月,其发芽率比常温贮藏提高3.5-4倍。种子发芽率70%,在温度18-25℃,有足够温度,播种后15d出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分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播前用温水浸种24h,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12h。春播和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好。条播,行距20-25cm,深3-5cm,播后盖火灰,稍镇压浇水。约2星期出苗。待苗高5cm左右,结合松土,可间去过密或纤弱的幼苗,苗高10-15cm,按10cm株距定苗。育苗法,在较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条件时采用。作150cm宽的畦,条播,行距5-10cm,覆土1-1.5cm,保持土壤湿润。约2星期左右出苗。苗齐后拔除过密的幼苗,并松土除草,至翌年4月即可移栽大田。
田间管理 移栽后1个有左右,苗出土5-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每1hm2施清淡人畜粪水15000kg。6-7月开花前,每1hm2施过磷酸钙150-225kg,赤可再追施人畜粪液1次。冬季植析枯萎后,重施冬肥,以人畜粪和杂肥为主。由于桔梗花期较长,花朵的生长发育消耗大量营养,故摘除花果,减少对养分的消耗,可以提高根的产量。在盛花期喷1×10-3乙烯利1次,基本上达到除花目的。抽茎现蕾后要培土壅根,以防倒伏。
病虫防治 病害有轮纹病及斑枯病为害叶生。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还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虫害有拟地甲,为害桔梗根部,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锌硫磷1000倍液喷杀。还有红蜘蛛、地老虎、蚜虫、食子虫为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或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原形态:
桔梗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全株有白色乳汁。主根长纺锤形,少分枝。茎无毛,通常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叶3-4片轮生、对生或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下面被白粉。花1朵至数朵单生茎顶或集成疏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阔钟状,直径4-6cm,蓝色或蓝紫色,裂片5,三角形;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密被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裂。蒴果倒卵圆形,熟时顶部5瓣裂。种子多数,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a. dc. [campanula grandiflora jacq.]
采收和储藏:播种两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重型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h,挥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桔梗,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2.《唐本草》:人参苗似五加阔短,茎圆,有三、四桠,桠头有五叶。陶引荠苨乱人参,谬矣。且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

“桔梗”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用于肺痈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可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痈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僵蚕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
2.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若流于腑,则腹满而胀,不嗜食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之。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百合七枚(洗去沫) 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三两(熬) 括萎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
后鞕,转失(疑为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气喘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石膏汤亦主之。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津,温分再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黄土汤亦主之。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味辛微温。
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御览》引云:一名利如,《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桔梗,一名符扈,一名白药,一名利如,一名梗草,一名卢如,神农医和苦无毒扁鹊黄帝咸,岐伯雷公无毒,李氏大寒,叶如荠苨,茎如笔管,紫赤,二月生(《御览》)。
《名医》曰: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苨,生蒿高及冤句,二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桔,桔梗,药名。《广雅》云:犁如。桔梗也。战国策云:今求柴胡,及之睾黍梁父之,则郄车而载耳。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
尔雅》云:苨,菧苨郭璞云:荠苨。据《名医》云是此别名,下又出荠苨条,非,然陶宏景亦别为二矣。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雷公云∶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涩不堪。
凡使,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已来,并两畔附枝子,于槐砧上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
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味辛,性微温,有小毒,入肺经。主肺热气奔,痰嗽鼻塞,清喉利膈,能载诸药入肺节,皮为使,畏白芨龙眼龙胆草
按∶桔梗味辛,故专疗肺疾,下部药中勿用,恐其上载而不能下达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本梗,真似桔梗,咬之只是腥涩,不堪用凡,使去头尖硬二三分以来,并两畔,附枝子于槐砧上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水中浸。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蒿高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常用名』苦桔梗甜桔梗
『产地』安徽、江苏、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夏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冬春用热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伏天洗桔梗,加明矾少许,捞入筛内加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原料:桔梗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开肺宣气,祛痰排脓。
用途: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采根,曝干。(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治恚怒,得硝石石膏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
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治蛊毒甚验。世方用此,乃名荠今别有荠 ,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 叶下光明、滑?


味辛、苦,微温,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嵩高山谷及宛朐。二、八月采根,曝干。
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近道处处有,叶名隐忍。二、三月生,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 ,能解药毒,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 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者尔。
〔谨案〕人参,苗似五加阔短,茎圆,有三、四丫,丫头有五叶。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且荠 、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


《御览》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符 ,一名白药,一名利如,一名梗草,一名卢茹,一名房圆。神农医和∶苦,无毒扁鹊黄帝∶咸。岐伯雷公∶甘,无毒。李氏∶大寒。叶如荠 ,茎如笔管,紫赤。二月生。生嵩山山谷及冤句。


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陶隐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今详之,非也。隐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乱人参。《唐本》注却以苗难之,乃本注误矣。


气微温,味辛、苦,阳中之阳。味浓,气轻,阳中之阴也。有小毒
入足少阴经,入手太阴肺经药。
《象》云∶治咽喉痛,利肺气。去芦,米泔浸一宿,焙干用。
《珍》云∶阳中之阴,谓之“舟楫”,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治鼻塞
《心》云∶利咽嗌胸膈之气。以其色白,故属肺。辛、甘,微温,治寒呕,若咽中痛,桔梗能散之也。
本草》云∶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咽喉痛,下蛊毒。
易老云∶与国老并行,同为舟楫之剂。如将军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非此辛甘不居,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故用辛甘之剂以升之也。
《衍义》云∶治肺热气奔促,咳逆肺痈排脓。
本草》又云∶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畏白芨龙眼龙胆


宣通气血,泻火散寒,载药上浮
苦辛而平。色白属金,入肺(气分)泻热,兼入手少阴心、足阳明胃经开提气血,表散寒邪,清利头目咽喉,开胸膈滞气
凡痰壅喘促鼻塞肺气不利目赤喉痹咽痛(两少阴火)、齿痛(阳明风热)口疮肺痈干咳火郁在肺)、胸膈刺痛(火郁上焦)、下痢腹痛、腹满肠鸣(肺火郁大肠),并宜苦梗以开之。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既上行而又能下气何也?肺主气肺金清,浊气自下行耳),养血排脓,补内漏(故治肺痈。时珍曰∶枳桔汤胸中痞满不痛,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也。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王好古加味甘桔汤失音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吐脓血紫菀肺痿阿胶胸膈不利枳壳痞满枳实目赤栀子大黄面肿茯苓,肤痛加黄 ,发斑加荆、防,疫毒牛蒡大黄不得眠栀子。昂按∶观海藏所加,则用药之大较,亦可识矣)。
去浮皮,泔浸微炒用。畏龙胆白芨。忌猪肉


泔浸炒用。畏胆草白芨,忌猪肉
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疗咽喉之疼痛,开胸膈之壅塞。排脓血,化凝郁,散结滞,消肿硬。治肺痈已溃,止胸痛如刺,行下气冲,最除鼻塞。口舌疮疡悉疗,目赤肿痛亦医。性轻飘上走,能引诸药至胸中至高之分,如铁石入江,非舟辑不载,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在处有之。茎叶如小杏树,与荠 相似,但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 也。八月采。
生 (一钱) 净花(三钱) 桔梗(三钱) 苡仁(五钱) 贝母(一钱五分) 甘草葶苈(各治肺痈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愈。
又方∶元参(三钱) 天冬(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公英(二钱) 净花(二钱)
效同上。
肺痈已溃,吐脓血,同甘草煎服。(验方第一。)
咽痛,同甘草煎服。(第二。)
口舌生疮。同上。(第三。)
牙根肿痛,为末,枣肉为丸,绵包咬之,荆芥汤漱。(第四。)
牙疳臭烂,同茴香烧,末敷之。(第五。)
睛痛,为末,少加黑丑蜜丸服。(第六。)
鼻衄,末服之。(第七。)
吐血下血。同上。(第八。)
痰嗽喘急,童便煎服。(第九。)
胸满不痛,同枳实煎服。(第十。)
腹胀,同半夏生姜陈皮煎服。(十一。)
妊妇卒中,心腹疼痛,同生姜煎服。(十二。)
一切咽肿痛,甘草一两,桔梗二钱,元参二钱。有表加羌,防出汗。(十三。)
声哑,同乌梅肉、甘草五味子乌药煎服。(十四。)
桔梗汤(与上验方第一同。)
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而吐脓血者。(诸方第一。)
肺痈之症,宜细详审,有似胸痹者,有痿、同 者,有厥阴上冲,胃痈溃后均吐脓血者。
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此处一误,生死立判,非药方之不灵,审症之不清也。
白散桔梗贝母巴豆为散,白饮和服。治寒实结胸。(第二。)
排脓汤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痈疽肿硬。(第三。)
排脓散桔梗白芍枳实共为末,鸡子黄一个,滚汤冲服。治痈疽脓成者。(第四。)
中和汤桔梗白芷人参藿香肉桂甘草白术川芎当归白芍麦冬 姜 枣水酒煎服。治骨槽风初起。又托一切半阴半阳之。(第五。)
五苓散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霍乱渴者。(第六。)


味辛、苦,气微温。味浓气轻,阳中阴也,有小毒。嵩山(注前)虽盛,近道亦多。交秋分后采根,噬味苦者入药。芦苗去净,泔渍(洗米泔渍一宿。)焙干。入手足肺胆二经,畏白芨龙眼龙胆。开胸膈除上气壅,清头目散表寒邪。驱胁下刺疼,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急觅,中恶蛊毒当求。逐肺热住咳下痰,治肺痈排脓养血。
仍消恚怒,尤却怔忡。又与国老甘草并行,同为舟楫之剂。载诸药不致下坠,引将军大黄)可使上升。解利小儿惊痫开提男子血气。别种,味甘气寒。在处山谷生,苗与桔梗似。根甚甘美,可乱人参。土人取蒸、扎扁以充人参卖者,即此是也。善解诸毒,别无所能。虫毒捣敷,药石毒生服。以毒药与之共处,其毒瓦斯自旋消无。野猪被毒箭中伤,亦每食此物得出。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注】
少阴病咽痛者,谓或左、或右,一处痛也。咽中痛者,谓咽中皆痛也,较之咽痛而有甚焉。甚则涎缠于咽中,故主以半夏散,散风邪以逐涎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以风邪热甚,痰上壅而痛者言也。故主之以桂枝怯风也,佐之以半夏消痰也,和之以甘草除热也,三物者,是又为咽痛之一治法也。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注】
咳而不吐涎沫者,肺燥咳也;咳而吐涎沫者,肺热痿也。若似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此为肺中有冷饮,非为肺中成热痿也。肺中冷,则其人必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涎唾。所以然者,以上焦阳虚,不能约制下焦阴水,下焦之水泛上而唾涎沫,用甘草干姜汤以温散肺之寒饮也。如服汤已渴者,属消渴,谓始先不渴,服温药即转渴者,不但非肺中热,亦非肺中冷,乃胃中热也,则不当以属肺中冷寒饮治之,当以属胃中热消渴治之也。

味辛、苦、甘、平,微温,无毒。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味浓气轻,阴中之阳、升也。
桔梗,入手足肺胆二经。主中恶虫毒,风热喘促,开胸隔,利肺经。除壅之气于上焦,清头目解诸风,散寒冷之邪于肌表,驱胁下刺疼,通鼻中窒塞,咽喉肿痛,施治如神;逐肺热疗咳嗽,而下痰涎;治肺痈排腐脓,而养新血;仍消恚怒,尤却怔忡,解利小儿惊痫开提男子气血。又与国老并行,同为舟楫之剂,载诸药不致下堕;引将军可使上行,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也。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热毒咽喉肿痛宽胸滞气,理咳嗽鼻塞痰涎,匀气托理,腹满肠鸣,肺气郁大肠腹痛,痰火郁于肺中而干嗽开提气血,载药上行,利咽发痘,托里排脓。
按∶桔梗既能引诸药以上行,又能下气者,为其入肺,肺金得令,则浊气下行耳。古人开提气血,及痰火痢疾诸郁症中用之,亦同此义。若病不属肺者,用之无益。凡病气逆上升者,勿得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