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 Rén Shēn )

别名: 人街 , 玉精 , 棒锤 , 山参 , 园参 , 参叶 , 人衔 , 鬼盖 , 土精 , 神草 , 黄参 , 血参 , 地精 , 百尺杵 , 海腴 , 金井玉阑 , 孩儿参 , 棒棰

人参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性味:
甘、微苦,平。
归经:
归脾、肺、心经
用药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制:
生晒参: 润透,切薄片,干燥。生晒山参: 用时粉碎或捣碎。白糖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红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甙rb<[1]>、re、rg<[1]>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厚500μm)上,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三个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一个黄色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性状: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蛀。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人参 (出处: 《中华本草》 )

归经:
归肺;脾心;肾经
来源:
药材基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ginseng c. a. mey.[p.schin-seng nees]

人参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
用法用量:
0.5~3钱,大量可用至1两。
性味:
甘、微苦,微温。
用药禁忌:
不能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药理作用:
1.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大量时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能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人参的根、茎、叶均能延长小白鼠游泳的持续时间)。
2.人参对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10%人参浸液1毫升/公斤给猫(或兔)灌胃,对心肌无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复温期间有相当程度的恢复。亦有抗过敏性休克及强心的作用。人参对大鼠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3.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1)能使感染疟原虫的鸡免于急性死亡,且鸡的体重还逐渐增加。(2)能抑制实验动物由于注射牛奶或疫苗所引起的发热反应。(3)能增强人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4)狗在大量失血或窒息而处于垂危状态时,立即注射人参制剂,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血压稳固回升。(5)能延长受锥虫感染的小鼠的存活时间。(6)能抑制注射松节油或由于兔耳壳冻伤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7)促进某些实验性损伤的愈合。(8)有抗维生素b[xb]1[/xb]、b[xb]2[/xb]缺乏症的作用。(9)能加速家兔实验性角膜溃疡的愈合作用。(10)能减弱某些毒物(苯、四乙铅、三甲酚磷酸等)对机体的作用。
4.对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觉改善症状外,还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5.能促进动物的性腺功能,小白鼠吃小量人参,能产生举尾现象。
6.在适当剂量,对家兔也能增加体重,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7.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贫血的作用。
8.长期服用小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即能亢进;剂量过大,则呈相反作用。
化学成分:
根中含人参皂甙0.4%,少量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人参烯(panacen,c[xb]15[/xb]h[xb]24[/xb])0.072%。据报导从根中分离出皂甙类:人参皂甙a、b、c、d、e和f(panaxoside a、b、c、d、e、f)等。人参皂甙a(c[xb]42[/xb]h[xb]72[/xb]o[xb]14[/xb]),为人参皂甙rg[xb]1[/xb](ginsenoside rg[xb]1[/xb])。人参皂甙b和c水解后产生人参三醇(panaxatriol)皂甙元,人参皂甙d、e和f水解后得20-表人参二醇(20-epiproto panaxo-diol)皂甙元。又自乙醚提取物的低沸点部分分离出β-榄香烯(β-elemene,c[xb]15[/xb]h[xb]24[/xb])。高沸点部分分离出人参炔醇(panaxynol,c[xb]17[/xb]h[xb]26[/xb]o)。此外尚含有单糖类:葡萄糖、果糖、蔗醣,三种三糖:葡萄糖-果糖-果糖、三聚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果糖,人参酸(为软脂酸、硬脂酸及亚油酸的混和物),多钟维生素(b[xb]1[/xb]、b[xb]2[/xb]、菸酸、菸酰胺、泛酸),多种氨基酸、胆碱、酶(麦芽糖酶、转化酶、酯酶),精胺(spermine)及胆胺(cholamine)。人参的地上部分含黄酮类化合物,人称人参黄甙(panasenoside)、三叶甙(trifolin)、山柰醇、人参皂甙、β-谷甾醇及糖类。
附方:
1、大失血或一切急慢性疾病引起的虚脱,面色苍白,大汗肢冷,呼吸微弱:(独参汤人参0.5~1两,水煎服;或(参附汤)加制附子2~4钱,水煎1小时以上服。
2、气两伤,口渴多汗,气短喘促:(生脉散人参1钱,麦冬3钱,五味子1钱,水煎服。
栽培:
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强光和高温。对土壤选择较严,适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植质的砂质壤土及壤土栽培。种子繁殖,分夏播、秋播和春播。夏播,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秋播11月,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前先整地作畦,高0.7~1尺,宽3.8~4尺,畦间作业道为6~8尺。采用撒播,每平方米1两,播后,覆土1~1.5寸,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秋播和春播必须采用人工催芽。催芽方法是挖深5~6寸的坑,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然后把砂与种子按1:1比例拌好,放入坑内,覆土2~3寸,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2个月后裂口,即可播种。第三年10月移栽,行株距6×3寸,覆土1.5~2寸。出苗前,应搭前檐高3~4尺、后檐高2~3尺棚遮荫。生长期间有斑点病、疫病和炭疽病为害,可用波尔多液喷射防治。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密林中,分布于我国东北诸省。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近年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省区也有种植。
原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人参野生者称为“野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二者在药材上的区别点如下:
野山参 根状茎上部四面密生芦碗,根状茎下部具有较长园芦。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密螺旋纹。中部及下部一般无纹。须根稀疏而长,不易折断。其上有明显疣状突起。
园参 根状茎一面或两面生芦碗,无园芦。主根上端有粗横纹,不呈螺旋状,有时全体皆可见横纹。须根如扫帚状,较短而脆,其上有不很明显的疣状突起。
来源: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p. schin-seng nees]的,其也入药,叫参叶。一般应采生长5年以上的。秋季采挖,特别是野山参,当果实成熟呈鲜红色,较易发现,挖时尽可能连须根一起挖出,除净泥土,晒个叫“生晒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的叫“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的叫“红参”。

人参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⑤《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⑥《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⑦《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⑨《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s~3钱,大剂0.3~1两;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性味:
甘微苦,温。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微温,无毒。"
③《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
入脾、肺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②《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用药禁忌:
实证热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②《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③《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④《医学入门》:"虚火吐血者慎用。"
⑤《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⑥《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皆不可用。"
临床应用:
①用于急救
大剂量的人参(o.3~1两)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时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参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参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③对胃和肝脏疾病
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治疗糖尿病
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⑤对于精神病
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⑥治疗神经衰弱
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⑦治疗阳痿
人参在中药里,一般用作强壮剂,可以补养元气;近人的研究,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人参酊对于麻痹型、早泄阳痿有显著的疗效,但对精神型无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其他
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附方:
①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③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⑤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⑥治心气虚损,怔忡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⑦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⑧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⑨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⑾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⑿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⒀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
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
⒂治霍乱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⒃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漠纂要》)
⒄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炮制:
糖参类:除去芦头,切段即可。红参类:除去芦头,切段。或以湿布包襄,润软后切片,晾干。
性状:
园参
又名秧参。主根(参体)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断续横纹。根茎(芦头)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及一至数条不定根(参艼)。支根2~6条,末端多分歧,有许多细长的状根,其上生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
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园参主要有以下几种:㈠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气香,味微苦。㈡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㈢糖参:主根长约3.5~12厘米,直径0.6~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有时韧皮部附近有淡黄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甘而微苦。㈣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㈤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㈥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㈦掐皮参:主根长约6~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断面白色。气香,味甘微苦。㈧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质硬而脆。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气香,味苦。
园参商品,均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者为佳。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
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②野山参
又名山参。主根短租,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气香浓厚,味甘微苦。
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③移山参
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加工商品同野山参。
④朝鲜人参
产于朝鲜的人参,习称朝鲜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
㈠朝鲜红参
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支根多弯曲交叉。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香气浓厚,味甘微苦。
㈡朝鲜白参
芦头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此外,日本栽培的人参,习称东洋参,始载于《纲目拾遗》,商品因加工不同,分为白参与红参两种。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主根肥大,肉质,圆柱状,常分歧,由根上部二分歧者习称"灵体"或"横体";几不分歧或在下部分歧者习称"笨体"或"顾体";须根长,有多数小疣状物;根茎上有茎痕,有时生效条不定根。茎直立,绿色,细圆柱形,光滑无毛。叶轮生于茎端,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四年生者为3枚,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增至6枚;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3厘米,宽1~1.5厘米;上部的小叶长4~15厘米,宽2.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沿叶脉有直立刚毛,下面无毛;小叶柄长达2.6厘米。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长约7~20厘米,顶生伞形花序,有十余朵或数十朵淡黄绿色的小花,通常在第四年开始开花;花有梗,两性及雄性;萼绿色,6裂;花瓣6,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在两性花中离生,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状。浆果状核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每室含种子1枚。种子白色,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茂密的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本植物的根茎(人参芦)、根茎上的不定根(人参条)、细支根与须根(人参须)、叶(人参叶)、花(人参花)、果实(人参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园参
9~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用镐细心的刨起,防止断根和伤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新鲜品称"园参水子"。新鲜的移山参称"移山参水子"。
②野山参
5~9月间采挖。用骨针拨松泥土,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防止折断,去净泥土,茎叶。新鲜品称"野山参水子"。
出处:
本经

“人参”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人参功能大补元气,所以常用以挽救气虚欲脱之症。临床上如遇气息短促、汗出肢冷、脉微细,或大量失血引起的虚脱等危急的症候,可单用一味人参煎服,以补气固脱;如阳气衰微,又可与附子等同用,以益气回阳。
2.用于肺虚气喘
肺气虚则呼吸短促、行动乏力、动辄气喘。本品能补肺气,可用于肺虚气喘,常与蛤蚧胡桃肉等同用。
3.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以及久泻脱肛等症。
人参能麸舞脾胃的元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也用为要药。用于倦怠乏力,气虚脱肛等症,常与黄耆白朮等配伍;用于纳呆、腹胀泄泻等症属于脾虚的,可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砂仁等配伍同用。
4.用于消渴热病耗伤津液等症。
人参能生津止渴,故可与生地、天花粉配伍,用于消渴;如高热大汗后,气伤液耗而见身热口渴者,还可与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等同用,这是取它的益气生津作用;如属热伤气阴,口渴汗多,气虚脉弱者,又可用本品与麦冬五味子相配伍,以达益气养阴而敛汗之功。
5.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等症。
人参功能益心气、安心神,凡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等属于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症,往往用为要药,常与养血安神药如酸枣仁桂圆肉当归等同用。
此外,人参与袪邪之药同用,可用于邪未清而正气已虚的病症,以起到扶正怯邪的功效。
【处方用名】1.野山人参、野山参、吉林参(系野生者,生长时期甚长,功效较佳。然产量较少,价格甚昂,非症情严重者一般少用。)
2.移山参(即栽培者,用冰糖汁灌制而成,色白。功同野山参而作用较弱,适用于气两亏的病症)。本品的断枝、小枝及须根,通称“糖参”,功同移移山参而作用较弱,价也较廉。
3.生晒参(即移山参不用冰糖汁灌制而晒干,功用与移山参相似。幼小者晒干,叫“皮尾参”,功能益气养阴,现常用代西洋参)。
4.红参、石柱参(即栽培者,经蒸制而成,色呈暗红。药性偏温。功同移山参而作用较强,适用于气虚及阳虚体弱者。本品的小枝及须根,叫“红参”;功同红参而作用稍弱,价较低。)
5.别直参、朝鲜参(产于朝鲜,形似红参而枝大。性味、功用与红参相似而作用较强,价较贵。)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或三片至正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附药】1.人参叶:一称参叶,即人参的叶片,性味甘苦寒。功能生津袪暑,降虚火。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口渴,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进一步研究。
2.人参芦:一般称参芦,即人参根部顶端的根茎部分,经蒸煮或用糖汁浸泡后应用。性味苦微温。功能涌吐,升提。过去主要用于体虚的痰饮病症,近又用于治疗泄泻日久、阳气下陷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既能用于久病气虚,又可用于急救虚脱,故为补虚扶正的要药。如妇女崩漏失血过多,头晕腰瘦,消瘦虚弱,用之能补气益血,易于康复;又如年老体衰,在劳累过度之后,即感不思饮食,睡眠不安,心悸乏力,似患重病,用之能益气补脾,宁心安神,增进饮食,恢复体力。根据实践体会,功用确属显著。在临床上如遇气虚而兼有津液不足现象者,可用移山参;如属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阳虚症状者,可用红参。至于参的小枝及参须,虽作用较弱而价较廉,功效也颇可靠。
2.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方剂举例】参附汤(《世医得效力》):人参附子。治大出血或大吐泻引起的虚脱,上气喘急,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症。
【文献摘录】《本经》:「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
别录》:「调中,止消渴。」
《药性本草》:「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

厚朴半斤(去皮,炙,味苦温) 生姜半斤(切,味辛温) 半夏半斤(洗,味辛平) 人参一两(味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 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干姜(辛热) 黄连(苦寒) 黄芩(苦寒)人参(甘温)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法服。

知母六两 石膏一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者,人参石膏汤主之。

人参三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者,头不痛,头痛者风也,头重者湿也。

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人参三两 地黄半斤 龙骨三两 牡蛎四两 茯苓四两
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芍药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为欲愈,脉紧者,为未解。
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

人参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括蒌根二两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饮水即吐,食谷则利,脉迟而弱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介齿,宜大承气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或短气者,此胸中水气也,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

味甘微寒。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览》)。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案《说文》云: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广雅》云:地精人参也;《范子计然》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刘敬叔异苑云: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

释名」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2、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3、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开胃化痰。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三次。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
5、胃寒气满,饥不能食。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心服下。
6、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即头)煮粟米粥吃。
8、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9、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10、喘急欲绝。用人参末煎汤,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11、产后发喘。用人参末一两;另有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调参末内服。有特效。
12、产后诸虚、发热自汗。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13、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参、麻子仁枳壳(麦麸炒过),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14、横生倒产。用人参末、乳香末各一钱,丹砂五分,共研细,加鸡蛋白一个,生姜汁三匙,搅匀后冷服。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气不足。用人参、当归各半两,和阉猪腰子一对(切片)同煎,空心服。药渣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
16、肺虚久咳。用人参二两、鹿角胶(炙过)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薄荷豉汤(如葱)送下。
17、喘嗽咳血,脉弱无力。用人参末三钱,鸡蛋白调匀,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卧。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两服有效。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用人参、黄芪、面粉各一两,百合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茅根汤送下。又方:人参乳香丹砂,等分为末,加乌梅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天服一丸,开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参五钱(焙)、侧柏叶(先蒸后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以水调成稀糊吃下。
20、鼻血不止。用人参、嫩柳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
21、阴虚尿血。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炙),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炙,炙过再炙,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
22、水渴。用人参末,蛋白调匀。每服一钱。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玉壶丸”。又方:人参一两,甘草二两(雄猪胆汁浸后加炙),脑子半钱,共研为末,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开水送下。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共研为末。同时,在猪汤一升中,加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见效。
23、痢久晕厥六脉沉香。用人参、附子各一两半,每次取半两,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温服
24、禁口痢。用人参、莲肉各三钱,水煎成浓汤,一口一口细吞之。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
25、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26、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27、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28、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29、小儿风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30、小儿惊后眼斜。用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两次。
31、蜈蚣、蜂虿螫伤。用人参末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