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疮

参考:梅毒

“杨梅疮” 相关论述

梅毒。因的外形以杨梅,故名。本病包括梅毒的各种皮肤病变。如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点,名“杨梅斑”;若状如风疹样的则名为“杨梅疹”;若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豆,名“杨梅豆”;若疹粒破烂,肉反突出于外,名“翻花杨梅”。若梅毒侵于骨髓关节,或流窜脏腑为患者,统称“杨梅结毒”。

杨梅疮一证,以其肿突红烂,状如杨梅,故尔名之。其在西北人,则名为天泡疮;东南人,又谓之广东。凡毒轻而小者,状类茱萸,故名茱萸。毒甚而大者,泛烂可畏,形如绵花,故名绵花大都此证,必由淫毒传染而生。盖此淫秽之毒,由精泄之后,气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外而皮毛,内而骨髓,凡冲脉所到之处,则无处不到,此其危害最深最恶。设初起时,去毒不净,或治失其宜,而随至败烂殒命者,盖不少矣。或至二三十年之后,犹然发为疯毒,或至烂头,或至烂鼻,或四肢幽隐之处,臭烂不可收拾,或遗毒儿女,致患终身。其恶如此,静而思之,则有见此恶道,而不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故凡治之之法,最当知要,切不可不慎也。亦有不因淫毒传染,偶中湿热而患者,此不过皮毛肌肉之间,清去湿热,自当全愈,无足虑也。
今人每逢此患,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击峻利等药,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气先败,或成劳瘵,或即殒命,或愈久愈甚,以致败坏不能收敛,皆元气先败之故也,余见之多矣。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惊慌,亦不可专肆攻击,但按法渐解其毒,务使元气毫无损伤,则正能胜邪,虽毒无害。若正不胜邪,则微毒亦能杀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广疮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阳未伤,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从小便利去其毒,惟换肌消毒散为第一,其次则五加皮饮亦妙。或兼火邪者,宜秘万仙遗粮汤。或禀气多弱者,宜茯苓膏。凡此诸药,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无不见效。一、凡生疮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则毒从小便泄去,可免终身之患,真神方也。有按在下疳疮条中。此初起时,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后出,是为一套。若便毒势甚,肿痛热秘,而元气素强者,即宜用会脓散,或牡蛎散,先去其毒之大势,而后用前方诸药,亦要着也。一、此或久而不愈,或元气素弱者,即宜用会脓散牡蛎散,先去其毒之大势,而后用前方诸药,亦要着也。一、此或久而不愈,或元气素弱,或因克伐致虚,但见有正不胜邪之势,则当酌其轻重,或以纯补元气为主,凡脾肾阴阳气血,皆宜随证用方,但使气血得复,则虽毒无害。最忌见不真而执两端,则终归无益,亦是要着。
饮食宜否,有谓宜忌口者,有谓不宜忌口者,而任其发透,总之亦有其要。盖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时,只宜清利,使毒渐消为善。若食发物,则愈发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则宜忌之时也。若毒已久,元气已弱,脓汁既多,血气既耗,斯时也,非以药食滋补,则日见消败,何以收效。此则不宜忌者也。宜忌不宜忌,是亦宜补不宜补之法耳。使不知辩,安能无误。
生头面,或遍身不便处,欲其速愈,但用点药,则二三日可以脱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标之法耳。方在新因。(四十二)一、毒久蓄,发为疯毒,亦名杨梅漏,或蚀筋,或腐骨,溃烂不收,最为恶候,近来治法,惟五宝丹为最效,及徐东皋杨梅漏方,或秘传水银膏,宜择用之。
立斋曰∶天泡疮,属元气不足,邪气所乘,亦有传染而患。受证在肝肾二经,故多在下体发起,有先筋骨痛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痛者,有凸赤作痛,热毒炽甚也。微作痛,毒将杀也。色白而不结痂,阳气虚也。色赤而不结痂,阴血虚也。瘙痒脉虚浮,气不相荣也。瘙痒脉浮数,血不相荣也。臀背间或颈间作痒,膀胱阴虚也。阴器股内作痒,肝经血虚也。阴囊作痒重坠,肝经阴虚湿热也。小便频数,短少色赤,肝经阴虚也。小便频数,短少色白,脾肺气虚也。面目搔痒或变赤,外邪相搏也。眉间痒或毛落,肝胆血燥也。饮食少思,口干饮汤,胃气虚也。饮食不化,大便不实,脾气虚也。清晨或夜间泄泻,脾肾虚也。
又《治法》曰∶若表实者,先用荆防败毒散解散之。里实者,先用内疏黄连汤,通导之。表里俱实者,防风通圣散,双解之。邪热肝经者,龙胆泻肝汤清解之。后用换肌消毒散为主,愈后再无筋骨疼痛之患。气虚者,四君子汤血虚者,四物汤。气血俱虚者,八珍汤。俱加兼证之药治之,自无不愈。若治失其法,有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拳挛肢体者,但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蠲痹消毒散,以养血祛邪,亦有可生者。
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或概服防风通圣散,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凡有肿硬或作痛,外用蒜灸,及敷冲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一男子,遍身皆患,脉浮而数,以荆防败毒散治之,表证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渐愈,兼饮萆 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下部生,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似番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二经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一童子,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安。
一儒者,患前证,先玉茎作痒出水,后阴囊股内小腹胁臂发小 ,或干或脓窠,误服祛风等药,肢体倦怠,恶寒发热,饮食渐减,大便不实,脉见浮弦,两尺浮数,此肾水虚热肝木乘脾土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换肌消毒散而愈。
一人患此,服攻毒等药,患处凸而色赤作痛,肢体倦怠,恶寒发热,脉浮而虚,此元气复伤,而邪气实也,用补中益气汤,二剂而愈。
进士刘华甫,患之数月,用轻粉朱砂等药,头面背臀各结一块,二寸许,溃而形气消弱,寒热口干,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壅,饮食少思。此脾胃伤,诸脏弱,而虚火动也。先用六君子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麦门冬五味服之,胃气复,而诸证愈。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减八味丸而痊。
一男子,患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穴,脓水淋漓,少食无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汤加茯神枣仁炒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少可。却用豆豉饼灸之,更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妇人,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晡热甚,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茯苓、白术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更服八珍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患此,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绿豆粉末等药铺席上,令可卧,更服神功托里散,月余而痊。(俱薛按)


病名。因感染梅毒而引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又名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多因气化(间接)传染和精化(接触)传染而发。证见:先出现下疳,或见有横痃,继则发杨梅疮。发病前,多见有全身性发烧,头痛骨节部位酸痛,咽干喉痛,并逐渐出现皮表病变。发外阴部皮肤先起红晕,后即见成斑片者,名杨梅斑;有形如风疹者,名杨梅疹;若其状如赤豆,嵌入肉内者,则名杨梅豆;若疹粒破溃,肉反而突出于外者,更名翻花杨毒。严重者,其毒侵及骨髓关节内脏,则统称之为杨梅结毒。治宜清血解毒。传统多选用杨梅一剂散,或用土茯苓合剂内服,外用可选鹅黄散调敷其疮疡。即梅毒。证治还可参见各有关条。

人有关心爱妓之欢,恋炉酣战,自觉马口如针刺之痛,此毒瓦斯已过也。未几而生鱼口矣,未几而生疳疮,又未几而遍身亦生疮矣,黄脓泛滥,臭腐不堪,人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药,谁知愈败毒而愈盛,愈多而愈不易愈,往往有腐烂而化者,实可伤也!盖杨梅之毒,每中于泄精之时,精泄则元气亏虚,故毒乘虚而入。
若元气足,则毒虽入而传染,不过轻微之毒,可以一泄而愈。今遍身毒发出,明是大虚之症,而毒深中于内,不补虚以泄毒,焉能奏功?倘用败毒之药,无异下石矣!方用二生汤土茯苓(三两) 生黄 (三两) 生甘草(三钱)
水煎服,四剂渐红,再四剂渐干,又四剂痊愈矣。服此方忌茶。此方妙在不以解毒为事,止用黄 以补气,气旺而邪自不留。得生甘草以化毒,而佐之以土茯苓以引毒,毒去而正无亏。盖气生而血不难养,此治法之巧者也。偏德汤亦妙∶金银花(四两) 当归(二两) 白术(二两) 土茯苓(一两) 天花粉(三分) 甘草(五钱)
水煎服,十剂愈。
秘诀∶二生汤能治杨梅土苓三两生黄 ,甘草三钱过十剂,始红渐干可医。
又有治梅银四两,归术二两土茯两,花粉三钱五钱草,服至十剂一扫光
人有龟头,乃服败毒之药,欲毒小便而出。大肠燥结,则攻毒之药,不能径走大肠,势必尽趋膀胱而出。盖膀胱口细,小便亦细,毒难泄出,于是毒不留于肠中,而反结于外势,毒盛必发,安得不腐烂哉?
往往有龟头烂落,连茎亦烂,世人多以外药敷之。外药固不可少,然不先消其内之火毒,而遽用外药敷之,不啻如石之压草萌芽也,势必复发。宜先用汤剂治之,方名散毒丹∶土茯苓(一两) 黄柏(一两) 甘草(一两) 栀子(炒研一两) 肉桂(一钱)
水煎服,四剂则火自从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后用生势丹敷之。
生势丹∶儿茶(一两) 生甘草(一两) 炒黄柏(三两) 冰片(三分) 朱砂(一钱) 乳香(三钱)没药(三钱) 大黄(三钱)
研为细末,瓷瓶收贮。敷患处数日而脓尽血干,抹至一月,肉筋再长而愈。愈后宜大补气血,急用十全大补汤连服一、二月,则外势仍能伸缩,尚可种子。否则多服败毒之药,泻火之剂,则命门寒凉,而外势亦且冰冷,安能阳和之骤复哉?此前后治法之各异,实有次序也。
秘诀∶龟头腐烂散毒丹,苓柏草栀一两煎,肉桂一钱四剂止,然后再敷生势丹。生势丹敷龟头药,儿茶甘草一两着,炒柏三两冰三分,朱砂一钱乳没药,大黄三钱共细末,敷至一月患自瘥。
此症方用护身汤亦效∶玉米(一两) 金银花(一两) 土茯苓(一两) 肉桂(三分) 黄柏(二钱) 车前子(三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秘诀∶护身汤玉米金,茯苓一两桂三分,车前三钱黄柏二,连服十剂回春
人有疳疮初发,鱼口将生,若不速治,必遍身生疮,迁延岁月,身体腐烂,多不可救,必须早治为妙。然而早治之法,世人多用五虎散败毒,虽毒从下泄,而损伤元气,未为得法。设或败毒之药少减,又恐有留毒之虞,亦非治法之妙。盖毒瓦斯之入,因元气之虚也。虚而败毒,是已虚而益虚也,则毒将何以解乎?治之法,惟补中有泄,则毒尽散,而正气又无亏矣。方用早夺汤∶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当归(一两) 黄 (一两) 大黄(一两) 金银花(一两) 土茯苓(一两) 石膏(一两) 甘草(三钱) 远志(三钱) 天花粉(三钱) 柴胡(二钱)
水煎服,一剂泄出恶物,宜掘土埋之;再服二剂而臭秽恶物,无留于肠胃矣。然后减去大黄石膏,加土茯苓二两,同前药再煎服四剂,则一身上下与头面之间,必有隐隐影现于皮肤之内,再服二剂而影亦尽消矣。再服二剂,则永不生疮矣。此方用大黄以泻毒,石膏清毒甘草银花以化毒,柴、粉以散毒,又佐以大补气血之药,有似三军过勇,士卒强健,统帅大军,斩杀无遗,则四野萧条,元气尽矣!用参、 、归、术之类,以至仁而佐至勇,则剿抚兼施,军声更振,前徒倒戈,自获全胜。少祛除则贼化为良,岂敢仍为盗哉!
此方有益于风流子弟不少,余实亲视而实验者也。倘病患阴虚阳燥,方中可加熟地数两,或加玄参一两亦可,余品不可乱加也。
秘诀∶参术归 早夺汤,大黄银苓石膏两,甘草远志粉三钱,柴二一剂泄毒良。再服四剂秽尽去,土苓二两去膏黄。阴虚阳燥加玄地,水煎服之妙难量。
方用泄秽丹亦妙∶蒲公英(三两) 金银花(三两) 当归(一两) 大黄(五钱) 王不留(三钱)
水煎服,水十碗,煎成二碗,徐徐服。
秘诀∶泄秽神丹蒲公英银花三两归两从,大黄五钱三不留,十碗煎二徐服轻。
人有遍身生杨梅,而服轻粉,一时收敛,以图目前遮饰,谁知毒藏于内,必然外溃。未几而毒发于鼻,自觉臭气冲鼻而出。又几日而鼻色变黑,不闻香臭矣。此等症见,必须急治。否则鼻柱自倾,一至腐烂,便不可救。然用些小之剂,亦无益也。盖毒势甚盛,杯水难济。况杨梅结毒,不结于他处,而结于鼻中,其毒更胜,以毒不在他脏,而在肺经也。肺主气者,主清气也,毒瓦斯非清气可比。毒瓦斯在肺,则清气尽力毒瓦斯矣。肺气出于鼻,而藏于肾,肾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肤,则毒瓦斯可以外出。今用轻粉收敛,则毒不得发于皮肤,而尽归还肺中;肺欲归还于肾,而肾不受,乃上冲于鼻矣。鼻孔细小,安能遽泄乎?自然毒瓦斯尽结于鼻,而鼻乃独受其祸矣。治之法,必须多用散药以解毒。然肺经之病,不能直治,必须隔一、隔二治之而后可也。方用护鼻散金银花(三两) 玄参(三两) 麦冬(二两) 桔梗(五钱) 甘草(五钱) 天花粉(五钱)丹砂(生冲,一钱)
水煎调丹朱末,服一剂而鼻知香臭矣,服四剂而鼻黑之色去,不必忧鼻之烂落矣。更用全鼻散∶玄参(一两)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丹砂(一钱) 麦冬(五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三钱)
水煎服,十剂而一身之毒尽出,可保无虞。前方过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近乎和平,所以补其虚。而丹砂前后皆用者,以轻粉之毒非丹朱不能去。轻粉水银所烧,而丹砂水银之母,子见母自然相逢,而不肯相离,所以丹砂出而轻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倘鼻梁已倾,腐烂不堪,宜以前护鼻散救之,虽鼻不能重长,而性命犹可保也。
秘诀∶护鼻解毒三银参,麦二梗五草花粉,煮成丹朱生冲服,四剂色变莫忧心。全鼻散药玄金花,一两当归丹砂麦冬五钱三参草,连服十剂自无差。
方用寒水再造汤亦效∶麦冬(三两) 甘草(二两) 贝母(三钱) 夏枯草(二两) 黄芩(三钱) 连翘(三钱) 桔梗(三钱)寒水石(冲,三钱) 赤茯苓(二两)
水煎服,未烂者一剂可免,烂者再剂不烂矣,再二剂痊愈。
秘诀∶寒水再造三两冬,甘枯二两赤茯苓贝母黄芩连翘桔,寒水三钱煎成冲。
人有生杨梅,遍身皆烂,疼痛非常,人以为毒瓦斯之在皮肤也,谁知是血虚而毒结于皮肤乎?杨梅之毒,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难以疗治,而毒在皮肤,似易于施治矣。然毒未出于皮肤,尚蕴藏于骨中,泄骨中之毒,可从下而外泄也。如毒已出于皮肤,其毒开张,敛肌中之毒,则不可由表而外攻矣。得其法,则易泄散;未得其法,则转横也。治之法,宜补虚以泄毒,引毒从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方用二苓化毒汤白茯苓(二两) 土茯苓(二两) 当归(二两) 紫草(二两) 金银花(二两) 生甘草(二钱)
水酒各半煎服,十剂痊愈。此方视之平淡无奇,而实有异功者,补以泄之也。杨梅本生于肾之虚,肾虚血虚矣。不补虚以治,反泄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杨梅,所以多不效耳。
加减二苓汤亦效∶生地(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一两) 黄 (二两) 土茯苓(二两) 车前子(五钱)防风(一钱)
水煎服,二剂不痛,再二剂痊愈矣。
秘诀∶二苓化毒茯苓归,紫草土茯银二随,水酒煎服草二钱,十剂痊愈效可推。补虚泻二苓汤,生地茯苓归一两,黄 土茯二两用,车前五钱一钱防。

湿热邪所成,亦之最恶者。要看表里虚实,先须发散,攻去其邪毒,次用调和血气,庶无再作之患。形高突而似杨梅,故名其名。北方名天 ,非也。
表实者,宜先解表。(荆防败毒散。)湿胜者,宜先导湿。(羌活苍术胜湿汤五苓散。)
里实者,宜先疏里。(内疏黄连汤。)表里俱实,宜解表攻里。(防风通圣散。)始然治之,量人虚实用药轻重;解攻之后,再调气血,滋补元气,要忌浓味。
凡此,服轻粉水银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屡服防风通圣散及败毒之剂,则气血愈虚,而并坏者多矣。
(《秘方》)仙遗粮汤 治一切杨梅疮,不拘始终虚实,并可取效。
仙遗粮(二两。一名土茯苓,一名冷饭团。用鲜者去土净洗,入木石臼捶碎,水三碗,煎二碗,去渣,再入下项药) 当归生地黄防风(各八分)金银花(一钱) 皂角刺(六分) 黄连连翘(各一钱) 甘草(四分) 木通薏苡仁(各八分)白术白藓皮(各七分)
上咀,作一服。用遗粮汤二碗煎一碗,加灯心二十根煎,食远服
捷法杨梅疮不论新入,及毒、鹅掌风并效,不过旬日而愈。
伏龙肝(二钱) 水银(一钱) 枯矾(三分) 白藓皮(七分) 百草霜(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香油少许调研如膏,以水银不见星为度。于无风处,将膏少许涂于手足心,互相擦磨,尽,又涂又擦,以药尽为度。擦完却吃热葱羹一二碗助汗,以绵被重覆出汗,汗后却服解毒散一剂,或服内疏黄连汤,三日一作为之,九日连三次,十二日之后渐愈,再不必作,愈迟,再以五日一作,并汗。愈后可服萆 八珍汤。有热,加芩连。
薰法雄黄(三分) 银朱(一钱) 没药(三分) 朱砂(五分) 官香(一钱) 枣肉(二枚,研烂入药)
上前五味研为细末,以枣肉同研,搓作小条,用皮纸卷定,香油灯盏点火熏,置被中,口含水,阴囊以布裹之,不可着烟。间日一次,尽药三条,愈。仍要服三黄解毒汤
杨梅 不问年深者并效。
土萆 (五两) 金银花(一两) 皂角刺花椒牛蒡子郁金当归(各半两)黑铅(化三两,入水银半两)
上咀,作五帖。以铅乘热擂成粉,分作五处。前药每帖水二盏,葱一根,煎一盏去渣,再入铅粉煎至八分,食远服铅粉用水出收起。盖杨梅漏,多因服轻粉毒而成,此以水银黑铅花椒,仍复收引轻粉之毒,盖从类而出也。每以五帖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汗,先以金银花(一两)、防风(半两)、花椒(半两)煎水二斗,用席围住不透风,先熏后洗,出汗。无金银花,有忍冬藤叶更妙。二三十年患此,只用四料四汗,无不全愈。忌牛肉烧酒。妙方,世人珍秘不传,予得之,治人,一一获效,故详载以公于天下,共起沉 而广济人也。
(万氏)治杨梅疮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土茯苓(一两) 花椒(二钱) 槐子(炒焦,二钱) 鱼膘(三钱,顷炒成珠) 麻黄茜草细茶(各一钱) 乌药乳香(各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葱三根,煎一盏,通口服。甚者,数剂愈。

【方歌】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疱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针,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之人,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气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形大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杨梅一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虚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色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其源。
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豫服护面散;或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痕迹。若梅溃烂时,脓秽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鹅黄散
撒之。又翻花杨梅,亦以本方加雄黄末,香油调敷之。
外有护从丸,于发时,令侍从人服之,可免传染。梅初起,头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形碎小色鲜,头面稀少,口角,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为顺;若先发下疳,次生便毒鱼口,便觉筋骨疼痛,而梅随发,色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起疱者为险。总之始终调治得法,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得全愈。若患者不遵正法医治,欲求速效,强服轻粉水银白粉霜劫药等类,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毒含藏骨髓,复为倒发结毒,轻则累及妻子,甚则腐烂损形,不可不慎。
方剂透骨搜风散'组成:透骨草白花者,阴干)生脂麻羌活独活黑豆紫葡萄槐子白糖六安茶核桃肉(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三枚,水三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透骨搜风散梅毒,筋骨微疼痒皮肤,脂麻羌独豆葡萄槐子糖茶核桃肉。
又方:杨梅一剂散
组成:麻黄(蜜炙,一两)威灵仙(八钱)
大黄(七钱)羌活白芷皂刺金银花穿山甲(炙,研)
蝉蜕(各五钱)防风(三钱)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汤二碗,用黄酒一碗,将药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将羊肉淡食令饱,随后服药,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杨梅一剂元气壮,上部生毒气化麻黄羌芷威灵刺,银花风甲蝉大黄
又方:升麻解毒汤
组成:升麻皂刺(各四钱)
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炖热,加香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生顶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缠绵壮服灵,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药引经。
又方:归灵内托散
组成:人参木瓜白术(土炒)金银花防己天花粉白鲜皮薏苡仁(各一钱)
当归熟地白芍(酒炒)川芎(各一钱)
土茯苓(二两)威灵仙(六分)
甘草(五分)
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次,随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气虚者倍加参、归,毒气盛者倍金银花,加蒲公英
外以麦冬五钱(去心),薏苡仁五钱,土茯苓一两,煎汤常服以代茶。
【方歌】归灵内托参木瓜,术银四物己天花土苓鲜薏威灵草,梅体弱服堪夸。
又方:金蝉脱壳酒组成:醇酒五斤,大虾蟆一个,土茯苓五两浸酒内,瓶口封严,重汤煮二炷香时取出。待次日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酒,次日随量饮之,酒尽愈。又治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禁见风为效,忌口及房欲。
又方:护面散
组成:女人头发(〔火段〕,存性)明雄黄(各三分)
共研细,香油半酒钟调匀,滚黄酒冲服,一日三服。
【方歌】护面散医梅现,豫服毒不攻头面,香油调药黄酒冲,只用雄黄头发〔火段〕。
又方:翠云散
组成:轻粉(一两)石膏(〔火段〕,一两)
蟾矾铜绿(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湿疮干撒,干以公猪胆汁调浓点之每日三次,斑自退。
【方歌】翠云散后斑,轻粉石膏胆矾铜绿共研湿干撒,猪胆汁调能润干。
又方:鹅黄散
组成:轻粉石膏(〔火段〕)
黄柏(炒,各等分
共为末,干撒患处,即可生痂;再烂再撒,毒尽即愈。
【方歌】鹅黄散治梅烂,脓秽多疼浸成片,轻粉石膏黄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验。
又方:护从丸
组成:雄黄川椒(各五钱)
杏仁(炒,去皮、尖)
共研末,烧酒打飞罗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滚水送下。
【方歌】护从丸避梅患,雄黄川椒各五钱,杏仁百粒酒糊入,从人服之毒不传
又方:九龙丹(见下部悬痈

朱砂(二钱) 雄黄(一钱五分) 苦参荆芥天麻麻黄 面粉 牛蒡子槐角子(各三钱) 为细末,用糖心鸡子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鸡汤或羊肉汤送下,一日一服。表出毒瓦斯,再不发。忌一月房事,神效。

雄黄沉香血竭(各三分) 乳香没药朱砂(各五分) 黑铅水银(各一钱) 为末,均作纸捻七条,用香油点灯,放床上,令病患两腿抱住,上用单被通身盖之,口含冷水,频频换之,则不损头目,一日用三条,后每日用一条,熏之有效。

麻黄穿山甲白芷威灵仙蝉蜕(各二钱) 黄 (二钱) 上用生羊肉一斤,水五碗,煎三碗,将肉取起,入药,在汤内煎至二碗,热服,盖被出汗为度。

冷饭团(十五两) 防风木通薏苡仁防已茯苓金银花木瓜白鲜皮皂角刺(各五钱) 白芥子(四钱) 归身(七钱) 上作三十服,每用水煎,空心午饭前,晚饭前,各一服,忌鸡鱼生冷,房事及煎炒茶酒十余日,立效,虚弱人加人参五钱,其妙不可尽述。

土茯苓(四两) 川归(二钱) 金银花(二钱) 皂荚子甘草(一钱) 木瓜(一钱)牛膝(二钱) 防风(一钱) 熟地(二钱) 羌活(一钱) 川芎(一钱)水煎三钟,三次服。又方,土茯苓(四两) 金银花(五钱) 皂角(五钱) 以上三味煎汤,另用大肥皂核烧存性,为末,每用三分,前药煎熟调服

杨梅疮(图缺)
陈实功曰∶杨梅疮者,又名时疮,俗名歹,因其形类杨梅耳。总由湿热邪火所化,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干者,是气化传染,乃脾肺受毒。毒在皮肤,不曾传里为轻,宜万灵丹发汗自解。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小水涩淋,其形大而硬者,是精化欲深,乃肝肾受毒。毒在骨髓,未透肌肤为重,宜九龙丹通利以泻骨中之毒,内毒已解,筋骨不疼,根淡白,方可搽药。若求速效,妄用药熏擦,必贻后患,医家、病家均慎用之。(《正宗》)
冯鲁瞻曰∶杨梅疮者,因形相似而名之也。凡气受之而得者,坚实凸起,又名棉花疮;若血受之而得者,其形扁折而溃,又名果子;皆类其像而俗呼之。北方名曰天泡疮,虽名异而实同,然治疗别。凡自致者重,传染者轻。自致者欲欲太妄,以致阴处先见,及纵口恣味,三焦皆热,精竭血结,遗滞诸经而成也。传染者中气不足,外染稍轻。然患此者,切不可用毒物发之,亦不可用凉药遏之并求速效,用煎药解毒,补益托散,外用煎药洗浴,仍以膏药搽贴,拔毒出外,方无后患。(《锦囊》)
申斗垣曰∶杨梅疮与阳杨梅大不相同。阴杨梅色红而不起不破,乃血中受风热之毒。又云男子受妇人梅毒秽起相感而生。(《启玄》)
又曰∶翻花杨梅疮,是表虚毒瓦斯猖獗而成。
又曰∶杨梅豆子,是毒瓦斯之微,感之轻也。
又曰∶杨梅是患时食了牛肉,或洗浴当风抓痒,有犯房欲,致令浑身腥臭,或干而起白屑,或腥水淋漓,治当分气血、身之上下多少。
又曰∶杨梅疮猪肠脏,致令愈后复生杨梅圈子也。
陈远公曰∶有嫖妓恋炉酣战,觉马口间如针刺痛,此毒瓦斯已过也。未几生鱼口矣,生疳疮矣,遍身生疮矣。黄脓泛滥,臭腐不堪,人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味,不知日事败毒而毒益盛,益多,有腐烂而死者。夫杨梅之毒中于泄精之时,必元气亏损,故毒乘虚之入;若元气大旺,毒难深入,即有传染,不过轻微之毒,可一泻而愈。遍身毒疮乃大虚而毒深中也,不补虚而泻毒,何能奏功乎!若止服败毒,无异下石也。二生汤∶生黄 、土茯苓各三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四剂渐红,又四剂干燥,又四剂痊愈。此方不去解毒,只以黄 补气,气旺邪自难留,得甘草之化毒,土茯苓之引毒,毒去而正气无亏,气生而血又能养,此治之巧,无如人不知也,可胜叹息云。(《辨证冰鉴》)
胡公弼云∶杨梅疮又名砂仁。其患皆因色欲过度,染受秽污之恶毒,或先患下疳,或先患横 ,然后始发此。此将萌,手掌心隐隐当见红点。治之者切不可苟图财帛,暗用轻粉等药隐之,梅一服轻粉,如油入面,毒入筋骨而莫能解也。
不但终身骨中疼痛,结毒溃烂,上至五官头颅,下至玉茎元首,虫蚀无存,噫!轻粉之为害,可胜道哉!患此者,亦不畏人物议而求速效。医者当尽发其毒,使之外出,务使永无遗患。(《无愧青囊》)
又曰∶有患杨梅疮遍身,独有一二个形色紫黑如熏梅,疼痛特甚,多令通身不起发,此乃杨梅疔也。即如痘疔阻遏,不能起发行浆无异。用针刺出血,服托里土茯苓等剂。
又曰∶杨梅疮初起似肉泡,其人起白皮,层层揭去,直揭至三四十层方能穿破,宜服人参茯苓汤。毒未穿不用膏药。如已破,贴梅漏膏,待肉平去膏药
蒋示吉曰∶总之杨梅疮宜发不宜遏,贵在除根,莫求速愈。得其旨矣。(《说约》)
广笔记》云∶有以水银、番 搓擦五心医杨梅疮,致令患者三日间舌烂齿脱、喉溃,秽气满室,吐出腐肉如猪肝色,二便不通,汤水不入,腹胀几死,证已危急矣。医斯证者,以手按病患之腹,不痛者,知虽胀未坚,毒未及心,其毒尚浅,速治可效。法用铅二斤,分百余块,加大剂甘桔汤料∶银花甘草各四两,水三十碗,煎浓汁,先服三四碗,徐浇舌上,任其自流,浇灌一个时辰,其舌即可转动,口内即可洗净,随令饮汁数盏,将前渣再煎,连前剩汁搀和一处,频频洗濯手足,次日二便出黑水无数,始安。然后用吹口药及内服败毒内托之剂而痊。
澄曰∶杨梅疮又名棉花疮,因其绵绵难绝也。又名肘,乃时气乖变,邪气凑袭,形如杨梅,或上或下,绵绵不绝,皆由入房不净,淫火郁结之毒。若毒传染气化者轻,先入脾肺,其先见于上部,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毒在皮肤,未经入里,治宜发散。若淫女媾精,精化欲染者重,流于肝肾,先发下疳,次生鱼口,先从下部见之,渐至遍身,大而且硬,筋骨多疼,小水涩淋,此证最重。因其毒瓦斯内入骨髓,外达皮毛,若非汗下兼行,将何以洗濯其脏腑乎!若发已久,血气已虚,毒犹未退,宜解毒托散为主,总以医至筋骨俱已不痛,根淡白,内毒已散,方用点药。轻者半年,重者一载方可痊愈。若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条、擦药、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

首用第一煎方
当归穿山甲(切碎,微炒) 甘草节没药去油柴胡乳香去油天花粉川贝母皂角刺赤芍(各三钱) 防风连翘肉桂(各二钱四分) 金银花广陈皮(各七钱五分) 白芷(二钱一分)
上各称准,分作三剂,每日一剂。用黄酒一斤,水一斤,煎至一斤为度。宜砂罐煎之,温服取汗二次。水酒减半,照上温服取汗,戒口味,不过三服即愈。看何部位,照后加味治之,神效。头上加 本;面上加升麻白芷;顶上加升麻桔梗羌活;腹加白芷柴胡;背加皂角刺;胸加栝蒌;腰加羌活独活;胁肘加柴胡青皮;臂上加肉桂羌活;耳后加升麻柴胡独活桔梗;四肢加肉桂金银花肩膊肉桂升麻∶脚底加肉桂牛膝成加肉桂皂角刺。以上引经药各加一钱。
煮枣神方。(《家秘》)
何首乌(半斤) 天花粉威灵仙鳖甲(炙) 金银花皂角刺 川萆 白僵蚕木通白芷麻黄蝉退当归苍术川芎(各二两) 生大黄 生地(各四两) 全蛇蜕(一两)
上药用水一斗,磁锅内煎至五六升,去渣净,拣大黑枣五斤入汁,再煎收至药汁干为度,将枣晒干,不时食数枚。毒渐消,口自收,落而愈。
消风败毒散
归尾 川芎 生地 赤芍黄芩干葛升麻(各一钱) 川黄连防风黄柏连翘(各八分) 羌活金银花蝉蜕甘草(各五分)
水煎二三剂热服
初起必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五分。通利,恶物去净后即勿用。
廿四味风胜饮(《说约》)毒发出时用。
防风荆芥 白芷梢 连翘苦参赤芍黄连地骨皮白鲜皮黄芩山栀子 归尾 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黄柏僵蚕五加皮甘草白蒺藜皂角刺(各一两) 土茯苓(白实者,三斤)
上部多,倍加川芎;下部多,倍加木通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加人参茯苓,去栀子。分作五六十剂,每日水煎二剂服。忌牛肉、烧酒,猪肝肠,盐宜炒过食,不炒恐生。此方起死回生,活人甚众。
羊肉发药(《说约》)。梅初起,皮肤燥痒,上部多者。
蝉蜕川芎当归(各三钱) 威灵仙(一两) 麻黄(春用七钱,夏用五钱,秋用九钱,冬用二两二钱)
先用羊肉一斤,水十碗,煎七碗,去羊肉入前药于汁内,煎至三碗去渣。一日内早、午、晚分三次服完。用羊肉好酒过口,吃尽被盖取汗,或吐或泻三四次,以粥补住,内毒日解,外毒自发。忌牛、狗、鹅、鸡,火酒、茶、醋等物。每早食仙枣三枚。如病患不能饮酒,或虚极者,服胰子汤
仙枣方黑枣二十一枚去核,入胡粉三分,逐用线扎紧,放小砂罐,略放水煮熟,露一宿,空心吃三枚,冷茶送下。
胰子汤(《说约》)。杨梅人虚气弱,不能汗下,用此解毒托散,方能送毒外出。
薏苡川芎金银花牛膝木通胡黄连当归黄连防风(各一钱) 甘草(六分) 白僵蚕(七条,炒,研) 土茯苓(二斤,米泔浸一二时,打豆大,勿犯铁器,井花水洗净) 肥皂子(七粒,打去黑皮)
陈酒、河水各二碗,煎一半,入前药并胰子一付去油净,同煎一碗,空心服,取汗。忌口如前,虚弱甚者,加人参
猪肉茯苓汤(《说约》)。梅毒下体先见,遂及遍身,筋骨酸痛,二便涩滞。
牛膝苍耳子甘草当归蛤粉金银花红花天花粉皂角刺(各二钱)
蝉蜕(二十一个) 土茯苓(洗净,木槌打碎) 精猪肉(各四两) 穿山甲(二十一片,土炒,研) 大黄大便结,用一两,如常者,用五钱,自利者,不用)
生白酒三碗煎一半,空心服。猪肉过口,大便利三四次后,以粥补住。
仙遗粮汤(《说约》)
土茯苓(即仙遗粮,洗净,木槌打碎,二两) 皂角子(五个,切片,微炒) 当归白鲜皮川芎薏苡仁木通威灵仙防风金银花木瓜茅苍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人参气分虚者加入)
水二碗,煎八分,看病上下,食前后服。腿脚之下加牛膝一钱。病浅者一月可退;病深者百日可痊。此欲发,先发下疳,预服此方,能免发也。此治梅初起,筋骨疼痛,数月延绵不已,并治杨梅风毒,误服轻粉瘫痪不能动履之良方也。食忌同前。
解毒天浆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土茯苓(二两) 防风当归蝉蜕防己白鲜皮连翘海风藤皂角针金银花川芎木瓜苡仁(各一钱) 天花粉(二钱) 甘草(五分,下部加牛膝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临服入酒一杯,量病上下服之。
杨梅结毒。(王明宇。)
天花粉(二钱) 白僵蚕蝉蜕(去两眼珠、脚尖) 杏仁肥皂子(独核者) 皂荚子(以上各七个)
金银花(五钱) 土茯苓(取牵连疙瘩,长者名钻筋透骨草,四两,实者六两)
忌见铁器,用井水六碗煎三碗,任服。忌醋、盐,戒房事。如无独核肥皂子,便用肥皂子七个,打开看内有黑色、黄色,油腻味的,俱不可用,只拣青草色的方可用;皂荚子如虫蛀的,便用十个。如初生鱼口,浑身筋骨疼痛,即宜服此,便可不发梅
此方得之异传,活人千万,功效甚捷。但服是药,日日白水肉,以免心嘈,不可少也。
经验梅方(《锦囊》)
麻黄穿山甲白芷威灵仙蝉蜕(各二钱) 生黄 (一钱)
羊肉一斤,水五碗煎三碗,将药取起,入药在汤内煎至二碗,热服盖被,出汗为度。
杨梅疮杨梅风方(《锦囊》)
土茯苓(四两) 川当归金银花牛膝(各二钱) 皂荚子甘草防风羌活川芎(各一钱) 熟地(三钱)
水煎三盅,三次服。
又方(《锦囊》)
土茯苓(四两) 金银花皂角(各五钱)
水煎汤,另用大肥皂核烧存性为末,每用三分调服
神方(《启玄》)
黄连川芎胡黄连当归(各一钱) 土茯苓(二两) 猪胰子(一个)
酒水各盅半,煎一盅,看上下分食前后服。
二皂饮(沈员峤。)
肥皂子(独核者二十粒) 皂角子(三十粒) 苦参金银花(各一两)
河水碗半,井水碗半,煎一碗,露一宿,次早空心热服,其毒自消。
又方
土茯苓(四两) 蝉蜕皂角刺肥皂子僵蚕(各一钱)
水三碗,煎一碗,服一七除根。
人参 苓汤
土茯苓(四两) 人参(一分) 土黄 (三钱,如无以黄 代之)
水十五茶盅,煎汤当茶,只食淡肉,忌咸。
杨梅疮服此,永无结毒之患。(《济生》)
胡黄连(三钱) 牛膝黄连(酒炒,各一钱)
加新鲜土茯苓一斤,洗净木槌子打碎,水八碗,瓦罐内煎至四碗,入猪胰子一个,再煎至二碗,再将猪胰子一个铲碎入药内,同胰子一日服尽。
宝灵丹 毋论梅初起已溃,服此神效。并治结毒下疳串毒,以及男女内外不可明言之处恶毒等证。
珍珠豆腐包,煮透,研) 滴乳香去油广木香血珀(另研) 没药去油沉香冰片(各一钱) 西牛黄(五分) 辰砂水飞,五钱) 真胎骨(不拘多少,沉香煎水制过) 滴乳石(三钱,用零陵香紫背天葵甘草、茅香各三钱,水煎一伏时收取研用)
上药各味另研,照分两配合,再研千余下,瓷瓶收贮。每用丹三分加飞白面二分和研极匀,分作三服,每服用新鲜土茯苓一斤,刮去粗皮,以木槌打碎入砂铫内,加河水十碗,煎至六碗,每用二碗调服上丹一分七。如患者中气不足土茯苓只用十两,大便不通百草霜五分调服;脓水多加当归、白芷各一钱五分;毒在上部,加川芎桔梗各三钱;在咽喉玄参三钱;在腰加杜仲三钱;在胁加柴胡防风各三钱;在下部加牛膝苡仁防己各三钱。俱加入土茯苓汤中煎服。服过如毒瓦斯不行,小便不利,可于土茯苓汤中加利水等味,服之自利,一料除根。
琥珀牛黄丸杨梅破烂,并一切疽久溃,脓水不干者。
琥珀猪牙皂木香(各一钱) 人中白( ) 轻粉雄黄朱砂乳香去油没药去油白芷(各三钱) 当归(二钱) 西牛黄(三分) 槐花(炒,一两) 丁香(春夏一钱五分,秋冬三钱)
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萝卜子大,初服五丸,五日后服七丸,又五日后服九丸,又五日后仍服七丸,又五日后只服五丸,周而复始,俱用土茯苓甘草煎汤下,其毒消散如神。
又方
芝麻 槐角子(各一升)
同炒研细,每清晨白汤调服二合,七日即愈。
又方 陈琉璃阴阳瓦焙研极细,土茯苓煎调服二钱。
又方
白果肉 红枣肥皂子(各四十九粒)
共捣为丸,每早土茯苓汤送下三钱。
又方 羊粪不拘多少,阴阳瓦焙存性,每服三钱,好酒送下,数服自愈。
又方
红枣肉 核桃肉 轻粉(各三钱)
共研细作丸,分九服。每服三十丸,朱砂为衣,食后服下空心服。七日愈,换用花椒七粒泡汤送下。
神效丸(《锦囊》)
棉花核(炒) 肥皂核(炒黄) 广胶麸皮拌,炒)
槐花米(炒) 马料豆(炒) 麻子(炒,各半升)
为末,雄猪胆汁为丸,每服五钱,酒送下,生在上身者加穿山甲土炒,二两。
又方(《锦囊》)
朱砂(二钱) 雄黄(一钱五分) 苦参荆芥天麻麻黄 面粉 牛蒡子槐角子(各三钱)
上为末,用糖心鸡蛋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鸡汤或羊肉汤送下,一日一服,表出毒瓦斯,再不发。忌一月房室。神效。
杨梅疮后肿块方(《锦囊》)
冷饭团(十五两) 防风薏苡仁木通金银花防己白鲜皮木瓜皂角刺茯苓(各五钱) 白芥子(四钱) 归身(七钱)
分二十服。每用水煎,空心、午饭后、晚饭前各一服。忌鸡、鱼、生冷、房事及煎炒、茶酒,十余日立效。虚弱人加人参五钱,其妙不可尽述。
遍身臭烂 大蛤蟆一只,竹刀腹上割一小孔,将大红枣填满,再加蟾酥五分,用线扎好,麻油半斤入砂锅内炙至黄色为度,取出研细,瓷瓶收贮。每服三分,无灰酒调服取汗,五日痊愈。
忍冬
金银花(一两) 黑料豆(二两) 土茯苓(四两) 甘草(三钱)
白水煎。每日一剂,酒助药力。
金蝉脱甲酒不拘新久轻重,皆验。并治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好酒五斤,大蛤蟆一个浸酒内,封瓶口,煮两柱香取起。待次日随量之大小饮醉为度。冬夏盖被出汗为效;所剩之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尽愈。服酒后七日不见风,要紧。忌口味、房事,百日除根。
久不收口 陈肥腊肉切薄片粘贴,日三易,先以千里光煎水洗之。
神应散
何首乌天花粉荆芥苦参防风(各一两) 肥皂核烧存性) 薄荷叶(各五钱)
共为末,分十服。每日用新鲜白土茯苓八两,雄猪肉四两,入前药,一服用水七碗煮烂去渣,其肉听食,其汤代茶饮之,不过十日痊愈,再无余毒。如善啖肉者,可作大剂与之。
先天一气酒杨梅疮筋骨疼痛。铅七斤打成片,剪碎,用上好堆花烧酒十五斤,将铅片浸酒内,泥封坛口,隔汤文武火煮一昼夜,埋土中,一七退火气,早晚任服一二杯。待筋骨不痛,然后服八宝丹收功。
槐花丸(沈员峤)。槐花拣净炒,研细,用蝣捣丸,空心酒服三钱。
口上杨梅疮 先将豆腐渣焙热,将布囊盛之。熨嘴,俟作痒时以胆矾涂之即愈。
翠云散
铜绿胆矾(各五钱) 熟石膏 轻粉(各一两)
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湿疮干掺。干猪胆汁调点,一日点三次,自愈。
又方 杏仁四十九粒,泡去皮、尖,压去油取霜,研极细,入轻粉三钱,冰片五分,再研匀,猪脊髓调点。若一二个既大且硬,可先用白降丹少许拔去毒瓦斯,后用此药收功。
鹅黄散(《正宗》) 梅溃烂成片,脓秽多而疼甚者宜之。
石膏( ) 黄柏(炒) 轻粉(各等分
研为细末,干掺烂上,即可生疤,再烂再掺,毒尽乃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妙药也。
点药(《启玄》)
白砒猪肉(各一两) 红枣肉(五钱)
共捣如泥,外用黄泥固好, 红取出研细末,用鹅胆调搽如神。
又不疼点药(《启玄》)
轻粉杏仁松花粉(各一钱) 冰片(一分)
用鹅胆汁调搽。
灵药(《启玄》)
水银皂矾(各一两) 火硝 明矾青盐(各一两二钱五分)
共研,入阳城罐内,盐泥固济,先文后武,打三炷香,取出冷定听用,点梅神效。一方多雄黄朱砂各三钱。
白粉霜(点杨梅疮。)
水银(一两) 食盐明矾皂矾 火硝(各二两) 雄黄朱砂(各三钱)
水银不研,将六味研末,入阳城罐内,中间放水银,上以铁盏盖好,再用铁线扎紧,以牡蛎盐泥封口,晒干,裂缝补好,照升药法,升打三蛀香为度。冷定取开,刮下盏内灵药,每用一二,冷水调点,三四次愈。
膏药 猪油熬去渣一两,加香油三钱同熬,离火稍冷,加乳香没药各五钱,儿茶七钱,研细搅匀,又入冰片麝香各一分,轻粉五分,临用摊贴神效。
又膏方 老松香一斤,河井水煮九次,先用麻油四两炼滴水成珠,入煮过松香胆矾铜绿二味只各用一两,研细搅匀,收膏摊贴。
梅漏膏麻油半斤熬至滴水成珠,入白蜡五钱熔尽,入血竭儿茶乳香没药各五钱,胆矾一钱,再下飞丹二两,铅粉五钱,离火入冰片一分,麝香二分,搅匀成膏,欲去污肉,加龙骨赤石脂各二钱。
宝丹(丁惠生。)
杏仁(五粒,去皮,乳霜) 轻粉(五分) 银珠(三分) 冰片(一分) 麝香(五
共研极细末。破者干掺,未破者水调涂之,隔日痂脱自愈。
洗梅
黄连黄芩黄柏黄蜡白芨(各五钱) 川椒(三钱) 食盐(少许) 煎汤洗之。
又方 用前汤入好醋少许,加冬青叶三四十斤同煎,取叶贴上。渣再煎汤洗。
又方 土菖蒲煎汤洗,易于收口。
又方
臭梧桐金银花野菊花(各等分
煎汤入旧马桶内熏之,一日二次。有痔漏枸杞子
通仙五宝散(王范泉传。)
钟乳粉(三钱六分) 琥珀冰片(各六分) 大丹砂(二钱四分) 飞白面(炒,一钱八分)
各称足和匀,分十二服,每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十二碗,清晨一碗入药一服,服其土茯苓汤一日服尽。不可别饮汤水并茶,重者再服一料,无不愈者。忌鸡、鹅、牛、羊、房事。此方古今第一。
初起熏法(《秘本》)。辰砂末一钱,绵纸分作七条,香油浸透,每次熏二条,熏时板凳坐着,夏天用单被,冬天用夹被盖之,不可出气,要口含水,恐伤口皮,熏完吐去,不可咽下,其效如神。(此方弱人不宜轻试。)
搜风解毒汤(《泮霞仙秘录》)。治梅不犯轻粉,重者月余,轻者半月余。
土茯苓(一两) 薏苡仁金银花防风白鲜皮木瓜(各五分) 皂荚子(四分) 气虚人参(七分),血虚当归(七分)。
白水煎,日三服。忌茶并毒物房事。
西圣复煎丸(扶沟宝林僧传)。已破危笃,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丁香(焙)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儿茶(各一两) 血竭阿魏白花蛇(各四两) 飞白面(一斤,炒) 白蜜(六两) 香油(四两) 枣肉(八两,研末)
捣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两煎汤化服。
五宝霜(《怀德堂秘方》)
水银(一两) 朱砂雄黄(各二钱五分) 白矾绿矾(各二两五钱)
研匀罐盛,灯盏盖定,盐泥固济,文武火炼升,罐口扫收。每以升药三钱,入乳香没药各五分,研细末掺太乙膏贴之,绝效。
杨梅结毒。(秘方。)
皂荚五加皮当归白鲜皮金银花(各二两)
分八贴,每贴加土茯苓四两煎服。
杨梅疮经验方(周鹤仙方。)
牛角羊角穿山甲(各二两) 皂角刺(三钱) 生大黄(十二两)
羊角穿山甲三味用湿纸裹,煨焦取净末如前数,同皂角刺、生大黄合为细末,每服五钱,陈酒调服。出恭时宜于空地上解完即将土掩之,恐恶气害他人也。间二日再服一服,最重者不过三服,神验。
又方(周鹤仙方)。土茯苓二斤,用石打碎,猪胰子一个去油,水四升,同熬成二升,去渣,再兑入好酒二斤,金银花、生地、桔梗当归各五钱,熬成二升,温服
渣再煎减半,四服痊愈。此天下第一奇方也。
神方(周鹤仙方。)
大黄麻黄蝉蜕陈皮(各四两) 猪肉(一斤四两为六块)
作一剂,酒六碗,水六碗,煎六碗。每日食肉一块,汤一碗,分作六日吃,三天发汗,三天长齐,三天贯浆,三天结,共十二天痊愈。并无回毒,屡验。只用一剂,不可以平易忽之。
又方(周鹤仙方。)
雄黄(一钱五分) 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尖,三十粒)
共为末,先将洗净,用雄猪胆汁调搽,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天下第一方也。
小儿梅起于口内,延及身肤。(《外科发挥》)。土茯苓末,乳汁调服,月余自愈。
杨梅疮神方(潘大章)。
石膏滑石(各一钱八分) 生甘草(一钱) 朱砂明矾血竭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六分) 冰片(一分) 麝香(八
上乳细末约重七钱,分作七服。每用土茯苓一斤打碎,一半铺瓦铫内,将药放土茯苓上;又将这一半土茯苓盖上,水四碗,以二碗分二次,一日服完。七日七服,自效。
杨梅疮初起先服三四剂,升发毒瓦斯。
川芎升麻连翘金银花当归甘草节黄芩羌活黄柏生地黄 白葛根 穿山甲白芷蝉蜕赤芍防风 水酒同煎服。
后服此方三四剂痊愈。
人参(五分) 川芎防风薏苡仁金银花牛蒡子甘草牛膝苍术(同陈皮炒,去陈皮土茯苓皂角刺生地黄当归羌活木通 水酒同煎服。
搓药
胆矾(五钱,研碎,纸包,面裹,煨熟,取研细末一钱) 没药(八分) 京墨调搓。
刘氏杨秘方
蝉蜕(二两五钱) 威灵仙白蒺藜(炒,去刺,各二两) 防风(五钱) 麻黄(头一剂冬用一两,夏用三钱,春秋只用五钱)
先用羊肉一斤,煮烂,将羊肉取起只用汤,吹去汤上浮油,患人每岁加胡椒一粒为引,将药入汤内,煎成一大碗。再将前煨汤的熟羊肉入酱油,用酒饭任意吃之;再服煎药,盖被取大汗透,次日必要洗浴,连头发内都要洗透,不然恐有落发之患。第二剂去麻黄加大黄,(年幼、壮实者用五钱,年纪大弱者用三钱。)药用水煎,不用羊肉汤,药煎好,方下大黄一二十沸即服,俟行过四五次,即以温粥补之即止。第三剂去大黄人参(多寡听用)煎服,渣再煎服。第四剂去人参加土茯苓半斤,犍猪肉四两同煎服,再服三剂,共七剂痊愈。
老君丹(祁道士门人张元履传,邵宗尧用之,屡验。)
白粉霜(一两) 蜈蚣(去足) 全蝎(酒洗) 直僵蚕(炒去丝) 穿山甲(土炒) 朱砂水飞雄黄水飞广三七蟾酥(各五钱) 乳香去油没药去油防风荆芥(各三钱) 牛黄(三分) 或加竹青蛇末、苍龙末各五钱更妙。
各研细末,称准和匀,老米糊为丸如绿豆大,阴干。(凡灵药为丸之药,俱要阴干,不可烘晒,烘则有毒,晒则必吐,宜知之。)此丹专治杨梅结毒,一切无名肿毒痈疽疔毒对口痰核瘰 ,湿痰流注,每服一分或二三分,黄酒送下,看人壮弱,病之重轻,全在人之机变增减,用之如神。如治结毒,常服不比暂用,当每服数,以免口齿之患。升白粉霜法∶火硝、明矾水银食盐各一两,如升药法升三柱香,取出灵药以纱囊包扎好,用犍猪蹄一只入锅内,以水十五碗,煮蹄半熟,去蹄取汤,加生甘草一两,同纱囊入汤内煮,水干为度,将灵药袋埋土中三日,取出研细,配前药用。
点梅(丁郁文)。兼敷大毒瘿瘤
红升丹(五分) 轻粉(一钱) 铅粉( 红,一钱五分) 胆矾( ,四分)
乳极细,用人乳或鹅胆调,以羊毛笔蘸扫,二三次即愈。
透顶神功散(水利道宪王)。治杨梅疮、鱼口疮恶疮已出者,七八日好;未出者半月后手足心起一豆大泡,即是毒从此出。
鹿茸(蜜炙) 穿山甲(炮,各一钱五分) 大贝母知母白芷(各四钱) 僵蚕(三钱)
用河水二大碗,煎一大碗,将熟,入生熟大黄各五钱,略煎数十滚,倾出露一宿。再用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一钱,麝香一分,研细末放碗内,五更时将药温热冲服,盖被出微汗,行过次,以温粥止之。忌猪肉
三三丸(孙北权)。 杨梅
儿茶(一分) 轻粉(五分) 砒(八,壮者用一分)
共研细,面糊丸,如绿豆大,分作九服。一日三服,水茶送下,三日后无形迹。
杨梅疮
大黄 生地 金银花甘草(各五钱) 猪胰(一具) 河水煨服。
又方
土茯苓(八两) 杜仲皂角金银花(各五钱) 五加皮(一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至重者,十剂痊愈。
又方
川乌黄柏(各五钱)
研细,猪胆调搓。
茯苓糕杨梅疮
土茯苓(去粗皮为末) 白矾 糯米粉(各一斤)
和匀,蒸糕食之。常以土茯苓煎汤当茶。宜忌茶。
杨梅下疳臭烂不堪者。
百草霜(乃烧百草人家灶门口烟煤,轻虚成片者以鸡翎扫下) 箭头砂(各一钱)
共乳极细,以桑皮纸铺药捻成三条。每条作三次用,每次点着,以纸遮住眉目,将烟熏入鼻中,每日熏三次。但此烟入鼻,令人心内作搅,可先煨烂肉汤,不时呷之。至重者不过三条即愈。
灵药方(梁毓秀)。
水银(一两) 劈朱砂明雄黄(各五钱) 硫黄(三钱) 白矾(一钱)
上研细末,入阳城罐内,用铁盏合好,盐卤和泥封固,以铁丝扎紧,用银炭十斤,先文后武火,升三柱香为度,取起冷定开看,取铁盏上药重约二两七钱;如杨梅毒烂喉者,用灵药五分加人中白青黛各八分,乳香没药各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药珠一分五,共研细末,吹入喉内,日五六次,三日即痊愈。
如烂嘴鼻,再加龙骨象皮血竭儿茶各五钱,琥珀二分,研细掺之,外以清凉拔毒膏贴之。
清凉拔毒膏麻油二斤,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入杭粉一斤,入广锅内炭火炒红黄色为度。筛下,用桃柳棍搅成膏,倾水中拔去火毒,任摊用。此膏诸皆可用,但灵药不可用。
杨梅点药
番木鳖(火炙成性) 轻粉(各五分) 杏仁霜(一钱)
共乳细。猪胆调搽。
鹤顶红杨梅疮
杏仁轻粉银朱(各五分)
共乳细,鹅胆汁调点。并治鸡冠痔干以唾津润湿干掺,潮干搽。
杨梅初起 麻油四两入蜈蚣三条,穿山甲三片,熬至山甲浮起为度,冷定,加川乌草乌末各三分,壮实人用五分;次早将油顿热服下,盖被出汗即愈。愈后宜服防风通圣散以利其毒。
又方 大鲫鱼一尾,半斤以上者。用紫背浮萍二三斤,包着鲫鱼入甑内,蒸极熟。令患者先从鱼嘴吃起,并鱼鳞、肚、肠吃至鱼尾,细细嚼烂,好酒饮醉,絮一条浓被盖出汗自愈。盖过绵絮,于无人处以火熏透,免毒贻害他人。
又方 臭牡丹根皮干研细末每服三钱,好酒调服,浓盖取汗,汗出透,从头撤被,渐撤至足,不可见风,所用衣被,一概换去,方除后患。
又方
生地 白鲜皮熟地金银花当归 大枫藤 川芎薏苡仁羌活五加皮木瓜穿山甲藿香槐花防风荆芥(各一两) 土茯苓(四两,木槌打碎)
水五碗,煎三碗。每日早晚服一碗,十剂痊愈。忌茶、牛肉、蛋、鹅、肝、肠、火酒。
又方
乳香箬叶,焙去油没药(箬叶焙去油银朱水银儿茶(各一钱) 冰片麝香(各一分)
共研细末。用红枣二两火煨去皮,捣膏。和丸,作四圆,如弹子大。每日用木斗一个,内放碗一只,碗内置灶灰,放炭火,将药一圆放火内烧烟,将患者口含冷水,以被围住,只将鼻孔闻药味,如口含之水一热则吐去,另换冷水含之,四天熏完四圆,第五日再将烧过四圆放在一处,做一天熏之,梅轻者七八日愈,重者半月痊愈。忌鸡、鹅、鱼、肝、肠、花椒、发物。
外治杨梅。(吴 )。
血丹 轻粉(各等分
研匀,猪胆汁调搓。
杨梅秘方(吴 )。
龟板(醋炙、研末) 明矾(研)
先用龟板三两,明矾七两,米糊为丸,每服五钱,早晚二服,服至五日,即用龟板明矾各五两为丸,再服四五日;即用龟板七两、明矾三两为丸,又服三四日;即用龟板九两、明矾一两为圆,服至已痊愈,再以龟板为丸服数日。前后总以每日服丸药一两为率。忌猪首、公鸡、鲤鱼、鸡、鸭、鹅蛋、绿豆等物,戒房事。
护面散 可保杨梅疮不上脸。
头发( ) 明雄(各三分)
研匀,用香油半酒盅调匀,以滚酒冲服,一日三次。
槐花(张景岳)。凡棉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速用新槐蕊拣净,不必炒,每早、午、晚食前清酒吞下三钱,服至二三升,则热毒尽去,可免终身余毒之患,亦无寒凉败脾之虑,此经验神方也。如不能饮,即用滚水盐汤,但不及酒服之效捷也。
棉花疮点药
杏仁(取霜) 轻粉(各等分
研细敷上二三日,即痂脱而落。
紫霞丹(一切杨梅恶疮。)
龟板(醋炙,十五两) 石决明(炙,四两五钱) 朱砂(飞,三两)
共为细末,水叠为圆,每服一钱,土茯苓煎汤下。
杨梅疮真水安息搽即愈。
又方(汪玉亭《普救》)。杨梅疮者,皆由风流所致,间有侵染触犯而得者,百无一二。治之不得其法,不但一身为害,而且殃及妻儿,甚有乏嗣,悔之莫及。然所治之法,各有不同,有遏抑其毒而不令其出者;有重用行药而行去其毒者;有用升发之剂而发出其毒者;有用解托之剂而败去其毒者。四者之中,惟升发解托可用,至于遏抑内收,将来必致结毒。若重用行药,必致大伤元气。予有一方,药止数味,即非行托,更觉和平,且无论新久,不二十剂而收全功,不独永除后患,更且无碍生育,但恐收功之后,视为容易,又复姿情纵欲,是谁之过欤?相劝患者全愈之后,当痛改前非,力行善事,免鬼神之鉴临,保父母之遗体,苏妻子之遗毒,培子孙之福寿,所得不更多乎!
何首乌(忌铁,木棒打碎) 防风银花(各三钱) 荆芥(二钱) 当归(五钱) 肥皂子(九个、打碎) 猪胰(一付) 土茯苓(磁锋刮去皮,木棒打碎,四两)
河水六碗,砂铫内煎至三碗,每日空心及午饭后、晚饭前各温服一碗。忌酱、盐、醋、茶、鸡、鱼、鹅、鸭、虾、蛋、鲜物,止宜土茯苓煨肉,豆腐青菜,其余一切当忌。用土茯苓汤代茶。
又方
川芎威灵仙蝉蜕大黄(各一钱) 麻黄(六钱) 羊肉(剔骨净,一斤,切碎)
水八碗,煮烂去肉,煎药三碗,分三次服,上身多饱服,下体多饥服,三剂痊愈。

验方大黄白矾等分同研,擦之即消,肉色如旧。
又方 青果核磨汁,搓上即褪。

湿虫砂脓,
五脏蕴毒而发,属足三阴者尤多。
便秘为实利虚风
有遍体难分经络,必凭外证以断虚实。 肿作痛,便秘硬,发热者,为风毒湿热;漫肿痒痛,晡热,或时寒热,体倦少食,便顺利者,为血虚风热
干疥瘙痒肺燥甚,
干疥瘙痒,皮枯屑起,便秘者,为心肝火郁于肺,四顺清凉饮、古荆黄汤搜风顺气丸;久者,天门冬膏。便利者为相火郁于肺,活血润燥生津饮,或四物汤加黄芩连翘天门冬;久者,肾气丸;久虚,古乌荆丸。如素有肺风,面上多粉刺者,桦皮散
湿毒 肿脾胃攻。
湿疥 肿作痛,久则水流如黑豆汁,便秘者为脾郁湿热毒防风通圣散(俱酒蒸或炒,大黄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鳖子,或升麻葛根汤加天麻蝉蜕气滞复元通气散;湿胜者,除湿丹。便利者,为脾虚湿热补中益气汤量加芩、连清热,芎、燥湿胃火作渴者,竹叶黄 汤;脾郁盗汗不寝者,归脾汤;溺涩腹胀者,胃苓汤加黄连;久者,二炒苍柏丸;湿胜,单苍术膏;脾肺风毒者,何首乌散
砂细作疼心血滞,
砂疥,如砂子细个,或痛或痒,抓之有水, 赤。乃心血凝滞。便秘者,当归丸,或凉膈散四物汤;久者,酒蒸黄连丸;胸烦多痰者,牛黄清心丸心烦口干小便不利者,连翘饮。便利者,活血四物汤;久者,当归饮
虫疥肝火冲;
火盛生虫,即腐草为萤意也。虫疥,痒不知痛,延蔓易于传染。便秘者,肝风热甚,芦荟丸,或败毒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者,古苦皂丸。便利者,肝经火郁逍遥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不愈者,胡麻散。但诸久则生虫,外治敷洗。
脓窠 痛脾壅热,痛慢虚火肾不充;
含浆稠脓色浓, 痛便秘者,为湿热五香连翘汤升麻和气饮,或竹叶石膏汤四物汤含浆脓清色淡,不痛便利者,为肾虚火八味逍遥散,或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或四生散肾气丸
更分上下与肥瘦,
上体多兼风热,下体多兼风湿肥人风湿,瘦人多血热。瘦弱虚损,肾枯火炎,纵有便秘发热、作渴等证,只宜滋阴降火,略加秦艽、苍耳连翘之类,决不可纯用风药凉血伤胃,因皮肤之疾而坏脏腑者有之。
通用连归汤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合四物汤;风,合消毒饮;湿,合平胃散
开郁退热杀其虫。
开毒郁,须辛温,吴萸白芷之类;退肌热苦寒,芩、连、大黄之类;杀虫,水银之类,此丹溪外治三法也。干疥吴茱萸散,或黄连大黄为末,猪胆汁调搽;湿疥一上散砂疥剪草散虫疥硫黄饼;脓窠,三黄散。通用摩风膏。洗药∶用荆芥黄柏苦参等分煎汤,痒加蛇床子川椒;肿加葱白
五癣湿顽风马牛,总皆血热肺邪留;
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克于皮肤,浮浅者为,深沉者为多挟热,多挟湿;发手足遍身,肌肉瘾疹,或圆或斜,或如苔梅走散。风癣干癣,搔之则有白屑;湿癣如虫行,搔之则有汁出;顽癣全然不知痛痒;牛如牛颈皮,浓且坚;马微痒,白点相连,又曰狗
清热杀虫祛风湿,久则补肾自然收。
风湿,与疥疮大同。初起有可下者,打脓散黄连金银花穿山甲芒硝,加赤芍白芍,水、酒各半煎,临熟入大黄,露一宿,五更服;有可汗者,四物汤加荆芥麻黄各五钱,浮萍一两,葱、豉煎服取汗。一切癞癣皆效。经久不敢汗下者,只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浮萍皂刺,水煎服。久年不愈,体盛者,兼吞顽癣丸,或古龙虎丹,用何首乌白芷苏木等分,入猪油及盐少许,浸酒送下。体虚者,不可妄用风药
气虚者,何首乌散消风散;血燥者,四圣不老丹,或肾气丸,久服自效;有虫者,俱宜间服蜡矾丸外治干癣,用野狼毒草乌各二钱半,斑蝥七枚,生为末,津唾调搽。湿癣,用枯矾黄连各五钱,胡粉黄丹水银各二钱,为末,用猪脂油二两夹研,令水银星散尽,瓷罐收贮,搽之。牛,用旧皮鞋底,烧存性,入轻粉少许,为末,麻油调敷。马疥癣,用马鞭草(不犯铁器),捣自然汁半盏,饮尽,十日即愈。通用麻油二两,入巴豆蓖麻子各十四粒,斑蝥七粒,熬煎三味枯黑去渣,却入白蜡五钱,芦荟末三钱,搅匀,瓷罐收贮,括破涂之;或用川槿皮、浙剪草木鳖子等分为末,醋调敷。洗药∶用紫苏樟脑苍耳浮萍煎汤。
血风血燥风热郁,初发疙瘩或如丹;瘙痒抓破痛有水,妄投风药血益悭。
血风疮,乃三阴经风热、郁火、血燥所致。瘙痒不常,抓破成,脓水淋沥,内证晡热盗汗恶寒,少食体倦,所以不敢妄用风药。大概肝风血燥,寒热作痛者、当归饮柴胡山栀;痛痒寒热者,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夜热谵语者,小柴胡汤加生地;肝脾郁火,食少寒热者,八味逍遥散脾虚晡热盗汗不寐者,归脾汤加山栀熟地肾虚有热,作渴咳痰者,肾气丸。通用∶遍身者,四物汤加浮萍黄芩等分,甚者,紫云风丸、换骨丸、三蛇丹;两足痛痒者,当归拈痛汤。如因饮酒后,遍身痒风疮,抓至出血又痛者,用蝉蜕薄荷等分为末,每二钱,水酒调服。凡身发痒者通用。外治摩风膏大马齿膏
癞风审因分上下,
癞,即《内经疠风。受天地间肃杀风气,酷烈暴悍,最为可畏。一因风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后当风;二因湿毒,或坐卧湿地,或冒雨露;三因传染。然未必皆由外也,内伤饮食,热毒过甚,大寒大热,房劳秽污,以致火动血热,更加外感风寒、冷湿而发。初起身上虚痒,或起白屑、紫云如癜风然,或发紫 疙瘩流脓。上先见者,气分受病,上体必多;下先见者,血分受病,下体必多;上下俱见者,气血俱病。从上而下者,为顺风;从下而上者,为逆风。但从上、从下,以渐来者可治,顿发者难愈。治失其法,以致皮死,麻木不仁;脉死,血溃成脓;肉死,割切不痛;筋死,手足缓纵;骨死,鼻梁崩塌,与夫眉落、眼昏、唇翻、声噎,甚则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挛拳肢体,病至于此,天刑难解。
总是阳明血热化;热甚痰瘀腐为虫,追虫取涎药必伯;
胃与大肠,无物不受,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然疮痂虽见于皮肉,而热毒必归于肠胃,故法必先治阳明,初起宜防风通圣散,在上用麻黄,以去外毒;在下用硝、黄,以去内毒;上下俱见者,用正料防风通圣散,以解表攻里。三五日后,即服醉仙散,以吐恶涎。服后,又服防风通圣散去硝、黄,麻黄,多服久服。待胃气稍定,用再造散以下其虫。又有宜先下虫而后吐涎者。吐、下后,仍以防风通圣散量加参、 、熟地以固气血;或脾胃弱者,白术当倍用。
虫已蚀脏坏五形,清肝凉血泻。
虫因火盛,气血沸腾,充满经络,外延蔓,内虫攻注,蚀肝眉脱,蚀心足底穿,蚀脾声哑,蚀肺鼻崩,蚀肾耳鸣如雷,宜先服泻青丸以泻肝火,次随证救治。虚痒者,四物汤加酒芩,调浮萍末;痒甚加荆芥蝉蜕瘙痒皮皴白屑者,白花蛇丸;眉发落者,三蛇丹,或柏叶煎;眉脱鼻崩者,换肌散补气泻荣汤;蚀眼者,芦荟丸肢节废者,蠲痹散。通用∶凌霄花散胡麻散加味苦参丸、大枫丸、换骨丸大麻风丸、紫云风丸、活神丹肾气丸、四圣不老丹八味汤外治摩风膏、浴癞方。发落不生者,先用生姜擦三次,后用半夏为末,麻油调擦。更与四卷末须发条参看。
杨梅疮风湿热,或伤气分伤血
杨梅疮,因、治与癞大同。多由肝肾脾内风湿热之毒,间有天行湿毒传染,但各俗呼名不一,有呼杨梅为天者,有呼杨梅为大麻风者,以理推之,形如杨梅, 红湿烂痒痛属心,多生乳胁、形如鼓钉、黄豆者属脾,多生满面,谓之大风痘;形如绵花属肺,多生毛发;形如紫葡萄,按之紧痛者属肝肾,多丛生臀及筋骨之处∶形如鱼 ,内多白水,按之不紧者,谓之天 ,乃此类之轻者。如发于鬓、额、口、鼻、谷道边者,属阳明及少阳、太阳。如发于足胫、阴茎、胁肋者,属肝肾及太阴。大抵上先见者,气分受病,上体必多;下先见者,血分受病,下体必多;上下俱见者,气血俱病。
初宜疏泻久补虚,免成与漏缺。
初起即服防风通圣散一帖,去麻黄用硝、黄以去内毒,待胃气稍定,再以一帖,去硝、黄用麻黄发汗以去外毒。以后用加减通圣散、丸多服。此方内通脏腑、外发经络,为首尾要药。轻者服此一剂,更加搽、洗足矣;重者十帖后,宜服化毒散三日,却用吹药三日,干痂欲脱落,再服化毒散三日,后量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上体多者,兼服败毒散加荆、防、钩藤;下体多者,兼服龙胆泻肝汤。从鼻准肿起,遍身生疮,面上尤多者,桦皮散;便燥者,搜风顺气丸,以此调理断根。失治久则风毒深入经络,挟湿而成顽癣,或气血虚败而成漏,或误服轻粉水银及不遵禁戒,而成风堆肿烂,流脓出汁,谓之。病至于此,亦有蚀伤眼鼻、腐烂玉茎、拳掌肢体,与癞无异,治宜消毒,兼以补虚。消毒∶顽癣者,皂根丸;筋骨痛者,皂刺丸、换骨丸;成漏者,象牙丸;肿块者,仙遗粮丸。通用加味苦参丸、大枫丸、蜡矾丸、单苦参酒。消毒补虚,仙遗粮汤加钩藤,或补气泻营汤、胡麻散。补虚∶气虚者,单人参汤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四物汤加山栀钩藤金银花甘草节,或肾气丸、四圣不老丹;气血俱虚者,八物汤八味丸单仙遗粮丸。外贴∶太乙膏白蜡膏
疔疮全是饮食毒,发因灾畜暴 伤;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恣食辛辣浓味,炙爆腥荤,及误食自死禽兽,蕴毒于中而即发者有之;或卒遇大风、大雾、大暑、大寒,天地暴 之气,袭注经络,触动其毒而发者;或因感死畜虫毒瓦斯而发者,其死尤速。初发或因衣物触着而疼痛忽生,或因发疹抓破而成 ,仅一小,杀人一二日间,比之痈疽尤毒。
生于四肢及头面,
疔发无定处,或肩、背、腰尤缓,在头面、耳、鼻、口、舌根、唇上及手足骨节间者最急。如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唇、面、口内,多有红丝入喉者,俱难治。急看,以针挑拨其丝,出血以泄其毒瓦斯,方可保生。
顶硬根突近寸长。变黑肿烂透深孔,形色不一极痛痒;
头黑硬如钉,四畔带赤如火,盘根突起寸余,随变焦黑,未几肿大而光,转为湿烂,深孔透肌,如大针穿之状。其形初起大小不一,或如水泡,如吴萸,如豆,如石榴子,其色有五,《内经》分应五脏,各有所属部位。《局方》别一十三种∶一、麻子疔。状如黍米稍黑。忌麻仁、麻衣。二、石疔。如黑豆甚硬。忌瓦砾、砖石。三、雄疔。四畔仰, 浆起,色黄,大如钱孔。四、雌疔。四面 浆起,心凹,色稍黄,如钱孔,俱忌房室。五、火疔。状如汤火烧,四畔有烟焰。忌火烧烙。六、烂疔。色稍黑,脓出流出。忌沸汤、热食、烂物。七、三十六疔。状如黑豆,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及满三十六数即死。忌嗔怒。八、蛇眼疔。状如蛇眼。忌恶眼人及嫉妒人见。九、盐肤疔。状大如匙,面色赤,中有黑粒。忌食盐。十、水洗疔。状大如钱,头白里黑,汁出中硬。忌饮浆水、水洗、渡河。十一、刀镰疔。状如薤叶大,长一寸,肉黑如烧烙。忌刺及刀镰切割。十二、浮沤疔。其状曲圆,少许不合,大如薤叶内黄外黑,黑处刺之不痛,黄处刺之痛,十三、牛狗疔。色赤, 起掐不破。以上皆宜根据法将护,若或触犯,则脊强痛不可忍。惟浮沤、牛狗无忌,不治自愈。又有一种鱼脐疔头黑深,形如鱼脐,破之黄水渗出,四畔浮浆;其毒尤甚。用丝瓜叶、连葱、韭叶,捣烂以酒和服。其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在左足,贴左胯下;右手足同;在中贴心脐,并用布缚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安。有潮热者亦宜。却令人抱住,恐其颤倒,倒则难治。或用蛇蜕烧灰,鸡子清调敷。一种水疔疮,用黄荆叶十四片,独头蒜三个,百草霜二钱,擂酒服,取汗,大效。
或不痛痒只麻木寒热眼中流火光。牙关急紧时惊惕,甚则呕吐毒陷肠;
诸证惟呕吐最危。
治分虚实心火实者,初服赛命丹三丸,以葱酒发汗。表证多者,追疔汤,或败毒散蝉蜕僵蚕金银花里证多者,活命饮五圣汤;便利溺涩者,黄连消毒散,此散初起服之内消;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虚者,初服保生锭子,以解毒,或蟾肝丸。有表邪不敢汗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里证不敢下者,蜂蛇散。肿痛欲作脓者,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不能溃者,大料参、 、归、术补之,或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以防毒陷。豁心气者,疔毒入心,则神昏口干烦闷、恍惚似醉、呕吐不定,危证也。实者,用万病解毒丹,以黄连当归煎汤化下;虚者,用古芎归汤加茯苓茯神远志莲肉清之。毒上攻心,呕者,护心散。有因服赛命丹吐者,亦宜此解之。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烦渴身痛、便秘者,漏芦饮子烦躁作渴者,竹叶黄 汤。外治∶轻者,单蟾酥为末,以白面和黄丹搜作丸,如麦米大。用针挑破疔头,以一粒纳入,效;重者,赛金丹;危笃者,提疔锭子。
暴死灸法可回阳。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灯照遍身,若有小,宜急灸之,并服赛命丹,亦有复醒者。如偏僻之处,药难导达,惟灸有回生之功。若专疏利、表散者,危。
骨疽久溃,气血不能营患处;久则腐烂骨脱出,只补脾胃壮元气。
十全大补汤肾气丸主之。外以附子饼炙,或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荣气,则骨自脱,自敛。若肾气亏损,其骨渐肿,荏苒岁月,溃脓出骨,亦当用葱熨法。若投以克伐,则真气益虚,邪气益甚,鲜不有误。有上肿硬,年余方溃,半载未愈,内热体倦作渴,用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元气渐复,出骨一块,仍服前药而愈。
有足背肿落一骨者,有手背肿落一骨者。
翻花疮将敛,
元气虚弱,肝火血燥生风。
翻出一肉突如菌;
大小长短不一,或如蛇形,长数寸者,用雄黄末敷之。
内服补养脾胃药,
十全大补汤,或八物汤倍参、 、归、术。出血,乃肝不能藏、脾不能约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或肾气丸。有怒火者,八味逍遥散。若用风药,速其亡也,汗多必然发 ,危哉!
外涂藜芦膏要匀。
藜芦一味为末,猪油调涂,周日一易。候元气渐复,脓毒将尽时涂之,则 肉自入,不然,虽入复出。
若误用针刀蚀灸,其势益甚,或出血如注、寒热呕吐等证,急补脾胃为善。
流注肿块非等闲,内伤外感湿痰干;跌扑闪挫并产后,气流血注四肢关。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或结块,或慢肿,皆原素有痰火,或外感风寒邪气流行,至其痰注之处而发;或内伤郁怒,以致痰火骤发;或内伤房室,阴虚阳气凑袭,逆于肉理而成;或内伤劳役、饮食搏动而发;或跌扑闪挫,一时气逆血凝而成;或产后恶露未净,复被感伤凝注。多生四肢,或胸、腹、腰、臀关节之处。初起,宜葱熨法;实者,十六味流气饮败毒散;痰痛便秘者,古半硝丸;虚者,二陈四物汤、托里益气汤不换金正气散、六君子汤加芎、归,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枳壳,选用。令其自溃、自消。若溃久不敛者,纵有表邪,只托里为主,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托里抑青汤、托里益气汤八味丸,更佐以豆豉饼琥珀膏,祛散寒邪,补接阳气。脓成,以火针破之;内有脓管,以药线腐之。若过用寒凉者,不治。
瘭大如梅小如粟,多生手指及臀足;色变不常深入肌,串筋见骨痛至极;
瘭疽,一名瘴,烟瘴地面多有之。先作点而后露肉,四畔若牛唇黑硬,小者如粟如豆,剧者如梅如李。
发无定处,或臂或臀,或口齿,或肚脐,多见手、足指间。赤、黑、青、白,色变不常。根深入肌,走臂游肿,毒血流注,贯串筋脉,烂肉见骨,出血极多,令人串痛、狂言。痛入于心即死,突出于外肾者,亦死。
恶风血热成,烦躁嗳闷入心腹。
原因感受恶风,入于脉理,或烟瘴地面,伤寒疟后,及感触蛇毒所致。二十以后,四十以前者,皆伤之毒入胃,壅聚而成;四十以后,六十以前,乃血闭不行,壅热积血得之。治宜宣毒行血,用栝蒌根酒煎,入乳香没药五灵脂皂刺等分,以下其毒,次用清心行血之剂。如系蛇毒,赤足蜈蚣最妙,雄黄白芷次之;或蜡矾丸,冷酒入麝香送下。外用荆芥白芷川椒葱白煎汤,入盐,俟汤温,自手臂上烫下,日三次。瘭疽毒瓦斯走肿所至处,宜紧系之。自手发者,毒走至心;自足发者,毒走至肾,不救。各有小红筋,寻其筋之住处,灸三炷即瘥。经云,在指则截,在肉则割。恐毒瓦斯入心入腹,令人烦躁、呕嗳、昏闷,或青水秽汁者,肾虚极也,死人至速。此极虑引风。凡痈疽开一寸,则一寸引风,非必风入于其中。风邪袭虚,则肉烂透骨,恶血横流,宜南星半夏、白芷梢,最能去风,可以频敷。其诸疗理,推展痈疽法度行之。
痼发手足或掌心,或腰或臀毒何深;无头无面愈又发,色带淡红防泻侵。
气血相搏,有头有面;风邪内作,无头无面。痼无头面,瞰里开,低贴肌肉走注牵连,生于手足,或掌心,或腰腿,或臀下伸缩之处。初起浑身壮热,手足不遂,憎寒头痛,虚渴多汗呕逆,四肢沉重,较之诸发,烦渴为甚。或肿毒已平,数月后,复于他处大发,但作肉色微带淡红,终不能救。大要∶培养内气以防滑泻,治与痈疽类推。外用神应膏贴之。如出米泔汁者,必死。
小小诸风毒滞,
诸般小,皆因心肾不交饮食不节肠胃停留,以致风热寒湿之毒,与气血相搏,凝滞肌肉之间而发露也。
暑痱冻裂手足皲。
夏暑心神郁躁,热逼汗渍成,遍身或出脓血,赤烂如火,用南星半夏黄连、黄柏各一钱,五倍子、黄丹各五分,为末干糁。如痒加枯矾雄黄。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热汗浸渍成,痒痛不止,用黄 、当归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钱,白矾一两,为末,每药一两,水三大碗,煎五六沸,滤去渣,稍热淋洗患处,拭干避风,少时立效。轻者,只用腊雪水和蛤粉敷之。痱痤疮,因汗出见湿而生,轻者状如撒粟,用青蒿煎汤洗之,或枣叶亦好;重者热汗浸渍,匝匝成,用绿豆滑石各五钱为末,绵蘸扑之,摩破成,加黄柏、枣叶各五钱,片脑少许。冬月下虚,身触寒冷,血涩生疮,顽滞不知痛痒,内服升麻和气饮大黄,外用木香槟榔硫黄吴萸姜黄麝香为末,麻油调搽。冻疮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血,黄水不止,用雄雉鸡脑一枚,捣烂,黄蜡等分清油减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渣涂之,久不愈者亦效。又方∶用生附子为末,面调涂之。手足折裂作痛,用清油五钱,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再熬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许,熬紫色为度。先以热水泡手足,火上烘干,后用药敷,以纸贴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或桐油膏涂之亦好。
手足皲,先用百沸汤泡洗,皮软拭干,然后用沥清二两,黄蜡一两,共熬匀敷之,或用五倍子为末,牛骨髓调,瓷罐收贮,埋地中七日,取出填皲中即愈。或黄蜡膏云母膏俱好补塞。
蜗ht 侵淫白蛇缠,
,生手足间,相对如新茱萸,痒痛折裂,搔则黄汁淋沥,有孔如蜗,久而生虫。用杏仁乳香各三钱,硫黄轻粉各一钱半,为末,用麻油三钱,入黄蜡五钱溶化,入前末煎搅成膏去火毒,瓷器收用。又方∶用燕窠取抱子处土,为末干糁。先用白芷大腹皮煎汤洗净,然后敷药。走皮ht ,生满颊项,发如豆梅,痒而多汁,延蔓两耳内外湿烂,如浸淫疮之状。先用桑寄生桑根皮各一握,白芷黄连各少许,煎汤以绵蘸洗,候恶血出尽拭干,次用皂荚麻竹箨,俱烧存性黄柏黄连樟叶、白芷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搽,神效。忌醋。
手ht ,用皂角枯矾轻粉黄柏黄连为末敷之。小儿胎ht ,头生红饼,先用生艾、白芷大腹皮葱白煎汤洗净拭干,次用生蓝叶、生艾叶,入蜜捣膏敷之。亦治恶疮。侵淫疮,初生甚小,先痒后痛,汁出侵淫,湿烂肌肉,延至遍身。若从口发出,流散四肢者轻;从四肢发生,然后入口者重。用苦楝根晒干,烧存性为末,猪脂调敷,湿则干糁;先用苦参大腹皮煎汤洗之。白蛇缠疮,有头尾,俨似蛇形。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仍用雄黄为末,醋调敷之;仍以酒调服之。或万病解毒丹蜡矾丸,外涂内服。
汤火肥疣漆刺身。
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或阵王丹亦好。
小儿肥疮,用松香为末,以纸卷成条,香油浸燃之,滴油搽,或用猪爪烧灰,麻油调搽。疣疮,如鱼鳞痣、千日疮一样,多生手足,又名悔气。宜艾灸初起者,则余者皆落,神效。漆疮,因见生漆中毒,面痒而肿,绕眼微赤,痒处搔之随起 ,重者遍身如豆如杏,脓 作痛。用生蟹取黄,随大小遍敷之,或腊茶为末,麻油调搽,或柳叶(冬,用皮)煎汤洗之。竹木刺入肉不出,单糯米膏贴之,或头垢,或蛴螬虫捣烂,敷之,效。或象牙为末糁之。
折伤先问出血否,
折伤有损身体,或坠跌打扑、倒压闪挫,气血郁逆而皮不破,或金刃伤皮出血。外损筋骨者,可治;内损脏腑里膜,及破子、耳后者,不治。
未出攻之出则守;
未出血者,宜苏木祛瘀,黄连降火,白术和中,三味用童便入酒煎服。在上者,宜韭汁和粥吃;在下者,可下。血冷则凝,不可饮冷水,引血入心即死。消瘀∶难鸣散、花蕊石散顺气木香匀气散加童便、红曲或红酒。已出血者,急用阵王丹止血,先服补托药,而后消瘀,虚甚者亦不敢下。血虚者,四物汤加穿山甲气虚者,用苏木、参、 、当归陈皮甘草服半月,脉散渐收,方敢以煎药调下自然铜末一味,空心服之。如骨不碎折者,忌用。素虚损甚者,紫河车丹去麝香。但损伤妙在补气血,或被寒冷者,先宜起寒。
腹胁胀痛增热寒,
折伤专主血论,非如六淫七情,有在气在血之分。然肝主血,不问何经所伤,恶血必归于肝,流于胁,郁于腹而作胀痛,或增寒热。实者,下之;虚者,当归须散复元活血汤调之,或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贝母等分水煎服。
最嫌呕吐血退场门;
凡损伤疮口忽干,毒攻腹内,恍惚烦闷,呕吐及已出血多,而又呕血不止者,难治。初起呕吐者,用平胃散为末内服,外用姜汁调敷。破伤风浮肿者亦宜。初起吐血,用苏木煎汤,调古乌附汤、或古蚌霜散。如恶血肠胃下血浊如瘀血者,用百草霜为末,酒调服。如伤外肾小便出血不通者,五苓散
贴敷定痛脉和,
命门和缓,关脉实者,纵伤重不死,命门虚促而脱者,虽伤浅难治。凡血未出者,脉宜洪大,已出血者,脉忌洪大,此折伤脉要也。敷药∶单糯米膏、小曲散。定痛∶乳香定痛散、夹骨法。折伤后,为四气所侵,手足疼痛者,应痛丸
接骨何人是妙手?
接骨经络穴法,骨髓明透,而又有传授,故古以危氏为善。接骨紫荆丹、接骨丹
破伤(证似)中风有四因,
四因,百病皆然。不因气动者二∶卒暴损破风袭;或诸汤洗艾灸,逼毒妄行。有因气动者二∶疮口不合,贴膏留孔风袭;或热郁遍身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传播经络,烧烁真气,是以寒热间作,甚则发 ,口噤角弓反张,须臾欲死。用蝎梢饼,或三生饮天麻为末,每一钱,用黑豆淋酒调服化痰开关。风盛者,二乌丸风痰俱盛者,古星风散;风痰虚者,乌蛇散;血凝心神,昏闷者,单鹅翎烧灰存性,为末,酒调服一钱。服后,饮酒一二盏,以助药势。如血多痛甚者,如圣散;手足战掉者,朱砂指甲散、蛴螬酒。如头目青黑,额汗不流,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者,四逆不治。
治同伤寒表里法∶
风热燥甚,怫郁在表,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或筋惕搐搦,宜辛热治风,佐以辛寒,如伤寒麻桂加黄芩石膏知母是也。若表不已,渐传入里在肌肉者,宜退风热,开结滞,辛寒之药,或佐以辛热调之,犹伤寒表里而用小柴胡也。若里热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稠粘,胸腹满塞,便溺秘结,或时汗出,宜祛风散结,寒药下之,后复以清热开结之药调之。又云,破伤风伤寒坏证,治看在何经,而用本经药祛之。
太阳宜汗少阳和,
表证,古防风汤甘草,加川芎独活等分,水煎服,或调蜈蚣散。或九味羌活汤,少用细辛,加归、芍等分,水煎服。便秘加大黄,缓缓通之。或用古龙虎丹发汗亦妙。半表里证,羌麻汤。
阳明下之工中甲。
若服表药过多,脏腑和而自汗者,白术防风汤;大汗不止,搐搦者,升麻葛根汤加白术黄芩。如脏腑闭,小便赤,自汗者,先用小芎黄汤二三服,后用大芎黄汤速下之。或江鳔丸。气弱者只用蜜导法
本是血疾易入
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口早合,瘀血停滞,俱是血分受病。血属五脏所主,始虽在表,随即入里,故多死也。宜养血当归地黄汤活神丹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以防毒陷。外用鱼胶散,或用鼠头骨为末,腊月猪脂调敷,亦治狗咬。又有破伤水湿,口噤强直者,用牡蛎为末敷之,仍以甘草煎汤,调服二钱。
病痊又恐气亦乏;任是风邪不可攻,只宜大补令浃洽。
或病已十分安痊,而忽有口噤、反张、筋搐、痰壅,似破伤风证,又似 证,其实乃气血俱虚也。凡痈疽溃后,脓血大泄,阳随变证,只宜大补气血,果系风 ,亦不宜以风药治之。血虚者,四物汤加参、术;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去升、柴、陈皮,加酒炒黑黄柏、五味子麦门冬肉桂,大剂服之;气血俱虚,汗多作渴,寒热者,十全大补汤加桂、附、麦门冬五味子呃逆者,托里温中汤。若妄投风药者,死。

〔薛〕杨梅疮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者,受证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
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证也。
按∶杨梅疮起于近代,多淫夫御不洁之妇,传染而致者,其在小儿,得之乳抱传染者轻,得之父母遗体者重,治法与大人同,更当求之专科,薛氏治法,未可尽遵用也。
换肌消毒散 (一名草 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土茯苓(即萆 ) 当归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藓皮木瓜(不犯铁器。各等分
上,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长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钱) 当归白芷皂角刺(炒)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木瓜(不犯铁器)木通金银花(各七分) 甘草连翘防风(各五分) 茯苓芍药(各一钱,炒) 黄 (炒,二钱) 川芎生地黄(各八分)
上,作二三剂,水煎出,幼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

或问∶广疮何如?曰∶此肝肾二经湿热。或色欲太过,肾经虚损,感邪秽之气而成。或因下疳蓄毒,缠绵不已而作。一名翻花疮,肉反于外,状如蜡色,有如绵花,故又名绵花,此则邪毒盛。细小者名广豆,或如赤根脓窠,此则邪毒浅。凡患此证,先宜食毒物以发之,后服通圣散之类。土茯苓对停服。毒势既杀,八珍十全大补汤之类以补气血,必守禁忌,方获全愈。大忌房劳,如犯之服药不效,虑后结毒。一忌酸醋,酸敛邪毒,后结广,一忌白肠,能发郁火,以致缠绵不已。一忌轻粉及冷水,致后筋骨疼痛,结成风块,或一二年或数年方发。其状坚硬,肉色平淡,或痛或痒,多结于骨节、头面、喉鼻之间,经络交会之处。已破则脓水淋漓,甚可畏也,轻则发广,亦名千层,多生手心足底重叠不已。又有余毒,亦名气毒,筋骨疼痛,来去不定。亦名湿毒,筋骨痛酸,乍作乍止,宜随其浅深治之。先服消风败毒,后服补剂势盛及结毒深者,必用熏药,后服通圣散以泄火毒,后服八珍汤大补汤之类,弱者不宜熏,恐不能胜火气也。
〔薛〕 属元气不足,邪气所乘,亦有传染而患受,症在肝肾二经,故多在下体发起,有先筋骨痛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痛者。初起脉浮数,邪在脾肺经也,先用荆防败毒散解散之。脉弦数,邪在肝胆经也,先用龙胆泻肝汤清解之。脉沉数,邪在脏腑也,先用内疏黄连汤通导之,后用换肌消毒散为主,愈后再无筋骨疼痛之患。若凸赤作痛,热毒炽盛也。微作痛,毒将杀也。色白而不结痂,阳气虚也。色赤而不结痂,阴血虚也。
搔痒,脉虚浮,气不能相荣也。搔痒脉浮数,血不能相荣也。臀背间或颈间作痒,膀胱阴虚也。阴器间或股内痒,肝经血虚也。阴囊作痒重坠,肝经阴虚湿热也。小便频数,短少色赤,肝经阴虚也。小便频数,色白短少,脾肺气虚也。面目搔痒或搔变赤,外邪相搏也。眉间痒或毛落,肝胆血燥也。饮食少思,口干饮汤,胃气虚也。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脾气虚也。侵晨或夜间泄泻,脾肾虚也。若治失其法,有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拳挛肢体者,但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蠲解毒饮以养血祛邪,亦有可愈者。若误用轻粉等剂,反为难治。湿胜者,宜先导湿。表实者,宜先解表。里实者,宜先疏里。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表虚补气。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人遍身皆患,左手脉数,以荆防败毒散,表症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渐愈,兼萆 汤月余而痊。 一妇 痛发热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二剂,里症已退,以龙胆泻肝汤数剂,毒顿退,间服萆 汤,月余而痊。 一人下部生,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如翻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二经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进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若表实者,荆防败毒散。里实者,防风通圣散气虚者,四君子。血虚者,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概服防风通圣,则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一人患之,发寒热,作渴便秘,两手脉实,用防风通圣散而退,以荆防败毒散龙胆泻肝汤而痊。 一人患之肿痛,先以龙胆泻肝汤导水丸各四剂少愈,再以小柴胡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 一人玉茎肿溃,小便赤涩肝脉弦数,以小柴胡加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数剂而痊。 一童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痊。 一人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以艾灸其上,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
一妇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为末,绿豆粉等分铺席上,令可卧,更以金银花散,月余而痊。 一人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加当归藿香三十余剂,更饮萆 汤,两月余而痊。 一人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且晡热甚,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更服八珍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一人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穴脓水淋漓,少食不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汤加茯神酸枣仁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稍可。却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凡有肿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中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一儒者患前证,先玉茎作痒出水,后阴囊股内、小腹、胁、臂,发小 ,或干脓窠,误服祛风等药,肢体倦怠,恶寒发热,饮食渐减,大便不实,左尺洪数,左关弦数。右关浮缓,按之微弦。予曰∶此患属肝胆经也,左关脉弦,左尺脉浮数者,肾水少而虚热传于肝也,右关脉浮缓,脾胃之气弱也,按之而弦者,肝木乘脾土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换肌消毒散而愈。 一儒者患前症,色赤作痛,大便秘而不实,服祛风败毒等药,舌痛口干,脉浮而数,此邪气去而阴虚所致。用六味丸料加山栀当归四剂,脉症顿退。又用八珍汤加山栀丹皮色渐白,后用四君加归、 而愈。 一患者,服攻毒等药,患处凸而色赤作痛,肢体倦怠,恶寒发热,脉浮而虚,此元气复伤而邪气实也,用补中益气汤二剂而痊。 一儒者患之,误服祛风消毒之药,复伤元气,因劳役过度,内热口干,齿龈作痛,右关脉洪数而虚,此脾胃受伤而火动,用清胃散之类而愈, 进士刘华甫,患之数月,用轻粉朱砂等药,头面、臂、臀各结一块二寸许,溃而形气消弱,寒热口干,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涌,饮食少思,此脾胃伤,诸脏弱,而虚火动也。先用六君子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加山茱萸山药、麦门、五味服之,胃气复而诸症愈,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减八味丸而痊。 一儒者患之,头面搔痒,或成粒、或成片、或出水,脾肺脉俱洪数,此风邪所伤。
先用荆防败毒散加萆 、钓藤钩数剂渐愈,但口干内热,用四物加山栀钓藤金银花甘草节而愈,后遍身搔痒,内热口干,佐以六味丸而痊。 一商人,每劳役饮酒后则遍身生疮,服祛风败毒之剂,面目、胸背、臂胁结一块如桃栗,凹凸痒痛,脓水淋漓,气血虚甚,寒热往来,作渴痰壅,此湿热壅盛,元气虚而不能愈也。外敷当归膏;内服补阴八珍加萆 五钱,并换肌消毒散干葛、钓藤钩各一钱,二十余剂诸症渐退,仍以前药为主,佐以调理之剂两月余,血气复而愈。
萆 汤
川萆 (一名土茯苓,俗呼冷饭团
每服二两。水三盅,煎一盅半,去渣。徐徐温服,病甚患久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
换肌消毒散时疮,不拘初起、溃烂。
土茯苓(五钱) 当归(酒洗) 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一钱) 白鲜皮木瓜(不犯铁器) 木通金银花(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蠲痹消毒散时疮肢节拘挛
姜黄土茯苓独活(各五钱) 白术当归(各一钱五分) 赤芍药(一钱) 白芷(五分)
上水煎服。
蠲毒换肌饮杨梅疮
冷饭团(白色者,木槌打碎,四两) 上以长流水四大碗,入砂锅内煎至三碗,入后药∶黄栝蒌(连仁杵烂,或细切,一个) 黄 (盐水炒,三钱) 白芍药当归(各一钱半) 木瓜 白芷风藤 白鲜皮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甘草节(各一钱) 汉防己(七分) 鳖虱胡麻(炒、研,二钱) 金银花(三钱) 猪胰子(切碎,一两)
上再煎至一大碗,通口顿服。胃弱者,分为二服,日三服。
又方木瓜牛膝(去芦) 生地黄当归金银花贝母(以上各二钱) 粉草节五加皮天花粉地骨皮(以上各一钱半) 鳖虱胡麻仁(二钱半,炒香 研) 白芷大风藤(各一钱) 薏苡仁(三钱,炒)
柴胡(五钱) 独核肥皂子(去硬壳,七个) 皂角子(七个,炒、打碎) 冷饭团(四两,白色者,可用木槌打碎) 猪胰子(二两,切、碎) 白鲜皮(一钱二分)
河水三大碗,入砂锅内煎至一大碗。空心、上下午饥时,各一服。忌食茶、醋、牛肉、河 、猪肝、肠。
汤方
五倍子(四两)硝(一两) 地骨皮(三两,打碎) 甘草(一两五钱,作片) 艾叶(二两) 葱(十枝)
入麻布囊中。煎极浓汤一锅,勿侵生水。先以一分滚汤乘热熏洗,旋添热汤,浴至汗出为度。浴时先服前煎药一服。
药方
轻粉(五分) 杏仁(七粒,去皮) 冰片(三
三味同捣极烂,洗净点上。
杨梅疮丸药方
白花蛇(四寸,酥炙) 露蜂房(一杖, ) 全蝎(四枚,酒浸、蜜炙,去足螫) 蜈蚣(二条, )
龟板(一两,酥炙) 雄黄 飞丹(各一钱) 槐花米 雨前细茶(各五钱) 孩儿茶辰砂(各五分,为衣) 麝香(三分,同砂为衣)
上用黄米饭为丸。日进二三服,好酒送下,七日后即光矣。当加桦皮灰。
发霉毒方 用雄羊肉一斤,水八碗煮熟,入后药∶川芎大黄蝉蜕麻黄威灵仙(各一两,此味虚人不可多用) 共五味,入羊肉内煎至一大碗,空心服。其羊肉任意食之,盖被取汗,天明洗浴。只用一帖立效。
药方
丁香檀香沉香乳香(各五钱) 赤石脂(三两) 麝香(一钱) 桑霜(二两)
碱水调围。
广疮膏 亦治结毒。
黄连黄蜡(各三钱) 木鳖子(去壳) 蕲艾(各二钱) 韶粉 白蜡(各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 炉甘石(五钱) 龙骨(五分) 冰片(一分)
香油煎膏。原方有樟脑三钱,恐作痛,故去之。
熏法杨梅疮毒,流注四肢,或遍身结成大,久不能愈者,用此法熏之极妙,能收轻粉毒。
艾叶(一斤,挪熟) 雄黄(一两) 黄丹(一两) 松香(四两) 苍术(半斤,米泔制过)
上四味为末。入艾拌匀,用黄纸做成药筒,五寸长。以火烧着一头,将烟熏疮口,待筒烧过一半去筒,用水银膏贴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二十日有效。
洗药方
石菖蒲荆芥防风羌活独活金银藤地骨皮何首乌甘草上日日煎汤洗之。
水银 亦治
无名异水银银朱黄丹百草霜(各等分
上研极细和匀,用桐油成膏,油纸摊作隔纸膏贴之。其油纸先用黄连黄柏煎汤刷数遍,然后(摊贴)。
又捷法 治杨梅疮,不问新旧并效,不过旬日。用胆矾白矾末并水银各三钱半,入香油、津唾各少许和匀。坐无风处,取药少许,涂两脚心,以两手心对脚心,擦磨良久。
再涂药少许,仍前再擦,用药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连擦三日,煎通圣散澡洗;更服内疏黄连汤败毒散。愈后服萆 汤,有热加芩、连,气虚参、 ,血虚四物之类。

夫疠者。一名杨梅疮。因形相似。乃气受之。故坚实凸起。又名棉花疮。血受之。其形扁拓而溃。又名果子。亦类其象。而俗呼之也。北又曰天泡疮。皆一名。异而实同源。治疗当别。自致者重。传染者轻。盖自致者。必因淫欲太妄。以致阴处起火。及纵口恣味。三焦皆热。精竭血结。遗滞诸经而成者也。俗传以母猪犬羊肉鸡鲤毒物发出。谓毒尽。殊不知在火上添油矣。又有怕露出而求速效者。过服败毒散。则伤五内胃气。毒益陷伏。以药线熏脐。致使出不能出。收不能收。廷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枯似白鹅掌风。及后筋骨疼痛。风块恶候。皆未获良治而然也。凡遇此患。托里解毒汤。外用千里光明汤频频洗浴。大效。
托里解毒汤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川芎生地黄连翘黄芩防风(各一钱) 黄连(酒炒二钱) 荆芥穗(七分) 苦参(酒炒) 羌活薏苡仁(各一钱) 皂角子(十个) 防己(一钱)木瓜(五分) 生甘草(二分) 土茯苓(一两湿者四两)
上锉。水二碗。煎至一碗。温下。渣再煎服。虚弱人。加人参一钱。自生者。加黄柏一钱。牛膝一钱。独活一钱。宜服二十帖。每帖煎三次。一日服一帖。
千里光明汤
青木香黄连黄柏荆芥防风苦参苍耳子蛇床子羌活升麻麻黄甘草(各五钱) 鸡肠草(焙) 冬青叶(焙)
上作一剂。用布包。水煮。于无风处。服此煎药。即以此汤浴洗。凉了又加热。药汤煮热者实洗。微汗拭干。十日后不必频洗。其药渣并入。煎药渣再洗。鸡肠草一名千里光明草。又名九里明。俗名藤枯卖。其叶梢尖而歧。开花白色。处处有之。
一治杨梅疮初起。先服防风通圣散十余剂。后服此收功。永无后患。
十全丹 云莱弟验。
雄黄朱砂乳香没药孩儿茶当归白芷丁香槐角(各一钱) 轻粉(用花椒一钱煎水调蒸八分)
上为细末。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土茯苓汤下。
一治杨梅疮。先服防风通圣散。加紫草一两同煎服。后服此良。十九服验。
白藓皮(二两) 皂角子(一百二十个) 防风(二两) 细辛(一两三钱) 川乌(一两) 草乌(二个) 罂粟壳(四两)
上锉十剂。每一剂。用土茯苓一斤。猪肉半两。同煎服。
一治杨梅疮。黄左川传。
连翘(四两) 金银花(四两) 牙皂(二两) 杏仁(二十四个) 蝉蜕(二十一个) 肥珠子(三十一个) 冷饭团(一斤)
上俱锉。用酒拌炒。作十帖。水煎服。
一治杨梅疮毒。黄仰溪传。
金银花(一两五钱) 青藤 归尾 皂角刺五加皮白藓皮(各二两)
上锉。分作十二剂。每剂用土茯苓十二两。水煎服。先服通圣散
一治杨梅疮。南塘侄验。
汉防己(七钱) 槐花(二钱) 五倍子(四钱)
上三味为末。用土茯苓半斤研烂。猪肉半斤切碎。共作一服。用酒煮熟。连渣并肉通服一治杨梅疮良方。胡云斋传。
归尾 牛膝黄芩大黄(各一两三钱) 木瓜(一两) 金银花(二两二钱) 皂角刺(八钱) 蝉蜕(五钱) 土茯苓(二钱)
上锉。分作十帖。每帖用红枣白果皂角子各十枚。葱白三根。水煎。临晚服。忌绿豆
一治天泡疮神方。用铁锈钉。酽醋磨浓。搽上立已。
一论凡人患杨梅、天泡、棉花。致成一切难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
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遍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遍身起皮发。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瘫白瘫鹅掌风。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 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神效。
通仙五宝汤
钟乳粉(三分) 大朱砂琥珀冰片珍珠(各一分五
上为细末。用白飞面炒三分。共一钱二分。分作十二帖。每一日一帖。用一分。用土茯苓一斤。水煎十二碗。每清晨用半碗。和服。共十二碗。一日俱要吃尽。不可别用茶汤。一日一服。有不尽剂而愈者。有终剂而愈者。如病重未愈。再服一料。忌鸡鹅鱼牛羊发物及房劳一忌杨梅风块。作肿作痛。及痈疽瘰 毒。并一切无名肿毒
黑虎膏
草乌(四两) 南星半夏大黄(各二两) 五倍子(三两同绿豆五两共炒焦) 干姜(五钱) 姜黄(一两) 黄柏(一两)
上为细末。共和匀。用葱汁米醋成膏。贴患上。时常以葱醋润之。毋令干燥。其膏一日又取下。加些新的。复研再贴。以消为度。
杨梅疮愈后遗毒。一层一层顽皮。痒不可当。
牛油 地沥青香油黄蜡(各一两熔化待温入后三味) 银朱(一钱五分) 宫粉(一钱)麝香(五分)
上为末。入内和匀。先将火烤令痒。抓破擦上药。再烤再擦如神。
一治杨梅疮。不论远近。先服防风通圣散。十数剂后。服此丸收功。神效。
轻粉孩儿茶 糯米饭 芝麻(各一钱)
上共捣为丸。作一百个。每早。茶下十丸。忌荤盐。
一治杨梅疮
雄黄(二钱) 真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尖三十个)
上研为细末。入杏仁。再研如泥。用雄猪胆汁调搽。要先洗净。拭干搽药。二三日效

凡好嫖者,恋坛酣战,自觉马口间如针戳之痛,此毒瓦斯已起也。未几而生鱼口矣,未几而生疳疮矣,又未几而遍身生疮矣,黄脓泛滥,臭腐不堪。世人皆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药,孰知日败毒而毒愈盛,愈多而不易愈。往往有腐烂者,日用败毒之剂,其不能收口。须知此症于泄精之时,泄精则元气亏损,故毒乘虚而入。
若元气大旺,毒难深入,即有传染,不过轻微之毒,可一泄而愈。今遍身无非毒疮,明是大虚而毒深中也,不补虚以泻毒,乌能奏功乎。倘止服败毒之药,无异于以石投水矣。方用二生汤
生黄 (三两) 土茯苓(三两) 生甘草(三钱)水煎服。连服四剂而渐红活,再服四剂而尽干燥,又服四剂全愈。
此方之妙,全不去解毒,止用黄 以补气,气旺而邪自难留,得生甘草之化毒,得土茯苓之引毒,毒去而正自无亏,气生而血又能养,此治法之巧,而无如世人之未识也,可胜叹息云。
人有龟头忽生疳疮,服败毒之药,毒尽从大小便出。倘大肠燥结,则败毒之药不能径走大肠,势必尽趋小便,而小便口细,毒难罄泄,于是毒不留于肠中而反单结于外势。毒盛必发,安能不腐烂哉,往往龟头烂落,连龟身亦烂尽矣。世人多以外药敷之,虽外药亦不可少,然不先消其火毒,而遽用外药以止遏,不啻如石之压卵也,故必先用汤治之。方名散毒神丹∶
黄柏(三钱) 茯苓(一两) 生甘草(三钱) 炒栀子(三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
连服四剂,则火毒自从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后用生势丹敷之。
黄柏(三两) 儿茶(一两) 冰片(三分) 生甘草(一两) 大黄(三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麝香(三钱) 丹砂(一钱,不 ) 各为绝细末,和匀渗之,渗上即止痛,逢湿即渗末,不数日脓尽血干,肉筋再长,一月全愈,但不能再长龟头也。愈后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连服一月或两月,则外势仍能伸缩,尚可种子。否则多服败毒之药,又用泄火之剂,无论命门寒冷,而外势亦且冰冷,安得阳和之骤复哉。此先后治法之各异,实有次序也。
人有疳疮初发,鱼口将生,苟不急治,必遍身生疮,迁延岁月,腐烂身体,多不可救,故必须早治为妙。然早治之法,世人多以五虎散败毒,虽毒亦能往下泄,而损伤元气正不少也,未为得法。设或败毒之药少减,又恐有留毒之患,亦未为治法之妙。盖毒瓦斯之入,因元气之虚也。因虚而感毒,又败毒而重虚,毋论毒尽不泄,已犯虚虚之戒,况只败毒,毒更难散也。治之法宜于补中攻泄,则毒既尽出而正又无亏。方用早夺汤∶
人参(一两) 生黄 (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一两) 远志(三钱) 生甘草(三钱)
金银花(一两) 大黄(一两) 石膏(一两) 柴胡(二钱) 白术(一两) 天花粉(三钱)水煎服。一剂而大泻恶物,臭秽不堪,急掘土埋之。再服二剂,而臭物恶秽无留于肠胃矣。后可减去大黄石膏,加土茯苓二两,同前药再煎服四剂,则一身上下与头面之间,必有隐隐影现于皮肤之内。再服二剂,影亦渐消矣。再二剂,永不生矣。
此方用大黄以泄毒,用石膏清毒,用甘草金银花以化毒,用柴胡天花粉以散毒,非多助之以大补气血之药,妙在用参、 、归、术之类自获全胜。此等之方,余实亲视而亲验者也。倘病患阴虚阳燥,方中可加熟地数两,或加玄参一两亦可,余品不可乱加也。
人有遍身生杨梅,因误服轻粉,一时收敛,以图目前遮饰,岂知藏毒于内,必至外溃,未几而毒发于鼻,自觉一股臭气冲鼻而出,第二日鼻色变黑,不闻香臭矣。此等症见,断急治,否则鼻柱自倾,一至腐烂,便不可救。虽急治而用些小之剂,亦正无益,毒瓦斯已盛,非杯水可济也。况杨梅结毒,不结于他处,而结于鼻中,其毒更胜,此毒不在他脏而在肺经也。肺气清气也。毒瓦斯非清气可比,毒瓦斯在肺则清气尽为毒瓦斯矣。肺气出于鼻而藏于肾,肾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肤,则毒瓦斯可以外出。今用轻粉收敛,则毒发皮肤者尽还肺中,肺又归还于肾,而肾不受,乃上冲于鼻,而鼻孔细小,安得遽泄,自然毒瓦斯尽结于鼻,而鼻乃独受其祸矣。
治法必须多药以解其毒,以肺经不能直治,必隔一隔二以治之也。方用护鼻散
玄参(三两) 麦冬(二两) 生甘草(一两) 生丹砂末(三钱) 桔梗(五钱) 金银花(三两)
天花粉(三钱) 水煎,调丹砂末服。一剂而鼻知香臭矣。连服四剂,鼻黑之色去,不必忧鼻梁之烂落矣。更用全鼻散∶
玄参(一两) 生甘草(三钱)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五钱) 人参(三钱)
丹砂末(一钱) 水煎服。十剂而一身之毒尽出,可保无虞。
前方过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近于和平,所以补其虚,而丹砂前后皆用者,以轻粉之毒,非丹砂不能去。轻粉水银所烧,而丹砂水银之母,子见母自然相逢不肯相离,丹砂出而轻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倘鼻柱已倾,肉腐不堪,将前护鼻散救之,虽鼻不重长,而性命可援,亦不致死亡也。
人有生杨梅疮,遍体皆烂,疼痛非常,人以为毒瓦斯之在皮肤也,谁知是血虚而毒结于皮肤耳。夫杨梅,发于骨髓之中,毒在骨难于医疗,毒在皮肤,似易于施治矣。然毒未出于皮肤,其毒蕴藏,泻骨中之毒,可从下而外泄。毒已出于皮肤,其毒开张,敛肌中之毒,不可由表而入。攻得其法则易泄散,未得其法则转横也。
故治之法补其血,泻其毒,引之而尽从小便而出,始得其治法耳。方用二苓化毒汤
白茯苓(一两) 土茯苓(二两) 金银花(二两) 当归(一两) 紫草(三钱) 生甘草(二钱)
水酒各半煎服。十剂全愈,并无回毒也。
此方视之平淡无奇,而实有异功者,补以泻之也。杨梅本生于肾之虚,肾虚血虚矣。不补虚以治,反泻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梅所以多不效。
附∶梅昆璧治杨梅疮药方金银花防风 归尾 紫花地丁 川萆 川牛膝甘草稍 金蝉蜕羌活威灵仙连翘赤芍白鲜皮何首乌(以上各一钱) 土茯苓(一两)
在头上,加荆芥、白芷各八分。在下部,加木瓜木通各五分。在头上下部,荆芥白芷木瓜木通并用。
上水煎服十剂,日服一剂。先将鲜猪肉淡煮汤,服药后即以淡肉汤一碗压之,令泻下恶物,每出大便,即在空地上挖一土坑,泻入坑内,即将泥土掩盖好,恐其毒瓦斯传人,为害非浅。


出自广地,居民多患之,不以为异,因名曰广疮。他乡之人,适感其气,亦即相染。其状红肥凸出,酷似杨梅,故又名曰杨梅疮。有因横 、下疳而成者,有因宿娼感气而生者,皆属火证,故腥秽触人,切忌服水银轻粉等药,以取速效,而遗患于后也。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治杨梅疮初起发表。
三黄败毒散 治天泡、杨梅
防风荆芥连翘 白芷梢 黄芩黄连栀子地骨皮 归尾 赤芍川芎(上部多倍用) 五加皮木瓜苦参黄柏薏苡仁僵蚕蝉蜕蒺藜白藓皮甘草皂角刺木通(下部多倍用,各二两)
土茯苓白者三斤,共锉作五十剂,每日二服,水煎滚,忌生盐、牛肉、烧酒。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去栀子,加人参茯苓
郭主簿方(号明川) 治杨梅疮
防风荆芥 薄荷叶 金银花牙皂角刺白藓皮五加皮当归川芎地骨皮薏苡仁人参黄芩牛膝木通甘草(各一钱) 土茯苓(一两) 白花蛇(三分) 水煎服。
神仙(秘方) 治天泡杨梅疮,兼治发背毒疮。
白芷防风牛膝五加皮当归连翘威灵仙白藓皮(各一两) 牙皂木香皂角刺明天麻(各三钱) 白豆蔻(一剂用三个) 土茯苓(二斤)
上锉二十剂,水煎,早晚各一服,服尽除根。忌茶醋、绿豆豆腐、鸡羊肉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追风败毒,疗除后之患。)
杨梅疮神效方(刘小室传)
何首乌荆芥苦参天花粉(各一两) 肥皂子(四两,打碎,炒焦为末)
上俱为末,合一处,每成一钱。用土茯苓五两,猪脂油二两,水六碗,煎二碗,分作三次服。忌牛肉、烧酒、茶、铁器。
一粒金丹(桑文台传) 治杨梅恶疮,又治疟疾,效。
砒(以荞麦面包灰,火煨令焦,取出去面,秤一两) 雄黄朱砂(各一钱半) 荞面(炒,一钱)
上为末,水煮荞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一粒,空心凉水下,一日一服,七日效,忌热物。
三三丸(孙北楼传) 治杨梅
孩儿茶(一分) 砒(八,壮者用一分) 轻粉(五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分作九服,一日三服,清茶下,三日后无形迹。
雄黄败毒丸(敏所兄传)
雄黄朱砂轻粉孩儿茶(各一钱) 苦参(一两)
上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日进二服,口噙绿豆汤
回生保命丹(杨西塘传) 治一切杨梅天泡顽疮、筋骨痛、下疳疮、及轻粉毒、风癣、漏、肿毒、不拘新久。
当归(炒,二钱) 川芎(三钱) 白芷梢(三钱) 旧槐花(一两) 乳香(五分) 没药(五分) 轻粉(四钱二分) 朱砂(四钱) 雄黄(三钱) 牛黄(四分) 血竭(一钱) 孩儿茶(一钱) 小丁香(一钱)
上为末,用红枣粘大米粉打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又土茯苓(四两) ,牙皂半个,同煎吞药,一日三服,忌母猪、牛肉、酱、醋、茶、房事。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峻劫之剂)
抵金丹(许昌缙绅传) 治一切天泡、杨梅,及远年近日顽疮
细辛白芷麻黄金银花桂枝当归防风甘草(各一两)牙皂(十个) 龙骨(火 ,五钱) 乳香没药孩儿茶丁香(各二钱,为末)
上前粗药十味共为末,每服不拘多少,以土茯苓煎水,去渣,入粗药在内,搅匀,再煎一、二沸,取出候温,加后四味末于内,再加蜜一箸头,温服。以枣肉为丸,用土茯苓汤顿服亦可。
熏鼻奇方(周梅江传) 治杨梅疮
水银白锡百草霜(各一钱)
上先将锡化开,入水银和匀,共研为末,作纸捻九条。每早、午、晚各一条,用纸作罩,勿令泄气熏鼻孔,男左女右。口噙凉水,温则易之,一日熏三次,三日九次,全好。
三教归一(杜东暴投) 治杨梅疮,先用表药,后用此,不问远近一切顽疮,并效。
水银银朱朱砂(各一钱)
上共一处研匀,用枣去核,再研,化丸分作两丸。每用一丸置瓦上,用炭火四块,将药居中,令患人仰卧缩脚被盖,将口频吹火,烧烟熏之,熏后,再服毒药数次。
金灯照眼(俞贡士传)
白锡(一钱,煎化入水银水银(一钱) 乳香没药白丁香辰砂线香 轻粉(各三分) 自然铜(一钱) 麝香(三分)
上各为细末,将皮纸卷条,每条七分,用香油润湿,燃灯,照眼观灯,口含凉水,灯用帽匣盛之。
先要服通圣散十剂,照后亦要服十数服。如疼,宜服乳香没药共五分,研末,调酒服。
身卧烟霞
乳香没药孩儿茶雄黄朱砂(各五分) 麝香(三分) 水花珠(一钱) 潮脑(一钱) 水银(一钱) 黑铅(一钱) 艾叶(三钱) 血竭(五分) 线香(三根)
上共为细末,将黑铅化开,水银入内,搅匀,冷之一处。将药分作三分,艾叶、线香亦分作三分,为条三根,用瓦盛药条,被盖身体秘密,仰身缩脚,药放脚下,烧烟熏之。避风三、五日,见风则生疮。未熏之先,宜服三黄败毒散十数剂。
白杏膏杨梅疮
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七个)
共捣烂,将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千金散
乳香没药血竭雄黄杏仁(各五钱) 轻粉孩儿茶枯矾(各五分) 胆矾(三分) 麝香(一分)
上为末,先用猪胆汁贴洗,后掺药
珠粉散(翟散官传)
轻粉(一钱) 珍珠(二分) 天竺黄(六分)
上为细末,将用槐条煎汤洗净,后搽药即愈。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熏贴外施之剂
杨梅顽疮(杨西塘传)
乳香没药轻粉雄黄铜绿(各等分
上共为末,用人乳一钟,熬至半钟,入前药再熬令干,擂烂搽上。
香鳔汤杨梅疮,筋骨痛久不愈者。
茜草麻黄乌药(各一撮) 细茶鱼鳔(二钱,用芝麻炒成珠,去麻)槐子(炒焦) 花椒(各五钱) 乳香(一钱) 生姜(五片) 葱白(五根)
上锉一剂,水煎一钟,通口服。二、三剂即愈,不发。
黑金散(毛东园传) 治曾服轻粉,致筋骨疼痛。
当归川椒(去甘草细茶黑铅(各四两)
上锉,分作十剂,水煎服,或后入麝香一分。
换骨散(毛东园传) 治天泡疮,筋骨疼痛。
川归 荆芥麻黄栀子连翘花粉(各一两) 角刺(一两半) 乳香没药(各一钱半) 土茯苓(四两)
上锉,分十剂,水三碗,煎一碗,二次服之。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毒致筋骨痛者)
登瀛散 治远年杨梅风漏,或筋骨疼痛。
土茯苓(二斤) 防风荆芥五加皮白藓皮威灵仙木瓜(各一两半) 生地黄(酒洗) 白芍药当归川芎白茯苓川牛膝杜仲(炒) 白芷地骨皮青藤槐花黄连(各一两)
上锉十剂,水一钟半,酒一钟,煎至一钟,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渣再煎,每日一帖,煎两次合一处,庶浓淡得宜。作两次温服,第三次勿煎,逐日晒干,至三帖统煎汤。
候温洗浴。初服五帖之内,势觉盛,乃毒瓦斯攻外,勿惧。轻者至十帖,重者至二十帖,见奇功。忌房事、生冷煎爆、母鸡、鹅羊、猪头、蹄、虾、鱼,此皆动风之物。
苍耳散杨梅疮已服轻粉,愈后手发癣,或手掌上退一层,又退一层,生生不绝者,名鹅掌风
苍耳子金银花皂角刺防风荆芥连翘(各一钱) 蛇床子天麻前胡(各五分) 土茯苓牙皂甘草(各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川椒一撮,水煎,不拘时服。
右军方杨梅疮鹅掌风
乌药(五钱) 白芷(五钱) 雄黄(二钱) 朱砂(二钱) 没药乳香(各一钱)
上共为末,面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烧酒送下,五、七日见效。
玉脂膏(王中城传) 治杨梅疮愈后,鹅掌,久而不瘥,一擦如扫。
牛油 油 香油黄蜡(各一两,溶化入) 银朱(一钱半) 官粉(二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入内搅匀,抹上,火烤,再擦再烤,如神。
梅毒久不愈。土蜂窝 长脚蜂窝油松节(三味烧过罩,成炭)
上为末,用香油煎滚,入黄蜡再煎,入药调如膏,夹油单纸贴,一、二日即变白生肌,如神。
茯苓汤(敏所兄传) 治远年久日一切杨梅天泡疮毒,甚至腐烂肌肉流脓出汁,臭不可闻,痛不可忍,先服此汤。
薏苡仁皂角刺木瓜白芷当归生地黄川牛膝白芍药黄柏防风(各一两) 木皂角川椒红花(各五钱) 甘草节羌活(各七钱) 金银花(二两)
上为细末,用艾茸铺纸,入药在中,卷条放碗内,入香油一碗,将药条作灯草照之。令病患眼看灯,口噙凉水,热则又换,将灯入木桶内,四围用单被围住,勿令泄灯气,看照尽药条为度。
后用丸药,黄丹(一钱二分) 轻粉(一钱)硝(四分) 珍珠(三分) 花粉(一分) 槐花(五分,炒) 丁香(一分,炒) 当归(三分,炒)
上为末,以烂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分至五分止,白水送下。
不收口,又用贴药∶黄柏黄芩黄连白芨杏仁(俱锉碎)
黄蜡(五钱) 入好醋。取叶贴上,先用花椒煎水,入盐少许,洗,后贴药。

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春受症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症也。
一小儿周岁,传染此,误熏银朱之药,昏愦不乳,遍身无皮,用绿豆黄柏,遍掺席上,令儿睡卧,更用金银花、生甘草为末,白汤调服渐愈。若干燥利,用当归膏。误用轻粉者,亦以前药解之。
一小儿患此,年余不愈,形体消瘦,日晡尤甚,朝用八珍汤,夕用换肌散,并太乙膏。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原有肝疳,后染前症,脓水淋漓,腹胀呕吐小腹重坠,余欲用补中益气汤,升补中气。不信,仍服消毒之剂,更喘嗽流涎。余谓脾气虚肺气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元气渐复,乃佐以换肌消毒散寻愈。
一小儿因母曾患此症,生下即有,用换肌散,母服五十余剂,子用当归膏金黄散,随患处敷之寻愈。
一小儿十四岁患此,用熏法,肢体面目悉皆浮肿,数日间,遍身皮肤皆溃,如无皮状,脓水淋漓,先用金银花甘草,煎汤与之恣饮,又为末掺遍身及铺枕席,令儿卧之,半月许,皮肤稍愈,却佐以换肌散而愈。
又一小儿二岁,用熏法,吐痰喘躁,不及治而死。
换肌消毒散(一名萆 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土茯苓(即萆 ) 当归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藓皮木瓜(不犯铁器)
上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长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钱) 当归白芷皂角刺(炒)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木瓜(不犯铁器) 木通金银花(各七分)甘草连翘防风(各五分) 茯苓(一钱) 黄 (炒,二钱) 芍药(炒,一钱) 川芎(八分) 生地黄(八分)
上作二三剂,水煎出,幼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
蠲痹解毒汤
姜黄羌活白藓皮赤芍药当归(各四分) 白术(五分) 茯苓白芷皂角子(炒。各三分)
上水煎服。
九味芦荟丸(方见喉痹
当归膏(方见汤火
太乙膏(方见跌扑外伤
金黄散(方见泡

杨毒天泡者,风湿热毒也。初起宜
消风散毒散
归尾 川芎赤芍生地黄升麻干葛黄芩(各一钱) 黄连黄柏连翘防风(各八分)羌活金银花甘草(各五分) 蝉蜕(二个) 初服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半,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上锉一剂,水煎热服

毒发出宜
二十四味风流饮
防风荆芥连翘白芷稍 归尾 川芎(上部多宜焙用) 赤芍黄芩黄连栀子地骨皮五加皮白鲜皮木通(下部多宜焙用) 木瓜苦参金银花皂角刺薏苡仁蝉蜕僵蚕 黄柏白蒺藜甘草土茯苓(白实者三斤),痛加羌活独活;体弱加人参茯苓,去栀子
上锉作五十剂,每日服二剂,水煎。忌牛肉、烧酒、盐宣炒过,食则不生
茯苓汤
土茯苓(四两,捣汁) 桔梗防风(各一两) 乳香没药(各五分)
上锉,水五碗,煎至三碗,温服。一日服尽。忌茶水诸物,五帖全除。忌铁器。
茯苓糕杨梅疮毒。
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斤) 三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雄黄败毒丸
雄黄朱砂轻粉孩儿茶(各一钱) 苦参(一两净末)
上为细末,粳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日进二服,口噙绿豆汤

遗毒为患,宜
香螵汤杨梅,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茜草麻黄乌药细茶 鱼螵(三钱,用项麻同炒成珠) 槐子(炒) 花椒(各五钱) 乳香(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钟、姜五片、葱五根,煎至一钟,通口温服,二三帖即愈不发。
通仙五宝散 凡人病过杨梅、天泡、绵花等,致成一切难名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通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通身起皮发,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癜、白癜鹅掌风;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 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治之。
钟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冰片(五珍珠(二半)
上为细末,每服五,另入飞白霜二分半,炒过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帖,每一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只用一碗,入药一帖,搅匀温服。其茯苓汤一日服尽,不可别用汤水并茶,日日如是。服尽一料,至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终剂而愈者。如病重,再服一料,无不愈也,百发百中。忌鸡、鹅、牛肉、房事,服药完不忌。(此方乃王范泉游广东传来,极真,治杨梅疮乃天下古今第一仙方也,幸宝之宝之!)
西圣复煎丸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致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此方乃扶沟宝林僧传,殊效。)
乳香没药儿茶丁香(焙。各一两) 阿魏白花蛇血竭(各四钱,俱为末) 白面(炒,一斤)蜂蜜(炼熟,六两) 香油(四两,煎熟) 枣肉(水煮去皮核)
上共一处为末,捣千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两,水四碗煎至二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茯苓饼远近顽疮、烂不敛口并治。
防风人参五加皮白鲜皮当归川芎丁皮木瓜皂角刺海桐皮乳香没药金银花甘草(各一钱) 土茯苓(半斤)
上共为细末,将药末四两对麦面四两,水和一处作饼,焙干熟用,不拘时。外将细粗末煎作汤饮,以好为度。
杨梅天泡愈后,疤痕红黑,用大黄白矾二味等分同研,擦患处,其痕即去,色亦如旧。
玉脂膏杨梅愈后,发出鹅掌风白皮,去一层发一层,久不愈者。
牛油 香油黄蜡(各一两,化开待温入) 银朱(一两) 官粉(二钱) 麝香(五分)
以上三味为细末,入油内搅匀,火烤令热,将药搽上,再烤再搽即效。
秘方杨梅疮
官粉二钱,入一文钱豆腐,将粉掺于内,重汤煮食,立瘥。
灸法杨梅疮
初起那一个,灸三五壮后不再发。

夫梅一证,以其肿突红烂,状如杨梅,故尔名之。西北人名天泡疮,东南则名棉花疮。盖小儿患此者,实由于父母贻毒传染而致也,然非寻常胎毒之可比。盖青楼艳质、柳巷妖姬,每多患此,而少年意兴,误堕术中。
由泄精之后,毒瓦斯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外而皮毛,内着筋骨,凡冲脉所到之处,无不受毒,此其为毒最深最恶。设初起之时,治不如法,去毒未净,而随至败坏殒生者,有之矣;或遗毒儿女,以致生而不育者,有之矣。世人见此恶道,而不寒心知避者,愚亦甚矣!
小儿亦有不因遗毒而成。盖因偶伤湿热,即或患此,亦不过在皮肤肌肉之间而已。治之者,能知清热解毒除湿,自必痊愈,无足虑也。

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 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
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之人,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瓦斯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形大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杨梅一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虚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色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其源。
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预服护面散;或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痕迹。若梅溃烂时,脓秽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鹅黄散撒之。
翻花杨梅,亦以本方加雄黄末,香油调敷之。外有护从丸,于发时,令侍从人服之可免传染。梅初起,头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形碎小色鲜,头面稀少,口角,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为顺;若先发下疳,次生便毒鱼口,便觉筋骨疼痛,而梅随发,色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起 者为险。总之始终调治得法,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得全愈。若患者不遵正法医治,欲求速效,强服轻粉水银白粉霜劫药等类,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余毒含藏骨髓,复为倒发结毒,轻则累及妻子,甚则腐烂损形,不可不慎。
杨梅疮图(图缺)
透骨搜风散
透骨草白花者,阴干) 生脂麻 羌活独活黑豆 紫葡萄 槐子白糖 六安茶核桃肉(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三枚,水三盅,煎一盅;露一宿,空心热服被盖出汗,避风。
【方歌】透骨搜风散梅毒,筋骨微疼痒皮肤;脂麻羌独豆葡萄槐子糖茶核桃肉。
杨梅一剂散
麻黄(蜜炙,一两) 威灵仙(八钱) 大黄(七钱) 羌活白芷皂刺金银花穿山甲(炙,研)蝉蜕(各五钱) 防风(三钱)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汤二碗,用黄酒一碗,将药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将羊肉淡食令饱,随后服药,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杨梅一剂元气壮,上部生毒瓦斯化麻黄羌芷威灵刺,银花风甲蝉大黄
升麻解毒汤
升麻皂刺(各四钱) 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炖热,加香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生项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缠绵壮服灵,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药引经。
归灵内托散
人参木瓜白术(土炒) 金银花防己天花粉白鲜皮薏苡仁(各一钱) 当归熟地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钱) 土茯苓(二两) 威灵仙(六分) 甘草(五分)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次,随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气虚者,倍加参、归。毒瓦斯盛者,倍金银花、加蒲公英。外以麦冬五钱去心、薏苡仁五钱、土茯苓一两,煎汤常服以代茶。
【方歌】归苓内托参木瓜,术银四物己天花土苓鲜薏威灵草,梅体弱服堪夸。
金蝉脱壳酒
醇酒五斤,大蛤蟆一个,土茯苓五两浸酒内,瓶口封严,重汤煮二炷香时取出。待次日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酒,次日随量饮之,酒尽愈。
又治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禁见风为效,忌口及房欲。
护面散
女人头发( 、存性) 明雄黄(各三分)
共研细,香油半酒盅调匀,滚黄酒冲服,一日三服。
【方歌】护面散医梅现,预服毒不攻头面,香油调药黄酒冲,只用雄黄头发
翠云散
轻粉(一两) 石膏( ,一两) 胆矾铜绿(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湿疮干撒,干以公猪胆汁调浓点之,每日三次,斑痕自退。
【方歌】翠云散后斑,轻粉石膏胆矾铜绿共研湿干撒,猪胆汁调能润干。
鹅黄散
轻粉石膏( ) 黄柏(炒,各等分
共为末,干撒患处,即可生痂,再烂再撒,毒尽即愈。
【方歌】鹅黄散治梅烂,脓秽多疼浸成片,轻粉石膏黄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验。
护从丸
雄黄川椒(各五钱) 杏仁(炒,去皮、尖一百粒)
共研末,烧酒打飞罗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滚水送下。
【方歌】护从丸避梅患,雄黄川椒各五钱,杏仁百粒酒糊入,从人服之毒不传
九龙丹(见下部悬痈

杨梅疮者,以其形似杨梅;又名时疮,因时气乖变,邪气凑袭;又名绵花,自期绵绵难绝。有此三者之称,总由湿热邪火之化,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故气化乃脾肺受毒,其患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精化乃肝肾受毒,其患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疼,小水涩淋,其形大而且硬。如气化者,毒在皮肤,未经入里,宜服万灵丹洗浴发汗,解散皮肤之毒。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皆可。行散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弱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根淡白,内毒已解,方用点药,轻者半年,重则一载,始方得愈。如患者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条、擦药、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患者熟思之。

初起无头疼,筋骨不作痛,小水无涩淋,干细者轻。已生头面稀少,口角,项下胸背虽多谷道无,可初生下疳,次生鱼口,复作筋骨疼痛,发非祥。生红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泡生,害非轻浅。

初起先从涩淋,次传筋骨作疼,后发其,亦宜攻利。生此外无疳疮,内无筋骨作痛,时气所感者,微散之。从交媾不洁,乃生下疳,小水涩滞不通,当行导利。上部作痒多,消风清热;下部作疼痒甚,泻湿为先。红紫毒盛高,凉血解毒,淡白毒轻薄,攻利兼行。手足皮肤枯槁,鹅掌风生,柏叶、二矾煎汤熏洗即好。头发眉毛脱,油风何须说,神应养真丹,早服稀疏脱。点点杨花,片片癞风疮,宜服换肌丸,效应如同扫。

一男子患此两月余。自服败毒凉剂不应,筋骨疼痛尚在,此表里寒凉、毒沉难出,必以辛热发之,用万灵丹葱、酒煎服,洗浴盖之∶先出冷汗如雨,次出热汗,疼痛减其大半,以归灵汤服至月余,势始定。又以萆汤兼补中益气汤,又两月余而始痊愈。
一男子小便白浊作痛,次出疳疮,发肿作烂,筋骨微痛。予曰∶欲发时疮。彼不为信,请他医以熏药照之,虽然疳疮稍愈,而筋骨更疼,头胀欲破,又复请治。其时红点满面,此火气郁遏难出,先用黄连解毒汤二服泻其火毒,次以蟾酥丸发汗,使毒透出肌表,已后红点渐渐为,筋骨头疼,从此渐减。以加味遗粮汤服至两月,始出尽,骨疼方止。又以解毒天浆散相兼服至百日,其始退,又百日而平。
一女人,丈夫生疮所袭,筋骨至疼,遇晚寒甚,以人参败毒散四剂,其寒乃退;疼尚不止,又以万灵丹发汗二次,方出点如豆大,头面及背肉无余隙,此毒之盛也。以防风通圣散二剂,通利大小二便,去硝黄加皂角针金银花,又十余剂,其渐大,小者如钱,大者若杯,气秽作烂,起坐不堪。
外以石珍散掺烂上结疤,又烂又掺,内服加味遗粮汤,两月余始渐干,轻者收敛而脱,重者又半年方得痊愈矣。
一庠生患此月余,乃求速愈。予曰∶此患非他恙所比,若速愈必遗毒于后日,辞不敢治。更医对曰∶半月全愈,后亦无患。因喜不胜,用水银、胆矾等药搽擦手足二心,半月内其果愈。随后骨疼,诸药不应,半年后,内毒方出作烂,疼不堪言,遍腿相串,并无一空;又二年腿脚曲而不直,径成疲疾终身,又兼耳聋,全不相听。又一人嫖妓生疮,筋骨疼痛。予曰∶升发方可。彼欲内消,请他医以丸药七丸,每用一丸,置炭上燃着以口吸烟,至三丸鼻流鲜血,至夜而死。又一妓者患此,欲其速愈,以照药熏之,三日后,吐鲜血数盆亦死。此求速愈,自取危亡者无怨。

加味遗粮汤
加味遗粮汤木瓜 芎归防苡术银花
皮皂子灵仙等 木通甘草共参夸
杨梅疮初起筋骨疼痛,及已成数月,延绵不已。并杨梅风毒误服轻粉瘫痪骨疼,不能动履。
川芎当归防风薏苡仁木瓜金银花木通 白癣皮 苍术威灵仙(各一钱) 甘草(五分)皂荚子(五个,切片微炒) 仙遗粮(二两) 人参气虚者加)
水二碗,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腿脚之下加牛膝一钱,病浅者一月可退,病深者百日可痊。忌牛肉、烧酒、海腥、煎炒。此发时多先起于下疳,若以此方预服之,可以止其不发梅也。
解毒天浆散
解毒天浆散角针防风防己风藤
芎归翘粉银花草木瓜蝉蜕薏苡仁
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疼者。
天花粉(二钱) 防风防己皂角针 白癣皮 连翘川芎当归风藤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各一钱) 甘草(五分) 土茯苓(二两) 牛膝(下部加)
水二钟,煎八分,临服入酒一杯,量病上下服之。
升麻解毒汤
升麻解毒汤传易 去病应知却不难
同煎皂刺加油服 那怕多年结毒顽
杨梅疮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治远年近日流注结毒,皮肉破烂,咽喉损破者并宜服之。
川升麻、新鲜皂角针各四钱,上白土茯苓一斤,项之以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各一钱,用水八碗,煎至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顿热加麻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甚者不过十服。
归灵汤
归灵汤中四物宜 木瓜防己白癣皮
米仁参术银花粉甘草白芷牛膝随
杨梅疮不论新久,但元气虚弱者,宜服此药。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米仁木瓜防己天花粉金银花 白癣皮 人参白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威灵仙(六分) 牛膝(下部加,五分) 土茯苓(二两)
水三钟,煎二钟,二次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渣再煎八分服。
防风必效散
防风必效散荆防 槐术翘藤
角针木通番白草银花花粉木瓜
杨梅疮湿热太盛,高稠密,元气素实者服。
防风防己荆芥 白癣皮 连翘槐花苍术皂角针风藤木通白芷天花粉木瓜金银花白草(各一钱) 甘草(五分) 土茯苓(四两) 大黄(初起加,三钱)
水三碗,煎二碗,二次服。渣再煎一碗,服后饮洒一大杯,即静睡一时许更妙。
金蟾脱甲酒
杨梅疮不拘新久轻重皆效。好酒五斤,用大虾蟆一个浸酒封瓶口,煮香二枝,取起待次日随量之大小,以醉为度,冬夏盖暖出汗为效;存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尽愈。又治杨梅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不许见风为要,忌口及房事,百日绝根矣。
翠云散
翠云散中用铜绿胆矾轻粉石膏
湿用胆调干末掺 梅一点便生疤
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势已退者用。
铜绿胆矾(各五钱) 轻粉石膏( ,各一两)
共研极细,瓷罐收贮。湿疮干掺,干猪胆汁调点,三日点三次,其自干而愈。
又∶点药方药方中用杏仁雄黄轻粉共相称
猪胆汁上点 敢教三日自承平
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 雄黄(一钱) 轻粉(二钱)
先将杏仁捣细,加雄黄轻粉细末再研匀,猪胆调点。
鹅黄散
鹅黄散用真轻粉 石膏黄柏要称准
等分为末掺烂杨梅腐痛最安稳
杨梅疮溃烂成片,脓秽多而疼甚者宜用之。
石膏( ) 轻粉黄柏(炒)
以上各等分为极细末,干掺烂上,即可生疤,再烂再掺,毒尽乃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效药也。

万灵丹黄连解毒汤(见肿疡门)
人参败毒散防风通圣散(见时毒门)
蟾酥丸(见疔疮门)
补中益气汤(见溃疡门)
九龙丹(见鱼口门)
神应养真丹(见鹤膝风门
祛风换肌散(见风癣门)
柏叶二矾汤(见鹅掌风门)

鹅胆膏杨梅疮发于肛门,不便大解,用杏仁(七个,去皮尖)轻粉胆矾(各五分)共为极细末,鹅胆调,点上立效。(《陈文治方》)
杨梅毒疮银朱 官香 等分为末。卷入纸捻,点灯置桶中,以鼻吸烟,一日一次,七日愈。(《奇方纂要》)
一方,用银朱轻粉(各一钱)黄蜡清油(各一两),化开和收,以油纸摊贴,疮痂自脱。(《袖珍方》)
初熏辰砂末(一钱),绵纸分作七条,香油浸透,每次熏二条。熏时,板凳坐着。暑天用单被,寒天用夹被盖之,不可出气。要口含些水,恐伤口皮,熏完吐出,不可吞下,其效如神。(《济生秘览》)
擦法初起时,用晋矾(四两)研为细末,患者坐重帏中,擦手足心,以尽为度,七日汗出愈。(《选梓》)
洗法川椒(三钱) 黄连黄柏黄芩黄占白芨(各五钱)食盐少许,煎汤洗之。(《说约》)
一方,用土菖蒲一味,煎汤洗,即得收口。(同上)
点药儿茶杏仁霜(各一钱) 轻粉(五分) 冰片(三分) 共研末,用鹅胆调,点一次,过夜即脱。(《种福堂方》)
结毒敷药轻粉(二钱) 杏仁霜(二十粒,去皮尖,取霜) 番木鳖(火 存性) 儿茶(火 ,各三钱) 各胆矾(三分) 片脑(一分) 共研极细末,用鹅胆猪胆调敷,一日一换,数日愈。(同上)
烂久不痊癞虾蟆蓖麻子油煎成膏贴之。(《桂轩随 》)

(有从咽喉患起者见咽喉
湿胜者。宜先导湿。 表实者。宜先解表。
里实者。宜先疏里。 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
表虚者。补气。 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人遍身皆患。左手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七)表症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一)六剂渐愈。兼萆 汤。(二百四五)月余而痊。
一妇 痛发热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三)二剂。里症已退。以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毒顿退。间服萆 汤。(二百四五)月余而痊。(此凭症脉治也。)
一人下部生。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如翻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二百四八)进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此凭症也。)
若表实者。以荆防败毒散。(七)里实者。以内疏黄连汤。(三)表里俱实者。防风通圣散(六)气虚者四君子。(六三)血虚者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 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概服防风通圣。则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一人患之。发寒热。作渴。便秘。两手脉实。用防风通圣散(六)而退。以荆防败毒散。(七)兼龙胆泻肝汤(六七)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患之肿痛。先以龙胆泻肝汤、(六七)导水丸各四剂少愈。再以小柴胡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此凭症也。)
一人玉茎肿溃。小便赤色。肝脉弦数。以小柴胡加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六七)数剂而痊。(此凭脉症也。)
一童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五)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以艾灸其上。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此凭症也。)
一妇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为末。绿豆粉等分补席上。令可卧。更以金银花散。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二)加当归藿香三十余剂。更饮萆 汤。两月余而痊。(此凭症也。)
一人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晡。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此凭症也。)
又捷法。治杨梅疮不问新旧。并效。不过旬日。每日用胆矾白矾末。并水银各三钱五入香油、津吐各少许。和匀。坐无风处。取药少许。涂两脚心。以两手心对两脚心擦磨良久。再涂药少许。仍前再擦。用药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连擦三日。煎通圣散(六)澡洗。更服内疏黄连汤败毒散。愈后服萆 汤。有热加芩、连。气虚参、 。血虚四物之类。
一人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穴脓水淋漓。少食不睡。久而不愈。以八珍茯神酸枣仁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少可。却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补汤(十三)而愈。(此凭症也。)
凡有肿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中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一名广疮,因其毒出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翻花疮,因其缠绵夹湿而生白泡。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豆作痒,名杨梅疹。有先起红晕后发斑点,名杨梅斑。有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名杨梅圈
名形虽异,要不出气化、精化二因。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之人,鼻闻其臭,或误食其物,或登圊受其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或疼或不疼,形小而且干,此不过皮毛肌肉之间,每日用换肌消毒散木瓜荆芥防风蝉衣汗之,或更以龙胆泻肝汤接服,清去湿热,自当痊愈。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内入骨髓,外达皮毛,凡冲脉所到之处,无所不有。多有先患下疳,次便毒,渐至筋骨疼痛,下部生疮,或小水涩淋,其形大而坚硬,为害最恶。治之以化毒为贵,熏为忌,熏罨瘥者复发难治。医方升药为丸,雄黄为衣,包裹吞服,数日即好。或燃药条一根,口含冷水诸法,皆收毒入内,掩饰瞒人,害人性命,羞畏人知者多受其害。复发则烂毒、瞎眼。初起宜用三黄丸,每日五鼓取四钱热陈酒送服,醉盖取汗,或兼以龙胆泻肝汤,每日早晚轮服,外用忍冬藤煎汤日洗、血余散日敷,渐渐取效。其有生头面或遍身不便处,欲其速愈,但用金霜散敷之,则二、三日可以脱落,亦神妙者也。然此惟治标之法耳,还服药消其内毒,稍有遗毒未消,难逃后患。如换肌消毒散槐花蕊方皆消余毒妙药。
一、有杨梅,用水浮萍煎汁浸洗,间日一次,数次即愈。
换肌消毒散
木瓜(不犯铁器) 甘草(各八分) 土茯苓(一两) 忍冬花(三钱) 当归白藓皮(各二钱) 薏苡仁(四钱) 皂针(二钱) 木通(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毒甚者加土茯苓至四、五两。
血余散
人指甲(炙研不拘多少) 真血余灰(各等分
上二味共研,每两加麝香一钱再研和,密贮瓷罐内,临用白蜜调敷。
附方 愈后退斑饼
用黑母牛粪捻作小饼,炭火煨半熟,乘热贴患处,一时取去斑痕自退转白。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槐花(通用四十二。)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金霜散(通用七十一。)
附方
一、方用大虾蟆一个,肚上剖开,将雄黄一两填入用黄泥包好,放炭火内锻炼以泥红为度,散一、二剂,则终身不发矣。
一、患杨梅疮,服轻粉一时收敛,以图目前遮饰。岂知毒藏于内,必致外溃,未几而毒发于救。急治亦须用大剂药,些小之剂无效,方用护鼻散
护鼻散
元参(三两) 麦冬(二两) 生草(一两) 生丹砂(末三钱) 桔梗(五钱) 花粉(三钱)银花(三两)
水煎调丹砂末,一剂鼻知香臭,连服四剂,鼻上黑色散去,可免鼻梁烂落矣。更用全鼻散。
全鼻散
元参(一两) 生甘草(三钱) 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五钱) 人参(三钱)
水煎调入丹砂末(一钱),服十剂而一身之毒尽出,方保无虞。前方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平乃水银之母,子见母相逢不相离,丹砂出而轻粉亦出。倘鼻柱已倾,肉腐不堪,将前护鼻散救之,虽鼻不重长,而性命可援,不致于死也。
一、杨梅疮黄浓泛滥,腐臭不堪,世人皆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药。孰知曰败毒而毒愈盛、愈乎,方用二生汤
二生汤
生黄 (一两) 土茯苓(二两) 甘草(三钱,生)
水煎服,连服四剂,色红活;再服四剂,尽干燥;又服四剂痊愈。此方如毒重疼痛非常,则加当归一两、银花二两、倍土茯苓;便结燥者加紫草三钱。

明雄黄一钱五服,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共为末,用雄猪胆汁调敷之,二三日即愈,屡验。